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認為,概率感知扭曲源自認知局限性。
飛機失事的機率很小,卻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嘗試;為兒童接種疫苗幾乎沒有風險,但仍有父母會擔心。人們對概率的感知可能發生明顯扭曲,並導致一系列災難性決定的出現。不過,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仍然是個謎。科學家們對此一直沒有定論。
美國medicalxpress.com網站8月25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利用實驗性研究發現,認知局限性是概率感知發生扭曲的原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有關人類認知局限性的模型,並對其預測結果進行了實驗測試,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
「概率感知失真限制了人類在多種任務中的表現。我們推測,隨著任務的變化,概率失真的變化是對人類認知局限性的一種補償。」Maloney解釋說,「就像馬拉松運動員的跛行步態是對腳傷的最佳補償。」
模型中的關鍵步驟是根據任務中的概率範圍重新編碼概率。「大腦像一臺可調低倍顯微鏡,它能以較低的準確性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概率,或者以高準確性聚焦於某幾個概率。」Maloney補充說,「例如,如果某項任務涉及對各種死亡原因的可能性進行推理,那麼所有的可能性都非常小,而且彼此間的微小差異很重要。」
Maloney等在兩個實驗中測試了新模型。一個實驗要求志願者在風險下做典型的經濟決策(例如,在有50%的機會得到200美元和肯定得到70美元之間做選擇)。第二個實驗則涉及對相對頻率的判斷(電腦屏幕上出現黑點和白點的相對頻率)。這兩個實驗共同揭示了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概率和頻率的基本方式。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模型比以往任何一個模型都能更好地預測人類行為。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局限性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但在這些局限性下,我們也可以盡所能地做到最好。
原創編譯:Max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1091-6490
原文連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scientists-cognitive-limitations-hamper-decision-making.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