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個「世界標準日」:提升中國標準全球話語權

2021-01-08 大洋網

2020年10月14日是第51個「世界標準日」。據廣州海關消息,該關充分發揮與國際標準機構對接緊密、科技實力雄厚、國際標準專業人才集中的優勢,加大國際標準研究制修訂工作力度,今年以來先後主持承擔了5項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其中3項標準已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外發布。

玩具國際標準連續取得突破

標準作為質量保障基礎,承擔著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生產發展、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市場上產品原材料不斷更新換代,大量新能源、新材料多元化出現,廣州海關以「標準為引領,創新檢測技術」為目標,著力在制修訂標準上下功夫。圍繞我國優勢產業主動作為,主動承接了大量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今年以來僅在玩具國際標準領域就連續取得兩次重大突破,牽頭制定的兩個玩具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先後向全球發布,對全球玩具及嬰童用品生產及貿易產生深遠影響。

重金屬可能在兒童玩耍玩具過程中通過汗液及唾液遷移進入兒童體內,對兒童具有致癌、致畸、致神經紊亂等嚴重危害。因此,全球玩具重要的貿易國均對玩具中的可遷移元素進行嚴格管控,可遷移元素已成為玩具安全領域全球限制最廣泛的技術指標。《特定元素的遷移》(ISO 8124-3:2020)標準發布前,前一版本標準缺乏儀器分析方法及精密度數據,且部分材料的一些關鍵前處理方法缺失,使得標準適用性不足。

今年年初發布的國際玩具標準《特定元素的遷移》(ISO 8124-3:2020),作為我國牽頭制修訂並發布的第4個玩具國際標準,為各國嬰童用品的可遷移元素限量及檢測提供了重要技術性依據,將有助於減少我國玩具出口面臨的技術貿易措施,降低玩具安全認證成本。由廣州海關牽頭,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14個國家相關技術部門參與修訂的國際玩具標準《玩具安全 第9部分:機械物理安全—ISO 8124-1, EN 71-1和ASTM F963差異比較》(ISO/TR 8124-9:2020),成為我國牽頭制修訂並發布的第5個玩具國際標準。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國,全球超過70%的玩具及嬰童用品產自中國。國際玩具標準之間的差異,限制了玩具產品在不同國別間的流通,對我國出口玩具的限制尤其明顯。目前,國際影響力較大的玩具標準主要有國際玩具安全標準(ISO 8124)、歐盟玩具安全標準(EN 71)和美國玩具安全規範(ASTM F 963)三大系列,這三大國際玩具標準在玩具機械物理安全要求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互相之間不能兼容,造成中國玩具出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時需要符合不同的標準要求,即使同一款玩具也必須經受多個安全標準的反覆檢測才能通關至不同國家或地區,企業對此需要承擔相應的檢測時間和檢測成本。

早在2013年,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向國際玩具標準化委員會提出「尋找標準差異、促進標準融合」議案,經討論,國際玩具標準化委員會最終決定成立專項任務組,指定由中國牽頭制定新標準。標準制定工作啟動後,全國玩具標準技術委員會組建由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專家為主力、多家檢測機構及相關企業專家組成的中國專家團隊,全力投入標準制定工作。

通過數年努力,《玩具安全 第9部分:機械物理安全—ISO 8124-1, EN 71-1和ASTM F963差異比較》於日前發布。該國際標準對最新版的ISO 8124-1、EN 71-1和ASTM F 963-17標準條款進行逐條比對,通過找出三大國際玩具標準在機械物理安全要求方面的差異,如玩具跌落測試地板參數、小零件要求豁免條件、玩具中繩索長度、彈射動能和噪音要求限量等方面的不同,並將其中關鍵差異點進行優先級別評價,向國際玩具標準化委員會提出三大國際玩具標準的融合建議報告。目前,國際玩具標準化委員會已接受中國提出的在相關標準中增加「玩具袋」定義、更改玩具跌落測試地板參數等6項建議,並已啟動相關標準修訂工作。

近年來中國玩具國際標準的相繼發布,讓國外玩具專家充分認識到中國在玩具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實力,不僅強化了中國玩具產業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分量,也提升了中國玩具標準化工作的國際認可度。

標準化工作組織取得最新進展

廣州海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組織建設,有效提升標準制修訂工作水平。2020年5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牽頭組建全國嬰童用品標準化工作組秘書處,在全國範圍內負責嬰童用品領域標準化工作,推進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與此同時,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專家擔任「鐵礦石和直接還原鐵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102)」 SC2分技術委員會下的WG53和SG35兩個工作組召集人,負責牽頭制訂「EDTA光度滴定法測定鐵礦石中總鐵含量」(ISO/NP 21826)項下的兩項ISO國際標準,通過主動參與鐵礦石領域國際標準的制修訂活動,積極主動發出「中國聲音」,向國際推廣「中國標準」,成為近年來中國標準「走出去」戰略在大宗資源商品檢測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各種傳染病也可能與我們只有一個航班的距離,實施衛生檢疫標準化戰略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全國衛生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是承擔著全國衛生檢疫標準化技術歸口和對口聯繫的技術組織,其秘書處設在廣州海關所屬廣州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目前,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正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檢疫國家標準化體系,圍繞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建設等重點領域制修訂一批國家標準,推動我國衛生檢疫標準進一步和世界各國標準互聯互通,不斷提升我國衛生檢疫工作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據介紹,下一步廣州海關將圍繞共性基礎及關鍵技術、質量安全、重大產品類別通用性能等重點領域制修訂一批我國緊缺急需的國家標準,大力推進標準有效實施。與此同時,強化與國際先進國家標準機構對接,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暢通「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道路,為不斷提升我國標準在全球的話語權、影響力和競爭力貢獻力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琳  通訊員 關悅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林琳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

相關焦點

  • 第49屆世界標準日宣傳活動方案
    今年10月14日是第49屆世界標準日。為做好今年世界標準日的宣傳活動,特制定以下方案。一、宣傳主題今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將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確定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二、總體考慮一是廣泛發動。
  • 我國文化話語權提升的幾個維度
    創新: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動力維度創新引領文化話語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提升中華文化話語權的世界影響力。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
  • 深圳市隆重舉行世界標準日紀念大會暨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範...
    10月12日,深圳市隆重舉行2017年世界標準日紀念大會暨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範創建推進大會。市政府副市長黃敏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紀青致開場辭,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副主任郭馳宣讀世界標準日祝詞,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是:標準讓城市更智慧。市市場監管局(質量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夏崑山作了《深圳標準建設情況及工作部署》。
  • 中國網:中國發布丨水利行業標準今起全面免費公開 公眾登錄水利部...
    中國網10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在第51屆「世界標準日」到來之際,為提升社會公眾獲取水利行業標準的便捷性,水利部今起免費公開全部水利行業標準。公眾登陸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官網首頁「現行有效標準查詢系統」,可在線閱覽全部標準文本,含有強制性技術內容的標準可免費下載。
  • 推進外宣翻譯工作 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摘要】國際話語權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而逐漸顯露,維護國際話語權對一個國家捍衛國家權力變得日益重要。文章從介紹國際話語權的基本定義開始,闡述了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現狀和中國爭取國際話語權的必要性,提出了外宣翻譯在中國爭取國際話語權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其實現路徑。
  • 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彰顯科技評價話語權提升
    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科技論文、科技期刊、科研機構和科研優勢學科均有亮眼表現: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排名前十;工程技術和化學等8個學科領域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首位;《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及其所佔比例,近十年來呈現穩步增長的整體趨勢;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穩步提升,進入世界本學科前列的中國科技期刊數量增加
  • 中國話語權的五個基本層次
    這一重要思想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話語權應包括五個基本層次。  一是「堅實的話語基礎」,有底氣。這主要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在世界上具有發展實力及國際地位。有實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具有無聲的話語權。今天,中國道路促進中國成功,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表明我們已經擁有話語權的堅實基礎。
  • 世界標準日 | 一份常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免費查閱網址...
    今天是第51屆世界標準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將2020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確定為「標準保護地球」。在世界標準日之際,小編整理了一份最新的常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免費查閱網址,供大家參考、學習。如有遺漏,歡迎評論區補充。
  • 「煙臺標準」邁上國際舞臺 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標
    昨天是世界標準日,主題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範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以來,煙臺積極適應標準化工作改革形勢,目前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際標準、主導完成1項ASTM國際標準,正在參與10項國際標準制修訂。
  • 中國生活質量現代化排名世界第54位 提升潛力巨大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4日在北京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稱,最新完成的2016年世界生活質量現代化評價結果顯示,中國在參與評價的131個國家中排名第54位,處在生活質量初等發達國家行列,比2000年世界第72位上升18位,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空間。
  • 第51個梅森素數被成功發現
    原標題:第51個梅森素數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名叫派屈克·羅什的美國人最近利用「網際網路梅森素數大搜索(GIMPS)」項目,成功發現第51個梅森素數2^82589933-1(即2的82589933次方減1);該素數有24862048位,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素數。
  • 全球話語權的變遷:用硬實力說話
    據統計,世界上大多數報刊發表的國際新聞,有90%來自西方「四大通訊社」:合眾國際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國際社的新聞報導71%關於美國,9.6%關於歐洲,關於非洲的報導不到1.8%。到了20世紀80年代晚期,美國之音(VOA)用66個超大功率的發射臺對全球廣播。另外還有專門針對中國的「自由亞洲電臺」。
  • ICPA——把握市場經濟話語權
    通過為中國企業及財務人員提供全球認可的認證標準,努力培養一批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具有國際化視野和高水平的外語溝通技能,諳熟國際規則、精通國際事務,能夠為中國「走出去」戰略服務發揮作用的國際化高端財務管理人才。為此,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決定於2020年8月起與國際特許會計師協會AACA共同在中國開展AACA國際註冊會計師系列專業人才培養及聯合認證工作。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第4期師吉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19年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對中國話語、中國話語權構建路徑的研究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包括構建中國話語體系、中國話語權在內的一切工作必須遵守的原則。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21日,第24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在義烏開幕。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日用消費品展會,義博會自本屆起更名為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自此成為國內首個植入標準化元素的國際展覽會。第24屆義博會期間,雙童吸管等義烏品牌亮相「品字標浙江製造」。
  • ASME標準呼喚中國聲音
    ASME工作組表示,國際標準需要中國聲音,希望更多中國裝備製造企業參與到ASME標準的討論和修制訂中,全方位與國際接軌。  與會人員介紹,ASME引領了世界機械標準的發展,由其組織制定的500多項技術法規與標準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並成為各國政府安全法規要求的重要參考。
  • 世界標準日:標準保護地球
    然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現代文明活動中人類和大規模的工業活動使得地球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給全球氣候和人類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大規模的城市化則要求我們要更加負責任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為減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政治意願,切實具體的行動和正確的方式方法。國際標準就是一種正確的方法。
  • 軍事新聞輿論要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際話語權
    做好新時代軍事新聞輿論工作,既要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又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堅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際話語權,為強國興軍、強軍安邦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 我為大自然代言 第51個世界地球日 青島在行動
    青島新聞網4月22日訊(記者 朱穎)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天上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機關相關處室和局直有關單位,在疫情防控期間,有組織、有秩序在局機關大廳開展宣傳諮詢活動,製作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材料2000餘份,宣傳地球科普知識、提升對地球的認知程度,進一步增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建設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意識。在市局統一要求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勘察測繪院、高新區分局以電子屏或電視形式滾動播放地球日宣傳主題。
  • 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中國科技期刊提升話語權
    近15年來,影響因子逐年提升,實現了從2到20的飛躍。 《細胞研究》不是孤例。近幾年,我國主辦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逐漸提升。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更要求「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做精做強一批基礎和傳統優勢領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