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話語權的變遷:用硬實力說話

2020-11-28 觀察者網

一、概念界定

話語權是目前文化與傳媒研究中出現頻率甚高的一個詞。葛蘭西的「領導權」、福柯的「權力話語」、哈貝馬斯的「合法化」、羅蘭·巴特的「泛符號化」、鮑德裡亞「仿像」等說法各不相同。這裡先做一個基本界定。話語權是指一種個人講話的權利,一種right?還是一種控制輿論的權力,一種power?究竟是Right of Speech還是discourse power這是首先要做的界定。在現實的語境中,一個人擁有講話的自由屬於權利right,而非權力power。權利是一個有關私人自由的概念,一個法律的概念,是指一個個體在社會中擁有的某種自由。美國在1791年通過的包括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在內的10條修正案在憲法中被稱之為《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顯然是把個人發表言論的自由看作是一種個人權利。而權力則是一個政治概念,是在公共領域一個人或一群人支配他人或社會的強制之力,具有主導性和控制性。在人們使用話語權的現實語境中,話語權顯然不是指個人表達思想的權利,而是指主導輿論、影響公眾、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權力。所以,話語權應該是一種主導輿論的權力,是一種discourse power,而不是Right of Speech。

二、世界由符號和語言構成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自稱是一位尼採主義者,但事實上,福柯關於語言的哲學跟尼採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跟海峽對面的英國經驗論,尤其是休謨的哲學有很大關係。休謨說,我們無法知道客觀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因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來自經驗,我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不過是交流彼此的經驗,而不是在交流外部世界的真相。福柯把休謨的經驗論進一步發展為語言論:「我們生活在一個符號和語言的世界。……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認為不存在什麼真實事物,存在的只有語言,我們所談論的都是語言,我們在語言中談論」。由於每個個體都被語言所包裹,離開了語言就無法思考,無法描述,無法交流,所以這個世界歸根到底就是語言的世界。基於這麼一個哲學基礎,話語成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謂歷史,不過是人們接受這樣說的說法而已,所謂現實的好壞與進步與否不過是取決於誰來解讀,誰來宣示。當一個群體能夠在語言表達中居於主導地位,能夠讓大眾相信他們對概念的界定,對世界的語言陳述,那麼這個群體就能主導這個社會,反之亦然。從經驗論到語言論,休謨、福柯等人看到了經驗與語言對人的限制,也看到了經驗和語言世界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但這種理論忽視了語言本身仍具有依附性。

三、話語就是權力

在現代社會,話語權是指主導輿論的權力,即主導社會的群體通過主導輿論的方式來影響社會發展的方向。當人們說某個人或某個社會群體掌握了話語權,就是指某個人或某個群體主導了社會輿論,主導了社會發展的方向。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認為,知識和真理並非如一般人理解那樣是與權力(power)不相干的,相反,權力與知識共生,真理也是權力的一種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誰掌握了真理的話語,誰就掌握了社會權力,話語權與統治權是相輔相成的。從歷史和現實看,無論是民族國家還是國際社會,話語權通常都是由掌握經濟、政治、軍事主導權的社會群體所掌握。中國成語講的「一言九鼎」或「人微言輕」就是從某個側面表達了對話語權的解讀。

四、話語權作為一種統治權的歷史

由於話語的重要作用,話語權歷來是統治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人類進入文明狀態開始一直到今天,掌握話語權的社會群體始終是統治階層的核心成員。古代社會的祭司、神職人員在社會中的地位都只是僅次於國王而高於貴族。只有中國的情形稍有例外,是士大夫掌握話語權。祭司、神職人員最根本的職能是向整個社會宣示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國王、政府是憑藉什麼樣的依據來統治社會的。任何國家,如果不能通過話語來說明國家的神聖性或合法性,這個國家必將崩潰,即使政府擁有最強大的武力。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神職人員逐漸退出政治舞臺。秦王掃六合,用武力統一中國,但卻沒有給社會提供一套話語體系來說明中央集權制度的合法性。由於缺乏話語的統治,秦王朝歷時15年就崩潰。後來的漢武帝以儒學構造統治的話語權,才使得中國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延續兩千年之久。

五、現代世界的話語權

近代以來,祭司、僧侶、中國的儒生逐漸退出政治舞臺,話語權逐漸由現代媒體所掌握。在當今世界,如果一個國家的媒體集團與政府結成親密同盟,那麼這個國家的統治權力一定強大,社會也相對穩定。如果一個國家的媒體與政府相對立,那麼這個國家一定處於無休止的動蕩之中。幾乎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媒體都已經成為統治集團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這是西方國家穩定的一個根本原因。據統計,世界上大多數報刊發表的國際新聞,有90%來自西方「四大通訊社」:合眾國際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國際社的新聞報導71%關於美國,9.6%關於歐洲,關於非洲的報導不到1.8%。到了20世紀80年代晚期,美國之音(VOA)用66個超大功率的發射臺對全球廣播。另外還有專門針對中國的「自由亞洲電臺」。

六、話語權依賴硬實力

話語權雖然如此之重要,但話語權本身作為一種軟實力,最終還是依賴於硬實力。福柯認為,給社會提供價值體系的人文科學都是與權力機制攜手並進的。真理也是權力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儘管話語權很重要,但話語權歸根到底是建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的基礎之上。話語權可以成為統治社會的一種重要力量,但是話語權的形成和確立並不能靠話語本身,而要靠強大的物質力量,靠強大的硬實力。離開了硬實力的話語權最終是無本之木。宋襄公認為自己掌握了「仁義」的話語權而不顧硬實力的弱小而試圖稱霸,最終為天下人恥笑。

七、民族國家的話語競爭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標誌著西方世界進入民族國家(nation state)階段,而西方的民族國家概念隨著西方世界的擴張也席捲了幾乎全球所有的國家。由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所謂落後了就要挨打就是對全球叢林社會現狀的描述。當今世界是由民族國家組成的叢林而無世界政府,所以也沒有與世界政府相伴隨的統治世界的話語。這個現狀決定了全球話語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世界各國力量對比的變化而變化。由於話語權就是一種統治權,所以全球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話語權的競爭。世界五百年來各國力量的盛衰也伴隨著各國話語權的盛衰。

八、戰後全球話語權的變遷

戰後全球話語權的競爭基本上伴隨著冷戰時期東西兩大陣營的博弈。如上所述,國家力量是此消彼長,沒有永遠的帝國。由於冷戰前後國家力量的變化,話語權也隨之轉移。

九、兩個流行話語的案例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隨著國家間力量對比的變化也發生變化。不僅話語權發生變遷,概念的內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兩個概念一個概念是普世價值,一個概念是民主。

普世價值(universal value):從人們使用普世價值的語境看,普世價值是一個應然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實然的概念。普世價值不是指已經普遍存在的價值,而是指人類尚未完全實現、但必須全力追求的價值目標。當人們說「應該接受普世價值」,「應該促進普世價值」,這就意味著,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和國家沒有接受普世價值。由於這個原因,有人認為universal value 翻譯為「普適價值」更為切貼,因為普適是指普遍適用,而非普遍存在。

普世價值作為一個應然的概念,決定了這個概念的使用者是要改變世界,是要把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推廣到全人類。所以,對一個國家來說,大力提倡普斯價值,就意味著「輸出革命」,「輸出價值體系」。

在二戰以後,由於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在全球戰略中處於攻勢,因而具有最強烈的熱情推行普世主義。在他們看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是人類最大的普世價值。由於這個原因,蘇聯集團熱衷於「輸出革命」,希望把共產主義的價值體系推廣到全球。

反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冷戰時期基本處於守勢,因此基本不提普世價值。相反,他們的話語是反普世主義的,強調各個國家應該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要盲目接受蘇聯的價值體系。針對1949年中共建政,西方國家的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是,一個有著特殊的儒家文明國家被蘇聯的普世主義所俘虜是不應該的,中國人不應該接受蘇聯的共產主義普世價值體系。

但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普世價值這個概念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隨著蘇東國家的崩潰,普世價值這面旗幟轉移到了西方國家手裡,西方國家開始大講普世價值,開始大力輸出西方國家的價值體系。

民主(democracy): 儘管代議制民主起源於體系西方國家,但在冷戰時期,民主並不是西方國家喜歡使用的話語,相反,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包括中國,是把民主這個概念作為掌握話語權的工具。

按照共產主義理論,西方的民主是極其有限的,是虛假的。因為政治民主只是社會生活中一小塊領域,一人一票的普遍選舉並不能給每個公民帶來民主權利,也無法把整個社會變為民主社會。在共產主義的民主理論中,社會經濟生活是最重要的,是決定社會基本面貌的。如果在經濟生活中,在市場上、在公司內部,西方國家不能夠實行民主制度,政治選舉和議會制度都是虛假的民主。共產主義理論就是要以公有制的形式把民主原則運用於經濟領域,運用到每個經濟單位——公司內部。以公有制為形式的經濟民主恰恰是與資本主義的產權理論相衝突的。按照產權理論,每一個人在公司裡的地位和話語權是不可能平等的,業主和僱員在公司內部不可能處於平等地位,更不可能按照民主原則來決定公司的決策。而產權的形成只有靠自由競爭,而不能靠民主選舉。

正是這個原因,一些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國名上冠上「民主」二字,如東德、北朝鮮。中國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奪取政權時,民主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口號,這在當時中共的報刊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中共在1949年建政時,全國政協會議中曾有人提出在共和國前面加上民主二字:「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後來由於這樣國名顯得太長,而人民二字已經體現了民主,所以才沒有把民主二字寫上國名。

另一個原因是,在冷戰期間,為了抵禦蘇東陣營的擴張,西方國家大多與當時的右翼專制獨裁國家結盟。這樣是少用民主這個概念。

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蘇東國家崩潰,民主的旗幟轉移到了西方國家手中。西方國家開始運用民主這個口號來奪取全球話語權,因為在前蘇聯模式下的國家都缺乏普遍選舉和代議制這種政治民主形式。

結論:

話語權是統治權的一部分。無論是統治一個國家還是統治世界,統治者都需要掌握話語權。話語權作為一種軟實力,與國家的經濟、政治、及軍事等硬實力相輔相成。話語權不是固定掌握在某些人或某些國家手中。話語權隨著各個社會群體、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及軍事等硬實力的變化而變化,而一些基本概念的內涵也會隨著局勢的變化而發生轉化。所以,人們對話語權應該把握好平衡。一方面,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話語權,因為話語權事關國之存亡;另一方面,也不應該迷信話語權,因為世界上沒有恆定不變的話語權,也沒有恆定不變的概念。

(原標題:全球話語權的變遷)

相關焦點

  • 鴻蒙為自主創新開了好頭 掌握話語權靠實力說話
    在8月9日的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華為自研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OS)驚豔亮相,為國產作業系統的自主創新之路開了個好頭。鴻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作業系統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對於首度搭載在榮耀智慧屏上的鴻蒙OS系統,多位行業分析師表達了「看好」意願。有觀點認為,鴻蒙OS的發布,拉開了華為賦能5G、IoT、工業互聯領域的帷幕。
  • 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使用精度已超越GPS,專家:用實力說話
    北鬥3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實現了全球的組網,並且開始了向全世界提供定位和授時等相關服務。目前有超過30多顆衛星在太空運行,通過這個給全球眾多的用戶提供精確的導航服務。最近日本媒體就披露了相關的數據,在165個國家進行了測試中,北鬥3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要明顯好於美國的GPS系統。
  • 這幾年上演的現實告訴國人國家擁有話語權有多重要?
    所謂話語權,就是掌握和控制世界輿論的權力。當然,作為一種軟實力,還是要有硬實力做後盾的,但是話語權並非完全靠硬實力就能獲得的。你必須打造一種理論體系,你要把話說圓,哪怕有點瑕疵要靠硬實力做彌補,但是基本要靠把話說圓,才能用話語權獲得本國的利益。
  • 水牙線好用嗎 這些品牌用實力說話
    其實即便每天堅持刷牙也無法完全清潔牙齒,需要配合其他口腔護理工具,其中水牙線也是近年來牙醫大力推薦的智能清潔工具之一,那麼水牙線好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用實力說話的水牙線品牌,讓大家了解一下水牙線的作用。
  • 網民的話語權幻覺
    話語權的定義話語權並不是說話的權力,這一點必須明確,因為我們接下來的討論全都是基於這一認知來的。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話語權其實應該叫做「控制、影響輿論的能力」,換句話說是「說話有人聽」或「說話讓別人聽」的權力。
  • 「出海」拼哪些硬實力?看看拿下歐洲澳洲五星安全認證名爵就知道
    MG名爵用這樣的硬實力證言了名爵車型的歐標級高安全性,以最高標準定義安全,將帶動中國造品質提升。與此同時,「全球同一高品質」的名爵,也為其出海歐洲、徵戰全球再添重磅「武器」。作為全球最權威汽車安全認證機構,Euro NCAP秉持專業嚴苛的標準,從「成人乘員保護、兒童乘員保護、行人安全保護和安全輔助系統」四部分著手,全面檢測車輛。
  • 諾基亞預熱新品,關鍵詞:方的,硬的,會說話
    IT之家8月16日消息 根據諾基亞官方微博的消息,諾基亞將會推出一款新產品,這裡官方還賣了一個關子,只給出了三個關鍵詞,分別是:方的、硬的、會說話的,大家猜一猜是什麼?在官方的配圖中,可以看到「全能畢業聲」字樣,另外也有音符飛出。
  • 在職場打拼,擁有話語權有多重要?
    蘇家兄妹在各自的公司裡,話語權各不相同。話語權是一個人在公司說話的分量,在公司內部,高層的話語權,相當於整個公司管理條例,全部人員都要執行;中層的話語權,相當於一個部門的管理條例,部門成員要執行;員工的話語權,就只能影響到個人關係。都在職場上打拼,他們在公司的話語權,各佔多大分量?
  • 軟實力、硬實力和生產力|波動詞典~5
    軟實力控制硬實力就是通過控制作用點來實現的。硬實力再強大,如果它找不到打擊的目標,那麼,硬實力也是發揮不了它的作用的。硬實力是怎樣打擊目標的呢?如果有人要跳樓,怎麼辦?有人給跳樓的人做思想工作,親戚朋友給跳樓的人打感情牌,各種軟實力都失效了,怎麼辦?只能減弱地球給予跳樓的人的硬實力了。大家可以拿棉被和床單在下面接著,當然,最好是用充氣墊子。
  • 推進外宣翻譯工作 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摘要】國際話語權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而逐漸顯露,維護國際話語權對一個國家捍衛國家權力變得日益重要。文章從介紹國際話語權的基本定義開始,闡述了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現狀和中國爭取國際話語權的必要性,提出了外宣翻譯在中國爭取國際話語權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其實現路徑。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13\]二、提升國家實力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提升,國家實力是最重要的環節。話語權提升的實踐證明,沒有國家實力的提升,就不會有真正的話語權。這一點,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中基本成為了共識。多數學者都注意到法國著名哲學家福柯所說的,說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誰在說,話語權的強弱往往是由說話者的地位和身份決定的。說話者的地位和身份主要是指國家的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
  • 用實力說話的大牌解析
    用實力說話的大牌解析 一直以來,地面清掃工作就是我們頭痛的家務事,先掃再拖,繁瑣又費力。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選擇用富含高科技的掃地機器人來解決地面清掃難題,效果十分不錯。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有學者認為話語權不僅包括有聲的話語權(「講得好」),還包括無聲的話語權(「做得好」)。「講得好」是要具備能夠說服眾人的思想、理論;「做得好」是要有實力、有地位,並且還能通過不斷發展為自身意識形態話語增加持續的可信度和現實說服力。在空間範疇上,話語權又可分為國內話語權和國際話語權,即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在國內政治、學界和民眾中,及在國際領域內的影響力、傳播力、解釋力和主導力。
  • 第51個「世界標準日」:提升中國標準全球話語權
    據廣州海關消息,該關充分發揮與國際標準機構對接緊密、科技實力雄厚、國際標準專業人才集中的優勢,加大國際標準研究制修訂工作力度,今年以來先後主持承擔了5項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其中3項標準已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外發布。
  • 日本真正實力究竟如何,能與哪個國家抗衡?4個特點值得全球警惕
    縱觀世界歷史不難發現,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一個國家想要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地位,就需要保證自身足夠強大,畢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誰的拳頭硬,誰就能有更大的話語權。日本真正實力究竟如何?日本在二戰中的肆意掠奪讓其發展速度加快,一度成為亞洲地區唯一的強國。二戰之後,日本雖然背負戰敗國的身份,但是其經濟卻發展迅速,甚至一度接近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相當強大。雖然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變化,日本的經濟實力也出現下滑,但是現在的日本真正實力究竟如何呢?能與哪個國家抗衡?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如今的日本有4個特點值得全球其他國家警惕。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在李蘭娟院士「飈紹興話」的時候,又有一些網友說,看到一群美國專家乖乖地聽漢語,還是漢語的方言,這說明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我們做得最出色,掌握了話語權,美方要想學習經驗,就得配翻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既然網友提到了話語權,我們就來論一論,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體現國際話語權呢?
  • 話語權永遠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
    生活中一些人常常抱怨自己說話沒人聽,沒人採納,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其實這些都應該總結下自身方面的原因,為什麼沒人聽,為什麼得不到尊重。其實這就是沒有話語權,話語權都是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縱觀各行各業都能發現話語權這種東西都是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各個圈子都不外如是。
  •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 世界迎來中國硬通貨
    國際地緣政治爭鬥越演越烈,國際油價大幅下挫,都擾動全球經濟和金融格局;美元加息周期的到來和美元匯率步入上升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匯率格局和資本流向,並使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向分化;全球經濟久久未能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復甦的道路艱難而漫長;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形勢逐漸趨緊。就在這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依然看到並且緊緊把握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
  • 騰訊新聞聯合100位科學家震撼推出《中國硬實力》
    硬實力(HARD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通俗的說硬實力是指就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力量。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騰訊新聞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時報》,採訪100位中國頂尖科學家,著眼宏觀政策、能源開發、環境氣候、信息網絡、海空地探測、前沿科學、人口健康、先進材料、產業製造、交通城建等十大領域,震撼推出新中國60年獻禮之作,大型網絡深度策劃《中國硬實力》系列,解讀現代中國在科技以及產業實力方面在世界的地位
  • 胡泳: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三個維度
    思考如何構建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也應從這三個維度展開。如果用一句話通俗闡釋,那麼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亦即網際網路對外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說了有人看(認知維度),看了有人信(態度維度),信了有人做(行為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