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製程技術之路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製程技術之路

李倩 發表於 2018-03-30 15:05:22

即使是5nm製程,已經令人難以確定能否從中找到任何優勢了,3nm很可能成為半導體終極先進位程,而2nm似乎太遙遠…

在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製程技術之路,業界工程師可能有多種選擇,但有些人並不確定他們是否仍能從中找到任何商業利益,甚至是5nm製程。

為了打造尺寸日益縮小的晶片,所需的複雜度與成本越來越高,但卻導致收益遞減。日前於新思科技(Synopsys)用戶大會(SNUG)的一場座談會上,高通公司(Qualcomm)的一位工程師指出,行動處理器的資料速率將在3GHz達到峰值,而功耗和面積增益則從7nm開始縮減。

高通設計技術團隊資深工程總監Paul Penzes指出,由於金屬導線中存在電阻性,使得10nm時速度提升的16%到了7nm時耗盡。此外,從10nm進展到7nm,功耗節省的幅度將從30%縮減到10-25%,面積微縮的幅度也會從37%減少到20-30%。

數十年來,電子產業一直循「摩爾定律」(Moore’s law)所設定的開發藍圖——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兩年增加1倍。其結果是從個人電腦(PC)到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尺寸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Penzes說:「目前的晶片面積仍然以很高的兩位數持續微縮,但在光罩背後所隱藏的成本增加,意味著實際的成本優勢以及其他進展正開始放緩......目前尚不清楚到了5nm時還能保有什麼。」這表示5nm節點很可能只是7nm的延伸。

來自Synopsys和三星(Samsung)的技術專家表示,當今的FinFET電晶體版本應該還能用於5nm節點。而當進展到低於3.5nm的寬度時,FinFET將會達到極限。

新思科技研究人員兼電晶體專家Victor Moroz說,設計人員可能必須過渡到採用大約三層的橫向納米線堆疊,或稱為「納米矽板」(nano-slabs)。三星則宣布計劃使用閘極全環(GAA)電晶體以實現4nm製程,目標是在2020年投入生產。

新思科技的Munoz表示,到了未來的技術節點,間距微縮將減緩至每世代約0.8倍左右。這將迫使設計人員將7nm時雙鰭、6軌的228nm單元高度結構,在3nm和2nm時縮減到單鰭、5軌的130-100nm結構。

他總結說,使用這種技術,「矽晶似乎就能讓我們安全地微縮至2nm,而在那之後,我們可能就會開始使用石墨烯。」

然而,在最後的問答環節中,一位與會者對於這種單鰭5軌單元的結構表示震驚。

新思科技描繪邁向2nm的通用開發藍圖(來源:Synopsys)

新思科技部門研發總監Henry Sheng表示,更精細製程的複雜度迫使晶片設計師面對日益嚴苛的設計規則。例如,FinFET對於工程師必須追蹤的波形傳播、電遷移和元件變異帶來了新的效應。但他也樂觀地認為,「這些效應最終都將得到解決」。

在這場座談會上的專家們認為,成功最終將取決於代工廠、EDA和設計工程師之間越來越密切的合作。在邁向目標進行時,高通公司認為,為了獲得最佳產能,必須在生產開始之前對其先進設計進行調整,以及更清楚地定義製程節點。

「由於行動處理器的競爭非常激烈,代工廠導入的節點越來越不成熟,」Penzes說:「如果超出了利潤,那麼平均單位成本就會上漲,而變得缺乏競爭力。」

「現在,在了解單元的電氣特性之前,必須先掌握其環境,」他補充說。「即使是10%的變異也可能讓一個新節點的所有優勢盡失,因此,以前存在的所有雜訊都必須克服。」

Penzes指出最近的一些開發工作為此帶來了希望。晶圓代工廠正在尋找以不同速率微縮各種單元的方法,而EDA供應商也承諾改善布線,其方式可能是採用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

Moroz表示,工程師們也開始探索其他許多技術,以降低金屬導線上的電阻率,從而為加速取得優勢開啟大門。其方式包括新的結構,例如跨越多個金屬層的梯度和超導孔(super-vias),以及使用鈷(Co)和釕(Ru)等新材料。

為了說明未來即將面對的挑戰,Moroz詳細闡述開發藍圖。 

成功的恆久不變因素仍然是工程師有信心找到解決棘手問題的方法。

例如,三星承諾為搭配EUV的7nm製程制訂規範,並計劃在今年製造晶圓,不過它仍然在等待步進器。Samsung Foundry設計支援副總裁Jongwook Kye在座談會上表示,「只要ASML能夠提供這些工具,我們就會開始投入大量製造。」。

同時,三星也正在試圖為2020年的4nm生產定義新的電晶體。Kyle說:「這是我們在未來幾年內必須克服的挑戰;只要能與工具供應商和其他公司密切合作,我相信我們最終能實現目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臺積電2nm製程研發取得突破 將切入GAA技術
    據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三星已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到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臺積電研發大軍一刻也不敢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
  • 全球晶片攻堅戰:3nm臺積電(TSM.US)後年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
    3nm領域,臺積電(TSM)一枝獨秀,5nm今年量產3nm穩步推進。目前中國有35項卡脖子技術,光刻機和晶片赫然在列。正當中國進入轟轟烈烈的「卡脖子」技術攻堅戰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公共衛生事件之下,晶片產業進展如何?就在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前一個月,教育部發表一篇文章《打響「卡脖子」技術攻堅戰》。
  • 最前線丨3nm、5nm製程技術還沒捂熱,臺積電又要開始研發2nm的晶片了
    臺積電在先進位程方面的速度一直很快——在「晶片之王」英特爾還戀戰14nm支撐的時候,臺積電此前宣布已經製造出10億顆良率完好的7nm晶片;5nm雖然已經量產,但產能還是很有限,還在持續提升中;另外3nm製程也預計在2021年風險量產,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這次臺積電內部又將2nm晶片提上了日程。有業界聲音估計,臺積電2nm將在2023年至2024年推出。
  • 中國晶片巨頭市值3.3萬億,取得2nm技術突破,衝刺1nm晶片
    而臺積電之所以能夠如此亮眼的表現,主要是因為臺積電掌握了尖端的技術。目前臺積電已經可以量產5nm的晶片工藝,良品率更是高達95%以上,但5nm工藝技術並不是晶片製程工藝的終點,臺積電也是不斷研發,不斷對高端工藝的探索。
  • GAA技術給摩爾定律續命,臺積電先進5、4、3、2、1nm晶片工藝製程布局
    臺積電先進5nm、4nm、3nm、2nm、1nm晶片工藝製程持續推進。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雖然英特爾規劃的7nm工藝比臺積電的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還大,但是後年都很難量產,估計要到2023年,那時臺積電更先進的2nm工藝都量產了。
  • 實現2nm工藝突破,臺積電為何能給「摩爾定律」續命?
    臺積電在2nm製程工藝上的突破,來自於採用了全新的GAA電晶體架構。區別於3nm和5nm製程所採用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架構,這次2nm改用了全新的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MBCFET)架構,這一架構是以環繞閘極(GAA)製程為基礎的架構,可以解決FinFETch因為製程微縮而產生的電流控制漏電等物理極限問題。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考量成本、設備相容、技術成熟及效能表現等多項條件,2nm採以環繞閘極(GAA)製程為基礎的MBCFET架構,解決FinFET因製程微縮產生電流控制漏電的物理極限問題。極紫外光(EUV)微顯影技術的提升,使臺積電研發多年的納米片(Nano Sheet)堆疊關鍵技術更為成熟,良率提升進度較預期順利。
  • 1nm光刻機!荷蘭科技巨頭傳來新消息,臺積電「喜從天降」
    如今,晶片製程工藝已經來到了5nm,而三星、臺積電還在繼續向著更高製程的3nm與2nm推進。但是,受到摩爾定律影響,想要繼續向前推進,難度將翻倍提升。 如今有不少半導體公司認為,摩爾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或因成本成本太高,而放棄了工藝小型化。
  • 臺積電2nm大突進,三星慌了
    但在晶片製造領域已經取得領導地位的臺積電,依舊選擇一擲千金,快速將2nm晶片製程的研發提上日程。  1  更先進的技術  臺積電這個名字,中國大陸的讀者已經非常熟悉。  從技術上看,臺積電這次開始研發的2nm晶片工藝將會導入GAA-FET電晶體結構。  截止目前,臺積電的3nm晶片依然在使用Fin-FET工藝。儘管臺積電的3nm晶片已經完成了研發,但距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更不用提已經帶來的收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積電對2nm製造工藝的布局,顯得步子會不會有些大?
  • 8000餘名工程師攻堅2nm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程極限
    隨著美國動用舉國之力制裁華為,脅迫各大晶片代工企業紛紛斷供華為,使得半導體晶片的研製問題重新浮出水面。工藝製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且已實現量產的製程工藝當屬臺積電的5nm工藝,但臺積電明顯不滿足止步於5nm工藝,據悉,臺積電已啟動8000餘名工程師全力布局2nm工藝的研製,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那麼2nm是否會是晶片製程工藝的物理極限嗎?
  • 臺積電2nm工藝突破,摩爾定律又續命5年!1nm臺積電還有奇蹟?
    今年可以說是臺積電最為高光的時刻了,在之前如果沒有特別關注於晶片這一塊的,估計都不知道臺積電到底是個啥,但是隨著臺積電今年技術不斷的突破,也是證明了其全球晶片代工頂尖巨頭的地位,尤其在今年的5nm技術量產了之後,成功的將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但是最近臺積電可沒閒著。
  • 全球衝刺3nm晶片:最燒錢的技術戰,100億美元起
    從華為、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成百花齊放之勢,而5nm晶片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首秀。10nm、7nm、5nm、3nm……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
  • 三星稱2022年量產3nm,十年超越臺積電,臺積電回復2nm獲重大突破
    去年三星披露了「半導體願景2030」,其中顯示,三星計劃在系統晶片研發和生產技術領域投入133萬億韓元(約人民幣7900億元),以期能在2030年前完成超越臺積電,這可真的是下了大血本了。日前,三星成功實現了5nm晶片——三星Exynos 1080的量產,雖略遜一籌,也算趕上了臺積電的腳步了。
  • 臺積電2nm工藝進展如何了?MBCFET架構獲重大突破
    IdGEETC-電子工程專輯然而,在摩爾定律放緩甚至失效的今天,全球幾大半導體公司依舊在拼命「廝殺」,希望率先拿下製造工藝布局的制高點。IdGEETC-電子工程專輯從2012年起,FinFet已經開始向20mm節點和14nm節點推進。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5nm先進位程已不僅僅是代工廠商之間的戰爭,它亦是核心工藝和半導體材料走到極限的重要轉折節點。那麼,這些玩家為何要奮力拼殺5nm製程?目前它們的戰局如何?若要拿下5nm製程的王座,它們又該從哪裡撬開核心工藝與新材料的突破口?
  • 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在今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仿佛掀起了一片大波瀾,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伴隨著美國宣布的各種技術封鎖,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以及製程問題浮現在水面,因此全球很多半導體企業都在不斷地對晶片處理器等進行工藝上的突破。
  • 三星發布3納米路線圖,半導體工藝物理極限將至?
    近日,三星電子發布其3nm工藝技術路線圖,與臺積電再次在3nm節點上展開競爭。3nm以下工藝一直被公認為是摩爾定律最終失效的節點,隨著電晶體的縮小將會遇到物理上的極限考驗。而臺積電與三星電子相繼宣布推進3nm工藝則意味著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即將受到挑戰。未來,半導體技術的演進路徑將受到關注。
  • 半導體製程邁向三足鼎立
    但是,有時也會出現收益遞減的問題,這就使得很多晶片設計人員和企業越來越懷疑高投入是否值得,特別是10nm以下製程技術相關的設備成本已經飆升至許多晶圓廠無法承受的地步。而且,微縮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明顯了。
  • 臺積電挑戰業界巔峰:即將研發1nm工藝
    眾所周知,目前IT行業所使用的的半導體大部分都是問世60年的矽基電路,並驗證了摩爾定律2年一次的微縮規律。不過,凡事都有極限,業界巨頭在陸續突破了5nm、3nm和未來的2nm之後,目標已指向業界的巔峰:1nm工藝!
  • 實現3nm技術節點需要突破哪些半導體關鍵技術
    實現3nm技術節點需要突破哪些半導體關鍵技術 半導體百科 發表於 2019-09-15 17:23:00 將互連擴展到3nm技術節點及以下需要多項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