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黨校副教育長、教授 韓慶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這一重要思想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話語權應包括五個基本層次。
一是「堅實的話語基礎」,有底氣。這主要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在世界上具有發展實力及國際地位。有實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具有無聲的話語權。今天,中國道路促進中國成功,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表明我們已經擁有話語權的堅實基礎。
二是「科學的話語體系」,有思想。這主要指基於中國道路、中國成功而形成的能破解「中國問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它學術思想。這是一種科學的思想體系,它是對話語權的實踐基礎和對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表達,因而是擁有話語權的理論上的基礎。話語權有許多內容,但其中一個核心內容是擁有中國理論或中國思想的話語權。這對建設思想中國且回應西方社會關於「中國不會生產思想」的指責,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堅定的話語自信」,有自信。這主要指積極參與建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每個人,要對我們的政黨、國家、民族、人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等,充滿堅定的自信。尤其在國際舞臺上,在國際交往和對話中,在闡釋和表達中國話語的時候,要堅定這種自信。美國一位學者曾經指出:中國已經強大了,但依然缺乏自信。對此,我們要引以為鑑。
四是「有效的話語方式」,有吸引力。這主要指「中國表述」。具體來說,主要指闡述、表述、傳播中國理論、中國故事、中國聲音的時候,在與世界對話時,要具有行之有效的表達方式或言說方式,不僅能「講」,而且要「講」得受聽。這不僅要求繼承且堅持我們已經擁有的行之有效的表達方式或言說方式,而且也要學習西方行之有效的表達方式或言說方式,如堅持政治、學理和大眾的有機統一,注重具體實證與可感知,注重人性化等。
五是「被認同的國際話語權」,有主導權。這種主導權既包括能快速廣泛有效傳播的傳播力、合理確定標準和定義事物或對象的解釋力、與其他話語體系平等對話的對話權,也包括被世界認同的影響力。建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不是為了主宰、支配、壓制其他話語體系,而是「有權力能平等言說且被傾聽、有影響」。通俗來說,就是既有發言權,又有說服力、影響力。這是贏得話語權的最高衡量標準,因而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因素。
[責任編輯:蔣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