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5月3日消息,劉國梁是中國男子桌球歷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得主。曾任中國桌球男隊主教練,中國桌球隊總教練,現任中國桌球協會主席,中國乒協奧運戰略總指揮。
近日,他接受了人民日報客戶端《時代棟梁說》節目的採訪。採訪中他對於各個問題侃侃而談。
比如提到當前的桌球改革,劉國梁就表示,中國桌球必須居安思危,「別人都感覺很安全的時候,要警惕,因為這時候往往最容易出問題。」
而談到乒超聯賽的改革,他坦言,「乒超聯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聯賽的話,那跟我們的地位就不相符。在足球領域、在籃球領域我們沒有話語權,但在桌球領域,我們一定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劉國梁在裡約奧運會上帶領國乒接連奪冠。
以下為採訪實錄整理:
怎麼看待「不懂球的胖子」稱呼?
劉國梁:我覺得第一挺親切的,第二個還是覺得挺自豪的。因為這個稱呼是在2016年奧運會的時候,當時臺灣的一個網友調侃。大家這麼稱呼,我自己感覺也比較親切,也是體現了國人對桌球這個項目的自信。
桌球的國民關注度是穩步上升還是有所分化?
劉國梁:我覺得現在還是穩定上升的,只不過在裡約奧運會之後達到了一個熱度的高潮。因為我們球隊當中出了一些大家非常喜愛的明星。
張繼科、馬龍、丁寧、劉詩雯這幾個選手在2016年奧運會當中表現都很好。現在可能奧運的熱度會下降一點,但是國人的關注反而會越來越強烈一些。
我想這可能跟明年的東京奧運有關。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近鄰日本隊的崛起。
如何看待桌球運動員「偶像化」,球迷「粉絲化」?
劉國梁:我覺得人是一個主體,不管是打球還是教球還是在任何崗位。
所以這個人他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是最重要的,同樣都是打球都是冠軍,但是大家能看到受歡迎的程度,受喜愛的程度,這個是不一樣的,包括商業價值影響力。
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他一定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一定有他獨特的一些個性。
劉國梁和愛徒馬龍
談打法變化:
我覺得時代的變化,肯定要一代比一代強,但能有哪些方面別人沒有的,那就是直板橫打。
當時也是時代的無奈,其實也是一個機遇,把握住這種機遇,所以直板現在還可以生存,後邊有馬琳、王皓,包括現在的許昕,如果沒有直板橫打的話,我相信直板現在已經沒有了。
就像韓國和日本也是一樣,他們現在的直板,你看慢慢也沒了。
談制定訓練計劃:
張繼科有張繼科的風格,馬龍有馬龍的風格,我這個計劃定的一定是偏向於兩個人中間的,如果你真按這個練了可能就走偏了,但是你都沒有計劃的話,那大家都亂了。
所以我認為這個是一個大綱,是一個參考性的,真正成功的運動員,他一定要在這個基礎上有自己的想法。
談改革:
我離開了一年半的時間,世界乒壇的發展趨勢,我得看懂了我才敢說,我才敢布局,如果你都沒看懂,就按照以前想像的去做,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都是一發而不可收拾的。
所有人都很著急的時候,你更要冷靜。別人都感覺很安全的時候,要警惕,因為這時候往往最容易出問題。
談壓力:
我覺得壓力和動力是並存的。不能說我當教練的時候,不去考核自己,等你當了主席,你對教練組就要求有這種考核。
這種考核肯定是有壓力的,沒壓力那都是虛的。而且你敢公布出來,其實就是在全國人民面前去下軍令狀。
我之所以跟大家榮辱與共,是我對這個團隊有信心,我是希望你贏的,我是覺得你能贏。萬一你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來擔這個責任。
因為這個教練班子很多時候都是你來選的你來組的,那你必須要來擔這個責任,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決心也是一種信心,讓他們看到你的決心,同時又看到了你的信心。
從教練變成乒協主席,劉國梁身上壓力不減。
談乒超聯賽:
像奧運會、世乒賽是為國爭光。乒超聯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聯賽的話,那跟我們的地位就不相符,如果我們的球員都去日本的T聯賽打球,人才就會流失。
所以我們要搞成職業聯賽,那肯定是要市場比人家好,球員比人家好,水平比人高,職業化肯定是要有市場有獎金的。
世界上的好手,以及我們的年輕隊員,包括我們的一些奧運冠軍,他哪怕不能夠成為第一第二為國爭光,但他在職業平臺上是不是有他的活動空間和他的價值,如果沒有這個舞臺,他沒有空間。
在足球領域、在籃球領域我們沒有話語權,但在桌球領域,我們一定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去設定規則跟世界一起玩,讓世界桌球以中國為核心、為中心,我覺得這種為國爭光,其實某種意義上非常提升中國體育的形象。
馬龍、張繼科去打職業化的比賽的話,我相信他們還能打五年。所以我一直鼓勵他們,說你們是可以打的,沒必要非去競爭那兩個奧運單打名額。你以前已經做到了,你在職業聯賽繼續去做。
談棟梁精神:
我覺得一直有棟梁精神,因為我們球隊提倡的也是這種競爭。包括國家利益,國家榮譽高於一切,我覺得這都是一種棟梁(精神)。
無論在各個領域當中,你只要有貢獻,你只要在這個團隊當中有價值,只要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是棟梁。不是說一定要取得多少個冠軍,賺了多少錢,或者當了多大官才可以,就是讓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