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蝸牛
白玉蝸牛的特性
1、生殖和發育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當月齡在6個月左右,個體長到35克左右時性成熟,多數蝸牛是以雙交配的方式進行的。
白玉蝸牛交配後,每次少則一兩顆,多則上百顆。
交配時間,一般在黃昏或夜裡,也有少數在白天,每次的交配時間,少則幾十分鐘,多則數小時,交配後約經半個月左右開始產卵。
臨產前停止取食,選擇產地,正常情況下將頭部鑽入飼養土中,將卵逐個排出。
白玉蝸牛卵的形狀呈橢圓形,乳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
2、生活習性
鑽土棲息、晝伏夜出,白玉蝸牛善於鑽入土中棲息,主要目的一是吸取養分、有機物、鈣質,二是調節體內水分和溫、溼度,三是預防敵害,四是產卵。
一般情況下,白玉蝸牛非常害怕陽光直射,對光照的反應特別敏感,它在微弱的光線下的能見度是6至7公分,而在強光下它的能見度卻只有不到1公分。
所以,白玉蝸牛通常在晚上才出來活動覓食,白天一般是伏而不動的。
3、喜溫喜溼、食性雜
由於遺傳因素決定,在悶熱之夜,白玉蝸牛的活動十分旺盛,它對溫度和溼度非常敏感,喜歡高溫高溼、陰暗潮溼,尤其是雨後天氣,活動更加活躍。
在冬季保溫得當時,白玉蝸牛也照樣能正常生長繁殖。
白玉蝸牛是雜食性動物,一般以綠色植物為主,尤其喜食多汁瓜果和綠色植物的葉片。
另外:
白玉蝸牛不喜歡食用帶刺激氣味的飼料,同時蝸牛最害怕鹽和鹹類食物。
白玉蝸牛的生命力特別強,人工養殖的蝸牛,一般兩個月不給水和食物仍能存活。
白玉蝸牛的飼養技術
1、飼養土置備
(1)飼養土。
選擇蓬鬆的飼養土(勿用泥巴),避免有螞蟻活動、帶有蟲卵或施用過化肥農藥。
待用的飼養土經過高溫殺蟲滅菌,再添加補鈣粉(骨粉、蛋殼粉等都可以)。
若飼養土呈酸性(PH值高於7),需要再添加一點生石灰或食用鹼,中和酸鹼度(PH值低於7即可)。
(2)飼養沙。
河沙可以,勿用海沙(蝸牛禁忌鹽分)。清洗乾淨後高溫殺菌,再添加補鈣粉(骨粉、蛋殼粉等都可以)。
2、如何促使白玉蝸牛交配產卵
正常情況下,白玉蝸牛每年交配1-2次,可是一些白玉蝸牛就是遲遲不肯交配產卵,究其原因,主要是蝸牛的性腺受到抑制,沒有促使其發育發情。
(1)增加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飼料和礦物質飼料的比例。
精飼料配比是:米糠40%、麩皮或玉米粉30%、黃豆粕13%、乾酵母2%、魚粉5%、貝殼粉10%,有條件的話,還可適當加點蛋氨酸、賴氨酸,這對促使其性腺發育有很大好處。
(2)適當增加光照。
常說白玉蝸牛有喜暗畏光習性,實際上白玉蝸牛的生活、生長、繁殖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若長期飼養在黑暗的環境中,會極大地抑制它們的交配產卵。
因此,白玉蝸牛不宜飼養在長期的、黑暗的環境中,而應該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光照,以紅色光線為佳。
必要時,可直接移至室外,但切忌太陽強光的直射。
3、白玉蝸牛卵的孵化
白玉蝸牛產卵後,因卵的表面有一層保護膜,所以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蝸牛卵,要用小勺及時地將卵收集起來,放入一公分厚的飼養土上,再覆蓋一公分左右的飼養土即可,然後每天給予噴水(霧狀)兩次,這樣,在25度左右的溫度中大約12天左右被孵化出來,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
4、飼料的投餵和管理
白玉蝸牛的食性廣而雜,是雜食性動物。
常用的青綠飼料有:含有大量葉綠素及多種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蔬菜、某些樹葉、水生植物、多葉農作物的莖葉,如:大白菜、萵苣、包菜、絲瓜、豆類及各種瓜果、滕本植物的葉等都是蝸牛的上好飼料。
同時,也要保證營養全面,不要長期投餵單一飼料,間隔一段時間調換一種蝸牛喜食的青綠飼料。做到多種飼料混合配製。堅持隔天清除殘料糞便。
另外,在幼蝸牛長到豌豆般大小以前,不必投餵精飼料,應適當餵得差些,否則,你的蝸牛會養的園園胖胖的,個體長得不理想,性成熟過早從而導致品質退化。
餵飼料時可以把青飼料直接鋪放在飼養土的表面,然後將配製的精飼料均勻地撒在青飼料上面,並適當噴水滋潤。
5、怎樣掌握溫度
白玉蝸牛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2至30度,18度以內將逐漸停止進食,15度以內部分蝸牛將進入半冬眠狀態並可能對其造成凍害,夏天35度以上少量露天蝸牛將處於夏眠狀態,此時應對它們進行灑水,增加溼度,降低氣溫。
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該用遮陽網擋住太陽,避免暴曬,否則容易使蝸牛因高溫暴曬引起脫水縮殼。
6、怎樣掌握溼度
要求每天為其噴灑霧狀水至少1-2次,特別是在夏天高溫期間,一定要注意及時噴水,溼度不夠易造成夏眠乃至脫水縮殼,停止生長。
白玉蝸牛對溼度非常敏感,溼度的高低如同溫度一樣,直接影響到它的生長速度。
溼度標準為:
以飼養沙土為例,用手捏之成團、撒開丟之成沙,我們簡稱它為「捏之成團,撒之成沙」,用力一抓基本上沒有乾裂和水分被擠出為宜。
若螺殼發白,沾附的泥土乾燥,則是溼度過低所致,而螺殼明顯滋潤的則較為適宜。
除此之外,飼養土要保持疏鬆,一般情況下要求每月更換一次飼養土。
總之,養殖白玉蝸牛要遵循「高溫、高溼、高鈣」的「三高」的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