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攸縣:「門前三小」搭建農村文化大舞臺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長沙1月7日電 近日,全國第二批23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京公布,湖南省株洲市攸縣「門前三小」做法在全國數百個候選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湖南省在此次案例遴選過程中唯一入選的案例。攸縣縣委書記康月林在案例發布會上作代表發言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門前三小」建設力度,力爭3年內建成「門前三小」1000個。

攸縣是湖南勞務輸出大縣,鄉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較多。據康月林介紹,「門前三小」起源於攸縣譚家壠村高橋屋場,雛形是一個農家書屋。10多年前,從大學退休的老教授夏昭炎和老伴回到老家譚家壠村,發現村裡物質條件好了,但是缺少文化生活,特別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心需求比較強烈。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夏昭炎修整祖宅,從一開始成立書屋帶領孩子們閱讀,到開設百姓課堂給村民講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再到組織村民成立文體隊,把水泥坪當「鄉間舞臺」,推廣保健知識。以夏昭炎夫婦的「高橋經驗」為藍本,攸縣縣委縣政府2017年鋪開在農村百姓家門口建設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的「門前三小」工程。

圖為湖南省攸縣譚家壠村「門前三小」

為了激發群眾積極性,攸縣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進這一工程,按照群眾自行建設、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原則,縣委縣政府採取以獎代撥的方式配送相關設備,並鼓勵老百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家族祠堂、閒置民房、舊村部、空置學校等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條件不成熟的地區可先期建設「一小」或「二小」。

記者發現,攸縣出臺的相關方案只提到「三小」的場地標準——覆蓋人口不少於300人,小廣場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小書屋和小講堂面積均不少於20平方米,周邊老百姓步行至「三小」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至於籌資、選址、築坪、選人、定房屋等工作,則由老百姓自己來做。

建好怎麼用?為了使「門前三小」更好地發揮作用,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本土鄉賢成為「門前三小」的管理志願者。申報過程中,除場地需要達標外,「門前三小」還必須明確至少有一位當地鄉賢來帶領和組織。從具體實踐來看,鄉賢能通過「門前三小」發揮作用,「門前三小」還可培育新鄉賢。

為什麼需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康月林表示,「門前三小」建設是一項點多面廣、工作量大、投資較多、後續管理任務較重的複雜工程,政府主導模式顯然不適用,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充分激活群眾,最大限度釋放基層自治的能量。

對於政府在「門前三小」工程中承擔的角色,康月林認為:一是當好「領導者」,確保「門前三小」是黨的陣地,是黨風帶民風的平臺,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載體;二是當好「策劃者」,整體工作由各部門分工協作,如設計統一的徽標、制定規範的申報程序等,在「門前三小」各具特色的基礎上,整體上風格統一;三是當好「服務者」,對於老百姓提出的「服務申請」,相關部門會根據有關規章制度把服務送到位,如送音響、送黨課、送電影、送義診等。攸縣還推出了「菜單式」服務,群眾需要什麼活動,「點什麼就送什麼」。

圖為湖南省攸縣文化館送非遺現場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志雄認為,鄉村文化繁榮和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門前三小」有效破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哪建、誰來建、怎麼用、如何管等問題,促進了鄉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杜志雄強調,攸縣「門前三小」建設堅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力求「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嚴禁大搞拆建,發揮鄉賢作用,防止「重建輕管」,這些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借鑑。

「下一步,攸縣將繼續加大『門前三小』建設力度,加大縣財政以獎代撥力度,進一步對接農業農村項目,積極發動群眾自願捐款、愛心企業和人士捐助,力爭3年內建成『門前三小』1000個。」康月林說。(劉芳 陳宇簫 趙珊珊 王萌)

相關焦點

  • 《焦點訪談》以文化人 成風化俗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對於居住在偏遠農村的群眾來說,文化娛樂生活相對比較單調,很多都只能看看電視打打牌,如果哪天村裡來了個演出隊,那絕對是件大事兒。現在農村的物質生活好起來了,怎樣讓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這就需要基層的文化單位提供更接地氣的文化產品。
  • 攸縣紅豆杉古樹群"申遺" 最"老"者2400歲
    新華網湖南頻道訊:據三湘都市報報導,在株洲市攸縣境內,世界珍稀瀕危植物———南方紅豆杉幼林分布面積達560公頃,1000年以上的紅豆杉古樹多達14株,堪稱罕見。記者今日獲悉,株洲市人民政府已正式向省政府提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力爭將攸縣古南方紅豆杉及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12個「湖南氣候好產品」亮相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
    近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張家界莓茶、黔陽冰糖橙、祁東黃花菜、崀山臍橙、鳳凰雪茶、攸縣香乾、華容芥菜、長沙綠茶、沅陵碣灘茶、茶祖三湘紅、洞口雪峰蜜桔、邵陽油茶等12個湖南氣候優勢區生產的「湖南氣候好產品」精彩亮相。
  • 成龍國際電影周場地搭建 時空隧道舞臺連接古今
    成龍國際電影周場地搭建 時空隧道舞臺連接古今 大同悠久歷史文化與中國功夫元素如何嫁接交融?場地舞臺搭建進展如何?請跟隨記者一起走進代王府,一探究竟。開幕式和演唱會結合 觀眾有福了本屆成龍國際電影周主辦地是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大同市。在選擇開幕式場地的時候,組委會希望能夠在一個能體現大同特色,體現大同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場地。
  • 攸縣:怨聲換來鞭炮聲 微信促成大工程
    於是引出了一段「微信促成大工程」的佳話。這條北接坪臺村、東起村皮佳衝組、西達攸縣丫江橋鎮學堂坪的公路,全長7、5公裡,是該鎮西部人來車往的跨鄉主道,2017年初已列入縣「農村公路提質改造項目」,後因種種原因擱置3年,若重啟工程尚差260萬元的巨額資金而遲遲難於啟動。而此時村裡初辦微信群,村民將它鬧至沸點, 曾一度鬧到縣政府。
  • 「三小一堆」專項整治,天橋區緯北路街道集中拆除居民違建棚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通訊員 劉芝育 為鞏固文明城市成果,提升轄區人居環境水平,12月9日,天橋區緯北路街道永和社區聯合街道城管科、執法中隊、環衛所集中拆除了鐵道北街7號樓1單元門前違規搭建的棚子。
  • 農村蓋房有講究:「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蓋房有講究:「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有道理嗎 農村蓋房子講究還真的多,比如我們長聽說的俗語有「屋門對窗戶,家破不留財」,這句話說的是,房屋大門不能對於後面的窗戶這樣房屋的財氣沒有被擋住。
  • 湖南跨年演唱會擬邀陣容曝光,大咖雲集,直播時長卻遭吐槽
    估計以後要看到三小隻的合體就更加艱難了,各自都有事情要忙,只能趁著這樣的大型舞臺才能夠湊齊這三位啦。跨年演唱會三小只是一定會亮相的,這是每年的必備了。到現在估計也才成團半年左右吧,經常能夠看到THE9出現在各大活動舞臺上。幾位成員個人的發展也是很不錯的,可以說是團隊個人兩部落了,希望能在跨年上看到她們的精彩表演呢。
  • 這件事攸縣已探索三年,成果在此!
    為深入分析稻稈潛蠅發生原因與規律,探討防治對策,8月28日,湖南省水稻稻稈潛蠅綜合防控現場會在攸縣召開。當天上午,來自全省22個縣市區的植保站負責人,來到我縣丫江橋鎮嚴良村的田間地頭現場觀摩,實地了解稻稈潛蠅綜合防控技術。從2016年起,稻稈潛蠅首次在我縣網嶺鎮寶山湖村發現,近幾年發生面積、發生範圍、產量損失及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加重,已成為中稻主要害蟲。
  • 農村俗語「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啥意思?
    農村人自己用去十幾年甚至半生的勤儉節約積攢下來的錢財,去建造自己心愛的住房,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因此,他們在建造住房的時候,非常講究,必須選擇一個農村非常好的風水寶地。於是,就為此農村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老話和俗語,如「門前有水是寶地,開門見山是廟堂」,就是其中之一。
  • 姻親四人從雲南來攸縣捕畫眉 涉嫌非法狩獵被「一窩端」
    12月20日,犯罪嫌疑人韓某、陶某、韓忠某、馬某因涉嫌非法狩獵罪被湖南省攸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韓某、陶某、韓忠某、馬某均系雲南省彝良縣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且均系姻親關係。今年8月上旬,在攸縣務工的陶某上山去砍楠竹意外發現了畫眉鳥,而且數量還不少。這個發現讓其驚喜萬分。
  • 湖南鎘超標大米收自當地農戶 官員稱或由肥料帶入
    3月15日,湖南山嶺米廠的一名工人躺在原糧庫的糧堆上休息。因之前媒體爆出深圳從湖南採購的萬噸大米鎘超標,致湖南米業遇冷。新華社記者 白禹 攝  自5月16日廣州公布部分抽檢大米鎘超標後,作為其中多批次超標大米的產地,湖南攸縣和衡東縣通報稱,涉事米廠手續齊全,周邊也無重金屬企業。
  • 小舞臺轉動大能量——東安縣總工會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掠影
    東安自古人傑地靈,德武兼容的文化底蘊濃烈而厚重。 近年來,東安縣總工會以黨建為引領,用豐富多彩的本鄉文化搭臺,把基層組織紮根於社區,唱響了一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英雄讚歌。 舞臺進城鄉 助力脫貧攻堅 「大家好,我叫易平宏,現在花橋鎮劉陽駐村扶貧工作。
  • 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舞臺搭建完畢,這個周末等你來嗨
    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舞臺搭建完畢,這個周末等你來嗨 2020-11-0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江西正合力規劃一條高鐵,途經5站,你的家鄉會因此拆遷嗎
    對於城市而言,交通建設的改善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因此,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交通的建設和發展,現在,我將向您介紹湖南和江西正在共同規劃的衡福高鐵。衡福高鐵穿過衡東、攸縣、蓮花、井岡山、吉安,橫撫高速鐵路全長760公裡,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裡,預計投資638億元,目前正在計劃和探索中。
  • 讓文化產業真正落地,為旅遊注入文化靈魂 文化景觀搭建及傳播【之...
    ,2019年1月21日,《中國旅遊報》以重要版面、整版篇幅刊發了衛青導演的講稿《文化景觀搭建及傳播》,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分享。在多數地方,地面的景色只是牽引和依據,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差異化經營才是其發展的真正活力所在。差異化更多體現在文化景觀上,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把大力氣和大投入用在文化景觀塑造上,用在既定文化景觀投照下的地面景觀合理布局和服務配套有機完善上,而絕不是在自然景觀上盲目主觀地大興土木。
  • 在農村門前種植這6種樹旺宅,但種植這3種樹卻是大忌,你知道嗎?
    在農村門前種植這6種樹旺宅,但種植這3種樹卻是大忌,你知道嗎?農村是中國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從古至今都做出了不少貢獻,現在雖然農村開始城鎮化,統一規劃住房,也有了大馬路,小轎車,但是有一些風俗習慣還是沿用至今的,老一輩的人還是非常信奉的,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在農村門前種植這6種樹旺宅,但種植這3種樹卻是大忌,你知道嗎?
  • 中國最罕見的姓氏,只有湖南獨有,人口僅300,族人卻想改名換姓
    不得不說,姓氏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姓氏標誌著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而我國古人對宗親宗族關係又十分看重,自然決定了姓氏文化千百年來的崇高地位。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有道理嗎?為何不能栽竹子?
    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卻跟大文豪的說法相悖,「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告訴我們家門前不能栽竹子,房後最好不要栽樹,那麼兩者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呢?我來告訴大家,其實都有道理。門前不栽竹:既然栽竹子是非常高雅的一件事情,能夠使陋室變得高尚許多,那為什麼農民朋友們卻說,門前不適合栽竹子呢。
  • 湖南瀏陽:堅持「立德樹人」 為青少年搭建健康成長平臺
    湖南瀏陽沙市鎮秧田村老槽門,專程回鄉參加「新年第一課」的博士代表羅智祥,向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成長、求學經歷,讓青少年感受優良家風的強大傳承力量;在達滸中學特別設置的「品格銀行」裡,記錄著學生的優秀品格印跡;在文家市鎮秋收廣場,五年級學生崔家銘和500多名小夥伴一起,聆聽89歲老戰士王紀維講述紅色故事,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紅色文化課」……瀏陽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