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語種都要依據寶塔分層理論培養學生,寶塔分為:基礎層,骨幹層、精英層、核心層、旗幟層。在培養過程中既不能忘了基礎層,也不能忘記旗幟層。旗幟層產生於核心層,核心層產生於精英層,精英層產生於骨幹層,骨幹層產生於基礎層,所以基礎層的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旗幟,旗幟層也可以坍塌為基礎層。所以,要想用好五層次理論,必須要有多元、包容的胸懷與統籌能力。
小語種五層次人才培養百花齊放:制定自己小語種分層工作方案,對五個層次的培養進行探索,形成學校的分層工作方案,要相互借鑑,互相完善。制定工作方案要遵守一個基本人才培養周期標準——
基礎層(人才):兩個學期、每天10個單詞;
骨幹層(人才):三個學期、每天13個單詞;
精英層(人才):四個學期、每天15個單詞;
核心層(人才):五個學期、每天18到20個單詞;
旗幟層(人才):六個學期、每天25個單詞。
做人、做事、做學問都可以使用好「五層次人才培養理論」。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分五層看、分五層做、分五層管。要深刻認識五個人才培養層次:
第一,有人的地方就有分層,能力、水平、思想、意識、態度一定會分層,如果領導沒有分層意識,你的組織永遠起不來,也不會培養出人才。
第二,只有通過吃小灶、偏灶才能出現層次,要有框架式的引導,從骨幹層開始應該有特長培訓。
第三,比學趕幫超——用分層去激勵學生學習,分層過程中就形成從上到下的學習組織,學習骨幹、每一個層次的領導就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激勵的過程。把比較理論廣泛地推廣到小語種學習中去,強調比學趕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