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故事·我的這三年》系列報導(九)
【開欄語】
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統籌指揮下,省委、省政府帶領幹部群眾自力更生、積極探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城鄉住房重建、公共服務重建、基礎設施重建、產業重建、生態重建為重點,紮實推進各項重建工作。截至6月底,總體規劃中由地方承擔的2419個項目完工2382個、完工率達到98.47%,完成投資781.99億元、投資完成率達到98.76%,基本完成三年災後重建目標,走出了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災後重建新路子。
從搶險救災到災後重建,一場場硬仗打下來,一個個關口闖過來!三年來,按照《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城鎮體系建設專項規劃》,我們始終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產業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業結構,構建產城一體、一三互動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9.3萬戶農房和3.5萬戶城鎮住房分別於2014年底、2015年底全部完成重建。625戶特困戶通過政府「兜底」在2014年春節就搬進保障房,4482戶困難群眾在地震一周年全部入住新居。三年來,蘆山地震災區戶戶安居有業、民生保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同步奔康致富等成就顯著。蘆山在巨變,雅安在崛起,聚居點新房冒出炊煙,山林野坡種滿新茶,各種產業項目落戶工業園區,地震災區處處是重建的繁忙景象。三年來,災區幹部群眾在重建中越來越充滿希望,為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 探索抗禦自然災害新機制,他們不舍晝夜,攜手前行。從飛仙湖畔到南天門上,從中心城鎮到偏遠村寨,災區幹部群眾正滿懷信心創造美好新生活。
近日,四川新聞網派出3路記者趕赴蘆山、寶興、天全等震區各地,採訪災後恢復重建群體中的10位基層幹部群眾。從7月18日至21日,四川新聞網推出《重建故事·我的這三年》系列報導,通過這10位基層幹部群眾的講述,展示在三年重建中蘆山地震災區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彩歷程、重大成果和經驗啟示,反映蘆山災後重建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大成效,描述災區勝利完成黨和國家交給重建任務的偉大曆程,展現我省將災後重建與災區精準脫貧相結合的出舉措成效,展示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住房重建、公共服務設施重建、產業重建、基層設施和城鎮體系重建的成效,展現災區幹部群眾以攻堅的勇氣、破難的銳氣、爭先的志氣、實幹的風氣,同心同德謀發展、苦幹實幹促跨越,從「三年基本完成」走向「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白玉之都鍾靈毓秀 靈動河谷展露新顏
故事嘉賓:寶興縣靈關鎮黨委書記 舒波
舒波
從分管刑偵工作的縣公安局副局長,到主政一方的鎮黨委書記,震後三年,寶興縣靈關鎮黨委書記舒波的角色經歷了一次大的轉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靈關人,他對災區的感情之深從他紮根基層的每一天工作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地震後步行大半天進入靈關鎮救災,執行一線救援任務一個月不曾回家,到最終成為鎮上發展的領頭人,舒波的心態也經歷著一層層的變化。災後重建三周年前夕,四川新聞網記者前往雅安市寶興縣,對這位一直在一線奮戰的黨委書記進行了專訪。「靈關鎮3400餘套城房及360戶農房重建已經全面完成,靈關鎮市政風貌、道路建設已進入掃尾衝刺階段......如今的靈關,棟棟新房拔地而起,處處設施配套齊全,產業新區內轟鳴陣陣,空石林景區、靈關石城景區、青衣羌古街等全新景觀將通過旅遊產業極大推動靈關鎮產業重建步伐。」在他的講述中靈關鎮三年重建歷程逐一顯現,靈關鎮的未來也展現眼前。
徒步返靈關搶險 沒想到一呆就是3年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時,時任寶興縣公安局副局長的舒波正帶著幹警們在雨城辦案。「當時只得知寶興那邊道路、通訊全都斷了。」掛念著寶興縣的災情,他立即決定趕回寶興,「我召集了所有在雅安的民警,立即集體趕回去。」
「蘆山通往寶興的公路因為塌方斷了,我們是走山路翻山進去的。即便這樣,當時的通行條件也只能到達靈關鎮。」舒波回憶說,「走進靈關鎮裡已經是下午4點了,靈關鎮通往寶興縣城的必經之路在江邊,旁邊的山體塌下來,把整條公路都阻斷了。」
因靈關鎮的災情嚴重,舒波帶領大家第一時間投入到了當地的搶險工作,「我們的主要工作是靈關鎮的傷員救治、轉移,治安維護以及重要設施的保護等等。」
「我的老家其實就是靈關鎮,我老家離設在靈關中學對面的搶險指揮部僅一公裡遠,但那幾天我隨時都在一線,也沒顧得上回去看一下。」舒波回憶道,直到一個月後,他才抽空回了趟牆上布滿「X」形裂紋的老家。
「縣上後來成立了靈關鎮重建委員會,我也作為成員之一,被調往靈關鎮工作。」舒波說,沒想到自己在靈關鎮一呆就是3年。
磨刀社區新居
重建主陣地 要建縣城副中心靈關
2015年,舒波被任命為靈關鎮黨委書記,全面主持當地的災後重建等工作。「靈關鎮的災後重建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面臨的問題多而具體,這對我來說是個新的挑戰。」舒波介紹說,靈關鎮是寶興縣災後重建的主陣地之一,重建標準與縣城一致,「我們規劃了一城九區,一城是毓秀區,另外有9個集中安置區,需建房屋3280戶,任務艱巨。」
「按照『一城兩組團』的重建思路,寶興縣把靈關新城作為縣城副中心重點打造,以『白玉之都、』為規劃設計理念,功能布局調整優化為北部產居融合區、中部生活服務區、南部休憩生態區,把縣城人口疏解安置、地災避讓安置、生態移民安置、城鄉拆遷安置有機結合起來,並承接安置27家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與社會服務機構,逐步把靈關鎮建成『形態適宜、產城一體、城鄉融合、集約高效』的縣城副中心。」舒波說,「靈關新城承接縣城穆坪的部分行政功能,紓解縣城的環境容量壓力,是寶興災後重建的重中之重。靈關新城核心區鍾靈社區和毓秀社區新建街道三縱十六橫,約15公裡。」舒波表示,按照重建要求,2014年底全鎮農房建設要全面完成,2015年底全鎮城房建設需全面完成。「我們把任務分解到每個黨員身上,要求大家都必須有所突破,主要。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土地協調問題和群眾引導問題。」
「毓秀新區過去匯集了大大小小40多家石材加工企業。廠房與民居交錯,企業發展空間有限。隨著重建中石材加工企業的整體搬遷,按照一次成型集中打造思路,高標準、高水平規劃的毓秀新區,按照現代化城市的科學布局,總計分為了30個重建地塊。除11個涉及公共服務機構用房、綜合業務用房、公益事業用房、應急避險場所、商業用房等地塊外,其餘19個全部為統建統分的城房。」舒波說,「到今年7月我們已圓滿完成重建任務。靈關中心校的1000餘名師生搬進了整體異地重建的新校區;360戶農房重建包括散戶重建161戶已經確保可以在7月20日前入住;規劃的8個安居小區和1個新村聚居點實行統規統建施工,安居小區中,磨刀村安居小區、中壩村安居小區一期、河口村水桶坪片區房屋主體已在去年年底全部完工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其餘聚居點將在7月20日前完成房屋主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