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鄉環境在行動】雲嶺山鄉處處展新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

2020-12-08 雲南網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隆冬時節,行走雲嶺大地,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風景畫中。蔚藍的天空下,遠處群山連綿,蒼翠欲滴;公路兩旁植被蔥蘢繁茂,屋舍儼然;河清澈,水鳥舞蹁躚。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著一場深刻變革,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行動仿佛一支如椽畫筆在揮灑一幅大美鄉村的宏偉畫卷。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規劃 高位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3年,省政府出臺的《關於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的意見》提出了1年起步、3年見效、5年變樣的目標。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雲南省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以村莊「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改圈、改廁、改灶、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和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2018年5月27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雲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年7月6日,省政府印發了《雲南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實施了一批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行動,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成效顯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同時,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這既是實現生態宜居的具體行動,也是提升農村居民生態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18年4月在浙江召開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遠山如黛、新房幢幢。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近年來的變化令人驚嘆。

  冬日暖陽下,記者走進這座現代化的新彝村。春節即將來臨,村裡一派喜氣洋洋。「回看紫溪彝村的發展,村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得益於規劃先行。」紫溪鎮鎮長劉應平說。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紫溪彝村建設初期就按照文化旅遊新農村來建設,水電路、綠化、汙水處理等一併考慮。當時不少村民覺得規劃太超前,覺得這麼美麗的鄉村不可能做到。隨著項目的一步步推進,到最後村民搬進了新居。「三個想不到」成為大家的口頭禪,「想不到規劃中的旅遊村變成了現實;想不到我們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設施一應俱全;想不到幹部幫扶都落到實處,全程幫助村民建設新農村。」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陳飛 攝

  在劉應平看來,紫溪彝村村容村貌得到如此巨大的改善得益於規劃的引領。昆明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建築設計院編制了《紫溪彝村村莊建設總規》,對村莊規劃、彝族文化規劃、鄉村旅遊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做了詳細謀劃。在項目整合方面,紫溪彝村堅持「一次規劃、集中投入、渠道不亂」等原則,這也讓紫溪彝村從建設初期到最終呈現、使用成為我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樣板工程。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以前村幹部和我們說規劃的時候,感覺像天方夜譚一樣遙遠。如今,在村裡領導、黨員的幫扶下,村子漂亮了,開起了彝族農家樂,遊客越來越多,生活越過越紅火。」紫溪彝村二組村民張志華興奮地說。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美麗環境是形象,更是競爭力。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建設美麗幸福鄉村,雲南以規劃先行,統籌規劃,細化農村各項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定位和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65個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1700個省級規劃建設示範村和2033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新村規劃的編制與審查,以及615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審查和上報。全省配備村莊土地規劃建設專管員42752人,基本實現專管員行政村全覆蓋。112個縣(市、區)實施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

  重拳治汙 美麗蛻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從何做起?我省緊扣農村實際,在借鑑經驗的同時,各地不斷總結和解決問題,突出典型示範作用,帶動重點村鎮試點先行,積極支持整體推進,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模式和汙染治理技術體系。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昆明、曲靖,「清潔鄉村行動」如火如荼;在玉溪,「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深入開展;在紅河,美麗家園建設、「萬村衛生公廁」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深入探索中,大理白族自治州通過開展家園、田園、水源「三清潔」行動,重點對垃圾亂倒、道路亂佔、糞土亂堆、雜草亂放、汙水亂潑、畜禽亂跑進行整治;保山市按照「政府主導、村級管理、群眾參與」的要求,探索出了「戶集、村運、鄉鎮處理」模式,用3年時間完成300座農村生活垃圾熱解汽化爐建設並運行……

  

峨山縣岔河鄉鳳窩村

  省農業農村廳提供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總體有93%的鄉鎮鎮區和75%的行政村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收集處理,其中80%鄉鎮鎮區、47%的村莊採取轉運至城鎮、自建衛生填埋或焚燒設施方式處理,總體覆蓋率分別較2016年底增加43%和37%;44%的鄉鎮鎮區採用轉運至城鎮或自建汙水處理廠的方式,對生活汙水進行了收集處理,較2016年底增加18%。按照雲南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自2018年5月以來,全省完成鄉鎮鎮區154座、行政村413座公廁的改造提升,新增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建設7.9萬座。

  

  放眼全省,一場告別髒、亂、差的美麗蛻變正在發生。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垃圾靠風吹,汙水靠陽曬」回想起下莊鎮金旦村街巷裡曾經滿是糞便和泥土,下雨天泥濘不堪的情形,祥雲縣下莊鎮黨委書記段朝章感慨不已。如今的金旦村溪水潺潺、巷道乾淨、村屋內外整潔,村口牆上寫著「美麗村落是我家,山村不比城裡差。」村子裡每家每戶門口放著垃圾分類收集箱,按照可腐不可腐嚴格分類投放。走進村民家裡,物品擺放整齊,地面牆面都十分乾淨。「身邊的環境乾淨了,環保意識也強了,我們精神上快樂了,大家對現在的生活環境特別滿意。」村民們說。

  

  在玉溪市江川區,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實施「農民上樓」,盤活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進行道路拓寬、行道綠化與活動場所、景觀節點建設;「520美麗家園環境整治日行動」將村民愛護家園變為習慣,每月5日、20日都相約走出家門打掃公共衛生。「村領導說,『520』就是『我愛你』的意思。如今,愛護生活的家園已經成一種習慣,大家都會說我愛你六十畝村。」六十畝村村民付春寧說。

  

  美麗環境是獲得感,又是生產力。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隨著城鄉環境越來越美,生態紅利拓寬了群眾致富路,綠色小康路上人們更加有奔頭。(記者 胡曉蓉 王淑娟)

相關焦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
    黨的十八大閉幕後,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70頁。〗他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_新聞_騰訊網
    編者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大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我部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中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指導性意見。十八大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鬥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
    原標題:延續中華文脈 鍛鑄中國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繁榮發展成果述評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文化表情;每一個個體都有珍重的文化記憶。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場景,構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動豐富的時代文化景致;一個個愉悅心靈的瞬間,折射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文化建設戰略地位的高度重視,對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文化生態的著力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共享發展理念。把目光投射得足夠遼遠,更能讀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繼往開來的文脈延續和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
  •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題:堅定文化自信 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周瑋、白瀛、史競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宣傳文化戰線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緊緊圍繞文化小康目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人民網海南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2014年1月   1月7日—8日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權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多方面的闡述,主要包括提升國家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問題導向、重視話語形式、加強理論宣傳和隊伍建設等,反映出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以及研究內容的廣泛性。但是在現有的成果中,也存在著諸如理論性和實證性失衡等問題。關注、分析、汲取這些成果,有助於學術界深化對中國話語權的研究。
  • 勝利村的鄉村美化設計師 「神筆繪製」鄉村展新顏
    近期,記者走訪調研,推出「扶貧路上展新顏」系列深度報導,展現四川公路設計院近年開拓的「扶貧之路」。 乾淨整潔的道路、一處處創意盆栽、一幅幅美麗的牆畫、以及錯落有致的戶戶農宅……走進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勝利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處處「美景」。近年來,勝利村正悄悄發生著美麗「蝶變」。
  • 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華民族母親河煥發新顏,長江經濟帶正在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4月26日,武漢。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信豐西牛鎮:改善城鄉面貌 提升城鄉「淨界」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朱海霞報導:今年以來,西牛鎮著力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總要求,通過「建機制、抓典型、塑風貌、強保障、重常態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
    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氣候是最活躍的因素,是自然生態系統狀況的綜合反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成就回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人才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人才工作高舉改革創新大旗,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步伐堅實有力,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被充分激發,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作者:唐愛軍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理想信念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著眼於如何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
  • 黨的十八大以來選人用人巡視檢查工作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選人用人巡視檢查工作成效顯著    選出好幹部 用上真人才(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從嚴治黨)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選人用人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覆強調要大力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著力發現是否存在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突擊提拔幹部等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選人用人檢查納入中央巡視工作總體部署,統一開展、同步推進、同時反饋、一併整改,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幹部監督工作又一重要實踐創新,也為巡視工作「黨之利器」再添一把利劍。
  • 我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
    我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狠抓黨的作風建設,尤其是廉政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深得老百姓的歡迎。比如說制定並實施了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方面大家感受很深。又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查深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等等。
  • [重建故事·我的這三年]舒波:白玉之都鍾靈毓秀 靈動河谷展露新顏
    《重建故事·我的這三年》系列報導(九)  【開欄語】  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統籌指揮下,省委、省政府帶領幹部群眾自力更生、積極探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
    習近平向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致賀信;2、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勞模和勞模工作紀實;3、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賀信引發熱烈反響;4、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社論);5、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慄戰書主持並講話;6、生態治理 助農增收;7、貴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
  • 德化:打造城鄉美景 共建幸福家園
    除了已經在做的駕雲亭、瓷藝城、紅旗瓷廠、霞田文體園、電商物流園、世科等6大片區改造,今年陸續推出了許厝(西門車站)、官路下、土坂3大片區改造,2021年興泉鐵路建成通車後,土坂也將變成縣城的北大門。同時,還對遊客常到、居民常走的科技園、寨頭新村等14個老舊小區,逐年逐步、接續推進,抓好修補提升工作,助力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切實提高城市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