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深處亮晶晶:含鑽巖石的神秘起源

2020-12-05 大象公會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訪問關注。

原文作者:Catherine Chauvel

金伯利巖是起源於地幔深處的火山巖,但其來源的性質尚無法確定。一項對其來源演變橫跨20億年的研究或能提供這方面的寶貴信息。

被稱為金伯利巖的稀有火山巖是由源自地幔的巖漿噴發到地球表面形成的。從這些巖石上能看出猛烈噴發的痕跡,其化學和礦物成分也有別於地球上其他巖漿巖。尤其是有些金伯利巖包含釐米級大小的稀有礦物晶體,如石榴石、鋯石,以及最著名的金剛石。此外,它們含有異常大量的互不相容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會優先進入由地幔融化而成的巖漿。

這些奇異特徵使人們對金伯利巖源的性質及其在地幔中的位置提出了疑問。Woodhead等人1在《自然》中發文稱,所有金伯利巖都來自同一個較深的儲層,該儲層在地球的大部分歷史中都得以倖存。

免費閱讀《自然》論文全文:

Kimberlites reveal 2.5-billion-year evolution of a deep, isolated mantle reservoir

科學家已經就金伯利巖形成的多個方面達成了普遍共識。首先,金伯利巖巖漿必定富含水和二氧化碳,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它的猛烈噴發以及相關角礫巖筒的存在——角礫巖筒是一種可以從地表向下延伸一公裡以上的圓錐或管狀結構。

其次,部分金伯利巖只能在地幔極深處形成,因為金伯利巖金剛石中夾雜著地球表面無法穩定存在的礦物成分。這些礦物包括鐵尖晶橄欖石2和布氏巖3。其中,鐵尖晶橄欖石只能穩定存在於上地幔和下地幔之間過渡帶(深度410-660千米處),而布氏巖則是下地幔的主要礦物。

第三,金伯利巖除了含有上拱巖漿結晶而來的礦物,還包含從金伯利巖源頭快速上拱過程中從周圍物質中採集的礦物和捕虜巖(巖石碎片)(見圖1)。有些礦物來自地幔深處,例如含有鐵尖晶橄欖石成分的金剛石;有些來自地幔較淺處,還有的來自於地殼。

圖1| 西格陵蘭的金伯利巖截面圖。Woodhead等人1 提出,名為金伯利巖的火山巖起源於地幔深處一個儲層,該儲層在地球的大部分歷史中得以倖存。該圖像使用偏振光拍攝,顯示了這些巖石中含有多樣且結構複雜的礦物(例如金剛石、石榴石和鋯石)。比例尺,2毫米。

但是,關於金伯利巖在地幔中的確切來源,乃至更重要的——這種源區的性質,研究人員尚未達成共識。金伯利巖可能是一種相當原始的物質,自地球形成後不久就一直存在於地幔深處。又或者,金伯利巖可能是曾經位於地表或地表附近的某種物質,後來循環進入了深層地幔。兩種解釋都有相關文獻4,而這兩種來源說同時成立的論據也很充分,因為存在兩類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特徵迥異的金伯利巖。

第一類金伯利巖的礦物通常是指原型金伯利巖,由鍶和釹同位素組成,與原始地幔的組成相似。第二類金伯利巖的礦物通常被稱為桔河巖,其鍶和釹的同位素含量更為豐富,類似於大陸地殼的組成4。桔河巖中鍶和釹的同位素豐富一般被認為是巖漿在上拱過程中與大陸地殼或地幔最上層固體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無法代表金伯利巖來源的組分。

Woodhead和同事編制了最新獲得和之前發表的原型金伯利巖的釹和鉿的同位素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各個年代的金伯利巖,從不到2億年到20億年不等。作者表明,在這一長時間段內,大部分金伯利巖來源地的同位素組成似乎與原始地幔更為接近。這一發現進一步限定了金伯利巖來源的性質,原始儲層說也更有說服力,即金伯利巖來自地幔深處幾乎未受擾動的儲層。

在火山巖中發現原始物質的痕跡進一步驗證了深部地幔這一部分一直與周圍環境保持隔離的看法。發現的原始物質被稱為洋島玄武巖,可能起源於常見於核幔邊界的地震異常區5,6。對許多其他類型的巖石也有原始來源一說,如花崗巖7。這一來源位於地球深處也進一步佐證了金伯利巖具有原始來源的觀點。

對於其他類型的巖石,在巖石來源中發現循環地殼或能解釋為何它們具有接近原始同位素的組成。Woodhead等人駁斥了金伯利巖巖層來源於此的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在過去20億年的歷史記錄中,來自循環洋殼的成分理應是恆定的。此外,他們認為,某些金伯利巖金剛石中存在較高的氦比值(氦-3與氦-4比)表明了其來源很深,靠近核幔邊界。

作者的解釋可能是正確的,但是將這一模型應用於所有金伯利巖之前,還需要對一些獨立的觀察進行核對。例如,金伯利巖金剛石中的硫-33含量異常,表明該來源含有25億年前的地表物質——當時的地球大氣尚未被氧化8。但為何這種循環物質能與來源中的其他物質共存尚不清楚。

另一個潛在問題是高氦比值與金剛石中放射性衰變產生的同位素之間的未知關係。一些金剛石的氦比值低,鍶和鉛的同位素組成與地殼的相似。但是,對於先前分析的具有高氦比的金剛石,尚缺乏鍶和鉛的同位素數據9。因而,如此高的比值是否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深層來源尚未可知。

最後,雖然金伯利巖金剛石是在上拱過程中從地幔中噴射而出,但它們提供的信息可能與金伯利巖的確切來源毫無關係。為了確認金伯利巖具有原始深層起源,我們還要證明金伯利巖的巖漿本身具有高氦比等原始性特徵,或具有能代表巖漿與地核相互作用的鎢同位素異常等。還有很多工作在等著我們。

參考文獻:

1.Woodhead, J. et al. Nature573, 578–581 (2019).

2.Pearson, D. G. et al. Nature507, 221–224 (2014).

3.Nestola, F. et al. Nature 555, 237–241 (2018).

4.Farmer, G. L. in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2nd edn, Vol. 4, 75–110 (2014).

5.Peters, B. J., Carlson, R. W., Day, J. M. D. & Horan, M. F. Nature555, 89–93 (2018).

6.Mundl, A. et al. Science356, 66–69 (2017).

7.Guitreau, M., Blichert-Toft, J., Martin, H., Mojzsis, S. J. & Albarède, F. Earth Planet. Sci. Lett. 337-338, 211–223 (2012).

8.Smit, K. V., Shirey, S. B., Hauri, E. H. & Stern, R. A. Science 364, 383–385 (2019).

9.Timmerman, S. et al. Science365, 692–694 (2019).

原文以 Enigmatic origin of diamond-bearing rocks revealed為標題發表在2019年9月25日的《自然》新聞與觀點上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2808-w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19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地幔深處有可能發現生命
    一個多世紀以來,獲取地幔樣品一直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在報導中指出,朝地幔進發這一野心勃勃的計劃可與人類登上月球相提並論,利用地幔樣品揭開地幔的「面紗」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奧秘、地震的起源、火山噴發等現象,我們甚至有可能在地幔深處發現生命。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秘密
    而神秘的地球內部究竟是怎樣的?人類依然在探尋。  2008年,根據法國科幻巨匠凡爾納的小說《地心遊記》改編的電影上映,主人公來到了地球深處,在從未想像到的夢幻般的世界中穿行,遇到了很多奇異的生物。他們越來越接近地心,也面臨越來越多驚心動魄的危險,地心深處的火山即將爆發,炙熱的巖漿飛濺,勇敢的探險家們也必須迅速找到逃離的路。
  • 打穿地殼看地幔 地球心臟到底啥樣
    科學家期待通過鑽取巖芯,研究一系列科學問題,如下地殼的巖石是如何分層的?下地殼中有多少地幔混入?「莫霍面」是否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選位:海地鑽探船上直播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新發現:地幔可能蘊含大量石油
    科學家一直用各種辦法模擬、間接觀察地底情況,例如,2001年啟航、至今仍在海上作業的日本探測船「地球」號,就號稱要「鑽向地幔」,已獲得了很多地底深處地質活動的寶貴數據。  地球由外向內分為3個同心球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可能含有石油資源的地幔是什麼樣呢?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網站公布的數據,地幔厚約2970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4%。
  • 科學網—地幔深處或有水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地球化學家Steven Shirey說:「這些鑽石似乎正在證實地球深處發生的一切,並帶來一些新的驚喜。」他認為,最大的驚喜之一是,在地表下600多千米以下存在游離水的證據。 純鑽石是由碳構成的,但它們大多數都含有微小的雜質,並以微小晶體的形式存在。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  1957年  美國科學家提出「莫霍超深鑽計劃」,計劃穿透地殼至莫霍不連續面,以取地幔巖石樣品用於科學研究  1961年  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動力定位技術打下了第一口科學鑽孔,在墨西哥近海3558米水深處鑽了5口深海鑽井,最大井深183米  1964年  美國幾個研究單位發起組成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地幔堪稱最大的「地球化學儲庫」,但迄今位置由於人類尚未能直接從地幔取樣,因此對其知之甚少。神秘而龐大的地幔充滿了許多未解之謎。在2013-2023年度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提出的科學挑戰中,地球深部過程及其對地表環境的影響等一系列科學問題,無不與地幔息息相關。
  • 地幔可能蘊含大量石油 能幫人類走過能源冰河期?
    科學家一直用各種辦法模擬、間接觀察地底情況,例如,2001年啟航、至今仍在海上作業的日本探測船「地球」號,就號稱要「鑽向地幔」,已獲得了很多地底深處地質活動的寶貴數據。  地球由外向內分為3個同心球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可能含有石油資源的地幔是什麼樣呢?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網站公布的數據,地幔厚約2970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4%。
  • 各國科學家明年要鑽開地殼 尋找地殼與地幔界限
    新快報訊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本周表示,他們首次鑽探到地球地殼底部,預計明年有可能鑽至地幔。這些科學家目前正服務於國際合作組織「海洋綜合鑽探計劃」(IODP),該組織希望找到神秘的「莫霍」。莫霍也被稱作莫霍洛維奇契不連續面,是地殼與地幔間的界限。  莫霍的深度不一。
  • 挖穿地殼直達地幔,比登月還難,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如果「千秋號」的鑽機突破莫霍面的過渡邊界,將到達地幔。這是地殼和地球高溫熔融核心之間的2900公裡厚的神秘層。科學家對地幔層了解較少,提取樣本將是一項重大的科學成就,有人將其稱為地質學版本的登月。但是實際上這個工作比登月還要難!》古語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們對地球內部的了解,絕大部分是虛的,因為看不見。
  • 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中美等國參與 揭秘地心有沒有生命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整個鑽探計劃分3個航次,本次開展的是首次鑽探。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中美等參與(組圖)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整個鑽探計劃分3個航次,本次開展的是首次鑽探。資料圖: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
  • 熱化學巖石圈分異與克拉通地幔起源
    熱化學巖石圈分異與克拉通地幔起源(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提出了大量熔融耗盡克拉通巖石圈地幔(CLM)的形成及其演化為穩定克拉通的機制。數值模型顯示,在一個伸展的巖石圈之下,一個炎熱的早期地球地幔在減壓作用下發生了大範圍的熔化,熔化的過程中,在深處留下了大量耗盡的地幔。脫水、硬化的地幔阻止進一步的變形,迫使應變遷移和冷卻,從而將耗盡的地幔同化到巖石圈中。
  • 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網友:地球會不會發生大爆炸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多國合作地幔邊界將被打穿,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地球將被鑽取巖芯。這對人們了解地球內部構造非常有幫助。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在燈光的照射下,亞特蘭蒂斯淺灘的神秘面紗被小心翼翼揭開,通過電纜線在船上電視屏幕上直播。
  • 神秘古菌「洛基」:來自深海底泥的微生物會是複雜生物的起源嗎?
    對Ettema來說,這個神秘古菌或許能夠填補簡單微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的演化空白。研究者稱它為洛基古菌,取名自北歐神話中的搗蛋鬼「洛基」(Loki)。 很快,其它實驗室也陸續發現了洛基樣古菌,這些古菌共同組成了阿斯加德(Asgard)古菌門——阿斯加德是北歐神話中眾神居住的地方。
  • 地幔中發現比珠穆朗瑪峰高100倍的物體
    在地球深處,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大型的液滴狀結構,每個的厚度都比珠穆朗瑪峰高100倍。這些大小與大陸相當的「液滴」位於地核之上,距離地表約2900公裡。研究者認為它們是由與地幔其他部分不同的物質所組成的。研究者稱,這些奇特的大型結構或許能揭示地球形成的過程,並幫助解釋驅動火山噴發甚至板塊構造運動的機制。
  • 30億噸海水流入地幔層,它們去哪裡了?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我們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海洋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擁有生命誕生的良好條件。在地面上也有很多河流,形成了百川入海的局面。很多人對於海洋的印象都是寬廣無垠,望不到頭,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全球大概每年有30億噸的海水都逐漸流向地球深處,這是什麼原因呢?
  • 地幔中發現大型熔巖 「液滴」:比珠穆朗瑪峰高 100 倍
    7月12日消息,在地球深處,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大型的液滴狀結構,每個的厚度都比珠穆朗瑪峰高100倍。這些大小與大陸相當的「液滴」位於地核之上,距離地表約2900公裡。研究者認為它們是由與地幔其他部分不同的物質所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