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學習的測量
進入三年級,我們學習的第一節課就是對物理的測量。在書本裡,我們學習了: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幾個長度單位。在課後習題裡,涉及了長度單位的轉換。我們知道,長度單位的轉換關係是這樣的:
1千米=1000米1米 =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把一個單位的長度轉換為另外一個單位的長度。
為什麼容易錯
真正做作業的時候我們發現,轉換的時候沒有這麼簡單啊。面對長度轉換,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對於大人們,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這些進位的轉換是天經地義的,這些數字轉化已經進入潛意識裡面了。可是對孩子來說,每次轉換都是一個完整的邏輯推理,如果沒有完整的過程推導,那算錯就是很大概率的事情了。
該怎麼做
那長度換算究竟該怎麼做呢?我們拿個具體的習題來推導一下完整的計算過程。習題:25千米=__米推導過程:
我們已知: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要求出目標長度根據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比較得知,長度單位大於目標長度單位,所以,我們的長度要向左移動來計算出目標長度千米和米之間還間隔了我們不常用的百米、十米。因此,我們把25向左移動三位,變為:250、2500、25000經過三次向左移動,到達米的位置,因此,我們得出的25000就是目標長度。這四步還僅僅是向左移動的過程,孩子還需要推導出向右移動的過程,是不是確實很複雜?我們用Scratch做一個長度轉換器吧
為了讓孩子能完整的記住這個過程,下面我們和孩子一起用Scratch來演繹一遍長度的轉換。先看一下整體效果吧:
我們先來畫一下流程圖:
下面我們在Scratch中實現這個流程圖。
首先,我們定義幾個變量: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目標長度單位我們定義一個列表變量,按順序存儲:毫米、釐米、分米、米、十米、百米、千米
接受用戶輸入: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把他們分別指定到: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上。
判斷長度單位和目標長度單位的大小,做乘10和除10
顯示計算結果。總結
數學其實很有趣,就像探險一樣,我們要找到通往目標正確的路,把路記熟,每個人都能得100分!阿達老師-孩子身邊的編程專家完整課程請關注阿達老師,主頁裡有完整的課程目錄和觀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