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4 14:47:23

隨著半導體製程向著更先進、更精細化方向發展,不同節點範圍和玩家的邊界越來越明顯。其中,最先進位程玩家只剩下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3家,而在10年前,至少有7家在專注於當時最先進位程的投資和研發。而在成熟製程方面,也是在近些年才被業界特別提及的,早些年,特別是在14nm量產之前,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之間的差別並沒有今天這麼大,相應的玩家也不像今天這麼「割裂」,特別是在邏輯晶片生產領域,當下,專注於成熟製程的廠商特點愈加突出。

上周,IC Insights發布了《2020-2024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該報告指出,半導體界對於不斷縮小電晶體幾何尺寸有著強烈的動機,因為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如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單位面積成本等。但是,有時也會出現收益遞減的問題,這就使得很多晶片設計人員和企業越來越懷疑高投入是否值得,特別是10nm以下製程技術相關的設備成本已經飆升至許多晶圓廠無法承受的地步。而且,微縮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明顯了。

另外,設計難題(例如,繼續縮小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單元的體積)阻礙了IC行業使用多年的微縮方法,而更複雜的邏輯晶片(如微處理器,ASIC,FPGA等)也在這方面面臨更多挑戰。

總之,IC Insights認為,隨著晶片特徵尺寸微縮速度持續放緩,晶片設計人員也發現越來越難以證明較高的成本能得到合理的回報。因此,先進與成熟製程之間的利弊愈加明確,不同公司所採用的製程也愈加有針對性。這就使得各種製程都有展現各自優勢的空間。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按照IC Insights的統計和預測,各種半導體製程的市佔率正向著相對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在2019年,10nm以下先進位程的市佔率僅為4.4%,而到2024年,其比例將增長到30%。在該時間段內,10nm -20nm製程的市佔率將從38.8%,下降到26.2%;20nm-40nm製程的市佔率將從13.4%,下降到6.7%;不過,從該統計和預測來看,40nm以上成熟製程的比例在這些年當中沒有出現明顯變化。

總體來看,到2024年,10nm以下,10nm -20nm,以及40nm以上製程各佔市場約三分之一,到時將呈現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最先進位程強勢增長

10nm以下的先進位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如圖所示,2020年市佔率為10%,2022年的預測值就超過了20%,並在2024年增加至全球產能的30%。市場主要驅動力是7nm,以及今年剛量產的5nm,還有將於2022年量產的3nm(臺積電和三星都宣布在2022年實現量產)。

5nm方面,臺積電先於三星量產,並拿下了蘋果和華為海思這兩大客戶,本來今年的產能是比較吃緊的,但TrendForce集邦諮詢認為,由於受到華為禁令影響,2020年初才量產的5nm製程僅剩蘋果一家客戶,即便蘋果積極導入自研Mac CPU,其總投片量仍難以完全彌補海思空缺的產能,導致5nm產能利用率在今年下半年落在85%~90%之間。不過,到2021年,除了蘋果持續以5nm+生產A15 Bionic外,AMD 5nm Zen 4架構產品也將開始小量試產,到時候,臺積電5nm產能利用率有望維持在85~90%。

另外,TrendForce表示,2021年底至2022年,聯發科、英偉達和高通都有5nm/4nm產品量產計劃,加上AMD Zen4架構的放量,以及英特爾CPU委外生產預估將於2022年採用5nm製程,龐大的需求量促使臺積電著手進行5nm擴產。另外,蘋果在2022年持續採用4nm生產A16處理器的可能性相當高,屆時不排除臺積電將進一步把5nm產能再擴大。

三星方面,英偉達Hopper架構Geforce平臺GPU將持續委由三星代工,加上高通驍龍885及三星Exynos旗艦系列,可支撐三星5nm在2021年進一步擴產。雖然與臺積電相比,三星處於下風,但由於具備5nm量產能力的只有這兩家廠商,所以三星依然會對今後幾年先進位程市場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7nm製程方面,臺積電已經量產兩年多時間了,牢牢掌控著這部分市場。雖然5nm產能非常吸睛,但目前來看,臺積電營收主力仍為7nm製程。不久前,該公司宣布截止到7月,其7nm良品晶片(good die)累計出貨量已超過10億顆。同時,臺積電優化7nm製程後推出的6nm已經開始進入生產階段,並採用EUV技術取代部份浸潤式光刻掩模。蘋果、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AMD、賽靈思、英偉達、博通等均是臺積電7nm客戶,且客戶還在擴展,如英特爾和特斯拉,都是臺積電潛在的7nm製程客戶。

目前,大部分客戶已經大幅追加第四季7nm訂單,使得臺積電7nm產能滿載。

在過去兩年裡,因客戶需求非常強烈,其產能得到快速提升,預估2020年7nm產能將是2018年的3.5倍。從近期臺積電的財報來看,7nm製程是其近兩個季度的主要營收來源,分別貢獻了營收的35%和36%。據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臺積電計劃將7nm製程工藝的月產能提升到13萬片晶圓,並努力在年底提升至14萬片。

10nm -20nm佔比被壓縮

10nm -20nm製程市場佔比本來是最大的,如圖所示,2019年接近40%,但隨著10nm以下先進位程的崛起,10nm -20nm的市佔率正在逐漸被蠶食。

該範圍內的主力製程是16nm(主要由臺積電提供),14nm(主要由三星、英特爾和格芯提供),12nm(主要由臺積電和格芯提供),以及10nm(主要由臺積電、三星提供)。晶片種類主要是邏輯晶片和高性能的存儲晶片。

邏輯晶片主要以手機處理器,以及英特爾的CPU為代表,該部分市場較為成熟。

而採用10nm -20nm製程生產存儲晶片的,主要是行業三強: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這部分市場正處於成長期。在低於20nm的工藝中,韓國擁有66%的產能,與其他地區或國家相比,韓國的領先優勢仍然明顯得多,這主要是得益於三星、SK海力士對高密度DRAM和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重視。

美光是除韓國存儲雙雄之外另一支強勁力量,該公司在10nm -20nm製程DRAM方面一直在積極投入。在今年5月舉行的線上存儲半導體國際學會--國際存儲半導體研討會(IMW 2020)上,美光公布了先進DRAM量產的相關路線圖,相關數據顯示,美光是以2019年1Z、2020年1α、2021年1β、2022年1γ、2023年1δ的形式(1Z、1α、1β和1γ等是10nm -20nm製程,具體數字根據不同公司的製程特點而略有不同),即「一年一代」的步驟量產先進DRAM。一直以來,美光和三星一樣以「兩年一代」的形式量產先進DRAM。然而,2019年以後,美光將方針改為了「一年一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雖然市佔率被10nm以下先進位程壓縮,但10nm -20nm製程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

小眾的20nm-40nm市場

可以看出,20nm-40nm製程的市佔率一直都比較低,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從13.4%,下降到6.7%,在幾大板塊中,降幅是最大的。

在20nm-40nm這一區間內,主要有20nm,22nm,28nm和32 nm,而從性價比角度看,28nm無疑是最優的,其它幾種製程節點的應用都比較有限。前些年,28nm的市佔率還是比較高的,但隨著先進位程的不斷更新,邏輯晶片製程大都採用20nm以下製程了,而存儲三巨頭也都在向10nm+領域拓展。與此同時,大量的模擬和功率晶片本就不需要先進位程,可以看出,40nm以上成熟製程的市佔率一直都比較穩定。這些使得原本處在性價比最高的過渡製程節點區間內的28nm,競爭力逐漸減弱,市場份額也會不斷縮減。

穩定的成熟製程

40nm以上的成熟製程,無論是180nm以下,還是180nm以上的,市佔率都很穩定。這也正是諸多晶圓代工廠長期專注於成熟工藝,而不向先進位程投入過多資本和精力的底氣所在,同時,也是格芯和聯電放棄最先進位程的主要原因。無論先進位程如何發展,未來,成熟製程工藝的市場依然會很廣闊,依然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

結語

綜上,四大製程工藝板塊的市佔率及其變化情況,從側面說明了:為什麼近幾年,在業內不斷興建12英寸晶圓廠的同時,8英寸產能總是供不應求,且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大部分資本都投入到了20nm以下的先進位程(以12英寸晶圓為主),而40nm以上成熟工藝(以8英寸晶圓為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而這部分的市場需求和市佔率一直都很高。要解決如此龐大市場的供需問題,恐怕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找出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因為相關晶圓廠,設備等投資巨大,且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培育。今後幾年,成熟工藝晶片供不應求的局面大概率還會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製程邁向三足鼎立
    隨著半導體製程向著更先進、更精細化方向發展,不同節點範圍和玩家的邊界越來越明顯。其中,最先進位程玩家只剩下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3家,而在10年前,至少有7家在專注於當時最先進位程的投資和研發。
  • ...國籤署萬億半導體發展計劃,減少對美依賴,全球半導體格局或將大...
    實際上,近期,在歐盟委員會的框架下,歐洲十多個國家已經籤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布未來兩三年內將投入 1450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1527.645 億元)用於半導體產業。其目的,也是為了避免被 "卡脖子"。
  • 什麼是半導體工藝製程,16nm、10nm都代表了什麼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半導體工藝也急速提升,從28nm、16nm、10nm到7nm這些半導體代工廠們每天爭相發布最新的工藝製程,讓很多吃瓜群眾一臉懵逼不知道有啥用。所以手機性能不斷提升的今天,半導體行業功不可沒。
  • 肉食未來將三分天下?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受疫情影響,本年度植物肉在北美市場的銷量或將迎來意外的喜人增長。 三分天下的預言 鑑於植物肉已成功攪局,未來肉類產業不得不迎來變局Kearney諮詢則有預測報告稱,之後20年,傳統肉類產品市場佔比將逐年下降,讓出的份額分別被植物性食品和人造肉分食。到2040年,傳統肉類市場份額降至40%,而人造肉和植物肉分別提升達到35%和25%,基本可呈現三分天下的格局。
  • 全球半導體格局要變天了嗎?
    1968年7月16日,仙童半導體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請辭,並以集成電路之名共同創辦英特爾公司。隨後,英特爾一直處於全球半導體的領軍者地位,但在2020年這個「黑天鵝」事件漫天飛舞的年份,半導體行業暗流湧動。  7月24日,英特爾宣布7納米製程延遲,或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
  • 2019年半導體前段製程材料需求普遍下滑 WET Chemical力抗產業逆風...
    然而在各項材料需求普遍下滑之下,先進位程發展仍有機會帶動特定材料抵抗劣勢,迎來成長表現。數據來源:SEMI;拓墣產業研究院整理製圖 先進位程帶動EUV光罩需求,並提高成熟製程光罩委外代工意願 光罩產值約佔半導體前段材料13%左右,佔比雖不高卻是相當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黃光製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膠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半導體光刻膠...
    原標題:202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膠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半導體光刻膠國產替代需求大   1、光刻膠行業基本概況分析
  • 半導體行業否極泰來—半導體全產業鏈梳理
    每道製程中的量產規格(包括量測數據和相關製程參數設定)是採購和驗收設備的標準,也是每一家製造商的專利及核心技術的組成部分,製程技術必須要通過購買設備才能取得。因此半導體設備是整個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行業空間來看,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2020年將達608億美元,同比增長5.5%,2021年將達到668億美元的新高。其中中國設備市場的全球佔比持續提升,2021年有望達到世界之首,取代韓國成為最大設備市場。2019年Q2起大陸自主晶圓製造廠進入投產高峰期,未來三年半導體設備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半導體行業技術高、進步快,一代產品需要一代工藝,而一代工藝需要一代設備。SEMI 預計 2020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增長 20.7%,達到 719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7 年中國大陸市場需求規模約佔全球的 15%左右, 2020 年預計佔比將達到 20%,約 170 億美元。
  • 日對韓製裁下一目標恐是面板和半導體的製程設備
    ,日本制裁目標恐將轉向半導體和面板的製程設備上,倘若此事真的發生,恐將再次重創韓國相關產業。日本政府自本月4日對起加強管制「氟化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光阻劑(Resist)」和高純度半導體用蝕刻氣體「高純度氟化氫」(High-Purity Hydrogen Fluoride ) 等3項半導體材料出口到韓國的限制,對韓國半導體業帶來巨大衝擊。
  • 天風證券:半導體行業的矛盾與破局
    我們前瞻提煉判斷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三大關鍵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在行業格局變化之際,高敏感度的資本將率先賦能行業,我們認為這是投資最主要關鍵的主線。同時,國內的頭部廠商寒武紀,以異構計算架構為突破,同步行業變局下的自身變化也將實現收入端的高增長,我們參考公司最新披露的股權激勵實現目標,預計未來3年公司在HPC方面有望迎來收入的高速增長。
  • 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高景氣階段
    有分析人士表示,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高景氣階段。 半導體企業紛紛發布「調價函」 歲末年初,半導體行業迎來「調價潮」。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產品價格提高了約10%~15%。國信證券預計,2021年的產品價格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價格漲幅甚至達40%。
  • 優化半導體製程!康寧在玻璃載體取得新突破
    集微網消息,昨(22)日,康寧推出其在半導體玻璃載體行業內的最新突破——先進封裝載體。該先進玻璃載體晶圓針對扇出工藝這一行業領先的半導體封裝技術做出優化,旨在為消費電子、汽車和其他互聯設備提供更小、更快的晶片。
  • 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製程技術之路
    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製程技術之路 李倩 發表於 2018-03-30 15:05:22 即使是5nm製程,已經令人難以確定能否從中找到任何優勢了,3nm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藝/生產的性能分析和介紹
    打開APP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藝/生產的性能分析和介紹 發表於 2019-09-03 15:35:59 但作為一個辣雞小編,其實我是看不太懂的,都是10nm製程,怎麼還能提升性能呢?這些 LPP、LPE 都是指的什麼,還有之前看到的 FinFET 這些詞又都指的什麼?相信和小編有同樣疑問的讀者不在少數,索性今天我們就來刨根問底一番,看看現在火熱的半導體究竟有哪些秘密。 製程的秘密:多少nm很重要嗎? 摩爾定律大家肯定都知道:每過18個月,單位面積上的電晶體數量增加一倍嘛!
  • 電晶體材料 | 韓東國大學開發出常溫製程的高性能透明P型半導體
    編譯:Nina來源:dhnews東國大學融合新能源材料工學盧龍永(音譯)教授團隊開發出Cul材料的常溫高性能透明P型半導體
  • 【臺股看過來】臺灣半導體再佔領先優勢!臺積電傳推進1奈米製程...
    【臺股看過來】臺灣半導體再佔領先優勢!而臺積電證實已經投入2奈米製程的技術研發,只是尚未公布具體量產時間,市場普遍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因每兩年會推出新製程技術展望科技新紀元。臺灣高雄市政部門官員透露,臺積電將在當地設置1奈米廠房,持續為2奈米製程完成後尋找新地點,旨在評估中長期投資的考量行列。
  • 奇兵併購Arm,且看黃仁勳打破HPC三分天下
    (Source:NVIDIA Facebook) 比起如今的AMD及英特爾,Nvidia其實非常年輕,黃仁勳最早在矽谷落腳就是擔任AMD的晶片設計師,後就職於LSI Logic,這是首個推出ASIC晶片,並實現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廠。
  • 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
    打開APP 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 解放日報 發表於 2021-01-07 14:19:48 日前,阿里巴巴達摩院預測了2021年科技趨勢,其中位列第一的是以氮化鎵和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第三代半導體與前兩代有什麼不同?為何這兩年會成為爆發的節點?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報告出品方/作者:天風證券,潘暕、陳俊傑) 我們前瞻提煉判斷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三大關鍵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在行業格局變化之 際,高敏感度的資本將率先賦能行業,我們認為這是投資最主要關鍵的主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