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2020-11-2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今年已有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金海高科奧園美谷山鷹國際泉陽泉甘化科工盛新鋰能……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簡稱,並不是剛剛上市或行將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許久的老面孔,只不過這個月剛剛換了新名字。

  據上海證券報統計,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已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尚在推進中。

  更新名展新貌

  「一些公司選擇更名的背後,體現的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戰略、未來願景的思考和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實際運作來看,這類更名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泛化」或「聚焦」。

  先看「泛化」式更名,多是由於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或經歷重大資產重組,或是原有主營業務受到挑戰的傳統企業又開拓了新業務,由此實現了產業升級或經營多元化,原有證券簡稱已不能反映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的全貌,遂通過更名將主業屬性模糊化。

  最新案例如已完成更名的金海高科,因原有簡稱已無法體現公司業務升級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簡稱中「環境」二字容易誤導投資者認為公司的主營業務與環保業務相關,金海環境日前宣布更名為「金海高科」。公司稱,近年來開始布局以研發創新為核心的高端製造領域,主營業務由網、網板、過濾器等傳統產品的生產製造,逐步向上遊新材料領域覆蓋,加大了在基礎材料方面的研發投入,並在主營的高性能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網及各類過濾器等產品上落地應用。據悉,金海高科新產品項目經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在2019年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總銷售收入的比例為51.36%;今年上半年該比例達到53.10%。

  選擇「泛化式」更名的還有蘭黛傳動、首航節能、萬通地產、紅宇新材、寧波水錶、良信電器等。蘭黛傳動稱,因公司主營業務已由動力傳動業務變更為動力傳動業務、觸控顯示業務雙主業發展模式,故更名為「蘭黛科技」;首航節能稱,因公司業務發展由上市時單一的電站空冷業務逐步擴展為集電站空冷、太陽能光熱發電、餘熱發電及清潔供暖、海水淡化等多元化產業共同發展,遂更名為「首航高科」。

  「聚焦」式更名正好相反,企業在發展中主業優勢越來越突出,或業務更加聚焦於某一細分領域,進而通過更名來增加企業辨識度並展現出在相關產業持續深耕的決心。

  今年5月12日,有「設計第一股」之稱的亞泰國際正式更名為「鄭中設計」。「這是回歸初心。」鄭中設計董事長鄭忠稱。據悉,從建立之初,鄭中設計就將原創設計業務放在公司發展戰略的首位,並逐漸形成了競爭優勢,成長為一家「以設計為靈魂」的公司。

  再如,已剝離智能終端和配套業務轉而聚焦科技產業發展,進而由相關多元化轉為專業化經營的TCL集團,在今年2月更名為「TCL科技」;逐步確立「聚力眼科醫療業務」戰略發展思路的光正集團在10月份更名為「光正眼科」。

  更新名迎新主

  上市公司更名,除了為更好表現公司業務特點外,還受眾多因素影響,企業易主就是其中之一。易主不僅意味著控制權的變更,更帶來主業或者發展戰略的改變。易主之後更換證券簡稱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辭舊迎新」,更好地反映企業新特點,以便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

  以三愛富為例,2018年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進一步聚焦文化教育業務,啟動化工資產的置出工作,到了今年3月,公司完成三愛富(常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銷售有限公司置出,化工板塊僅剩一家公司。基於此,為符合公司文化教育主業的實際情況,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客觀認知,三愛富從5月8日起更名為「國新文化」。

  同樣因此而更名的還有泰合健康、東音股份等多家公司。如2019年收購山東羅欣藥業的東音股份,轉型進入醫藥製造業,公司自5月12日起更名為「羅欣藥業」;山鼎設計因控股股東變更為華圖宏陽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華圖山鼎」;泰合健康因控股股東變更為四川華神,更名為「華神科技」;紅陽能源因控股股東變更為遼寧能源產控集團,實控人變更為遼寧國資委,公司隨之更名為「遼寧能源」……

  更新名有他因

  還有一些公司更名則是為了消除原有的負面影響,或規避重名帶來的種種不便。如三維絲,因股東不合等原因,導致「三維絲」市場印象不佳,嚴重影響公司正常運轉。雖經多方努力,現已卸下重大歷史包袱,基本面已有全面改善,但仍很難扭轉市場對「三維絲」名號的負面印象,公司因此更名為「中創環保」。

  再如昔日的「麗江旅遊」(現名麗江股份)曾表示,「麗江旅遊」與麗江地區旅遊行業及市場相混淆,在搜索公司相關信息時經常搜索到的是麗江旅遊市場相關信息,同時麗江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當地旅遊市場信息輿情監測時,經常監測到公司的相關信息,容易帶來不便,公司證券簡稱變更後具有更明確的標識。3月31日起,公司證券簡稱改為「麗江股份」。

  同樣受重名困擾的還有中設集團(現華設集團),公司稱,目前國內企業的公司名稱、簡稱或證券簡稱中含有「中設」字樣的較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市場混淆,故更名為「華設集團」。

  更新名勿短視

  11月20日晚,澳洋順昌公告稱,鋰電池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利潤來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長點,擬將公司名稱從「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擬將經營範圍變更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等,並將在變更登記完成後,根據名稱變更情況向深交所申請變更證券簡稱。或受此消息影響,澳洋順昌近日股價連續漲停。

  細數今年的熱門行業賽道,醫藥、新能源、科技、免稅位列其中。從更名情況來看,或已通過易主等方式完成產業轉型、或為更好地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性質,一些企業期望在更名後的新證券簡稱展現出了公司的行業屬性。

  以醫藥行業為例,覽海投資更名為「覽海醫療」、和佳股份更名為「和佳醫療」、富祥股份更名為「富祥藥業」、量子生物更名為「睿智醫藥」……

  「科技」「電子」也出現在多家企業更名後的證券簡稱中,魯億通更名為「昇輝科技」、瑞特股份更名為「國瑞科技」等。此外,半導體業務已成為公司核心主要業務的耐威科技,更名為「賽微電子」;為突出公司的主營業務、商標品牌標識,提高公司主營業務辨識度,旭光股份更名為「旭光電子」。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部分上市公司更名後股價出現上漲,熱門行業內企業表現尤為明顯,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顯示,覽海醫療中國中免和佳醫療旗天科技等公司在更名首日便收穫漲停。但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對此類公司的股價異動情形也比較關注,迅速下發關注函讓企業說明情況。

  今年4月8日,剛更名不久的和佳醫療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關注函指出,公司股票價格自3月24日以來連續上漲,截至4月7日收盤累計漲幅為66.99%,與同期創業板綜指偏離度較大。和佳醫療在回覆中表示,公司股價在受疫情概念的刺激以及醫療板塊上漲的帶動下,在3月底開始大幅上漲。和佳股份自4月3日起更名為「和佳醫療」,而4月1日、2日、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公司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有市場人士稱,單純迎合市場熱點炒作的改名,短期內對公司股票有所拉升,但風口過了或當投資者意識到企業「含金量」不足時,相關企業事後很容易被市場詬病,企業形象受損或是給外界帶來不好的印象。只有踏實謀實業、專注做主業、不斷創造價值,才能使企業知名度持續提升、企業招牌越擦越亮。

(文章來源:西寧晚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上市公司擬更名為安道麥,實現公司合併最後的裡程碑
    ,以下簡稱「Solutions」)與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市公司」,深證000553)合併組成的安道麥於今日公告,上市公司董事會批准了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安道麥」取自希伯來語「ADAMA」,意指土地或土壤。
  • 陽泉煤業:公司擬更名是為充分反映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的關聯關係及...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陽泉煤業(600348)提問, 請問公司更名是要轉型新材料嗎?如果轉型新材料,要保留煤炭業務嗎?大股東的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是指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嗎?
  • 11月25日盤前重要公司新聞
    >>上交所發布信息披露分類監管適用指引 將4類公司8類事項納入重點關注範圍 上市公司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被盯上了11月2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信息披露分類監管》。
  • 上市車企「翻車」:去年10餘家淨利下跌,海馬賣房回血
    新京報記者梳理國內整車上市公司已經發布的2019年財報發現,上汽、廣汽、吉利、長城等企業的淨利潤下滑幅度均超過了兩位數。而少數逆勢扭虧為盈的車企,大多不是主營業務好轉。市場疲軟、銷量下滑、營收銳減、淨利虧損……2019年的慘澹景況更是給今年的市場預期蒙上一層陰影。
  • 綠的諧波、大地熊紛紛躺槍,有股民建議公司立馬更名
    8月31日,上市次日的綠的諧波,以及次新股大地熊雙雙以下跌收盤。這兩隻股票被股民吐槽為名字「不吉利」,甚至有股民建議兩家公司立馬更名為「紅的諧波」、「大地牛」。 名字叫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 近年來,通過更名「換個馬甲」就能漲停已經成為了A股的一大奇觀,不少上市公司甚至通過更名來蹭熱點。
  •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超40所高校已更名
    今年,已有一大批高校更名成功。對此,我們盤點了部分今年成功更名的高校,一起來看:    從表格來看,今年有30餘所獨立院校轉設更名。今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到,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因此,今年也是獨立學院轉設更名比較集中的一年。從今年高校的更名情況來看,獨立學院轉設更名的佔比較高。
  • 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原標題: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 收購加更名 紅黃藍加速轉型應對新政大考
    呂進玉[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瞄準海外市場,紅黃藍此前已有諸多布局,都顯示其在向幼兒教育服務商轉型。挑戰之下,民辦幼兒園巨頭紅黃藍教育(RYB.NYSE)選擇了收購和更名,謀求轉型和升級。紅黃藍瞄準海外市場,布局轉型近日,紅黃藍發布公告稱,其將以約合1.25億人民幣的價格現金收購一家新加坡私立兒童教育集團70%的股份,並即將從「RYBEducation」更名為「GEHEducation」。
  • 聯絡智能與Newegg新蛋宣布籤訂合併協議 將更名並在納斯達克上市
    根據該協議,Newegg新蛋的原股東將成為LLIT的大股東,預計合併完成後,Newegg的現有股東將立即擁有合併後公司約99.02%的所有權,而LLIT的現有股東將擁有合併後公司約0.98%的所有權。屆時Newegg新蛋將成為合併後全資子公司。同時,LLIT還將出售旗下可穿戴設備技術業務。
  • 健力寶總部大樓更名時代地產中心
    大廈落成 健力寶倒下  「大廈落成,股票上市」,這是健力寶集團的創始人李經緯當年的宏大心願。  1996年,健力寶的銷量達到了70萬噸,同年百事可樂只有50萬噸。此後一年,健力寶集團的銷售額突破50億元,牢牢佔據中國飲料企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 蘇寧雲商更名蘇寧易購:品牌名升級為公司名 證券代碼不變
    【TechWeb報導】1月15日消息,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將「蘇寧易購」這一蘇寧智慧零售的渠道品牌名稱升級為公司名稱,對公司中文名稱、英文名稱、證券簡稱等擬進行變更。公告顯示,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uning Commerce Group Co.
  • 你所不知道的君聯資本:投資十餘家晶片公司,4家已實現上市
    好買說6月11日,君聯資本所投企業寧德時代在A股成功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二大市值的公司。至此,在汽車服務、下一代出行、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不同層面,君聯資本在汽車領域已投資了30餘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內的設備(先導)、材料(璞泰來)和電池(寧德時代)三個環節都打造出了上市龍頭企業。事實上,除了汽車領域取得了如此優異業績外,此前引起熱烈爭議的晶片領域,君聯也是收穫頗豐,可以說是專注晶片投資十餘年的「老司機」。
  • 淘淘金退出P2P:被上市公司拋棄,泛鈦客金服「借殼」重生
    根據淘淘金髮布的公告,由於公司股東經營戰略考慮,決定進行業務轉型。淘淘金表示,平臺於今年5月22日決定退出網貸行業,並於6月14日對出借人本息進行了100%兌付。而這也意味著,淘淘金將徹底退出P2P市場。公開信息顯示,淘淘金由深圳淘淘金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運營,成立於2014年10月。據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淘淘金上線於2014年10月。
  • 剛剛,第四家民營航空公司完成更名
    據企查查網站消息:9月21日,工商核准紅土航空更名。9月30日,工商登記信息完成變更,"湖南紅土航空有限公司"變更為"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2月7日,由"雲南紅土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湖南紅土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國資國企:目標培育區域內科創板上市公司70家 特斯拉大漲投行...
    《科創板日報》(上海,王夢雅)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上海國資國企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目標培育區域內科創板上市公司70家;特斯拉大漲逾11%再創新高 投行稱反彈才「剛剛開始」;京東2020年第二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33.8% 高瓴資本擬入股京東健康。
  • 擁有73家上市公司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排行榜
    今年下半年,我國將對軍工類科研院所按照統一分類的原則和標準進行分類工作,完成《軍工股份制改造指導目錄》修訂,政策限制將進一步得到放寬。當前,各大軍工集團的企業資產已大部分完成股份制改革,並注入上市公司。接下來,科研院所的改制和資產注入將是新一輪軍工體制改革的關鍵。
  • 永新光學上交所掛牌上市 成為寧波今年首家A股上市公司
    浙江在線-寧波頻道9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華 通訊員 秦羽)9月10日,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永新光學603297)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上交所今年第47家掛牌上市公司,也是寧波今年首家A股上市公司。
  • 天融信科技集團公司更名,聚焦網絡安全
    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同意、汕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准,「南洋天融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天融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為聚焦網絡安全領域並增強可持續經營能力,上市公司今年9月已完成電纜業務的重大資產出售,已由電信電纜和網絡安全雙主業變更為網絡安全單主業公司。
  • 上市公司熱貼3D列印標籤 誰才是真正行業主力軍
    不過,目前能夠真正貢獻業績甚至被當做主業發展的卻是鳳毛麟角,有的公司因為3D列印子公司業績不達標已經將其剝離,甚至還有公司與專家合作沒多久已不歡而散。那麼,3D列印到底是上市公司用於吸引眼球的「標籤」?還是認真培育的新型業態?  大浪淘沙、去偽存真,真正的3D列印上市公司還需要時間的打磨和見證。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手握最全牌照的金控集團儘管已經更名,但留給市場最深印象的依舊是叫了6年的「螞蟻金服」。在金融業務布局中,螞蟻手握最多、最全的金融牌照,主要有支付牌照、網絡小貸、銀行、保險、券商、基金、金融資產交易所等。這也使得螞蟻更多被看做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在2018年5月傳出的五家金融控股監管試點名單中,「螞蟻金服」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