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英媒稱,據研究人員稱,從其他恆星系造訪我們太陽系、名為「奧陌陌」的雪茄狀星際天體可能是一個被其母恆星撕裂的較大天體的殘餘。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13日報導,這顆2017年衝入我們太陽系的暗紅色天體一直令科學家感到困惑。「奧陌陌」在夏威夷土著語言中意為來自遠方的信使。
報導稱,其怪異之處包括缺乏彗星在變熱之際通常會釋放出的氣體和塵埃。專家的進一步研究表明,該天體由於水蒸氣和其他氣體的喪失——這種情況會在彗星而非小行星身上出現——而飛行速度加快。結果是「奧陌陌」星被當作了「假彗星」。
現在,科學家表示已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他們說,「奧陌陌」星是一顆「活躍的小行星」,由一個被其母恆星撕裂的天體形成,並被彈射進入恆星際空間。
這篇新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的張韻說:「大多數行星天體……是由在重力影響下聚結起來的眾多巖石組成的。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漂浮在太空中的沙塔。」
這些天體在經過它們的恆星時將受到很多力量的影響。張韻說:「行星或小天體與恆星之間的潮汐力作用是一場拔河遊戲,一方是恆星的引力,另一方是與從其身旁掠過的天體的自身重力。」她指出,當天體過於靠近恆星並進入潮汐力瓦解區域時,可能被拉伸並撕裂,從而產生碎片。
張韻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利克天文臺的道格·林(音)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撰文,報告了他們如何利用計算機模型揭示這樣一個可能形成「奧陌陌」星的過程,並解釋了它的翻滾運動、顏色和異常形狀等特徵。
張韻說,「奧陌陌」星的母體的近端部分和遠端部分在潮汐力瓦解區域互相拉扯,從而形成像「奧陌陌」星這樣的狹長碎片。這些碎片由表面物質粘合在一起,表面物質在靠近恆星時熔化,在繼續飛行過程中冷卻。
張韻說,「奧陌陌」星表面的大部分揮發性物質本來會因為恆星的加熱作用而流失,但一些殘留的水冰可能保存在其表面下,隨後被溫度更高的太陽加熱——這可以解釋其不同尋常的加速。張韻說:「我們可以說『奧陌陌』星是一顆活躍的小行星。」
研究團隊稱,「奧陌陌」星可能是由體積數倍於地球的彗星或行星形成的,但彗星假設可以更好地解釋其表面下的水冰。他們補充說,「奧陌陌」星形成時圍繞的恆星很可能類似於我們的太陽,但體積更小、密度更大,也許是一顆白矮星。
張韻說,這一研究結果不僅再次粉碎曾廣為宣揚的「奧陌陌」星是外星人飛船的說法,而且提出恆星際小行星天體——之前曾被認為是罕見的——得以形成的有效方式。她表示,此外,隨著「奧陌陌」星這樣的天體穿越太陽系這樣的「宜居區域」,它們甚至可能帶走生命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