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男權社會」和「母系社會」,這兩種社會形態並不難理解,前一種是以男性為主導,後一種則是奉女性為領袖。置身歷史長河之中,會發現,在中國,男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總是比女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多很多,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流傳了很多年。
不過,還是有個別群體長期以女性為尊、以女性為主,一直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制度,雲南的摩梭族便是典型例子,該族被稱為「女兒國」,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女性料理,女性地位較高,肩上所扛的責任也很重。
動物界內是否也存在母系制度?
從根本上來說,人類也屬於動物。只不過,與地球內大多數動物不同,人類是擁有智慧的高級動物,人類有思想,有意識,還有情感。雖然人類與其他動物有很大區別,但在社會制度方面,人類與其他動物似乎也有共同之處。
據研究人員觀察,斑鬣狗便是奉雌性個體為領導的物種。資料顯示,在體型方面,雌性斑鬣狗比雄性斑鬣狗更佔優勢。生存技能方面,雌性個體同樣不輸雄性個體。或許是因為能力足夠強,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佔主導地位,一位雌性領導者能管理5—90名成員。
除了斑鬣狗,還有其他動物奉行母系制度嗎?
說到這,很多朋友或許聯想到大象。在我們的印象中,大象群體裡似乎也是母象當首領,母象安排與主導大象們的一切,包括捕食地點、棲息場所、活動時間等,事無巨細。
根據這些現象來看,在象群裡,母象的地位很高,它們能夠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但是,大象家族是以女性為領導的嗎?象群裡的雄性個體發揮著什麼作用?
公象是否也是領導者?
關於「公象是否也在領導與管理象群」這個問題,若是放在以前,很多朋友或許會說,公象喜歡獨處,它們並不合群,成長到10歲之後,它們便開始計劃離開,它們喜歡獨來獨往。
但是,美聯社9月4日的報導提到,「孤僻」、「不合群」等並不是公象的代名詞,它們與母象一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象在象群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有人用攝像設備記錄了幾個特殊的鏡頭,鏡頭裡出現了很多隻大象,它們有時揮動耳朵避免揚塵,有時搖擺鼻子躲避灰塵。有趣的是,這支整齊而有序的大象列隊皆由公象組成。
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中的研究報告寫到,研究人員仔細對比並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拍攝的千餘張非洲草原公象的圖片,它們在走向博泰蒂河的路上。通過這些圖片,研究人員發現,年長的公象往往充當著領隊的角色,年輕的公象則緊跟著年長的公象,少有大象掉隊。
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生態學家卡爾·薩菲納表示,公象的生活習性與性格特徵是多元的,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從某個角度來看,象群的秩序或許來自於公象的指導與努力,它們是混亂的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