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的蝸牛能夠實現成本低、效益高、規模化的優點,而且方便對蝸牛的繁殖引種活動進行實時的監控,對於蝸牛出現的一些不良狀況也能夠做出及時的調整,所以大多數蝸牛養殖戶都優先選擇人工養殖,不僅省力省心,而且能夠節省養殖場地和成本投入。其實野外養殖才更適宜白玉蝸牛的養殖條件,雖然養殖效率不如人工養殖的高,但是更容易養殖出高質量的蝸牛。
一、野外養殖蝸牛的好處
首先,白玉蝸牛本身具有生長較快的特性,野外更能夠滿足白玉蝸牛的養殖條件和需求,尤其是對於溫度、溼度和飼料這三大因素的需求。另外,白玉蝸牛在野外的生長率比人工養殖和木箱養殖的生長率都要高,因為它們的生長不受限制,而且更方便自由採食。研究表明,野外的白玉蝸牛不僅肉質更加上乘,而且品質較好花紋清晰亮眼,非常適合作為貝雕工藝品的原材料。野外養殖的白玉蝸牛隻要選擇好的方法,也能夠實現高收入低成本的目標。
二、野外養殖條件
想要對白玉蝸牛進行野外養殖,首先要選擇養殖場地,因為昆蟲對於溼度和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所以環境一旦不適宜就會導致大批量死亡的情況。因此不是任何地區都是以進行野外蝸牛的養殖,尤其是在5℃以下的地區會使白玉蝸牛迅速凍死,只有在冬季平均氣溫也不會低於5℃各地區才能夠進行野外養殖,一般來說在我國的長江中下遊比較適合。
三、野外養殖的技術
1.明確養殖銷路
想要進行野外養殖一定要先落實好銷路,因為野外養殖沒有人工養殖那麼好統籌和運營,而且野外環境複雜多變,很多時候養殖戶並不能完全把握養殖的方向,一旦養殖成熟沒有找好銷路,就會出現滯銷,從而導致經濟損失的現象。
2.防逃設備
由於野外白玉蝸牛會增加野性,所以不利於馴化和管理,因此野外養殖模式一定要做好逃逸的措施和設備,避免白玉蝸牛由於出逃導致的大面積丟失情況影響經濟效益。防逃設施有很多種選擇,首先養殖戶可以在四周挖設水溝,水溝的深度要達到五釐米以上,這些環形水溝對於蝸牛外套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次還可以在四周搭建蔥、韭菜等圍成一道天然的隔離帶,這些蔬菜有嚴重的刺激作用,蝸牛對於刺激氣味比較敏感,便會主動避開。
鐵絲網和塑料網對於蝸牛出逃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塑料網的折角一定要向內,因為蝸牛自身的攀爬能力非常強,而且會分泌一種黏液使它牢牢的粘固在網上,如果設計成這種向內的形式,等到蝸牛爬到頂部時便會由於重心問題掉落下來,從而避免出逃的情況發生。
3.規避天敵
野外養殖場地非常容易引來狩獵者或蝸牛的天敵,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養殖戶要想辦法減少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使蝸牛的養殖場地生態環境乃至安全得到保障。
四、野外蝸牛養殖的廠址選擇
野外養殖蝸牛時不僅要選擇背風向陽,同時不會受到陽光直射的環境,而且還要保證有充足的自然資源,比如說濃密的灌草、山坡等,這些自然條件能夠使蝸牛的天性得到釋放,從而它們的警惕性,避免出現各種應激反應,對後期的養殖帶來影響。除了天然的野外環境之外,養殖戶還可以通過開墾荒野地進行開發,或者是在房屋前後的閒散地進行養殖,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進行白玉蝸牛的野外養殖之前,一定要對其天性和日常活動做好管理和監測,避免白玉蝸牛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出逃或損害,造成經濟損失。由於白玉蝸牛行動較為遲緩,所以養殖戶要及時檢查避免啊鐵絲網出現破洞的情況導致蝸牛出逃。其次,每天的夜晚和清晨氣溫較低的時候是白玉蝸牛活動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非常容易招致天敵,養殖戶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氣溫逐漸穩定的條件下進行幼螺的投放,投放的月齡一般在二到三個月左右,體重不能超過十克,放養的密度要保證蝸牛的正常生長活動不會受到影響,一般每平方米不能高於200隻。野外養殖的白玉蝸牛確實市場的歡迎程度更高,但是養殖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夠實現養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