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飛飛、李佳重磅加盟 Google,這裡有三個有意思的地方

2020-12-06 雷鋒網

今日,谷歌對外宣布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和前 Snapchat 研究主管李佳(音譯),這兩位華裔女科學家將擔任谷歌雲機器學習部門的負責人。

女性在 AI 領域的勢力逐漸增強

李飛飛和李佳所加入的部門正好由格林領隊,格林是何許人也?格林是矽谷出了名的女強人,人稱「矽谷女王」,去年開始正式執掌谷歌雲服務部門。格林說到:

最令人欣喜的一點是李飛飛和李佳均為女性。在人工智慧領域,各大高校和技術公司的重要研究崗位上一直缺乏女性。她們兩人代表著人工智慧熱門領域的、世界領先的研究科學家、實踐者和領導者。像谷歌、Facebook 和 IBM 等公司都把人工智慧當做戰略研究方向,尤其是讓計算機更迅速地處理海量數據任務的深度學習技術。

李飛飛也在今年早些時候談及到 AI 領域缺乏女性這一問題,她提到:「如果你是一臺計算機並且讀完所有與人工智慧有關的文章,然後將文章中提到的人名都摘錄出來,我敢保證女性屈指可數。」

據悉,李佳將在感恩節過後正式到谷歌工作,李飛飛將從2017年初開始工作。

Snapchat 即將上市之際,李佳卻選擇離開

李佳曾在雅虎實驗室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部門擔任負責人,2015 年初,李佳加盟 Snapchat 任研究部門負責人。消息稱,Snapchat 可能將在明年上市,估值超過了 250 億美金,在這大好時機李佳卻選擇離開 Snapchat 到谷歌,裡面或許有不少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為何去的是機器學習部門,不是計算機視覺部門?

李飛飛和李佳將擔任谷歌雲機器學習部門的負責人,然而眾所周知,這兩人最被人廣為人知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視覺,因此外界有個疑問,為什麼去的是機器學習部門,而不是計算機視覺相關技術團隊?

格林曾在半年前聲稱,谷歌雲的下一次升級將專注於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其中包括開發商能夠租用的語言翻譯和影像標記系統。

G Suite 在近期的技術升級也正是印證了格林的所說的話,在套件產品中加入了基於機器學習的 Quick Access 功能,官方稱用戶可省下平均搜尋時間的 50%:利用機器學習分析用戶之前輸入過的信息,預測其即刻想要打開的文件。

而在今天,格林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李飛飛和李佳是谷歌正式將人工智慧集團業務正式化的一部分。該團隊不會只專注於人工智慧研究,而是致力於將尖端技術融入各種 Google Cloud 產品,例如讓公司預測銷售情況的軟體。

谷歌雲計算集團及機器學習部門的產品經理羅布·克拉夫特(Rob Craft)稱,李飛飛和李佳將幫助谷歌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到其他產品領域,公司正在努力讓研發部門與核心業務更加有效地對接。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Google第一女神李飛飛,從洗碗工,蛻變成為首席科學家
    曾經,有一個女人上了熱搜。她就是谷歌公司級別最高的華裔主管——李飛飛。李飛飛是誰?她曾經只是一個普通的鄰家妹子。1976年,李飛飛生在北京,成長在美麗的四川。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兒童時代的李飛飛有著一個不錯的出身和家庭環境。滿懷工程師和科學家抱負的父親,帶著他們一家三口移民到了美國。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到了美國後的一家三口,因為語言障礙問題,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 李飛飛對話頂級神經學家:大腦做「微積分」,最高效GPU但很浪費
    我有兩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有一個子領域叫做計算神經科學,目前斯坦福已經招募了這個領域的教員,我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專家參與進來。人們有時會問我,那是什麼? 這麼說吧,神經科學中的計算有三個不同的領域,非常非常重要!第一個領域都是些理論學家:這幫人試圖理論化和提取關於大腦如何計算,大腦如何表現,大腦如何產生行動的一般原則。
  • 李飛飛團隊八年心血換篇《自然》重磅:用AI照亮醫療的黑暗空間
    ——文|杜晨 編輯|Vicky Xiao李飛飛團隊又放了個大招。在切入主題之前,非常有必要提一下本文出爐的背景:據李飛飛透露,本文幕後的研究支持團隊僅李飛飛自己帳下,就有兩代博士生參與此項研究。文章的編寫和發表過程,歷時八年……「AI Sensors(人工智慧傳感器)對病患治療,養老和醫療服務在將來會有深遠影響。我們的研究僅僅是走出的小小一步,」李飛飛在她的朋友圈裡寫道。
  • 李飛飛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她用AI改變了醫療
    在慶祝團隊的文章登上Nature,李飛飛在朋友圈感慨道。 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些光輝頭銜下,李飛飛從來都是一個執著而且專注的人。 博士畢業後,李飛飛進入史丹福大學的AI實驗室,深入研究計算機視覺識別。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李飛飛現為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學院(HAI)所長兼聯合主任。NAM給出的入選理由是,她幫助建立了基於視覺的人工智慧領域,推動了多種高收益醫學應用,包括她目前對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創行為識別項目。
  • 浙大畢業,李飛飛高徒朱玉可加盟UTAustin,曾獲ICRA2019最佳論文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李飛飛的又一位得意門生走向了教學崗位:昨天,剛剛畢業的斯坦福博士朱玉可(Yuke Zhu)宣布即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任助理教授。
  • 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李飛飛教授因提出 ImageNet 以及在機器學習、視覺理解等領域的貢獻而被我們所知。李飛飛在 2018 年當選 ACM Fellow,其 ImageNet 論文在 CVPR 2019 獲經典論文獎。2016 年 11 月,李飛飛加入谷歌雲團隊,成為當時谷歌雲人工智慧團隊領導者。
  • 李飛飛團隊歷時8年發表《自然》文章 將對醫療領域有深遠影響
    李飛飛團隊又放了個大招。昨天,李的博士生 Albert Haque 、斯坦福醫學院教授 Arnold Milstein 和李飛飛共同署名的一篇人工智慧/環境智能-醫療的跨界文章,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
  • AI圈八大女性領袖:李飛飛、NVIDIA工程副總等在列
    三、拉娜•埃我•卡柳比:Affectiva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拉娜•埃我•卡柳比(Rana el Kaliouby)是埃及最成功的科學家之一,現居波士頓,2009年創辦公司 Affectiva,曾被商業媒體評為發展最快的創業公司之一。
  • 李飛飛團隊最新研究,真實場景中識別物體具體屬性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
  • 這可能是今年最硬核的AI交流會,李飛飛、圖靈獎得主Pearl等共同...
    雖然今年Bengio沒有出席,但是卻集結了李飛飛、圖靈獎得主Judea Pearl、強化學習泰鬥Rich Sutton、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等16位AI行業知名學者。繼李飛飛之後,巴西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Luís Lamb談到了他一周前在NeurIPS上提出的「神經符號AI」(neurosymbolic AI)。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祝賀他們!李飛飛博士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首位「紅杉資本教授」,也是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聯席院長。
  • 人物丨李飛飛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用AI照亮醫療黑暗空間
    在這入選的百人當中,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華人AI女神李飛飛。李飛飛在名單公布之後在推特上致謝:論文被《Nature》收錄後,李飛飛在朋友圈透露,這篇論文是兩代博士生、10幾位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以及近10位斯坦福醫學院醫生和教授,歷經8年心血共同打造而成。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其餘當選政正式成員的華人有梁錦榮(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劉汝謙、宋紅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莊小威: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生物物理學家入選理由:發現了開創性的超解析度成像和基於成像的單細胞基因組。
  • 作者為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
    其中,最佳論文獎被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及其學生摘得。這篇名為《RAFT: Recurrent All-Pairs Field Transforms for Optical Flow》的論文,究竟講了啥?一起來學習一下。視頻中的「光流預測」在解讀這篇論文前,先來大致回顧一下論文涉及的領域,即光流預測。
  • 李飛飛團隊新研究,場景中識別物體屬性,連表面紋理都識別出來了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李飛飛>李飛飛,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國際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學者,幫助建立基於視覺的人工智慧領域,帶來多種重要醫療應用,入選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 李飛飛、鄧中翰等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畢業於中科大
    其中新院士中有 6 位華人,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另有 1 位中國籍學者——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 以下為幾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際院士理由:6名華人新院士李飛飛:為建立大型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知識庫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