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隆冬時節,行走雲嶺大地,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風景畫中。蔚藍的天空下,遠處群山連綿,蒼翠欲滴;公路兩旁植被蔥蘢繁茂,屋舍儼然;河清澈,水鳥舞蹁躚。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著一場深刻變革,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行動仿佛一支如椽畫筆在揮灑一幅大美鄉村的宏偉畫卷。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規劃 高位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3年,省政府出臺的《關於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的意見》提出了1年起步、3年見效、5年變樣的目標。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雲南省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以村莊「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改圈、改廁、改灶、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和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2018年5月27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雲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年7月6日,省政府印發了《雲南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實施了一批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行動,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成效顯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同時,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這既是實現生態宜居的具體行動,也是提升農村居民生態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18年4月在浙江召開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遠山如黛、新房幢幢。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近年來的變化令人驚嘆。
冬日暖陽下,記者走進這座現代化的新彝村。春節即將來臨,村裡一派喜氣洋洋。「回看紫溪彝村的發展,村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得益於規劃先行。」紫溪鎮鎮長劉應平說。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紫溪彝村建設初期就按照文化旅遊新農村來建設,水電路、綠化、汙水處理等一併考慮。當時不少村民覺得規劃太超前,覺得這麼美麗的鄉村不可能做到。隨著項目的一步步推進,到最後村民搬進了新居。「三個想不到」成為大家的口頭禪,「想不到規劃中的旅遊村變成了現實;想不到我們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設施一應俱全;想不到幹部幫扶都落到實處,全程幫助村民建設新農村。」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陳飛 攝
在劉應平看來,紫溪彝村村容村貌得到如此巨大的改善得益於規劃的引領。昆明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建築設計院編制了《紫溪彝村村莊建設總規》,對村莊規劃、彝族文化規劃、鄉村旅遊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做了詳細謀劃。在項目整合方面,紫溪彝村堅持「一次規劃、集中投入、渠道不亂」等原則,這也讓紫溪彝村從建設初期到最終呈現、使用成為我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樣板工程。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以前村幹部和我們說規劃的時候,感覺像天方夜譚一樣遙遠。如今,在村裡領導、黨員的幫扶下,村子漂亮了,開起了彝族農家樂,遊客越來越多,生活越過越紅火。」紫溪彝村二組村民張志華興奮地說。
紫溪彝村。雲報客戶端記者 李秋明 攝
美麗環境是形象,更是競爭力。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建設美麗幸福鄉村,雲南以規劃先行,統籌規劃,細化農村各項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定位和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65個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1700個省級規劃建設示範村和2033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新村規劃的編制與審查,以及615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審查和上報。全省配備村莊土地規劃建設專管員42752人,基本實現專管員行政村全覆蓋。112個縣(市、區)實施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
重拳治汙 美麗蛻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從何做起?我省緊扣農村實際,在借鑑經驗的同時,各地不斷總結和解決問題,突出典型示範作用,帶動重點村鎮試點先行,積極支持整體推進,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模式和汙染治理技術體系。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昆明、曲靖,「清潔鄉村行動」如火如荼;在玉溪,「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深入開展;在紅河,美麗家園建設、「萬村衛生公廁」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深入探索中,大理白族自治州通過開展家園、田園、水源「三清潔」行動,重點對垃圾亂倒、道路亂佔、糞土亂堆、雜草亂放、汙水亂潑、畜禽亂跑進行整治;保山市按照「政府主導、村級管理、群眾參與」的要求,探索出了「戶集、村運、鄉鎮處理」模式,用3年時間完成300座農村生活垃圾熱解汽化爐建設並運行……
峨山縣岔河鄉鳳窩村
省農業農村廳提供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總體有93%的鄉鎮鎮區和75%的行政村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收集處理,其中80%鄉鎮鎮區、47%的村莊採取轉運至城鎮、自建衛生填埋或焚燒設施方式處理,總體覆蓋率分別較2016年底增加43%和37%;44%的鄉鎮鎮區採用轉運至城鎮或自建汙水處理廠的方式,對生活汙水進行了收集處理,較2016年底增加18%。按照雲南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自2018年5月以來,全省完成鄉鎮鎮區154座、行政村413座公廁的改造提升,新增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建設7.9萬座。
放眼全省,一場告別髒、亂、差的美麗蛻變正在發生。
元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垃圾靠風吹,汙水靠陽曬」回想起下莊鎮金旦村街巷裡曾經滿是糞便和泥土,下雨天泥濘不堪的情形,祥雲縣下莊鎮黨委書記段朝章感慨不已。如今的金旦村溪水潺潺、巷道乾淨、村屋內外整潔,村口牆上寫著「美麗村落是我家,山村不比城裡差。」村子裡每家每戶門口放著垃圾分類收集箱,按照可腐不可腐嚴格分類投放。走進村民家裡,物品擺放整齊,地面牆面都十分乾淨。「身邊的環境乾淨了,環保意識也強了,我們精神上快樂了,大家對現在的生活環境特別滿意。」村民們說。
在玉溪市江川區,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實施「農民上樓」,盤活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進行道路拓寬、行道綠化與活動場所、景觀節點建設;「520美麗家園環境整治日行動」將村民愛護家園變為習慣,每月5日、20日都相約走出家門打掃公共衛生。「村領導說,『520』就是『我愛你』的意思。如今,愛護生活的家園已經成一種習慣,大家都會說我愛你六十畝村。」六十畝村村民付春寧說。
美麗環境是獲得感,又是生產力。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隨著城鄉環境越來越美,生態紅利拓寬了群眾致富路,綠色小康路上人們更加有奔頭。(記者 胡曉蓉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