有種鯨蝨,真的比我們還孤獨

2021-01-18 利維坦


利維坦按:和寄生在鯨身上的鯨蝨相比,名為Syncyamus aequus的鯨蝨實在是太慘了——除了想盡一切辦法緊緊附著在海豚身上之外,還要時刻惦記著能不能發現配偶……但想要在海豚光溜溜的體表發現另外一隻鯨蝨實在是太難了,更別說有性生活了。


不過,對於遊速相對緩慢的鯨來說,鯨蝨很容易生存。常見的寄生部位包括鯨的皮膚傷口、生殖器褶皺、口腔邊緣、鼻孔、眼瞼和鰭褶。在遊動速度較快的齒鯨身上,鯨蝨數量相對較少。你或許會擔心,這麼多蝨子寄生在鯨身上,會對鯨健康造成傷害嗎?答案基本是否定的:鯨蝨給宿主只會造成微小的皮膚損傷,並無大礙。


一頭布滿藤壺的灰鯨。圖源:m_uhlig, Flickr.com


嵌在座頭鯨身上的小冠藤壺。圖源: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阿道夫·塞拉徹


除了鯨蝨,鯨身上還常見另外一種寄生物,遠看跟牛皮癬似的:鯨藤壺(上圖)。話說,這麼多寄生物在鯨身上,它就不痒痒嗎?當然,前提是,我們得知道鯨是否存在痒痒的感覺機制……


文/Elizabeth Preston

譯/楊睿

校/石煒

原文/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7/07/whale-lice/534345/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楊睿在利維坦發布


阿拉斯加冰河灣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附近一頭座頭鯨身上的鯨蝨。圖源:Andrew Peacock/國家公園管理局


蝨子大概是一種很難博取到同情的生物。大部分蝨子似乎都活得很滋潤,在可憐的宿主身上繁衍生息,坐吃等死。但寄居在海豚身上的蝨子卻過得很艱難。它們的宿主遊得太快了,這些蝨子只能緊緊地貼在海豚身上,孤零零的它們只能奢望有機會能碰到一隻可以交配的對象。蝨子可以讓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海洋哺乳動物的進化和行為,但科學家卻並不清楚蝨子本身是如何生存下去的。





2016年8月8日,一頭座頭鯨在西雅圖附近海灘擱淺,其身上有三道很深的虎鯨的咬痕,且遍布密集的鯨蝨。圖源:Buzz's Marine Life of Puget Sound


在這頭灰鯨的氣孔周圍,可以看到少量的鯨蝨。圖源:Mike Rae


Syncyamus aequus是一種鯨蝨,但它不寄生在鯨身上,也並不是真正的蝨子。統稱為鯨蝨的30多個物種,都是像螃蟹一樣的甲殼綱動物,不像人身上的蝨子一樣都是昆蟲。每種鯨蝨會感染特定種類的鯨類動物(包括鯨魚、海豚和鼠海豚)。Syncyamus aequus只寄生在海豚身上。鯨蝨與人身上的蝨子有一些相似之處:它們只能依附在宿主的身體上生存,宿主彼此接觸、摩擦能讓蝨子傳染到新的宿主身上。不同的是,鯨蝨不以血液為食,而以皮膚為食;它們的宿主住在海裡。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納塔利婭·弗萊佳-福爾蘭德茲(Natalia Fraija-Fernández)和弗朗西斯科·賈弗爾·阿茲納(Francisco Javier Aznar)在郵件中告訴我:「鯨蝨面臨的主要生存難題是要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海水衝走的可能性。」為了緊緊地附在海豚身上,海豚鯨蝨進化出了扁平的身體,多刺的肚子,腿上還長出了鋒利的小鉤子。它們蟄伏在海豚皮褶和其他相對來說不那麼容易被衝走的地方。

 

海豚身上的鯨蝨。圖源:瓦倫西亞大學


海豚這種海洋生物本來就難以捉摸,想要研究它們身上的蝨子就更是難上加難。納塔利婭和阿茲納說,早在商業捕鯨時代,研究人員就完成了一些研究。如今,科學家們只能在捕鯨依然合法的國家研究鯨蝨,或是從野外環境中緩慢遊動的鯨魚身上捕捉,實在不行他們就只能等到鯨魚在海灘上擱淺或是意外死亡,才能得到研究的機會。


海豚這樣快速遊動的鯨類動物不會減速,讓人從它們身上捕捉鯨蝨。科學家們對生活在它們身上的鯨蝨知之甚少。納塔利婭、阿茲納及瓦倫西亞大學海洋動物學研究所的其他研究人員只能利用擱淺網的幫助來研究鯨類動物。海豚在海灘擱淺之後,研究人員會收集海豚的相關數據和它身上攜帶的所有其他生命。1980年到2016年,他們研究了176頭條紋原海豚和它們身上的鯨蝨。納塔利婭和阿茲納表示,想要研究這些機緣巧合之下才能偶然碰到的動物,「一定要很有耐心」。


由於海豚遊動速度很快,鯨蝨很難附著其上。圖源:Tenor


Syncyamus aequus是唯一能寄生在條紋原海豚身上的鯨蝨。在這些速度飛快、流線型體型的宿主身上,鯨蝨的數目很少很少。研究中只有約1/4的海豚身上有鯨蝨,而在一些調查中,身上有鯨蝨的鯨魚可以多達100%。一頭鯨身上可以有數千隻鯨蝨,但平均一頭條紋原海豚身上的蝨子還不到5隻。在身上有鯨蝨的海豚中,有超過1/3的海豚身上只有一隻蝨子,一隻!科學家無奈地表示:「雖然我們預計到海豚感染鯨蝨的概率很低,但真沒想到會這麼低。

(zslpublication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zo.12482)


海豚身上的鯨蝨比鯨魚身上的體型更小。海豚身上只有幾個地方能讓鯨蝨把它們迷你的身體塞進去。大部分的鯨蝨都集中在海豚的噴水孔周圍,其他則寄生在嘴角和眼睛周圍。鯨蝨在鯨魚身上卻能找到很多的棲息地,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鯨魚皮膚上的褶皺之外,鯨蝨還可以棲息在粗糙的白色斑塊(繭突)周圍,或是寄生在鯨喉部的凹槽裡,甚至還可以定居在鯨身上藤壺(附在巖石、船底的甲殼類動物)之間的縫隙裡。一頭鯨可以同時攜帶三種或更多種鯨蝨,每一種鯨蝨都會劃分出自己的勢力範圍。

 

條紋原海豚(striped dolphin)噴水孔上的鯨蝨。看到了嗎?圖源:瓦倫西亞大學


一頭躍出海面的露脊鯨,可以看見其頭部、嘴周圍布滿了白黃色的繭突(callosity),而鯨蝨就住在這些繭突中,猶如移動的巨型生物身上的殖民地。圖源:Orleans Conservation Trust


寄生在鯨魚身上的蝨子有很多複雜的相互作用方式。雌鯨蝨只能在蛻皮後立即與雄蝨交配,所以在這段時間裡雄蝨會保護它們。雄蝨可能會趕走其他雄蝨,也可能直接把雌蝨帶走。大多數鯨蝨物種的雄性都比雌性體型更大。


但研究人員發現,海豚身上的鯨蝨情況卻正好相反:反而是雌蝨的體型更大。研究人員懷疑這是因為海豚身上的雄蝨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事實上,海豚身上的鯨蝨根本就很難遇到交配的對象。生活在條紋原海豚身上的雄蝨如果能遇到一隻雌蝨,那真的可以說是走了大運了。雌蝨進化出更大的體型可能是為了能產下更多的蝨卵。當然,前提是它們能有幸找到伴侶。


研究鯨和海豚身上的鯨蝨可以解答鯨魚和海豚本身的一些問題。例如,2005年,研究人員觀察鯨蝨的線粒體DNA,成功研究得出了準確的鯨魚種群歷史。2004年,一頭南方露脊幼鯨滯留海灘、死亡後,研究人員發現它身上只有一種駝背鯨蝨,這頭幼鯨可能是由不同物種的雌鯨撫養長大的。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365-294X.2005.02664.x)

(hm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0152-017-0486-y)


納塔利婭和阿茲納表示,他們的研究對研究海豚身上鯨蝨的進化也有一定的意義,比如種群個體稀少的特點如何影響雌雄性的體型差異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研究主題。不過,他們仍然不知道海豚身上這些孤獨的鯨蝨到底是如何在宿主之間移動的。交配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他們並沒有發現有鯨蝨寄生在海豚的生殖器上。由此看來,交配並不是海豚鯨蝨傳播的方式。


研究人員說:「鯨蝨竟然能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這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到現在都還覺得很驚訝。」


不過,也許這些鯨蝨並不需要我們在這裡為它們感慨嗟嘆。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liweitan2018

一家過去時的書店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相關焦點

  • 鯨魚身上的「蝨子」,鯨蝨(可高達10萬隻)
    ,會有種它們是蝦類的錯覺,但其實它們和淺水中的排骨蝦還真的有近親的關係。而究竟鯨蝨為什麼會選擇寄居在鯨魚身上?鯨魚被它們寄居有沒有什麼害處?鯨魚要怎麼要怎麼清理它們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鯨魚身上鯨蝨好噁心密集恐懼症者慎點以及鯨蝨對鯨魚有害嗎怎麼清理?因為鯨蝨寄居在鯨類動物的表皮上,所以因此得名。但其實它們外表看起來更像扁平的蝦類,也難怪它們和生活在淺水裡的排骨蝦是近親。
  • 鯨蝨、藤壺、巨鯨背負著的「微世界」
    除此之外,它們還依靠其壁板繼續向鯨的皮膚深處「挖掘」,從而讓自己牢牢的嵌在鯨的皮膚內。鯨藤壺的附著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人們在採集它們的標本之時,不得不連同鯨的皮膚一起切割下來。鵝頸藤壺的結構和其嵌入鯨皮膚的方式當然,這些藤壺類雖然能通過牢牢的「種」在鯨的皮膚內來獲得足夠多的水流,但這種喪失自由的生活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屬於軟甲綱端足目的鯨蝨(Cyamidae)們採取了另一個不同的策略。
  • 鯨蝨 [第163期]
    有研究發現有些鯨和鯨蝨之間甚至可能是互利共生的關係——鯨蝨幫鯨啃掉壞掉的表皮,甚至還能由此幫忙去掉寄生在鯨身上的藤壺;鯨為鯨蝨提供了生活場所。       同樣是鯨目動物的大型鯨類與小型鯨類之間就有差異。
  • 那些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和藤壺你了解嗎?
    我們先來看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密集恐懼症者繞路哦。
  • 座頭鯨、灰鯨和露脊鯨身上滿是鯨蝨和藤壺,為何虎鯨身上沒有呢?
    我們平時在觀看一些鯨魚跳躍的視頻時,都會注意到,有些鯨身上長滿了白色的疙瘩,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起來渾身不自在,這些白色的疙瘩就是海洋寄生物組成的群落,主要是鯨蝨和藤壺。由於印象過於深刻,導致很多人認為鯨身上都有鯨蝨和藤壺,實際上,這兩種寄生物最喜歡附著的鯨類只有少數幾種。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 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鯨類的身上容易寄生藤壺和鯨蝨,而海豚不會呢?
    我們在有關鯨魚的圖片上,特別是被衝到海岸上的鯨魚屍體圖片上,往往都會在鯨魚的身體上,發現密密麻麻的藤黃或者鯨蝨的蹤跡,每每看到這樣的圖片,筆者身上都會起雞皮疙瘩。而作為同樣屬於鯨類的海豚身上,卻很少看到藤壺和鯨蝨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 那些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和藤壺,看了讓人心裡直痒痒
    我們時不時從電視上看到,一些鯨魚的身上有附著的斑點,這其實就是一些寄生動物,他們依靠鯨魚來進行生活,從各種公開畫面可以看到,吸附在鯨魚身上的寄生動物,數量非常的多,看了心裡直痒痒,它們怎麼受得了呢?他們其實只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淺水裡面的排骨蝦,但是由於在海洋中的生存壓力非常的大,他們選擇了依靠體型龐大的鯨魚寄生,同時捕捉一些藻類和浮遊生物維持生命,因而被稱之為鯨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鯨蝨寄生在鯨魚的傷口和一些皮膚褶皺上,看了讓人心裡直擊痒痒。但其實一隻正常的鯨蝨通常都有1-2釐米的體長,對於動輒二三十米長的鯨魚來說,確實是微小生物。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真的會來嗎?
    當然最多的就是鯨蝨,下面我們也單獨從鯨蝨來說下為何鯨鯊沒有出現類似於鯨蝨的東西。簡單的來說是跟這些鯨蝨的一些棲息方式存在關係,並且只會依附在不同區域的「縫隙」之中,所以要說它們為何不會出現,其實從生物的特性就可以看得出來。
  • 在非洲草原上孤獨奔跑的獅或豹,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我們吧
    你有沒有在某些時刻,特別喜歡自己一個人。張醋醋有時候就會很貪戀這種孤獨,比如一個人跑步,一個人聽歌,一個人靜靜看書等等等等。因為張醋醋覺得,每當這種時候,她就不用考慮任何人,就是純粹地為自己而活,而且就算是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沒有做什麼事情,也不會覺得難過。
  • 我們終將孤獨
    我們,始終是那顆最孤獨的星,緩緩的飄搖著,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就是一顆小小的塵埃,沒有人在乎我們的存在,宇宙中,我們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在乎,每一個人的心就是一個星球,一顆沒有生命的星球,星球上自己在孤獨的行走。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沒有誰能例外,我們懷著探索的心,在去打探別的星球,當你發現,那顆星球是那麼的弱小,你是會去侵佔,還是會去播下希望的種子呢?
  • 地球存57種外星人 到底有多少種外星人我們還不知道?
    地球存57種外星人 到底有多少種外星人我們還不知道?時間:2016-01-23 12:44   來源:百戰軍事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存57種外星人 與人類同居不會淫亂?-----來源:百戰軍事網 在宇宙中我們是孤獨的嗎?作家兼知名UFO專家E.J.威爾遜的回答讓人震驚。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往往我們對世界的不同解釋,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受。當我們感到孤獨甚至恐懼時,會認為這個社會處處潛伏著危險。這時,受恐懼影響的社會認識就成了有色眼鏡,透過它們,人們看起來更苛刻惡毒,更具有侵略性,或者更令人厭惡。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卻沒有一個鯨魚是它朋友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向來獨來獨往,喜歡一個人到處出去旅行,尤其是到一些人越少的地方,他們就越能夠感受到舒適,既然有喜歡一個人的,那也會有不喜歡一個人的,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更喜歡的是能夠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或者是愛的人一起出去旅行,這樣就可以通過分享,來增加相互之間的感情。
  • 人類真的很孤獨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走在路上的時候就喜歡「東張西望」。我曾因此被男朋友狠批過幾次。
  • 孤獨有多可怕?研究發現:一直一個人生活,真的會孤獨死
    多年前,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篇文章,說明了這種情況。這篇文章名為Loneliness in everyday life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psychosocial context ,and health behaviors,譯為中文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獨對心腦血管活動、心理以及健康的影響》。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50至68歲的中老年進行調查後,發現孤獨感得分高的人,血壓也很高。
  • 真的不容易!和星星有個約定:讓我們陪你走出孤獨
    原標題:真的不容易!和星星有個約定:讓我們陪你走出孤獨圖說:志願者和星星的孩子一起參加活動  來源/主辦方供圖(下同)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題「真的不容易」,用在這群孩子身上再恰當不過了:他們有社交、語言障礙,發病原因不明,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傾注更多的愛和耐心
  • 這種植物比你還可憐!孤獨又瀕危
    而且,而且,獨葉草的「孤獨點」還不近如此—— 它從本質屬性上就是個孤單無比的傢伙——植物學上它是「單種屬植物」,通俗的講,就是全家就它一個獨苗!不,不對,說他是「獨身青年」真的不太準確,因為,你更會吃驚的是——獨葉草的起源迄今已經有6700萬年了!這比古生物始熊貓和植物活化石珙桐都早!
  • 死神的另一種解讀,存在即是孤獨的救贖
    為了抵抗孤獨,我們不得不找尋存在,而為了確證自己的存在,就不得不尋找同伴。《死神》這部動漫表面上講的是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同伴之間的羈絆,但深層次卻講的是找尋活著的意義以及羈絆,擺脫永恆的孤獨。每個人自出生開始都是孤獨而獨特的,而這些獨特中的相同又指引了一部分人聚集在了一起,這便是同伴和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