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蘇格蘭《每日紀事報》13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讓該地區脫離英國獨立的呼聲持續高漲。雖然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斯特金表示,當務之急是應對疫情,但有議員希望成立新的政黨,進一步推動實現獨立。
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 新華社供圖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近期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4%的蘇格蘭民眾表示支持獨立。《蘇格蘭先驅報》稱,在英國「脫歐」以後,蘇格蘭就有越來越多的民眾支持獨立,認為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加入歐盟,比「是英國的一部分但不在歐盟範圍內」要更好。自疫情暴發以來,蘇格蘭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取得成績,民眾對斯特金的滿意程度遠高於英國首相詹森。報導稱,對於許多民族主義者來說,過去3個月已經證明了蘇格蘭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更好地治理自己。
不過據蘇格蘭《每日紀事報》報導,斯特金強調稱,現在蘇格蘭政府的當務之急仍是應對疫情。她表示在疫情結束後,會重返「尋求獨立」之路。歐洲新聞電視臺稱,在去年年底的獨立公投申請被詹森拒絕後,斯特金曾承諾在今年年底之前舉行全民公投。然而疫情打亂了蘇格蘭政府的計劃,今年無望舉行公投。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由於斯特金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將抗疫放在尋求蘇格蘭獨立之前,有議員表示支持成立新的政黨,在2021年5月蘇格蘭大選時與民族黨「分庭抗禮」,支持蘇格蘭獨立。即便如此,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蘇格蘭民族黨仍具有優勢,有望在大選中取得「破紀錄」的勝利。
延伸閱讀:
歡迎香港移民?這幫英國人可真夠損的
自香港國安法頒布以來,某些西方國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諾,表示歡迎香港BNO護照持有者前往定居。不過,從《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來看,某些拿所謂「定居英國」支持港人離開故土的專家,幾乎毫不掩飾地把「利用」二字寫在臉上。
這篇報導整理了英國各界對BNO護照持有者赴英的幾類態度。其中,來自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師安德魯·艾特金表示:「從過往接納歐盟移民的情況看,英國做得並不是很好。」
艾特金的分析主要基於社區基建、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的情況,自2000年代歐盟各國互相開放邊境和定居權後,不少其他歐盟國家的居民來到了英國定居,這對英國的城市治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造成了一些遺留問題。
艾特金指出,從過往經驗看,移民們大多傾向於和其他本國移民聚居。這種人口湧入,會對已經形成的城市結構產生衝擊。
然而,艾特金對這一情況提出的解決辦法,對想定居英國的港人而言,聽著就不那麼舒服了:「英國可以制定一種戰略,設法讓赴英港人遠離大城市定居,並通過某種福利,鼓勵當地企業僱傭香港移民。」
俗話說「人離鄉賤」,香港是中國特大城市、亞洲金融之都,沒想到,在聲稱「歡迎港人」的英國專家眼中,香港人大老遠跑來英國,居然被認為不該定居城市?
對於短期內大量移民的迅速湧入,牛津大學移民觀察項目負責人羅伯·麥克尼爾也表示,這對公共服務而言是個大麻煩。
不知道是否有「政治正確」的壓力,在提到英國人對香港移民的態度時,麥克尼爾的表述非常模稜兩可,也缺乏數據支持:「大部分英國人都會歡迎香港來的移民,但可以預見的是,也會有人對此感到不高興。」
「大量來自香港的高度專業化勞動力(Highly Skilled),會對英國經濟帶來貢獻。」
然而,這個邏輯的毛病再明顯不過了,按這位專家的話術,要得出「香港移民很受歡迎」的結論,必須先了解申請赴英的香港居民的專業、受教育程度,看看是否都是「高技術勞動力」。
可現在,港人赴英定居尚未成為「現象級事件」,連可供這位專家研究的樣本都湊不出多少。在連研究樣本都沒有的情況下,直接就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做學問的態度嗎?
另外,這篇報導提到,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布了一個「疫情讓英國認識到移民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調查結果。據筆者查閱,國王學院這個研究,對「有貢獻移民」的定性卻是截然相反的。
在牛津大學學者羅伯·麥克尼爾口中,對英國經濟發揮重要作用的是「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Highly Skilled),可在國王學院的調查裡,標題就赫然寫著:「疫情後,三分之二英國人更認識到『低技術』移民勞動力的價值」。(原文為:「low skilled」 worker)
所以英國民眾認可、對英國發展有利的,到底是「低技術移民」(Low skilled),還是「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Highly skilled)?而這次討論的香港BNO護照持有者,到底該算「低技術」還是「高技術」?
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目測牛津大學這位專家也沒整明白。
圖片截取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官網
那麼,赴英港人到底會不會成為英國勞動力市場的「搶手人才」呢?
筆者翻閱了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布勞動力行業分布報告,數據顯示,金融服務業、旅遊、貿易和物流這四個行業,就吸納了近半數的香港勞動力。比較合理的推測是,BNO護照持有者中,有相當高比列的人就來自這四個行業。
圖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而英國政府針對工作籤證發布的「緊缺人才清單」顯示,目前,英國最缺乏的勞動力,絕大多數都是理工科專業。而香港這四個優勢產業,不僅沒有和英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形成互補,甚至還有相當「同質化」。
圖源:英國政府官網
隨著疫情暴發對經濟的衝擊,英國剛剛有所緩解的失業率,又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或許,英國專家們最該花精力思考的,是如何確保本國的就業形勢能持續穩定,而不是拿萬裡之外的香港居民打自己的小算盤。
來源:綜合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