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也有母系社會,大象的世界更嚴重,公象經常被迫離群

2020-12-0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男權社會」和「母系社會」,這兩種社會形態並不難理解,前一種是以男性為主導,後一種則是奉女性為領袖。置身歷史長河之中,會發現,在中國,男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總是比女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多很多,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流傳了很多年。

不過,還是有個別群體長期以女性為尊、以女性為主,一直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制度,雲南的摩梭族便是典型例子,該族被稱為「女兒國」,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女性料理,女性地位較高,肩上所扛的責任也很重。

動物界內是否也存在母系制度?

從根本上來說,人類也屬於動物。只不過,與地球內大多數動物不同,人類是擁有智慧的高級動物,人類有思想,有意識,還有情感。雖然人類與其他動物有很大區別,但在社會制度方面,人類與其他動物似乎也有共同之處。

據研究人員觀察,斑鬣狗便是奉雌性個體為領導的物種。資料顯示,在體型方面,雌性斑鬣狗比雄性斑鬣狗更佔優勢。生存技能方面,雌性個體同樣不輸雄性個體。或許是因為能力足夠強,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佔主導地位,一位雌性領導者能管理5—90名成員。

除了斑鬣狗,還有其他動物奉行母系制度嗎?

說到這,很多朋友或許聯想到大象。在我們的印象中,大象群體裡似乎也是母象當首領,母象安排與主導大象們的一切,包括捕食地點、棲息場所、活動時間等,事無巨細。

根據這些現象來看,在象群裡,母象的地位很高,它們能夠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但是,大象家族是以女性為領導的嗎?象群裡的雄性個體發揮著什麼作用?

公象是否也是領導者?

關於「公象是否也在領導與管理象群」這個問題,若是放在以前,很多朋友或許會說,公象喜歡獨處,它們並不合群,成長到10歲之後,它們便開始計劃離開,它們喜歡獨來獨往。

但是,美聯社9月4日的報導提到,「孤僻」、「不合群」等並不是公象的代名詞,它們與母象一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象在象群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有人用攝像設備記錄了幾個特殊的鏡頭,鏡頭裡出現了很多隻大象,它們有時揮動耳朵避免揚塵,有時搖擺鼻子躲避灰塵。有趣的是,這支整齊而有序的大象列隊皆由公象組成。

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中的研究報告寫到,研究人員仔細對比並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拍攝的千餘張非洲草原公象的圖片,它們在走向博泰蒂河的路上。通過這些圖片,研究人員發現,年長的公象往往充當著領隊的角色,年輕的公象則緊跟著年長的公象,少有大象掉隊。

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生態學家卡爾·薩菲納表示,公象的生活習性與性格特徵是多元的,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從某個角度來看,象群的秩序或許來自於公象的指導與努力,它們是混亂的終結者。

相關焦點

  • 非洲公象戰鬥力有多恐怖?
    非洲草原象的社會制度非洲草原象是群居動物,一群大約是20-30頭的樣子,主要是由雌象帶領的。和獅子有點像,雄性成年之後就會被驅逐出象群。象的社會是由嚴格的等級制度的,行動的時候必須要按照地位的高低來進行排序,井然有序地進行運動。由於它們的體型很大,所以它們的步伐也很大。
  • 大象交配,都不背人了.大型動物的發情果然強大,好尷尬!
    動物世界突發情況著實太多,大象情不自禁都不背人了,上來就是激情演繹,坐在上面的遊客觀眾,一是怕掉下去,二是尷尬的要命,這場鬧劇雖然很快結束,但也給遊客們帶來了歡樂
  • 雄性非洲象的戰鬥力有多恐怖?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動物之一,在非洲大草原上就連有著「草原之王」之稱的獅子都不敢招惹成年的大象,可見其威懾力。那麼,真正的非洲公象的戰鬥力有多恐怖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非洲公象的數據和習性非洲象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非洲的大象,不過,在非洲生活的大象可不止一種。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停止騎乘大象 關注動物福利
    雕塑主體白色,寓意著亞洲象生命的純粹,而象背上的綠葉則寓意珍愛雨林,保護亞洲象生存家園。亞洲象為中國瀕危保護物種。中國日報記者張威 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6日訊(記者魏博)2015年3月4日,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在雲南西雙版納展開野生動物保護之旅。這是自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雲南後,時隔30年英國王室成員再度訪問雲南。
  • 「聰明的動物」之一大象是如何交配的?
    大象被認為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它們表現出的行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大象交...配,原來是...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象交配的全過程,看看這種溫順的龐然大物是怎麼交配的。大象的求愛方式很怪,所以大象交配方式更奇怪。大象交配之前,雄象用鼻子先在雌象身上撫摸,而後鼻子互相糾纏,有時把鼻尖塞到對方的嘴裡。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保護大象需要多國合作
    2017年對於大象保護無疑值得歡欣鼓舞。2016年底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全面停止國內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中國全面象牙禁貿的舉措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也有力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和擔當。
  • 研究發現非洲森林象和草原象或許是兩個物種
    在非洲生活著兩種大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可如果你以後再用「非洲象」來統稱這種龐大而可愛的動物,在科學上來講可能就不太嚴謹了。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或許是兩個物種。  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很容易區分。
  • 離群獨象出沒雲南普洱太陽河自然保護區
    央廣網普洱4月7日消息(通訊員劉倩)4月2日至6日連續5天,一頭離群獨象在普洱太陽河自然保護區活動,吸引了很多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的遊客四處尋找野象蹤跡,為確保遊客安全,國家公園立即抽調動物觀察員和保安配合當地野象觀測保護小組,時刻追蹤野象動態,加強安全巡邏工作,保護人員和野象安全。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群是一個典型的母系群,母獅子群體基本保持平穩,但是公獅子是不斷流動的,雌獅和她們的雌性後代都生活在自己的領地上。狼的群體是不同的,它們是一家庭為單位,一群狼是由父母和後代組成,小狼長長大幫父母打獵,還會幫著照顧弟弟妹妹。狼群居和獅子群居的目的也不同,狼群居是為了食物,它們可以一起狩獵,這樣成功的機率就會高很多。
  • 東非發現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象? 血緣接近大象(圖)
    日前,研究人員在坦尚尼亞的偏遠山區發現了哺乳動物巨型象?的一個新品種,這種動物體型碩大,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個頭最大的象?。    被稱為「活化石」    據英國《泰晤士報》2月1日報導,這種「巨型」象?比其它同類的體重多出50%,身長高出20%,不過儘管如此,它還是沒有一包糖重呢。與其他15種同樣生活在非洲的象?
  • 世界上最後的母系社會島嶼,男性屬於珍稀動物,入贅還能送房子
    在西遊記中看到過一個全部由女人統治的女兒國,但是你知道在世界上其實也是有著很多女兒國的存在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座島嶼,上面的上面就是有女人治理一切的事物,而且男人還屬於非常稀有的一種生物,我們要說的就是世界上最後的母系社會島嶼,男性屬於珍稀動物,入贅還能送房子。
  • 400頭大象離奇死亡,或是神秘病毒導致,專家:可能進入人類體內
    在死亡的大象中,既有公象也有母象,年齡覆蓋了各個年齡段。據當地村民介紹,他們看到一些大象在死亡前步履蹣跚地轉圈圈,這可能意味著他們的神經受損。大約70%大象的死亡發生在水坑附近。他們死後,並沒有引來大批的禿鷹,這讓科學家們擔心是自然現象外的原因造成了它們的死亡。
  • 大象的悲慘世界:從森林之王淪為人類玩物
    例如,非洲草原象取食植物時會剷除稀樹草原上的灌木、樹木,這有利於草的生長,並且為食草動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更廣闊的空間。非洲森林象吞下樹種的種子,通過糞便將它們散布。同時,它們在森林中移動穿行時,開闢了新道路作為防火和雨水流動的通道,為其他生物的存活提供了通道。因為大象在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位置和龐大的身軀,因此常常使得它在影視作品中被神化,甚至帶了些許宗教的色彩。
  • 【深度】爭議大象買賣:非洲象與人的困境
    大象「去庫存」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介紹,上世紀非洲象的總數在300萬至500萬頭之間,而國際市場對象牙的需求,一度導致大量非洲象被捕殺。2012年至2018年期間,辛巴威出口了97頭大象,每頭售價從13500美元到41500美元不等。據非洲新聞臺報導,被出售的都是2到3歲的幼象。界面新聞曾經報導,捕捉大象可能破壞象群的社會結構,且大象在捕捉、運輸及抵達他國後,也可能由於處理不當等原因喪生。辛巴威一位野生動物觀光導遊表示,大象遷移必須以整個族群為單位,而捕獲幼象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幹擾和情感上的混亂。
  • 大象絕望嚼食垃圾!攝影師跟蹤骨瘦如柴的象家族 驚覺它們在自殺
    象屬於性格細膩、高智商的哺乳動物,聰明的它們本該在美麗、純淨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卻一再因人類的自私和粗暴,有的被獵捕囚禁、被迫當作賺取觀光財的工具;有的像今天文內的慘況,生存環境被剝奪、被迫吞下人類製造的垃圾…
  • 真實的動物世界,比動畫裡殘酷一萬倍!
    小E最近宅在家除了碼字就是刷各種劇,發現動物世界裡竟然也有單親家庭、二胎關係、家族恩怨???沒錯!小E要說的就是這部豆瓣9.5分的神作《塞倫蓋蒂》!這其實是去年BBC推出的紀錄片,知道大家很長一段時間哪兒也去不了,不如跟小E一起空降位於非洲東部的塞倫蓋蒂大平原,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上8個野生動物家庭間的故事。
  • 在自然界也有大象「害怕」的生物,人類正利用這一點對付它們
    大象這麼厲害,是不是已經達到無所畏懼的程度了呢?事實並非如此,大象外剛內柔,它們也有忌憚的生物,而且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生物「對付」大象。在非洲,人類居住區和農田的擴張,導致大象棲息地廣泛喪失、牧草退化,森林、草原連通性下降。
  • 人與象②|追象廿年:象會記住傷害過它的物種,最大天敵是人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巧燕,已跟蹤研究亞洲象近20年。王巧燕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跟亞洲象接觸的場景。2002年,她帶著一個檢測小組翻山越嶺,從勐養保護區沿河而上時,護林員告訴他們這裡有亞洲象活動的痕跡。經驗豐富的護林員熟知森林裡的各種動物,尤其是無任何動物能敵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