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格局要變天了嗎?

2020-12-05 中投顧問

  1968年7月16日,仙童半導體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請辭,並以集成電路之名共同創辦英特爾公司。隨後,英特爾一直處於全球半導體的領軍者地位,但在2020年這個「黑天鵝」事件漫天飛舞的年份,半導體行業暗流湧動。

  7月24日,英特爾宣布7納米製程延遲,或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次日重挫16.2%,被傳為其代工方的臺積電股價大漲。臺積電已於7月16日以3063億美元的市值榮登全球半導體企業榜首,消息一出,其市值繼續暴漲420億美元。而英特爾競爭對手AMD股價漲幅亦達16.5%。

  全球半導體格局要變天了嗎?

  垂直整合趨向垂直分工,美中是最大供需市場

  半導體行業隸屬電子信息產業,屬於硬體產業,是以半導體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個產業。過去70年,作為資金與技術高度密集行業,半導體行業最大的發展趨勢是產業鏈垂直分工模式日趨成熟,產業鏈更加細化。

  20世紀60年代,英特爾和三星等半導體企業都是IDM運營模式(垂直整合),這種模式涵蓋設計、製造、封測等整個晶片生產流程,具有規模大、技術全、積累深的三大特點。

  當時代變革,技術升級要求不斷加快、產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半導體產業趨勢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大變革,逐漸向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分離的垂直分工模式發展:一是將相對輕資產的設計和重資產的製造及封測分離,有利於各個環節集中研發投入,加速技術升級變革,給新玩家一個進入行業的切入點,例如技術水平較低的封裝檢測、設計突出的Fabless(單設計)模式等;二是隨著技術升級的成本越來越高以及對集成電路(IC)產業生產效率的要求提升,垂直分工模式大大提升了整個產業的運作效率。

  縱觀前十大半導體企業變化,行業發展趨勢一覽無餘。上世紀90年代,全球半導體公司大多是日本公司,前十大企業中佔據50%,全是IDM公司;2016年,前十大半導體企業中出現了高通、博通等設計公司,表明晶圓代工+設計公司的發展模式在數字邏輯集成電路領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受益於數據中心伺服器帶來的火爆內存晶片需求,三星電子在2017年和2018年一度超越了英特爾,保持了全球半導體銷售冠軍。

  從國家視角看,美國半導體企業佔據了全球份額的半壁江山,中國是全球和美國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在「高利潤+高研發投入」商業模式的推動下,2019年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市場份額高達47%,並在EDA軟體、IP、半導體設備、晶片等產業鏈環節均處於領先地位。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數據,2019年中國佔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35%,而美國半導體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8%,2019年高通、Microchip、鎂光、Qorvo等美國半導體大廠在華收入佔比均超過50%,中國市場的半導體需求是美國半導體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

  英特爾仍處龍頭,但危機四伏

  從營收和淨利潤情況看,英特爾在半導體企業中還是處於強勢龍頭地位,2019年營收高達720億美元,淨利潤為210億美元,超越此前蟬聯榜首的三星電子,重返世界之巔。短期來看,英特爾一方面憑藉長期的技術積累,採用Tick-Tock策略,在中央處理器(CPU)領域形成了霸主壟斷地位;另一方面通過超高的毛利和淨利水平,多次併購FPGA、AI等企業多元化產品布局,短期內AMD和英偉達等追趕者很難從總量層面超越。

  不過,英特爾雖仍處龍頭地位,但面臨的挑戰日趨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其一,主營個人電腦業務的英特爾對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出現戰略判斷失誤。智慧型手機是近十年及未來十年移動互聯時代最重要的終端之一,也是繼計算機之後含矽量最高的產品之一。英特爾顯然沒有堅定地提前於時代做戰略調整。2010年前後,智慧型手機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普及,受到智慧型手機的衝擊,2012年之後英特爾的桌面CPU出貨量也開始不斷下滑,營收增速明顯降低。

  其二,英特爾始終堅持IDM模式,不願意順應時代變化做代工生意。數十年來,微軟Windows和英特爾CPU的強強聯合在X86架構PC時代取得了巨大成功,英特爾的IDM模式利潤率比AMD的Fabless模式和臺積電的Foundry(單製造)模式高得多,因此英特爾不願改變高利潤率的收入模式。

  與此同時,作為微處理器賽道英特爾的傳統追趕者,AMD 於2016年在CPU技術方面持續發力,搶奪英特爾市場份額,並將晶圓代工外包。在新任CEO蘇姿豐的帶領下,AMD首度推出Ryzen CPU系列,與英特爾Core CPU開始正面競爭。2018年,AMD 7納米製程處理器研製成功,銷量大幅提升,市場佔有率也逐年提高。同年AMD將7納米晶圓交由臺積電獨家代工。根據數據調研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AMD的PC CPU市場佔有率在2019財年第四季度達到18.3%。

  這一趨勢體現在市場份額和資本市場上。AMD的全球份額在2016年時已不足10%,尤其是在更強調性能的伺服器市場,英特爾巔峰時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99%,AMD不足1%。而在資本市場上,AMD股價從2006年開始下跌,到2015年9月時觸及不到1.6美元的低點。2020年7月28日,AMD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AMD營收為19.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比上一季度增長8%;淨利潤為1.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9%。AMD的股價已經從2015年7月最底部的約1.6美元,上漲到2020年7月28日的74.6美元,增長40多倍。

  人工智慧熱潮下,新晉挑戰者英偉達也來勢洶洶。英偉達是近年來在英特爾主導的伺服器晶片市場上唯一取得快速增長的公司,雖然目前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年營收超過200億美元,但英偉達把握住了大數據時代對於視頻數據處理的需求爆發,尤其是消費端短視頻的大量普及,讓圖形處理器(GPU)在數據中心的地位日益上升,或將成為英特爾的有力競爭者。2020年7月8日,英偉達股價收於408.64美元,總市值達到2513.14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

  短視和貪婪,讓英特爾繼續沉溺於高利潤率無法自拔,錯過了智慧型手機發展的紅利期。雖然後知後覺的英特爾2013年開始「大船轉向」,任命布萊恩·克爾扎尼奇來扭轉逆勢,一方面推動凌動(Atom)SOC來佔領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另一方面利用壟斷地位不斷提高CPU單價,以維持營收增長和高利潤率,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高科技行業需要永無止境地推進技術進步,一旦創新精神有所懈怠,諾基亞式的大潰敗將在所難免。

  晶圓代工:臺積電市值登頂全球,支撐行業變革

  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和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臺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上佔據了一半的份額,是行業領頭羊,三星以2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由於良率更高、生產周期更穩定,臺積電幾乎獨享了7納米製程領域的所有訂單,且定價權極高。在此背景下,2020年第二季度臺積電淨利潤暴漲81%,創下六年來最大利潤紀錄,同時二季度佔全球代工市場份額的51.9%。7納米和16納米工藝依然是臺積電營收的主要來源,其中7納米工藝佔臺積電該季度晶圓銷售額的36%,其先進的3納米工藝製程也將於2021年下半年風險量產,2022年下半年量產,3納米相比5納米工藝將帶來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英特爾宣布7納米製程工藝將延後6個月,從而導致英特爾未來幾款圖形晶片和計算機處理晶片無法及時上市。英特爾的7納米進展不順利將增強臺積電在晶圓製造領域的領先能力。除此之外,英特爾CEO稱英特爾可能會在未來外包自己的晶片製造業務,而臺積電作為晶圓代工領域的龍頭有望拿下來自英特爾的訂單,可能會使臺積電在未來的資本支出繼續擴大。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風向標,臺積電的擴產會將自身景氣傳導給下遊半導體封測市場,從而進一步刺激半導體封裝設備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臺積電股價已從3月的年內低位拉升逾70%,7月16日臺積電以總市值3063億美元榮登全球半導體企業榜首,三星其次,英偉達、英特爾、博通分列第三至第五位。

  總之,半導體市場就像瞬息萬變的戰場,巨頭的戰略失誤可能會引發局勢的顛覆。競爭優勢在製造工藝的英特爾,卻在技術方向選擇和執行力上連續犯錯,而臺積電的快速發展,成為了可以支撐AMD和英偉達反超英特爾的支點。一方面,AMD和英偉達可以發揮Fabless模式優勢,繼續加強和臺積電的深度綁定和合作,利用最先進的工藝和Fanout等先進封裝技術,加快提升產品性價比;另一方面,兩者針對細分領域與英特爾在通用計算領域實現差異化競爭。AMD和英偉達已經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機器學習、加密貨幣挖掘、智能汽車等專用晶片的布局,以期在未來新的賽道能向英特爾發起挑戰。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劇變正在孕育之中。

相關焦點

  • ...國籤署萬億半導體發展計劃,減少對美依賴,全球半導體格局或將大...
    有趣的是,《聲明》中還談到了一個趨勢:新的地緣政治、工業和技術現狀,正在重新定義競爭環境——在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業務的情況下,一些主要區域正在強化其本土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以避免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聲明》中所談到的 "主要區域" 顯而易見是包括中國的。減少對外依賴,歐盟將怎麼做?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中,歐洲也是不可忽視的參與者。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主要有美日荷廠商壟斷,國內自給率僅有 5%左右,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半導體行業技術進步放緩,國內廠商與全球龍頭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短,我們認為未來 3-5 年將是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黃金戰略機遇期。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用靶材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主要...
    2020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用靶材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主要市場仍集中在國外  2020-10-27 12:00:42
  • 十張圖帶你看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半導體將快速...
    全球半導體營收下降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的統計,2018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創下紀錄,達到4680億美元,2019年由於存儲器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下滑至4123億美元。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供應鏈的影響,WSTS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微增至4260億美元,2021年將回升至4520億美元。從產業下遊需求市場來看,半導體主要應用在通信行業、計算機領域,部分用在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領域。2019年全球半導體應用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通信行業、計算機行業應用佔比分別為33%和28.5%。
  • AOI檢測設備深度報告::全球競爭格局
    ,2015年半導體檢測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參考半導體設備行業近2-3年累計增速60%左右,可估算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規模也在100億美元左右。1、半導體設備行業:正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受益半導體行業裝機大年根據SEMI預計,2017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6%;2018年有望達到600億美元的規模,同比增長8%。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額呈上升趨勢。圖表1.
  • 2020年中國半導體靶材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國產替代步伐加快...
    濺射靶材是用濺射法沉積薄膜的原材料,主要應用於面板顯示、半導體和磁記錄薄膜太陽能領域。其中,半導體生產對靶材的純度有著更高的要求。2018年,中國半導體靶材市場規模約12.1億元;2019年,全球半導體靶材銷售規模約9.8億元,總體來看,全球半導體靶材市場仍集中在國外。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膠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半導體光刻膠...
    原標題:202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膠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半導體光刻膠國產替代需求大   1、光刻膠行業基本概況分析
  • 中國網際網路要變天了,BAT格局「正式落幕」網友:普天同慶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最近有一則新聞是關於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的問題,說這三家都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50萬元罰款行政處罰,貌似是因為壟斷的問題,雖然數額不算大,但所有從事網際網路的人,應該都看出來了,社會上網際網路反壟斷格局要開始了,而且《反壟斷法》已經在今年的11月開始
  • 2020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排名 2020半導體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
    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比 19 年上半年增長了 17%,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總增幅 5% 的 3 倍多。前十名的公司在 20 年上半年的銷售額都至少為 50 億美元,比 19 年上半年多了兩家公司。上半年銷售額為 52 億美元,才能進入 1H20 前十名半導體供應商名單。
  •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4 14:47:23 隨著半導體製程向著更先進、更精細化方向發展,不同節點範圍和玩家的邊界越來越明顯
  • 十張圖帶你了解半導體設備行業發展情況 全球半導體產能向中國大陸...
    半導體設備行業是半導體晶片製造的基石半導體設備指半導體產品在製造和封測環節所要用到的所有機器設備,廣義上也包括生產半導體原材料所需的機器設備。主要有: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離子注入機、測試機、分選機、探針臺等。
  • 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導體設備廠商詳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526.htm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發布的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3,352 億美元,比 2014 年略減0.2%。而集成電路的規模高達2,753 億美元,佔半導體市場的 81%。所以說集成電路是半導體產業的重中之重。
  • 聞泰科技收購安世集團獲得證監會批文 5G和半導體雙翼格局確定
    對於本次重組的戰略意義,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表示,安世半導體在邏輯晶片、分立器件和功率半導體等上遊核心元器件方面全球領先,聞泰科技在下遊智能終端的系統設計方面具有全球領先技術,本次資產整合完成後,雙方將在業務、技術以及客戶等多個層面產生協同效應。
  • 劉尚希談「雙循環」:全球格局很難回到過去 我國要戰略調整
    劉尚希表示,當前,全球呈現出了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意味著中國發展的外部風險在急劇上升。「要對衝這種外部風險,必須要調整我們的發展戰略。發展戰略的調整,也就是中央提出的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現代發展格局」。
  • 智庫報告|國研中心課題組:未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分析
    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調整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現。本文在總結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歷史演變及其主要驅動因素的基礎上,分析影響未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走勢的關鍵因素及一些具有全局性影響的小概率事件。 |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歷史演變及其主要驅動因素 分工合作,一直都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演進的關鍵性機制。
  • 2021年全球及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展望【完整版】
    本文將從產業總體情況、區域格局、供應鏈和產能供給、主要產品和市場、政策與投資併購等五方面,對2021年全球及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情況做一展望和預判 文︱朱晶 圖︱網絡
  • 2020年全球碳化矽(SiC)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2020年市場...
    碳化矽(SiC)又名碳矽石、金剛砂,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代表之一,SiC主要用於電力電子器件的製造。受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源等應用的推動,全球電力電子碳化矽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預計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達6億美元。
  • 華為海思出局,全球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臺積電僅排第三!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全球趨勢,一旦被封鎖,就會出現華為海思麒麟晶片這樣的危機。近日,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廠商銷量榜單,其中華為海思不幸出局。IC insights指出,2020年全球TOP15位半導體供應商中,美國Intel佔據第一名,三星排在第二,臺積電則位居第三。
  • 2020年全球氮化鎵(GaN)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國外企業優勢明顯
    受電信業和國防應用的推動,全球氮化鎵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20年預計突破10億美元,其中,射頻器件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在競爭格局方面,行業龍頭企業多以IDM模式為主,且國外公司在技術實力和產能方面具有明顯優勢。1、氮化鎵: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典型代表氮化鎵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GaN,是氮和鎵的化合物。
  • 全球半導體設備「大亂鬥」
    據日本媒體報導,應用材料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出的文件中說明了提高出價的原因: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的長期願景一片光明,應用材料認為,此交易有助於進一步擴大其存儲器生產設備的市場份額。應用材料指出,全球數字轉型加速,對半導體依賴加深,看好晶圓廠強勁的投資力道將一路延續至2021 年;由於應用材料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其展望向來被視為產業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