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2020-12-05 求是網

  [摘要]中國話語權既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多方面的闡述,主要包括提升國家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問題導向、重視話語形式、加強理論宣傳和隊伍建設等,反映出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以及研究內容的廣泛性。但是在現有的成果中,也存在著諸如理論性和實證性失衡等問題。關注、分析、汲取這些成果,有助於學術界深化對中國話語權的研究。

  [關鍵詞]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述評

  [中圖分類號]A849;D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19)04-0136-09

  [作者簡介]師吉金(1962—),男,山東濟南人,博士,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社會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立項批准號:16BKS0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術界開始關注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的內容包括話語和話語權的內涵、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構建的意義和作用、存在問題及原因、實現路徑,等等。我們藉助中國知網資料庫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發表關於「中國話語」的期刊論文800餘篇、碩士學位論文近百篇、博士學位論文50餘篇。已有學者對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述評,如楊昕的《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錢容德的《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研究綜述》,陳明琨、徐豔玲的《近年來「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張傳泉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劉春霞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劉希巖、謝玉環的《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研究述評》,趙長峰、呂軍的《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述評》,等等。也有對相關問題研討會的綜述,如郎廷建的《「中國實踐與中國話語」理論研討會綜述》,李俊鵬的《當代中國話語體系建構的跨學科對話——「馬克思主義話語符號學理論與當代中國話語體系建構」學術研討會綜述》,陳雪雪的《建構「話語中國」——第一屆中國話語高端論壇綜述》,李慶雲的《「思想傳統與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述評》,等等。這些述評都是綜合性的,涉及到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多方面內容。在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的內容中,實現路徑十分重要,因為目標、意義、作用,最終都要通過實現路徑體現出來。因此,實現路徑也就會成為學術界關注的重點。

  第4期師吉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19年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構建路徑的研究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包括構建中國話語體系、中國話語權在內的一切工作必須遵守的原則。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2\]但是,在構建中國話語權中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上,卻存在一些問題。 韓玲、楊義福提出,在話語體系建設中,存在著馬克思主義不同程度地「失語」「失聲」,在國內大講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國外卻不能理直氣壯地講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只講中國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任何話語體系都是特定意識形態的表達,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首先應該理直氣壯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3\]楊鮮蘭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普遍真理,是在吸收以往全部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也是與時俱進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緊緊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實踐課題來確立理論主題,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經驗、中國夢想進行科學正確的解讀,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立足點。\[4\]

  朱培麗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精神坐標,在「西強我弱」的背景下,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就是要立足中國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批判和理性建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的指導地位和文化領導權。為此,要科學認識並堅持馬克思主義客觀的真理性品質,要科學認識並堅持馬克思主義面向未來的價值性品質。\[5\]

  韓美群提出,建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核心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維護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地位。建構中國話語體系,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於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全方位和全過程。\[6\]

  趙歡春提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建構意識形態強勢話語權的核心要義。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就成了「空心蘿蔔」,失去真理力量的話語註定沒有生命力。\[7\]

  馮來興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角度分析問題,認為,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語言來闡發馬克思主義;要用簡單質樸的、形象的語言,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話語來闡發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被廣大人民掌握和接受。\[8\]

  邱仁富從中國道路話語體系方面說明問題,提出,中國道路話語體系的根基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在眾多根基之中要凸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從馬克思恩格斯經典作家的豐富語言寶庫中汲取營養。\[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0\]有學者提出了構建中國話語和話語權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講好中國故事。韓玲、楊義福提出,要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我們的話語自信。\[3\]宣言提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關係國家形象,關係我國際話語權,關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在講故事時,要發掘中國之美,創新中國表達,匯聚中國和聲。\[11\]陳曙光、楊潔提出,中國話語,歸根結底是中國故事的學術呈現,只有洞察中國故事的本質性規定,方可迎來中國話語的決定性出場。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書寫的革命的中國故事、發展的中國故事、治理的中國故事、文明的中國故事、改變世界的中國故事,構成了中國話語最深刻的基礎、最充足的根據。\[12\]甄紅菊提出,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視角才能講好中國故事,也只有講好中國故事,馬克思主義話語的指導力才能得以闡釋。\[13\]二、提升國家實力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提升,國家實力是最重要的環節。話語權提升的實踐證明,沒有國家實力的提升,就不會有真正的話語權。這一點,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中基本成為了共識。多數學者都注意到法國著名哲學家福柯所說的,說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誰在說,話語權的強弱往往是由說話者的地位和身份決定的。說話者的地位和身份主要是指國家的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

  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的角度看待中國話語。張西立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以及國際話語權問題,之所以在今天被提升到如此歷史高度,根本原因還在於蓬勃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答實踐的推動和呼喚。\[14\]張傳泉提出,人的語言這種意識並非一開始就是「純粹」的,而是受到了物質的制約,如空氣發生器官等等。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綜合國力強則話語權強,綜合國力弱則話語權弱。\[15\]

  從國內的實際看待這一問題是研究的重點。張文顯提出,話語體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精華的反映,是對自己現實問題的理論回應和理論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源泉,也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基礎。\[16\]鄭豔鳳提出,中國話語的產生、完善是實踐的需要,中國話語來源於實踐;中國話語被接受、發揮作用,同樣離不開中國實踐。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包含著多層含義,包括改革開放以來 40年的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近 70 年的實踐,近代以來近 180 年的實踐,中華民族 5000年的歷史實踐。在這個長時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也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17\]

  陳雪雪從話語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角度看待問題,認為話語權力與經濟硬實力正相關,佔主導地位的話語權不過是佔統治地位的經濟關係在國際話語場的表現,不過是以話語形式表現出來的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經濟硬實力的起伏變化也將或快或慢地導致國際話語權力的同向變化。\[18\]張傳泉從經濟建設對話語權的作用方面說明問題,認為內容決定形式,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就談不上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擴大中國話語權,首先應該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綜合國力,夯實中國話語權的社會基礎。\[15\]

  國家實力包括物質方面的實力即硬實力,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實力即軟實力。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19\]P44學者們十分重視軟實力在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構建中所起的作用。李培林提出,增強中華文化對外軟實力,把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之中,用中國話語體系解讀中國發展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營造有利於中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20\]戴木才提出,應該積極創新中國話語體系的思想內容和價值內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思想體系和價值體系,從思想和價值觀上真正提升「中國話語權」。\[21\]

  加強智庫建設也是學術界注意的問題。趙癸萍提出,智庫具有政府決策的諮詢功能、 社會民生的反饋功能、科學研究的推動功能,人才培養的儲備功能和國際交流的平臺功能,其作用得到世界和中國的高度重視。\[22\]許徐琪、孟鑫提出,智庫是產生理論、輸出政策的重要思想來源,是一國文化軟實力和話語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載體之一。面向實際、面向基層,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同時學習西方智庫之所長,使其具有現代性,做到既能接地氣,也能走出去。\[23\]三、堅持問題導向馬克思曾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24\]P289-290這裡所說的「時代聲音」、「最實際的呼聲」和話語權密切相關。習近平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10\]P74「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25\]P342不僅如此,理論創新與中國話語傳播、中國話語權確立密切相關。在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建構問題上,注意問題導向十分重要。一些研究者已經注意到並研究了這一問題。侯惠勤從哲學的角度進行了說明,提出,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從實踐上看這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思想上看則是通過善於正確地提出問題而把握思想領導權和話語權。不難看出,圍繞著「根本問題」而設置的主導性議題,必然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的主要形式,而正確地設置主導議題和揭穿偽命題,則是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兩大任務。\[26\]

  陳曙光提出,建構中國話語要有「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所謂中國問題,是指「中國特有」「歷史形成」「普遍存在」「根深蒂固」和「長期影響中國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問題是話語建構的邏輯起點。「中國問題」是貫穿話語的生命線,中國話語的創新始於問題的發現,有問題的地方,才有話語創新的空間;問題是話語的生長點,「問題」叢生的時代,往往也是「話語」中興的時代。「中國話語」只有建基於「中國問題」之上才是現實的,「中國問題」也只有提升為話語中的「問題」才是深刻的。\[27\]

  韓美群提出,只有把握「提問權、論斷權、解釋權和批判權」,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建構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的話語體系。\[6\]

  韓慶祥、王海濱認為應從現實邏輯的角度出發,從兩個方面看待中國問題。一是基於現實邏輯提出和分析中國問題。在從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 中生長或產生出來的「中國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是人們所要回答的「時代性課題」,從哲學上來講,可從目標和手段兩個基本維度來把握:目標維度即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手段維度即怎樣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二是研究基於現實邏輯又高於現實邏輯的哲學層次的「中國問題」,以優化和引領現實邏輯。在這樣的問題域中,有四個具有統領性的根本問題:第一是面向「過去」 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問題。第二是面向「現在」的結構轉型、力量轉移和關係協調的問題。第三是面向「未來」的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第四是面向蘊含在過去、 現在、未來之中的帶有規律性的最「本質」問題。\[28\]

  朱培麗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之所以能夠徵服人心並且逐步走向強大,就在於其所謀求的正義社會秩序符合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利益訴求。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堅持切忌教條式地重複,而是要回歸真實的社會場景,以問題為導向,以現實為參照,在深入探討和解決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凸顯的深層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中,繼承並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涵和話語體系,實現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合乎歷史情境的「發展式回歸」。\[5\]四、重視話語形式話語內容和話語形式是話語權取得的兩個重要條件。在這兩個條件中,話語內容是構建話語權的主要方面。與此同時,話語形式在話語權構建中也十分重要。沒有好的話語形式,會直接影響話語傳播,影響話語權的構建。因此,在現有的成果中,對話語形式的研究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韓慶祥提出,要完善「中國話語」,調整中國話語方式,尋求獲得中國話語權的言說方式。要由一味注重政治宣傳的話語言說方式轉向注重政治、學理、大眾相統一的話語言說方式,由疏離人的心靈的話語言說方式轉向具有人性化的話語言說方式,由一味注重宏大敘事的話語言說方式轉向也注重具體且可感知的話語言說方式,由「權力傲慢」的生硬式的話語言說方式轉向注重平等對話交流式的話語言說方式。\[29\]

  胡剛提出了建構符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要求的學術性話語符號的問題,提出:要重視提煉表述「中國形象」的「標識性概念」,加強對國內外基礎理論問題或重大思想前沿問題的研究,為「中國經驗」向「中國理念」「中國主張」的轉變,實現「中國理論」對「中國道路」的準確解讀等提供科學的學理支撐和豐富的學術話語資源,形成帶有鮮明「中國烙印」的新話語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要成為人們普遍認同和有效接受的社會意識,形成自己主導的話語模式,既不能肆意「話語壟斷」,也不能隨意「缺位失語」。既要講「中國話」,也要科學合理使用「現代語言」,要形成適應時代特徵和語言習慣的話語模式,增強中國話語的親和力。一是通過理性、系統的話語表達,接地氣地呈現意識形態話語在引導政治價值傾向上的要求,不一味強調「宏大敘事」,而是「以小見大」;二是力求使用世界其他語言環境的人們樂於接受的「國際話語」,以易於理解的話語表述和塑造和平發展的「中國形象」,通過互利尊重、平等雙向溝通範式闡述理念,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傳播力。\[30\]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話語中的作用是學術界一直重視的問題。趙慶寺提出,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培育與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根本要求,從國家戰略高度加強底層設計。具體而言,要把中華傳統文化理念融入價值引領、文化產業、學術創新、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的具體實踐中去,從而進行綜合施策、重點推進,切實提高以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有效性。\[31\]換曉明提出,在意識形態話語中,如果藉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表達,往往可以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晦澀的講解大眾化。尋求和打通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述話語,就是借傳統文化之根,敘改革發展之語,講治國理政之理。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32\]韓玲、楊義福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提供了鮮活有力的文化滋養。中國話語體系的生成與發展,必須牢牢紮根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必須不斷以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實踐成果來澆灌和培植新的話語構成元素,對接傳統與現代,在繼承的基礎上探尋中國特色話語的新發展,凝練具有時代價值的學術話語。\[3\]邱仁富提出,中國話語的建構必須以傳統為根基,紮根於中國的歷史傳統,表徵為兩個層面:一是中國古代的優秀傳統;二是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優秀傳統。\[20\]李勇華提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也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須充分利用的沃土資源。\[33\]

  安文華梳理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提出: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中國古代名賢,特別是儒、道文化為我們建立了古代意境的話語體系。我國的古代文化卷帙浩瀚,博大精深。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必須把握中華傳統文化基本的思想和內容,這些思想對我們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極有啟迪。\[34\]

  韓震提出,提煉出適合描述中國道路、體現中國力量、反映中國價值、表達中國精神的中國話語和話語體系;立足反映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傳統,提煉出能夠打動「他者」心扉的人間生活話語;緊跟社會發展、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的步伐,適時地提出具有原創性和時代特徵的話語議題;對接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和包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凝練出讓世界能夠理解並且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話語及其話語體系;重視提升用外語講述中國話語、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35\]

  趙斌提出了面向世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問題,認為建設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必須遵循包容開放的原則,始終堅持以學習借鑑人類文明成果為基礎。應當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和氣魄,不斷汲取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精華,大膽學習借鑑其他國家優秀文明成果,並注意把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同中國的文化和現實需要結合起來。\[36\]邱仁富提出,中國道路的話語體系建構,以全球化的眼光、全球戰略高度,以開放的姿態,敢於、善於借鑑一切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尤其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話語體系和話語力量。\[9\]李勇華提出了要海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話語資源的問題,認為包括世界所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都應該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滋養。這樣,中國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才具有全球的包容性,世界的整合力,對人類命運的前瞻力。\[33\]

  田鵬穎提出了在解構「西方話語」中建構中國話語體系的問題,認為建構中國話語體系照搬和套用西方話語邏輯沒有出路,必須在解構「西方話語」中把握中國話語體系的世界視野、歷史視野、當代視野、未來視野,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中,牢牢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話語權。\[37\]五、加強理論宣傳和隊伍建設話語的構建,離不開宣傳工作。從某種角度和某種程度上說,科學的宣傳決定了話語的構建。這是國際話語構建的經驗教訓,中國話語的構建也不例外。習近平指出:「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10\]P161學者們特別關注了創新傳播機制的問題。習偉提出,對外宣傳是世界了解中國的橋梁,直接關係到國家形象,關係到國際話語權的爭奪。在對外宣傳工作上應該摒棄多頭宣傳的舊模式,探索以大宣傳觀引導、全黨動手、以事實為基礎、以文化為抓手的對外宣傳新模式。大宣傳觀就是要實現對外宣傳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流,實現宣傳思想和方針無縫傳達、無縫對接,央視外宣工作策劃合理、實施科學。\[38\]張新平、莊宏韜提出了明確話語定位、精準塑造中國國際形象,提升話語質量、增進話語認同的問題。在明確話語定位、精準塑造中國國際形象方面,要認識到話語定位決定著一國國際話語權的發展方向,關乎國家國際形象和被國際社會接受的程度,是國家提升國際話語權需首要考慮的因素。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樹立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要求,構建中國話語。在提升話語質量、增進話語認同方面,要要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發展;要提升對外新聞報導的質量,打造有吸引力、有說服力、高質量、可信賴的中國新聞媒體話語體系;要傳播和踐行已得到國際認可的中國話語;要爭取話語法理依據。\[39\]

  趙斌提出,要注意研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思維方式,讓外國人能夠聽得懂、聽得進;要充分利用新興載體、改進傳播手段、提高傳播能力;要努力拓寬傳播渠道,創建立體化、多維度、多平臺的傳播網絡,將中國的話語權整合、凝聚起來。\[36\]

  孫寅生提出,要建立覆蓋全球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媒體傳播系統,文化傳播和宣傳思想工作要不斷加強和覆蓋全球,宣傳媒體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要全方位啟動,在差異傳播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傳播的立體化傳播效應,不斷提高國內國際輿論引導力,贏得輿論宣傳工作的主動權,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切實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40\]

  馮來興提出,要不斷探索「中國聲音」的通識性表達,增強其傳播力感染力和影響力。要通過內容和形式一定程度的轉換,運用國外能聽得懂、且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和手段,講好「中國故事」、介紹中國現實、解釋中國原因、展示中國形象,不能僅僅是「做」得好,而且要把做的說出來,要「說」得好。\[8\]

  張新平、莊宏韜提出,要完善對外宣傳和傳播制度,要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媒體,要大力發展網絡新媒體。\[39\]龍鈺提出,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承載話語的信息已不再是簡單的線性傳播而轉化為網狀傳播。呈現傳播主體多樣化、傳播渠道開放化、傳播形態社會化等特徵。網絡的開放性、離散性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的廣泛共享,打破了單向性、局域式的傳播生態格局。在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等傳播渠道的同時,我們必須學會用國際社會易於接受的方式表達話語精髓,才能避免失語。\[41\]許徐琪、孟鑫提出,要全力打造一支具有較強對外宣傳能力的旗艦媒體。特別是中央媒體,主動承擔傳播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任務,是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不同門類的媒體應各司其職,發揮自身優勢,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認真做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工作,共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向全世界。\[23\]

  注意學術研究和宣傳的關係,是構建中國話語的重要問題。劉偉、陳錫喜提出,要深刻認識學術研究與宣傳教育的關係,宣傳教育從學術研究中汲取營養、獲取學理支撐,學術研究以宣傳教育和政策諮詢為價值旨歸。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要求我們加強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研究和宣傳教育,要使二者並重並得到協調發展。既從學術研究的視角審視宣傳教育的學術性,又從宣傳教育的視角把握學術研究的意識形態價值。\[42\]馮來興提出,話語體系中語言的表達方式常常是結論性的,並不需要進行論證,這就要求我們用學術語言將這些結論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8\]

  隊伍建設是理論研究和宣傳、構建中國話語不可或缺的條件。學者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楊鮮蘭提出,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雖然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但是,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和宣傳思想隊伍尤其責無旁貸。\[4\]趙斌提出,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隊伍,這是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根本保證。我們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隊伍必須具有清醒的理論自覺,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必須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36\]

  趙歡春提出,任何一個政黨的意識形態及其話語權的建構,都必須由一個專業化的理論隊伍來實施,這支隊伍擔負著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的歷史任務。為了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就要建設一支反應快、能戰鬥,有深度、有遠見,懂政策的高素質的理論隊伍。在信息高度開放交互的網際網路時代,這支理論隊伍既要兼顧官方的和民間的,又要統籌國內的和國外的,最好專業的、業餘的都有,從而形成一支沉底蓋邊、結構科學的有戰鬥力的理論隊伍體系。\[7\]

  趙癸萍提出,要培養複合專業人才,暢通話語創新的傳播渠道。話語傳播和話語表達是話語創新的喉舌,而各類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則是話語傳播和話語表達的關鍵所在。由此,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學、政治學、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前提下,綜合培養精通不同領域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是創新性話語得以廣泛傳播、優質表達的重要抓手。具體說來,培養精通國際規則的人才、專業的新聞傳播人才、優秀的對外翻譯人才。\[22\]六、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評析以上對學術界關於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歸納。從這些研究中,我們既可以看出成績,也能看出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的成績

  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我以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如下成績:

  第一,學術界高度重視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問題。從實際情況看,話語權問題確實是涉及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的重大問題,因此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這必然會導致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就我所檢索到的學術著作、報刊論文、碩博學位論文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而要研究中國話語權問題,無論如何也繞不過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學者幾乎都重視這一問題,在分析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建構中存在的問題後,許多文章都專門用一個部分來闡述這一問題。其餘的文章雖然沒有這樣做,但也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涉及到這個問題。

  第二,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的研究已經涉及到了多個學科。這是和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聯繫在一起的。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看,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文學等學科,都或多或少地探討了這一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學、傳播學、政治學等學科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多些。當然,從總體上看,從學科角度的探討還處於初始階段,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但無論如何,從學科的角度進行研究是值得關注的學術界的成績。

  第三,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多視角的研究。這是前兩點的必然結果。本文將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構實現徑的研究歸納成5個大的方面,每個方面又有若干不同的視角。實際上,這只是對涉及較多、較詳細的研究進行了歸納,還有一些研究由於相關成果不多,又限於篇幅而沒有將其納入到本文中來。此外,還有一些和本文中所注意到的論文成果內容觀點有重複的研究成果沒有被納入到本文中來。因此,我們可以說,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

  (二)研究中的不足

  雖然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問題高度重視並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研究中的不足。我們必須正視這些不足,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和實施改進措施。

  第一,在現有成果中,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失衡。從現有的成果看,絕大多數側重於理論研究,側重於實證性研究的成果較少,這必然會制約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當然,理論研究十分重要,這是必須肯定的。但是,作為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問題,實證性的研究也必不可少。只有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並重,才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針對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失衡的情況,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在中國話語路徑構建中,既要注重理論研究,也要注重實證研究。從某種角度說,實證性的研究的針對性更強。據此,要求側重理論研究的人和側重實證性工作的人密切合作,交流溝通,互補短板,既要闡明中國話語的構建路徑的理論問題,也要從實證的角度,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中國話語的實現路徑。

  第二,在現有成果中,關注中國話語如何走向世界的多,而對於中國話語如何在國內充分發揮作用的研究較少。從整體上說來,話語權的實現既包括國際也包括國內。當然,中國話語如何在國際上發聲的問題較大,因此關注中國話語如何走向世界必須作為研究的重點,如同習近平指出的:「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10\]P162但是,也不能忽視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在國內構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話語權在國內和國外的實現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偏廢了哪一方面都不利於話語權的實現。很難想像,不被國內人民群眾重視和接受的話語會被世界接受並發揮應有的作用。據此,就要求我們在解決中國話語的實現路徑時,一方面要繼續深入研究中國話語如何走向世界的的路徑,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國話語在國內發揮作用的路徑方法。同時,要研究如何使這兩方面互相促進。

  第三,在現有的成果中,從政治的角度進行研究的多,從學科角度進行研究的少。「中國話語」既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學術問題。政治和學術是有聯繫的。政治問題的傳播,學術研究起著很大的作用。而在學術研究中,學科起著很大作用。習近平指出:「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這項工作要從學科建設做起,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1\]前述成績時,談到了多學科的研究,在肯定這一點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遠遠沒有達到要求。據此,我們要重視學科在中國話語構建中的作用,相關學科要自覺地為構建中國話語、研究中國話語、傳播中國話語做貢獻。我們必須特別重視習近平提出的:「要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出並牽頭組織研究項目,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1\]

  第四,在現有的成果中,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實現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欠全面和欠深刻。路徑的確立,有兩個前提是必須考慮的:一是認識到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構建的重要性,二是在確立過程中存在著必須解決而又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從現有的情況看,第一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第二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只有分析清楚在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構建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夠有的放矢地提出構建路徑。

  第五,在現有的成果中,對國外話語傳播、話語權確立的研究少。我們不能否認,從話語傳播、話語權的確立看,發達國家起步較早,成效較大。這與發達國家的國力有關,也與發達國家注意話語和話語權有關。當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並堅決反對發達國家在話語傳播和話語權確立中的西方中心、西方標準,警惕和堅決反對一些西方媒體的做法,那就是對社會主義中國「總是戴著有色眼鏡,抹黑、醜化、妖魔化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43\]P215,科學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44\]P25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研究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話語傳播、話語權確立問題。而實際情況是,雖然很多研究者都提到了實力與話語權、權力與話語權等問題,也注意到了發達國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但是卻少有成果對發達國家話語權問題進行整體研究,對於有針對性的個案研究也不多。這既不利於我們充分認識發達國家在話語傳播和話語權確立的整體情況,也不利於我們在研究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路徑實現問題時汲取經驗教訓。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

  \[3\]韓玲,楊義福.改革開放以來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

  \[4\]楊鮮蘭.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的難點與對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2).

  \[5\]朱培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及其建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6).

  \[6\]韓美群.解構與重建:西方話語的理論邏輯與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創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2).

  \[7\]趙歡春.意識形態話語權及其當代建構\[J\].江蘇社會科學,2016(5).

  \[8\]馮來興.制度認同視角下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構建\[J\].貴州社會科學,2018(6).

  \[9\]邱仁富.試論中國道路的中國話語體系建構\[J\].學術論壇,2016(12).

  \[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宣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N\].人民日報,2016-12-03.

  \[12\]陳曙光,楊潔.中國故事與中國話語\[J\].湖北社會科學,2018(4).

  \[13\]甄紅菊.馬克思主義話語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探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2).

  \[14\]張西立.中國話語與中國實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1).

  \[15\]張傳泉.中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和路徑選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

  \[16\]張文顯.提高中國話語的感召力\[N\].人民日報2017-10-25.

  \[17\]鄭豔鳳.「中國話語」確立過程中的幾個關係\[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18\]陳雪雪.建構「話語中國」——第一屆中國話語高端論壇綜述\[J\].理論視野,2018(10).

  \[1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0\]李培林.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對外話語體系\[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4(4).

  \[21\]戴木才.從思想和價值觀上打造「中國話語權」\[J\].紅旗文稿,2015(6).

  \[22\]趙癸萍.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重在話語創新\[J\].社科縱橫,2017(1).

  \[23\]許徐琪,孟鑫.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世界話語權的挑戰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2).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6\]侯惠勤.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方法論研究\[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6(2).

  \[27\]陳曙光.中國時代與中國話語\[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0).

  \[28\]韓慶祥,王海濱.建構「理論中的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學術自我」\[J\].江海學刊,2017(3).

  \[29\]韓慶祥.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話語體系」建設與「中國話語權」\[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5).

  \[30\]胡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審視與建構\[J\].社會主義研究,2016(5).

  \[31\]趙慶寺.中珠傳統文化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構路徑\[J\].探索,2017(6).

  \[32\]換曉明.構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路徑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3).

  \[33\]李勇華.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體系\[J\].觀察與思考,2016(10).

  \[34\]安文華.傳承優秀文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J\].甘肅社會科學,2015(2).

  \[35\]韓震.對外文化傳播中的話語創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1).

  \[36\]趙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話語體系\[J\].山東社會科學,2018(1).

  \[37\]田鵬穎.在解構「西方話語」中建構中國話語體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6).

  \[38\]習偉.怎樣增強中國話語權\[J\].前線,2013(10).

  \[39\]張新平,莊宏韜.中國國際話語權:歷程、挑戰及提升策略\[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40\]孫寅生.關於加強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2).

  \[41\]龍鈺.推進中國話語的國際傳播\[N\].光明日報,2017-12-25.

  \[42\]劉偉,陳錫喜.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J\].教學與研究,2016(9).

  \[4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4\]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A Review of Studies in the Actualization Path of China’s

  Voice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SHI Ji-jin

  (School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 121013,China)

  Abstract:China’s voi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olitical issue,but also an important academic topic.It has contents of many aspects,among which the actualization path is an important one.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the academic circle has discussed the actualization path of China’s voice from many angles,such as improving the state power,sticking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sticking to problem orientation,emphasizing the forms of discourse,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publicity and team construction,which reflects the academic circle’s emphasis on this topic and the wideness of research contents.However,problems,like unbalance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still exist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Looking into,analysing and drawing this literature is helpful for deepening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China’s voice.

  Key words:China’s voice;actualization path;review

相關焦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
    原標題:延續中華文脈 鍛鑄中國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文化表情;每一個個體都有珍重的文化記憶。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場景,構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動豐富的時代文化景致;一個個愉悅心靈的瞬間,折射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文化建設戰略地位的高度重視,對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文化生態的著力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共享發展理念。把目光投射得足夠遼遠,更能讀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繼往開來的文脈延續和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話語是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加強意識形態話語能力是提升意識形態話語主導地位、實現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前提基礎和重要途徑。
  •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
    作者簡介:李正華(1964-),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100009)。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中國進入歷史發展新時期。
  •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_新聞_騰訊網
    編者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題:堅定文化自信 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周瑋、白瀛、史競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宣傳文化戰線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緊緊圍繞文化小康目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大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
  • 黨的十八大以來選人用人巡視檢查工作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選人用人巡視檢查工作成效顯著    選出好幹部 用上真人才(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從嚴治黨)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選人用人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覆強調要大力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著力發現是否存在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突擊提拔幹部等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選人用人檢查納入中央巡視工作總體部署,統一開展、同步推進、同時反饋、一併整改,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幹部監督工作又一重要實踐創新,也為巡視工作「黨之利器」再添一把利劍。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成就回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人才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人才工作高舉改革創新大旗,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步伐堅實有力,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被充分激發,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
    習近平向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致賀信;2、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勞模和勞模工作紀實;3、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賀信引發熱烈反響;4、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社論);5、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慄戰書主持並講話;6、生態治理 助農增收;7、貴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
  •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人民網海南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2014年1月   1月7日—8日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成果報告會在京舉行
    2020年1月14日,由江南大學、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曲阜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江南大學等發布了《「舌尖上」的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風險治理》專著以及《中國安全發展報告(2019)》《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9)》等研究成果。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作者:唐愛軍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理想信念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著眼於如何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
    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氣候是最活躍的因素,是自然生態系統狀況的綜合反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我部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中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指導性意見。十八大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鬥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 奮進中國的亮麗答卷——迎接全國兩會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題:奮進中國的亮麗答卷——迎接全國兩會系列述評之一新華社記者時序更替,2017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十三五」規劃實施進入重要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矚目改革與發展,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備受關注。
  • 雙語盤點:十八大以來中國工程捷報頻傳
    神舟飛天,蛟龍探海,航母下水,大飛機首飛,「天眼」、「慧眼」探索宇宙奧秘,高速鐵路讓距離不再是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各項工程捷報頻傳,令國人驕傲、世界矚目,我國也逐漸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我們在這裡為大家盤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矚目成就的一些大工程,一起為我們的大國工程點讚。
  •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之二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經濟社會總量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
  • 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
    原標題: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指出,要努力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講述「中國故事」,闡明「中國道路」,提出「中國方案」,是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話語體系的重要內容。如何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實現共享發展中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與文化自信,進而提升話語權?
  • 郭金龍:領會消化十八大精神 努力建設美麗首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郭金龍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全會、十七屆七中全會精神。這也標誌著區縣局級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輪訓班正式開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郭金龍強調,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作風,切實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工作,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各項戰略任務上來。
  • 【提升城鄉環境在行動】雲嶺山鄉處處展新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
    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著一場深刻變革,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行動仿佛一支如椽畫筆在揮灑一幅大美鄉村的宏偉畫卷。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規劃 高位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