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身上的「牛皮癬」藤壺,甩都甩不掉,網友:好想一個個撬下來

2021-02-22 朝代更迭

鯨魚,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常常能在那些大型鯨類身上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疙瘩」,讓很多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感到不適。難道鯨魚也會得「牛皮癬」?其實這些密集的「疙瘩」就是鯨蝨和鯨藤壺(本文主角)。重申一次,密恐者慎入!但對於有強迫症的同學來說,好想拿把刀子一個個撬下來。

藤壺,泛指是一種無柄蔓足類甲殼動物,在血統上和螃蟹、龍蝦有點親戚關係。藤壺家族非常大,其中在鯨類皮膚表面附著的叫鯨藤壺。而有種生長在礁石縫隙、浮木、巖壁的鵝頸藤壺,被譽為是「來自地獄的海鮮」。鯨藤壺不知道能不能吃,但是鵝頸藤壺屬於昂貴的海鮮,同理應該也可以吃。

藤壺是雌雄同體的生物,一生也要經歷從無節幼蟲、腺介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的「變身」。鯨藤壺在成蟲時會看準時機在遊過的鯨魚體表上著陸,然後一呆就是一生。成功附著之後,為了能穩固的寄生生活,它們會分泌出一種比「502膠水」還強千倍的藤壺初生膠,之後還把石灰質的外壁嵌入到鯨魚的皮膚中。

另外我們常常看到海豚、虎鯨之類的體表好像沒有這類寄生的藤壺,為何大型鯨類會是藤壺的重災區呢?對於鯨藤壺來說,成功寄生後最大的天敵變成了水流。像座頭鯨一般的時速只有4海裡,而海豚、虎鯨時速通常在20-30海裡,鯨藤壺只有遊速較慢的鯨類才能附著。不過並不代表海豚就沒有藤壺附著,只是非常非常少。

其次像海豚、虎鯨這類高度社會化的群體,同類之間幫忙清理也是常見的。而像座頭鯨那麼大的體型,沒有牙齒,難道靠兩個「大翅膀」互拍麼?有點不現實。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座頭鯨、灰鯨頻繁躍出水面就是為了打掉身上的藤壺和鯨蝨。至於會不會癢,科學家也暫未清楚鯨魚是否有痒痒的感覺機制。

對於大型鯨類來說,皮膚都很厚實,所以這些鯨藤壺、鯨蝨不會對其健康造成什麼影響。就像你的手肘附了一小塊泥巴忘了洗,久而久之,這些鯨蝨和藤壺就構成了鯨身上的一些特殊標記。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寄生生物屬於消費者,但這些把鯨魚體表搞成一塊塊「牛皮癬」的鯨藤壺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起碼它們在面對虎鯨的捕食會增加揮擊時的傷害。如大翅鯨和座頭鯨有一對巨大的胸鰭,上面會附有大型藤壺,這些藤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殺傷力,估計被拍打的酸爽估計只有虎鯨才會懂。

這種微妙的寄生關係從遠古時期就已開始存在,如果一頭鯨死亡,其身上的藤壺或會跟著死亡。但這些人類眼中的蟲子,已經不滿足只寄生在大型鯨類上,海龜也成了它們的目標。甚至船隻、水下聲吶等設備都是它們的附著的對象,每年需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來清理,目前大部分藤壺已被當成海洋汙著生物對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 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藤壺到底多麼強大?為何海洋中的鯨魚和海龜,都不是它的對手呢?
    藤壺到底多麼強大?為何海洋中的鯨魚和海龜,都不是它的對手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海洋中最可怕的生物就是海龜和鯨魚。它們憑藉自己強大的身軀,在海洋裡面肆意妄為,哪怕有一些「不長眼」的物種,想要挑戰它們的權威,最終也會淪為「階下之囚」。
  • 為什麼不建議私自祛除海龜身上的藤壺?
    藤壺:是一種生活在淺海區域的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幼年期可以隨意遊動,但成年之後會附著在堅硬物體的表面。例如:鯨魚、海龜、巖石、船底、船槳等。當藤壺附著在海龜或鯨魚背上時,它們會用巖石將身上的藤壺蹭掉,使藤壺數量始終處於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 鯨魚身上的藤壺為什麼這麼牢固?可以自己蹭下來嗎?
    每當看到鯨魚身上密密麻麻的藤壺,總會感覺到頭皮發麻,恨不得自己用刀子幫鯨魚把這些藤壺都摳下來。那麼鯨魚自己能不能將藤壺「蹭」下來呢?個人認為應該是有這個可能性的,比如下圖中,一頭躍起的鯨魚蹭在船沿上,譁啦啦~蹭下來一片藤壺,感覺真過癮。
  • 為什麼鯨魚身上寄生有很多藤壺,而大白鯊身體卻乾乾淨淨?
    ,沒有的就是鯊魚,問題來說,為什麼藤壺都寄生在鯨魚身上,而幾乎不寄生在鯊魚身上?,它更像是一種蝦蟹類生物,它還有另一種稱呼叫做「觸」、「馬牙」等,藤壺的主要特點是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表面粗糙的石頭或者生物表面的環境裡,平時它們都是附在海邊的巖石上生活,不過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藤壺的生活環境改變了,比如水流變得湍急,或者色彩發生改變,它們就會進行遷徙,遷徙到一個合適的環境裡生活。
  • 海龜最大的天敵,龜殼上一旦有了這東西就完蛋,甩都甩不開
    海龜,在大家印象裡就是長壽的象徵,它相當於是自然界裡面的活化石,它的生命力很頑強,生存條件也很簡單,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無敵了,如果海龜沾上了這個天敵,也很容易死亡。對於藤壺這個物種,大家應該都有耳聞,它一般寄生在巖石或其他海洋生物上面,是一簇簇灰白色的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也是最主要的海洋汙損生物之一。因為海龜外殼比較硬,像巖石一樣,所以藤壺特別喜歡寄居在海龜身上。一旦海龜在遊動過程中碰到了藤壺,藤壺便會賴上你了,甩都甩不開,甚至可恥地把自己的外殼嵌入到動物皮膚之中。
  • 鯨隱私部位都寄生了藤壺,它不疼嗎?這個會影響它們交配嗎?
    對於海洋的一些生物而言,比如海龜,鯨魚等等,藤壺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生物,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經常會受到藤壺的困擾,而且在海洋中,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因生物藤壺而死。尤其是在體型龐大的鯨魚身上,隨處可見藤壺的蹤跡,使得鯨魚像長了「牛皮癬」、「斑瘡」一樣難受,即便鯨魚是海洋中最大的生物也拿這些藤壺毫無辦法。
  • 鵝頸藤壺是個啥?為什麼自己不走,卻能遊遍各大洋?是船長的夢魘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次看到「鵝頸藤壺」這4個字還以為是一個構造很奇特的物件罷了,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海洋生物,號稱「來自地獄的海鮮」,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海龜最大的天敵,甩都甩不開,龜殼上一旦有了這東西就完蛋了
    自然界生態系統比較完善,絕大多數生物都有天敵存在,這些生物相生相剋,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不過也有一些入侵物種,因為生存環境的改變,其他地方沒有它的天敵,最後導致泛濫成災,這種現象也很是常見。成年的海龜天敵極少,海龜最大的天敵,甩都甩不開,它的龜殼上一旦有了這東西就完蛋了。
  • 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為什麼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
    不僅如此,藤壺連海裡的動物都不放過。我們在野外觀察到許多成年鯨魚的身上,就有藤壺附著,這些附著的藤壺也給鯨魚的生存帶來了很大麻煩。但是海裡的其他大型魚類身上就沒有藤壺,比如鯊魚,鯊魚的身上幾乎都是乾乾淨淨的。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差異呢?
  • 那些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和藤壺你了解嗎?
    單頭鬚鯨身上的鯨蝨數量可達10萬隻。在遊動速度較快的鯨魚身上,鯨蝨數量相對較少。下面有請藤壺登場吊在尾鰭上的就是藤壺,是不是想一把給拽下來,哈哈不要著急。鯨魚身上的藤壺可是長在鯨魚的皮膚裡面的,小時候的藤壺幼蟲和其他種類的藤壺幼蟲是一樣的,只不過為了寄生在鯨魚的身上!享受那些急速的水流帶來的快感,藤壺媽媽把自己的寶寶給種在了鯨魚的皮膚裡。這樣就可以牢固長在上面不易脫落了。它可是鯨蝨的好兄弟,不然你怎麼會看見一大片一片的斑點呢!如下圖。
  • 可憐的海龜淪為了藤壺的載體,看著都難受,全靠人類出手相救
    可憐的海龜淪為了藤壺的載體,看著都難受,全靠人類出手相救海洋非常的廣闊,海水之下養育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互相制約,有的互相依存,有的招人喜歡,有的海洋動物就特別的不要臉了,經常會依附於其他的動物而生存下去,甩都甩不掉
  • 「來自地獄的食物」,常年寄居在鯨魚身上,每年都有人為它喪命!
    這種生物常年都寄居在鯨魚身上,人們為了拿到它,每年都會有人喪命,所以這種生物被稱為「來自地獄的食物」,讓人聽著就感覺毛骨悚然。其實這種生物也是一種海鮮,只不過它經常寄居在其他生物上,所以增加了捕撈難度,它就是鵝頸藤壺。說起鵝頸藤壺,有些人並不陌生,因為它是讓人為之瘋狂的美食,微量元素高,味道鮮甜,是海鮮中的高端產品,質量好一些的鵝頸壺藤需要上千元一公斤。
  • 長在鯨魚身上密密麻麻的藤壺,許多密恐患者更是直言受不了
    藤壺俗稱「觸」、「馬牙」等,是一種附著於海邊巖石上的有著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常形成密集的群落。鯨魚身上的藤壺能扣嗎?這些長著密密麻麻看了全身起雞皮疙瘩的東西,許多密恐患者更是直言受不了。其實這些寄付在鯨魚身上的藤壺雖然會讓鯨魚承受著不該承受疼痛,但在經歷自古以來的演變,藤壺早已成為鯨魚的武器和鎧甲。為了減少藤壺帶來的疼痛,不少鯨魚越出海面,藉助水流,把他們衝掉。鯨魚身上肆無忌憚的藤壺在面對吃貨的人類也只能任命。被稱為來自地獄的佳餚。
  • 揭秘最難纏的寄生物藤壺,鯨魚一旦被纏上就永遠無法脫身!
    寄生在鯨魚身上的主要是藤壺(俗稱馬牙),藤壺是一種非常討厭的生物,雖然藤壺不直接從鯨魚身上吸取營養物質,但是它會對鯨魚造成嚴重的傷害和難忍的疼痛。鯨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它沒有魚類那樣的鱗片,在面對藤壺的寄生時毫無辦法。
  • 為什麼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長得太大也不好
    在海洋世界總是有著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的,如果你生活在海邊的話,那麼你會對一種甲殼動物相當熟悉,那就是藤壺,其實藤壺十分常見,在沿海的礁石上就能看到,而且在海洋漁業中,藤壺的危害是相當大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為什麼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長得太大也不好。
  • 藤壺也是「技術宅」?「奴役」海綿和海龜,連鯨魚也不放過
    對於海龜、鯨魚來說,藤壺的寄生就更讓寄主們「抓狂」了——怎麼甩也甩不掉,活生生成了藤壺的「自助餐廳」。藤壺的一生要先後經過浮遊、無節幼體、腺介幼體、成體四個階段。在選擇最終的「住址」時,腺介幼體會在基質表面來回運動,運動距離一般都比較短,找到合適的附著物後就會開始分泌膠質。幼體的第1觸角被分泌的膠質體包圍,緊緊固著在基質表面,在這一過程中,藤壺將實現不可逆的永久性粘結。從此,藤壺就徹底結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開始了「宅居」模式。
  • 味道鮮美,是鯨魚揮之不去的傷疤,為什麼藤壺不喜歡寄生鯊魚?
    ,一旦遇到合適的寄主,就會在寄主身上定居下來,長出堅硬的外殼,幾乎一輩子不會再挪窩,開啟自己的固著寄生生涯。然後藤壺將這些卵排入海域中,據統計一個藤壺能釋放多達20000個卵,這些卵能在水中存活數周。而且藤壺也很會選擇繁殖的時間,往往在鯨魚的繁殖季節繁殖。當鯨魚遊過密密麻麻的藤壺幼體時,幼體似乎收到一種化學信號,告訴它們是時候選「寄主」了。
  • 味道鮮美,是鯨魚揮之不去的傷疤,為什麼藤壺不喜歡寄生鯊魚?
    藤壺是如何攀附在鯨魚身上呢?從技術上來說,藤壺是一種「寄生物」,而且是最有追求的寄生蟲。藤壺的一生經歷三個階段:浮遊、無節幼體和腺介幼體。也就是說,它並不是一出生就有外殼的,當還是幼體的時候,藤壺居無定所隨波逐流,一旦遇到合適的寄主,就會在寄主身上定居下來,長出堅硬的外殼,幾乎一輩子不會再挪窩,開啟自己的固著寄生生涯。藤壺雖然是雌雄同體,但大多數是異體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