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仍有人不敢坐失事機率最小的飛機?認知局限扭曲了概率感知

2020-09-05 科學大觀園雜誌


研究人員認為,概率感知扭曲源自認知局限性。

飛機失事的機率很小,卻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嘗試;為兒童接種疫苗幾乎沒有風險,但仍有父母會擔心。人們對概率的感知可能發生明顯扭曲,並導致一系列災難性決定的出現。不過,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仍然是個謎。科學家們對此一直沒有定論。

美國medicalxpress.com網站8月25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利用實驗性研究發現,認知局限性是概率感知發生扭曲的原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有關人類認知局限性的模型,並對其預測結果進行了實驗測試,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

「概率感知失真限制了人類在多種任務中的表現。我們推測,隨著任務的變化,概率失真的變化是對人類認知局限性的一種補償。」Maloney解釋說,「就像馬拉松運動員的跛行步態是對腳傷的最佳補償。」

模型中的關鍵步驟是根據任務中的概率範圍重新編碼概率。「大腦像一臺可調低倍顯微鏡,它能以較低的準確性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概率,或者以高準確性聚焦於某幾個概率。」Maloney補充說,「例如,如果某項任務涉及對各種死亡原因的可能性進行推理,那麼所有的可能性都非常小,而且彼此間的微小差異很重要。」

Maloney等在兩個實驗中測試了新模型。一個實驗要求志願者在風險下做典型的經濟決策(例如,在有50%的機會得到200美元和肯定得到70美元之間做選擇)。第二個實驗則涉及對相對頻率的判斷(電腦屏幕上出現黑點和白點的相對頻率)。這兩個實驗共同揭示了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概率和頻率的基本方式。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模型比以往任何一個模型都能更好地預測人類行為。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局限性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但在這些局限性下,我們也可以盡所能地做到最好。

原創編譯:Max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1091-6490

原文連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scientists-cognitive-limitations-hamper-decision-making.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認知局限性會妨礙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
    研究人員認為,概率感知扭曲源自認知局限性。飛機失事的機率很小,卻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嘗試;為兒童接種疫苗幾乎沒有風險,但仍有父母會擔心。人們對概率的感知可能發生明顯扭曲,並導致一系列災難性決定的出現。不過,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仍然是個謎。科學家們對此一直沒有定論。
  • PNAS:張航課題組揭示人類為何「扭曲」概率信息
    她們發現,看似非理性的「概率扭曲」現象其實可能是大腦在有限的認知資源下優化信息傳遞的結果,可以借用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Herbert Simon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一詞[2]來描述。
  • 認知水平低下容易導致窮人思維,改變認知需要在當下去感知和經歷
    人很難通過單純的頭腦思維去提升認知,你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你的認知範圍。你接觸的事物也桎梏了你的認知水平。古代有兩個樵夫山上砍柴時候閒聊,其中一個人就感嘆道:要是做皇帝多好呀!他砍柴的斧頭都是金子做的。其中一個樵夫嘲笑道:皇帝還用砍柴嗎?這麼冷的天,他肯定天天賴在家裡煨芋頭吃呢。
  • 時間扭曲或許永遠不可能,但超光速旅行卻比想像中簡單
    但實際上從目前來看,這種想法還是相對不切實際的,那麼人類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去扭曲時間了嗎?至少在愛因斯坦看來,扭轉時間回到過去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愛因斯坦說的話也只是反映了目前人類認知的局限,而在如此浩瀚且蘊藏著未知奧秘的宇宙當中,還有著太多人類所不知道的規律。
  • 時間扭曲或許永遠不可能,但超光速旅行卻比想像中簡單
    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空間是可以扭曲的,而讓空間扭曲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質量變大。這個發現可以說是讓很多的人都感到震驚,畢竟當時的人們都把空間看做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且無法被改變的存在。但是即便如此,人們對於時空還是有著許多的未知,比如說宇宙的快速膨脹。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光速不變,而光速又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的速度。
  • 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有多大?專家:比你想像的小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都不敢乘坐飛機,因為他們認為機艙空間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然而,新研究發現,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小,旅客可以安心乘坐飛機。在這種不確定的時期,乘飛機時坐在一堆陌生人中間可能感覺風險很大。
  • 時間扭曲或許永遠不可能,但其實超光速旅行卻比想像中簡單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光速不變,而光速又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的速度。可是從人們的觀察結果來看,宇宙膨脹的速度竟然已經超過了光速,他在誕生之後的138億年當中,範圍卻已經擴散到了930億光年之外。
  • 在思維中認知事物在行動中感知事物,知行合一,才能覺知活出自我
    這種感知的重啟常常需要通過當下的行動,去解決一個個長期被思維纏繞不開的癥結,思維讓我們認知事物,行動讓我們感知事物。在深層次的精神層面,所有的秘密都棲身於你的感知中,有時候我們在頭腦當中認識的那個我。與通過照鏡子,通過別人評價,通過人際社交感知中的我是全然不同的。活出自我是活出感知中的我,並不是活在頭腦中的我。
  • 為何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飛機上又是否存在最安全的座位?
    飛機無疑是最迅捷的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大大縮短了長途旅行所需要的時間。人們熱愛飛機給生活所帶來的便捷,但同時又對飛機的安全心存憂慮。我們總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這是真的嗎?很多交通工具都有著最安全的區域,那麼飛機上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最安全的座位呢?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然而,它們通常是用不準確的、通常是負面的方式看待現實的思維模式。 一個例子可能是認為「我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幸的人」。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
  • 為何隕石只墜落曠野之中,卻不掉在城市裡?難道有人在保護我們?
    導語:為何隕石只墜落曠野之中,卻不掉在城市裡?難道有人在保護我們?眾所周知,我們這個星球只是太陽系眾多的星球中的一個,在銀河系中即使是太陽系也根本不起眼,由此可見地球在銀河系以及整個宇宙中有多麼的不起眼。
  • 中國到美國的飛機,為何大多不直接從太平洋飛過
    自從人類發明出了飛機,出行時再也不用擔心距離的遙遠。出遠門如果坐飛機的話,就不用再忍受火車漫長的燥悶,很快就能抵達一個遙遠的地點。如今飛機這種出行工具,也已經方便人們很多年,不過很多人儘管對飛機不陌生,但在乘坐它的時候,依然會恐高,過對它的一些情況感到好奇。比如,為何從中國到美國的飛機途徑太平洋時不直接路過呢?還要繞一圈!難道背後有什麼玄機?
  • 飛機為什麼不敢飛越喜馬拉雅山?科學家說出4點,看完就明白了!
    如今人類出行特別方便,不再局限於陸地,飛機出現後加快了人類科技進步,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夜晚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上都是飛機身影,可是這些飛機有同樣特點,它們不敢從喜馬拉雅山路過,這是為什麼呢?
  • 正值雨季:飛機如何防雷電?
    小夥伴們一定會感到奇怪:雷電通常發生於大氣對流層的積雨雲中,而大型客機大多在平流層飛行,換句話說,即使發生雷電,也是位於飛機下方,為何仍會擊中飛機呢?沒錯,飛機在平流層巡航時確實十分安穩,然而,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總要穿越對流層,這時就難免與雷電狹路相逢了。飛機一旦被雷電「熱情擁抱」,常會造成嚴重的飛行事故。
  • 為什麼航空公司願意賠幾十億,也不在飛機安降落傘?原因很簡單
    相信我們也是看新聞,看到過飛機發生各種事故,要知道飛機這個交通工具,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卻是死亡率最高的,基本上空難不會生還,而且有專家整理過空難的概率,是兩百萬分之一,相信大家都不會遇到,不過卻有人提出了疑問。
  • 百慕達三角沒有金字塔,飛機失事只是小概率事件,這裡是安全的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提起世界上最神秘的區域,百慕達三角一定佔據了一席之地。除了每年在此發生的失蹤事件,也有關於時空之門的說法,只不過沒有明確證據,因此長期以來都只是一種猜測。令人吃驚的是,百慕達三角恰好位於世界上最有名的「北緯30度」附近,因此也為相關事件增添了一層神秘面紗。然而,提出該說法的人卻很難再給出有力的證據。直到近年來,藉助於先進的科學儀器,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觀察和研究,最終證明這裡其實並不存在任何異常。當然,這一結果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仍有一部分人對此提出質疑。
  • 海賊王:七武海被廢除,他們的逃生機率是多少?女帝最小卻也最大
    其實海軍已經對熊下不了手了,一部分熊成為了海軍的人,而有些也是成為了天龍人的奴隸,已經對海軍起不了任何阻礙了。 更不用說那些海軍的小兵了,也可以說對鷹眼動手是一個不理智的選擇,畢竟實力擺在那裡,不會被海軍輕易抓到的。
  • 為何飛機上的空姐大多是穿裙子,而不穿長褲?看過你就知道了
    小編今天向大家分享那些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喜歡。那就是為什麼飛機上的空姐大多是穿裙子,她們為什麼不穿長褲?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就明白背後的原因了。,倒不是說降低飛機發生危險的概率,而是指降低人的心理危險恐懼感。
  • 高齡老人跳傘慶生上癮,也有人落地成盒
    她活得好好的,還多了個目標:比起跳傘,直接駕駛飛機才夠勁。德州一如既往出狠人。吉尼斯「最高齡雙人跳傘」記錄今年7月被刷新至103歲,我甚至不敢奢望活那麼久。這位硬漢曾是二戰時期的飛機工匠,在自己100歲時,開啟了跳傘慶生之路。和長滿絡腮鬍的清純男大學生一樣,跳傘運動看似狂野,實則安全係數很高。
  • 為何飛機出事故,乘客都不跳傘?聽聽中國機長答案,有傘也不敢跳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出遠門時會選擇乘坐飛機,因為飛機速度快,而且事故率較低,算是比較安全的出行方式了。不過飛機雖然事故率很低,但是一旦出事,致死率幾乎達到了百分百,倖存者很少很少,因此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何飛機出事故時,乘客都不跳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