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併購Arm,且看黃仁勳打破HPC三分天下

2020-12-07 騰訊網

過去幾年來,數據中心市場崛起,高性能運算的前景帶動了半導體業的發展,也讓Nvidia從一家做遊戲顯卡的小蝦米一躍成為當今晶片業的大鯨魚,且看「黃氏定律」(Huang’s Law)到底是否真能繼續摩爾定律的野心。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出生於臺北,9歲就隨家人遷往美國,而後在史丹福大學取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童年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優渥,雖然在美國定居,但家裡經濟並不好,從小是在肯塔基州的一所鄉村學校長大,在那裡黃仁勳學會了抽菸、爬牆、打架,許多同學身上甚至都還帶刀,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增長,也令他有著較粗獷的性格。

不過儘管如此,黃仁勳在擅長體能運動之餘,學習成績仍相當優異。他從來不認為,他小時候的環境是一種阻礙,反而讓他能更加堅強,更有活力。他甚至在Nvidia股價漲破100美元時,跑去在手臂上刺青,並引以為傲。他可能是世界上少數會在身上刺青的知名CEO,也令其有著不同的魄力,最終創造出了如今半導體業的巨頭。

黃仁勳在2014年NVIDIA Gaming Festival上大秀他的刺青。(Source:NVIDIA Facebook)

比起如今的AMD及英特爾,Nvidia其實非常年輕,黃仁勳最早在矽谷落腳就是擔任AMD的晶片設計師,後就職於LSI Logic,這是首個推出ASIC晶片,並實現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廠。不過黃仁勳早立志要自己創業,於30歲時,也就是1993年創辦了Nvidia,投入當時競爭非常激烈的繪圖晶片產業中。

5年後,Nvidia發布的第四代顯卡性能開始在市場上佔據上風,但可說是歷經10年血戰才真正奠定了在這個產業中的地位,擊敗諸多知名的競爭對手,要不是ATI被AMD收購,可能也無法繼續與Nvidia競爭。2006年,獨立顯卡開始迎來了兩強爭霸的時代。

GPGPU

但從一開始,這本就不是一個很有利可圖的行業,黃仁勳在創業前後受到相關專家朋友的勸阻,事實上,創業過程也非常艱難,Nvidia也曾因太過執著於對性能的追求,忽視商業環境的需求而差點夭折,不過他很快就學到教訓,並適應了由英特爾制定的產業規則,x86已是半導體的王者,但黃仁勳很早就發現了GPU的利基所在。

最初其實也沒有GPU這個稱呼,是由Nvidia而起。1999年,黃仁勳推出全球最早被稱之為GPU的顯卡──GeForce 256,並不斷強化可程序設計的能力。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就是黃仁勳想要抓住的趨勢,早在2002年,黃仁勳就做著將GPU應用在AI運算的夢,Nvidia今日的成功是有著極其漫長的伏筆,而非偶然。

2003年左右,各界專家開始注意到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GPGPU)的潛力,尤其是大批量的小數點下浮點運算。儘管CPU核心的計算能力仍在GPU之上,但簡易多核設計,令GPU在處理浮點運算具有優勢,如今更逐漸拉開距離,成為重要的計算單元。而通過將才剛起步的營收大把投入研發後,2007年,Nvidia發布了初版的統一計算架構(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奠定了並行計算的裡程碑,也是Nvidia在高性能運算(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上的基礎。

當然Nvidia並不是沒有對手,AMD同樣迅速地意會了趨勢的到來。不過曾有「核武狂魔」之稱的黃仁勳在站穩腳跟後,當然仍一路在性能路上奔馳,最早可以拿來煎蛋的顯卡可不是AMD的。

黃仁勳在加州廚房中端出了新一代AI基礎通用架構系統DGX A100,對應8顆Tesla A100 GPU。(Source:NVIDIA)

野心不止於數據中心

而自有CUDA之後,Nvidia馬上就發布了以Tesla為名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雖然眾所周知,數據中心將會越來越普及,市場越來越大,儘管握有GPU的技術優勢,但Nvidia在此領域還稱不上什麼先驅,不過善於纏鬥的黃仁勳已瞄準了在大趨勢進展中,市場的空白。

未來隨著半導體技術進展,數據中心不再需要那麼大的機房,將越來越商業化,資料科學也會越來越普及,所需要的不同等級產品將越來越多,但市面上還沒有這些解決方案。從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ing)、超大規模數據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企業數據中心到個人伺服器之間,都還有極大的空白。

未來的數據中心不僅是建在陸地上,還有水下。(Source:微軟)

「且若沒有空白,就創造空白」,這就是黃仁勳的的策略思想,他善於填補未來的空白。除不遺餘力對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的推動外,還有如多媒體的應用需求,光線關注(Ray Tracing)技術也是如此。雖然也頗受質疑,在市場開口之前就提出解決方案,成為Nvidia的風格。但為實踐這樣的策略,Nvidia的產品就必須具備更大的廣度。

處理器上,GPU能有效減輕CPU在資料運算的負擔,但若在大規模層面,伺服器晶片廠Mellanox才是一流企業。高性能運算架構不僅再停留於數據中心內的節點,而將擴展到整個網絡,且在與Mellanox合作下都將連接至Nvidia的GPU。

黃仁勳認為未來數據中心將會是新的計算單元,全球會出現以數據中心為基礎的超大型運算網絡。且如今的HPC,包括雲計算計算及邊緣計算的發展,需要的都將不只是硬體加速,網絡加速將會成為關鍵,在宏觀或微觀層面上都有其必要性。所以他強調,Nvidia之所以高價收購Mellanox,是價值取向而非成本問題。

早看好系統構裝

無論是Nvidia、英特爾及AMD,其分歧更多還是對於技術發展的理念的不同,如Nvidia首席科學家William Dally在2013年就曾表示,不明白AMD為什麼會想要做共享緩存內存,因為這種方式只會為一些接口增加更多流量甚至形成瓶頸。

當時Nvidia是把目標鎖定在晶片堆棧,研究系統構裝(SiP)。Nvidia認為當摩爾定律放緩後,CPU將成為一種有限的計算資源,所以發展重點必須儘可能轉移到架構上。Nvidia致力於權衡晶片堆棧及SoC在各系列產品上的發展及應用,也一直都是臺積電3D封裝的大客戶,如今AMD同樣走向小晶片。

Nvidia下一代HPC晶片也將繼續採用臺積電CoWoS封裝。(Source:Nvidia)

但事實上,較年輕的Nvidia比起英特爾抑或是AMD的底蘊都稍顯薄弱,儘管如今市值逼人,但更多來自於前景的看好。其競爭對手不會對Nvidia的動作視而不見,尤其如英特爾才是真正的數據中心巨頭,AMD也正在後面虎視眈眈。

若技術方向確立,靠著資本及研發能力,在半導體業要晚半步後來居上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畢竟掌握數據中心等HPC領域重要技術的還有賽靈思、Arm等公司,如今能夠三分天下,Nvidia當然也已是拼盡全力,若要進一步打破滅面,靠的可能要是沒人能想到的奇兵。

先不談到底能不能成功,Nvidia併購Arm對很多業內人士來講的確是夠奇了,甚至黃仁勳自己還曾否認過這件事。有批評指出,併購Arm只是Nvidia的資本狂歡而已,沒有技術上的意義。

非Arm不可?

非要Arm不可?是許多人質疑的問題,雖然Arm擁有非常廣泛的生態系統及客戶群但其本身實在是稱不上獲利豐厚,原因就在於廉價的授權費。這也意味著Nvidia若要取得其技術協助成本其實並不高,商業上沒有必要非併購不可的理由。且與Mellanox不同,取得Arm得罪的可不只是英特爾,將成為許多企業的競敵。但若出身並不富裕的黃仁勳沒有衝動購物的習慣,那麼併購Arm應該也是出於價值取向。

借鑑高通併購恩智浦一案,應已很明顯地彰顯出,在如今情勢下,Nvidia要併購Arm是有多困難。雖然美國的民主黨上臺後,此交易成功機率開始變高。但這並非失敗後,跟股東說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沒事,Nvidia將為此付出不小的交易成本,甚至可以合理的猜測,黃仁勳自己也曾懷疑過此事能不能成。

黃仁勳與持有Arm股權的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對談AI的未來。(Source:NVIDIA)

就商業策略來看,兩家公司也不全是互補,還是有不少重複的競品及技術,例如Nvidia也使用了Arm的競爭對手RISC -V來設計其GPU內的小型嵌入式單片機,且黃仁勳表示,以後也並不會改變這個設計習慣。事實上,目前他所回答的疑問,他都保證不會有改變,那麼既然都不改變,當初為何要併購?

所以這些可能都不是他所在意的問題。黃仁勳再三強調,Nvidia買下Arm之後的唯一影響,是在Arm生態上增加Nvidia的技術,只會增加,不會改變,並繼續確保Arm的成功,兩家公司將共同發展技術藍圖。若套用他在買Mellanox時的說法,與Arm的合作將令每個生態系統的客戶連接至Nvidia的GPU,只不過從數據中心的連接,換成了物聯網的連接,Arm才是嵌入式系統的一流企業。

聽起來好像也很合理,既然有了Mellanox來填補其想像中超大型數據中心網絡的空白,那麼Arm作為填補邊緣計算與物聯網空白的重要角色,對於完善策略布局,似乎也是可以理解。但其實還是無法解釋,為何急於併購的問題,所以這些話中,唯一能著墨的大概只剩「技術藍圖」。

風險取向

若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Nvidia或許是擔心Arm的技術藍圖走向無法配合,就如黃仁勳此前強調的,Nvidia已轉型成軟體公司,軟體堆棧與編譯器的重要性不比晶片本身差。若要成為未來HPC翹楚,自己掌握ISA的發展會是關鍵,就如當年的英特爾一樣。

如今RISC與CSIC的界線已開始漸趨模糊,Arm為了能有更好的應用,其實也在發展更多複雜指令來迎合各家需求,但這可能引起了黃仁勳的警覺。他早在2011年就看上了Arm架構,其Project Denver發布時,就幾乎欽定了這就是「Nvidia CPU」,後續的許多產品也都創建在這樣的基礎上。

然而反過來講,若哪天有其他公司控制了Arm也就等同於限制了Nvidia軟體堆棧的發展,在各系列產品架構都與Arm核心有著緊密結合的現在,可能就成了風險。

2014年,黃仁勳發布了用於進軍移動運算系統的Arm核心處理器Tegra K1,並號稱性能比PS3的Cell處理器更高。(Source:NVIDIA)

所以軟銀的急於出售,以及近年暴露出來的Arm管理混亂問題,或許才是迫使黃仁勳出手的原因。一個過於複雜,甚至發展方向有問題的Arm架構,不是他所樂見的。過去的Nvidia可能對此無能為力,但如今市值大漲的情況下,就有了籌碼去避險,或許孫正義也是用這個方法來說服黃仁勳,畢竟Nvidia似乎已是唯一肯出高價買下Arm的廠商。

迎戰FPGA

且為應對摩爾定律的障壁,除了製程及架構外,如何從ISA中榨出性能也是選項。雖然在理論上採用何種ISA對於最終晶片的能耗及性能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微架構的設計更重要。但Nvidia原先在Arm身上投入的成本已經相當高,且如今看來的確也很有潛力,蘋果最新的Arm核心M1晶片就是個例子。

雖然不少人看好Arm能突破x86的軟體生態,也認為這是Nvidia拿下Arm的原因,但這可能真不是重點,進軍智慧型手機或筆記本等此類消費電子產品,並非目前Nvidia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多少違背榨出更多性能的HPC策略,Tegra早已失利過一次。且就如同輿論所預測的,恐怕會引來更多反壟斷官司。

Nvidia想成為提供HPC解決方案的軟體商,並不需要與蘋果及三星等為敵,但也不能令這些企業來主導Arm的發展,反過來說,並掉Arm還有機會將Nvidia技術帶入到他們的數據中心及行動裝置,在降低風險且有機會拓展市場的機會下,似乎就不顯得多昂貴,反正大多也是用市值換來的。但若能併購成功,那麼Nvidia就篤定能成為向Arm生態中所有客戶,提供最好的GPU加速方案的廠商。

甚至為未來發展SoC也鋪平了道路,僅靠晶片堆棧可能還不夠。與Arm緊密結合的技術藍圖,將能大幅降低Nvidia設計SoC及驗證的成本。未來晶片的I/O性能也將成焦點,Nvidia真正要面對的敵人是FPGA。若要面對已拿退市面上數一數二FPGA大廠的英特爾及AMD,與Arm的緊密合作必不可少,GPU必需要準備更多的籌碼,才能真的實現黃氏定律。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相關焦點

  • 英偉達斥資 400 億美元收購 Arm,欲向 Arm 員工發 15 億美元股票
    在交易消息公布後,英偉達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表示,他的團隊「很希望能與中國的監管機構共事」,對收購獲得批准充滿信心。對英偉達來說,Arm的重要性並不在於收入,而在於技術。Arm擁有的技術是全球銷量10億多的智慧型手機的核心,它的代碼和布局的晶片遍布從工廠設備到家用電子產品的所有領域。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這就是英偉達收購 ARM 的原因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華爾街日報今日發文稱,摩爾定律已完全失效,但有一項新定律,我們用英偉達的 CEO 的名字(Jensen Huang)將其命名為黃仁勳定律(Huang『s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黃仁勳在一場會議上推出了一種的理論,即當按集成電路計算能力考慮日趨便宜,而元件數卻加倍。
  • 2分鐘6記三分!瓊斯三分絕殺廣東,四慢鏡回放「神仙打架」
    瓊斯43+14+13,布魯克斯33+2+6一、布魯克斯三粒三分。瓊斯開啟三分模式比賽還有兩分鐘,廣東99-102落後時,如圖所示,瓊斯迎著鍾誠命中第一粒三分,而後守轉攻同位置又一粒三分,105-102反超。二、瓊斯第一粒三分。
  • 保羅小試牛刀,奇兵轟6記三分,太陽7人上雙重返西部第1
    回到本場比賽,兩隊開局狀態都不好,持續打鐵,西亞卡姆造犯規率先打破僵局,接著,艾頓跳投給予了回應,兩個回合後,克勞德的拋投也進,太陽攻勢兇猛,一度壓著猛龍打,只是分差並未拉開,
  • 全球海底電纜三分天下 TE Subcom獨佔鰲頭
    【電纜網訊】全球海底電纜三分天下,美國TE Subcom獨佔鰲頭。
  •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半導體製程將迎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4 14:47:23 隨著半導體製程向著更先進、更精細化方向發展,不同節點範圍和玩家的邊界越來越明顯
  • 三分天下七分謀 為什麼說孫權是個管理學大師?
    漢末群雄爭霸天下如果說曹操依靠的是中原大地豐富的財帛和人力資源,劉備仰仗的就是自帶的高端名牌虹吸效應,那麼孫策、孫權兄弟既沒有曹操的強悍實力,也沒有劉備貴族的聲望,憑啥三分天下?他們的底牌是什麼?宋代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記載:「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
  • 乙二醇丁醚(BCS):曾經三分天下 如今「割據」不斷面臨再平衡
    曾經數年中國市場被低價美國貨、近洋韓國貨及高成本國產貨三分天下,而如今伴隨商務部2018年第32號公告發布,歐美遠洋低價貨因反傾銷稅率提升被拒之門外。但後期來看,美國陶氏在沙特新建的20萬噸丁醚產能對中國市場始終虎視眈眈,近洋韓國貨整體市場佔有率仍有進一步提升趨勢,後期乙二醇丁醚市場仍將「割據」不斷!
  • 漢蘭達神處 泰迪金毛加菲三分天下而不亂
    (原標題:【極速60秒】漢蘭達神處 泰迪金毛加菲三分天下而不亂)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7nm GPU又要等了 NV黃仁勳:沒必要升級Volta及Turing架構
    CEO黃仁勳在上周的財報會議上表示明年支持光追的Super顯卡依然很有市場競爭力,且光追核心資源會越來越豐滿。實際上黃仁勳的表態要比RTX顯卡是否升級更為直接,因為NVIDIA的表態意味著他們不會在短時間內升級Volta及Turing兩款架構,這兩者分別用於數據中心及消費級顯卡,都是12nm FFN工藝,所以期待很快看到7nm GPU的要失望了。
  • 奇兵助陣也救不了韓國!太極虎連送兩點出局,16年前債也該還了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虎在這兩場比賽中連續送出2個點球,而正是這兩粒關鍵的點球,讓他們的對手連續拿到三分。這對於曾於16年前靠裁判打進世界盃4強的韓國而言,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上一場對瑞典的比賽,韓國隊後衛金民友在禁區內放倒克拉森,主裁判在第一時間並沒有判罰點球,但是在視頻裁判的提醒下最終改判了點球,瑞典人格蘭奎斯特一蹴而就,並憑藉這粒進球小勝韓國。
  • 被動元器件三分天下之鋁電解電容器的詳細講解
    被動元器件三分天下之鋁電解電容器的詳細講解 SZDST國際 發表於 2020-12-01 16:26:36 鋁電解電容器 電容器是與電阻、線圈並存的三大被動元器件之一
  • 2017《CF》12月奪寶奇兵活動網址 2017最後一期奪寶奇兵
    導 讀 CF12月奪寶奇兵活動網址是什麼?CF12月奪寶奇兵活動有什麼神秘獎勵?CF12月的奪寶奇兵活動開始了,現在開始點擊幸運轉輪,抽取尋寶資格!
  • 肉食未來將三分天下?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另有Google Venture投資的Impossible Food被看作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IPO之一,其3月剛進行5億美元F輪融資。如今眼見各國際餐飲巨頭攜Beyond Meat等植物肉產品菜單,推引進入中國市場,開啟中國市場植物肉元年。 植物肉的未來想像空間有多大,不能給割裂地看。這裡不得不和而另外一個品類人造肉(Cultured meat)一併來說。
  • 黃仁勳:數據中心將成為巨無霸,但 AI 加速計算才是未來
    在 Keynote 環節,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發布了一款定價 99 美元的 Jetson Nano——除此之外,並沒有此前預想中的新架構,或者「大核彈」。儘管如此,在現場見證了 Keynote 之後,雷鋒網依然感受到了黃仁勳的激情,以及他在打造基於現有的 GPU 技術的應用生態方面的努力。
  •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來源:新浪科技英偉達昨日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了全球半導體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人們不禁要問:英偉達究竟意欲何為呢?英偉達( Nvidia)正式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
  • 放置奇兵主宰者怎麼樣 放置奇兵主宰者全面詳解
    導 讀 放置奇兵主宰者怎麼樣?主宰者好用嗎?應該怎麼培養?
  • 黃仁勳親自奉上
    今天,NVIDIA官方宣布,將於北京時間5月14日21點,以錄播的方式,放出創始人兼CEO黃仁勳的GTC 2020主題演講。 NVIDIA表示,在這場原定於3月23日的演講中,黃仁勳會介紹公司在AI人工智慧、HPC高性能計算、深度學習、數據科學、自動駕駛、醫療健康、機器人、專業圖形等方面的創新。
  • 黃仁勳或將在GTC 2020主題演講中公布新一代安培顯卡
    英偉達公司的官方博客/網頁昨日宣布,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將於5月14日在YouTube上發布其GTC 2020主題演講(演講是事先錄製的)。此次演講中,黃仁勳將重點介紹公司在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數據科學、自主機器、醫療保健和圖形顯示方面的創新。對此次演講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可以前往www.youtube.com/nvidia觀看。
  • 三國最毒的3句話,兩句定生死,一句三分天下
    導語:三國時期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歷史,還有很多趣味小故事,小到一句話就能決定人物的命運,決定天下的走勢。比如當年董卓死後西涼軍團擔心遭到皇帝清算,正準備收拾東西跑路。而賈詡知道就這樣跑路和等死沒什麼兩樣,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教唆西涼集團攻打長安,這樣就可以掌控漢獻帝赦免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