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是蝸牛品類中品相較好、價格較為昂貴的一種,也是我國的特種養殖項目之一,由於白玉蝸牛肉質白嫩、雪白如玉被稱為白玉蝸牛。作為一種軟體類動物,白玉蝸牛通常是雌雄同體,由於它自身具有特殊的價值,營養成分非常高,而且味道鮮美,口感豐富,肉質肥厚,常被作為高檔野味食物的主要原材料。白玉蝸牛常被作為運動員補充營養的食品,因為它能夠迅速增加體內蛋白質和胺基酸的含量,同時也是太空人的特供食品之一。目前來說,我國關於白玉蝸牛的養生食品已經開發到了十多個系列,在美容護膚行業更是達到了搶手的程度,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飼養白玉蝸牛?在飼養之前又需要認識哪些技術?做好哪些準備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一、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我國最早進行人工養殖的蝸牛是從野外引進的品種,而白玉蝸牛則是在野生蝸牛選種的基礎上,經過長時間的加工改良培育之後選擇的優良品種。養殖戶在選擇將白玉蝸牛作為養殖品種之前,一定要先考核當地的飼養環境是否能夠滿足其養殖需求,人工養殖之前,首先要搭建一個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是首要任務。
首先由於軟體類動物對於土壤和溫度以及溼度的要求比較敏感,所以在當地的飼養環境達不到最佳條件時,養殖戶可以通過搭建養殖來滿足白玉蝸牛的成長需求。首先是溫度要求,最佳適宜溫度是20到30℃,對於南方飼養地區要常年保證在25度左右即可,在此溫度下白玉蝸牛的生長速度最快。此外,室內的空氣溼度要達到75%以上,最高不能高於95%,土壤溼度最好保持在40%左右。在飼養白玉蝸牛之前,還需要為其提供富含營養物質的土壤,最好是農作物剛剛收成之後的土壤作為飼料土,能夠為白玉蝸牛提供有機質。
二、飼養密度和規模
飼養規模的確定要根據養殖戶的養殖面積和投入的資金成本作為考量的主要依據,養殖戶在剛入手進行白玉蝸牛飼養之前,最好選擇中小型飼養規模,選中時儘量選擇環境適應性較強、外殼顏色稍微深一點、體重在40克左右的白玉蝸牛引種,一般最佳飼養密度在每平方米150到200隻左右,為了節省成本隨意增加飼養密度是不可取的,這樣會使白玉蝸牛的生長空間壓縮,不利於後續的發展,對於經濟效益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等到白玉蝸牛的飼養到達兩個月齡之後,每平方米可以增加到800隻,這樣的速度每年大概每平方米能夠養成30到50隻成熟的白玉蝸牛進行出售。
三、飼養管理
白玉蝸牛是雜食性動物,食性非常廣,青飼料、樹葉以及果蔬都是能夠選擇的優質飼料來源,選擇青飼料必須要富含大量葉綠素和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品種,比如說包菜、白菜和豆制類食品。農村的養殖戶可以根據養殖條件選擇應季蔬菜或水果,經過加工以後思飼餵給白玉蝸牛。在投餵飼料時,還需要在青飼料中摻雜玉米粉和粗飼料進行均衡搭配,然後將飼料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成為半溼狀態,增加水分攝入,使白玉蝸牛能夠提供充足的水分。白玉蝸牛的飼料成本非常低,日常豬和雞所使用的精飼料都可以作為其飼料進行投喂。
四、投餵管理
一般來說白,玉蝸牛的投餵量要依據其生長特點和體重增加的速率來決定。如果蝸牛的生長速度較快一定要增加精飼料和營養性飼料均衡搭配。在選擇飼料時不能單一,隔斷時間要調換。飼料的品種一定要全面。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投餵時可以將營養物類物質和微量元素摻雜在飼料中供白玉蝸牛食用。投餵時間儘量選擇在傍晚時分,能夠促進白玉蝸牛的消化和吸收。
白玉蝸牛雖然是蝸牛中一種較為高檔高檔的品種,但是飼養的本質和原理與蝸牛沒有太大的差距。一般來說,大規模飼養的白玉蝸牛都會大批量用於食用或醫用、美容等行業,所以白玉蝸牛的經濟效益始終與其養殖質量掛鈎,養殖戶想要培育出優質的白玉蝸牛,獲得市場的認可和較高的收益,就一定要為其塑造最優的養殖環境,減少後期由於生病或死亡造成的成本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