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很孤獨

2021-02-23 原來是柒公子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走在路上的時候就喜歡「東張西望」。

我曾因此被男朋友狠批過幾次。

他就像老師一樣教育我「要專心走路!」

但我總是忍不住走神。

為什麼呢?是為了看形形色色的人嗎?

那當然不是了。

我在看路旁的招牌,或是牆上的塗鴉。

在我眼中,它們就像是生活給我的一種暗示。

《星際穿越》裡,男主庫珀被困在五維空間,通過引力將書架上的書全部扔到地上,以此暗示女兒拯救地球。

而現實是四維空間,沒有人會在我迷茫的時候扔書暗示我:

「喂,清醒一點」

人類在文字上的編排組合,時常令我眼前一亮。

看到「到此莫愁」的時候,我甚至感覺被誰偷窺了心事一般。

也許寫出「到此莫愁」的文案人員只是在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

但是它一定慰藉過不少失意之人。

「到了這兒,你可別再憂愁了」

我願意將此稱之為「美麗的誤會」。

寫的人可能無意,看的人倒是動了真心。

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太陽能維修,月亮可更換」的時候,我覺得人類太浪漫了。

太陽和月亮,維修與更換。

就像好朋友講的冷笑話,讓你冷不丁地笑出來。

我想,這種浪漫是文字力量與建築的結合。

哪怕那建築是泛黃的牆面、破舊的廢墟,也是溫情的、現實的。

相比嚴肅又冷酷的標語,它產生了親近感。

走在路上的人,寫在眼前的字,組成一道風景。

我不是唯一一個為這種浪漫傾倒的人。

有人抱怨2020年過得太糟糕,生活太無聊。

而這種浪漫的出現,就像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宣洩出口。

「別擔心,我是懂你的」

我想,人類究其一生就是在尋找吧。

尋找一種理解、安慰,又或者是一個擁抱。

《一句頂一萬句》裡有這樣的一句話: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在街頭駐足過的你,是不是也在孤獨地找一個人,或者是一句話呢?

「如果可以擁抱你就好了,但我只是一段文字」

這些文字能夠安撫你嗎?

其實,每次寫完文章我都很期待大家的留言。

當然,並不是為了收到誇獎。

就很單純地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幫助到一部分人,哪怕只是短暫性的慰藉。

如果沒有幫到你們,也沒關係。

一定會有人可以和我一樣,在路上遇見「地球太陽能」,勸告你「請往前走,不要在此停留」。

人類可能真的很孤獨,所以拼命想要一種暗示。

我在暗示你,開心一點。

你知道嗎?

相關焦點

  • 人類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孤獨
    其中,系外行星的研究主要揭示一個重大問題: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跟太陽系類似,系外行星也是圍繞著它的恆星運動。1995年10月,馬約爾和奎洛茲宣布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它是位於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飛馬座51b。
  • 地球外真的有外星生命?神秘星球出現鐵證,人類或許不再孤獨
    地球外真的有外星生命?神秘星球出現鐵證,人類或許不再孤獨 2020-09-29 21:34:03 來源 : 排頭視界 據澎湃新聞報導,根據人類的不斷探索
  • 地球外真的有外星生命?神秘星球出現鐵證,人類或許不再孤獨
    據澎湃新聞報導,根據人類的不斷探索,科學家們顯然對於月球有著更大的興趣,然而這一神秘星球卻出現或許有生命存在的鐵證,難道地球之外真的會有外星生命嗎?如果金星上存在生命形態的想法被證實,那麼人類或許將不再孤獨。
  • 沒有什麼比人類更孤獨,世界上9個最孤獨的存在
    它在火星上孤獨的工作著,當然幸運的是,它只是一個沒有意識的機器人。世界上最孤獨的樹蛙:硬漢(toughie),世界上最後一隻萊伯氏非凡雨蛙,俗稱巴拿馬樹蛙,在它的家——亞特蘭大植物園中死去,它的離世也是物種滅絕危機的一個象徵,慶幸的是它的遺傳物質被凍存了起來,希望人類技術有朝一日能使這個物種再次活躍於世間
  • 敢於孤獨並享受孤獨
    很多人也害怕孤獨、厭惡孤獨,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他們不會選擇出門,更不會獨自一人走走最熟悉的城市街道。獨自一人意味著只能宅在家、打遊戲、點外賣。討厭孤獨的人往往忘記了:孤獨,才是人生常態。孤獨,是通往成功的階梯。被魯迅先生稱讚「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不正是誕生在正值孤獨的司馬遷之手嗎?
  • 由費米悖論引發的深度思考: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嗎?
    人類會是宇宙中孕育的唯一文明嗎?儘管人類一直未在宇宙中尋找到除了人類之外的生命,更不要說高等文明了。但由於宇宙實在太浩瀚了。科學家給出的回答很多,比如人類文明太低級,類似於螻蟻在人類眼中的地位,所以外星高等文明不願意浪費時間聯繫人類,至於人類為何找不到他們,一種也是自己太落後,另一種則是外星文明不願意被人類發現。無論出於哪一種,以人類的能力,就只能被困在地球上了。可是人類就從未想過,找不到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根本不存在?
  • 系外行星終獲諾獎 | 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個疑問:人類在宇宙中是不是孤獨存在的。這次發現為系外生命的搜尋邁出了堅定的一步,打開了人類進行系外生命探測的大門,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展。因此,人們往往會把「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這一殊榮落到飛馬座51b的頭上,但是準確地說,飛馬座51b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地球之外出現鐵證,人類或將不再孤獨
    好奇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正是這種好奇心,支撐著我們對世界上事物進行探索,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夢想當一位科學家,甚至當一名太空人,這些代表著我們對於外太空的嚮往,在太陽系當中,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只有地球上面有高等智慧生物,也就是我們人類。
  • 你的孤獨都被AI看穿了
    你真的「孤獨」嗎?曾經這張火遍全宇宙的「國際孤獨等級表」,讓不少網友淚目,就差沒做過手術了。不過,也有網友質疑,一個人吃飯,看電影,唱K,就真的是孤獨嗎?也許合群才是真正的「孤獨患者」。關於是否孤獨這件事,AI的檢測方式可能更具有權威性。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利用AI工具分析人類的孤獨指數,準確率達到了94%。
  • NASA曾發現三眼月球人,人類或不再孤獨!
    NASA曾發現三眼月球人,人類或不再孤獨!古人對月亮懷著一種不一樣的情愫,多少文人墨客藉助月亮訴說相思之情,將自己的情感全部寄託於月亮中,它被人類寄予太多的希望,直到現在,月球也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登陸的第1顆星球,足以見證月球對人類的意義非同尋常。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各個國家將航天事業放在了第1位,它成為重中之重,大力進軍航天領域,是每個國家的一大目標。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007社會協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社會協作鍛鍊了我們的大腦。從教育到約會服務、日間護理、心理與婚姻諮詢、甚至棒球聯賽,他們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覆蓋了各式各樣的人類聯繫。大教堂的不斷增加說明他們迎合了人類的需求,但是,這些服務也會讓其它宗教或者無神論者難以接受。因為這設計有著特定的世界觀和特定的話題,而不是基於人類最基本的共性。遺憾的是,北美洲的許多地區至今仍然沒有其他的機構來幫助人們抗擊精神和肉體的孤立。
  • 宇宙更詭異的存在:宇宙牧夫座空洞,宇宙之大讓人類感到孤獨!
    近些年來科學家還發現了不止一處這樣的宇宙空洞,其直徑可達一億光年以上,而科學家發現的牧夫座空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的直徑達到了2.5億光年,距離地球大約7億光年,在這個直徑達到2.5億光年的巨大的空洞中零零散散只有60多個星系,要知道我們銀河系的直徑大約20萬光年,如果我們的銀河系身處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洞之中,那會多麼的孤獨呢!
  • 科學家這一發現讓人激動,人類或許不再孤獨
    科學家在金星上發現了它,這裡真的會存在生命嗎1608年,來自荷蘭的一個眼鏡師誤打誤撞發明了第1個望遠鏡,僅一年之後,伽利略組裝出一個望遠鏡,開始觀察天體,此後人類的目光開始超脫地球,轉向了神秘未知的星辰大海。
  • 《太空旅客》太空孤獨
    假如這個世界就剩下自己還醒著,你會感到孤獨嗎?地點還是在一艘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宇宙飛船上。《太空旅客》就是這樣一部講述孤獨與寂寞的電影。前往殖民星球的「阿瓦隆」號飛船遭到小行星撞擊。他太孤獨了,想用自殺結束一切,這時,意外被一個休眠倉裡的女人迷住了,於是,打消了死亡的念頭,潛心研究她的一切。
  • 意料之外的星球出現證據,人類或不再孤獨
    然而,近期卻發現有一個星球同樣適合生命繁衍,這難道是證明了科學家們一直以來的設想,除了地球之外真的還有其他的外星球生命的痕跡對科學的探索求知人類的發展歷史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三億年的時間。但這看似天文數字的裡程,卻在地球誕生的時間面前黯然失色。人類擁有獨立健全思想人格是近百萬年前的事,在過去時代由於生活水平的局限而無緣於科技對宇宙的探索,發展到今天的科技也遠遠不能夠支持我們探索宇宙,但也還遠遠不夠。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滅絕大概就是,當你想像到或許上千上萬年之後,我們人類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因為我們所有人,全部都從這個世上消失了那樣,是一種比起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東西。說起恐龍滅絕,或許我們無動於衷,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太遙遠太遙遠的事情了。久遠到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或許就不會有我們人類的出現。
  • 宇宙中最孤獨的天體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最孤獨的天體
    宇宙中最孤獨的天體是一個名字為CFBDSIR2149的小型行星。我們把在宇宙中不圍繞恆星運動但卻具有一定質量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卻不能像恆星一般發生核聚變反應的符合行星標準但不屬於行星的天體,叫做流浪行星。
  • 「保護動物,讓人類不孤獨」志願者招募公告
    一、項目背景:保護動物, 其實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萬物有靈,據《自然》雜誌5月21日報導,權威科研小組「人類世工作小組」近日投票決定,認可地球已進入新地質時代——人類世。人類的活動痕跡,已經影響了地球的周期和生態系統。
  • 神經科學:解釋孤獨的必然性
    正是因為群體內的互幫互助,人類才得以生生不息。「人類這一物種得以生存,不是因為我們跑得快、長得強壯,或者有什麼其他自然賦予我們的武器,而是因為社會性防護( social protection)」, 芝加哥大學認知和社會神經科學中心主任John Cacioppo說。舉個例子,早期的人類只有通過成群狩才能拿下大型哺乳動物。他說:「我們的優勢是我們能溝通和協作。」
  • 人類走向孤獨的腳步
    人類走向孤獨的腳步 發表時間:2014-07-17    來源:文化讀書周報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照見的,不只是人類對自然界霸道地侵佔,還有強勢民族對弱勢民族的殘酷奴役。每一個物種與民族的消失,影響都如水波,擴散到生物鏈的其他環節。人們當時意識不到,疼痛卻綿延至今,並將波及未來。   該書敘述了幾十種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命運。它們曾經是地球上絢麗而熱鬧的一群,可惜,如今我們已無法目睹它們生命的歡暢。   每一個物種的消失,都是人類走向孤獨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