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40年,持續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英國也捲入大陸上的爭鬥。查理打算趁機起事。法王路易十五曾答應給予支持,卻未能履約。
【原文編者按】2016年6月24號,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的新聞掀起軒然大波,實力演繹一言不合就退群。首相卡梅倫當即宣布辭職。要說對本妹的影響嘛,就是剛從英國耍一圈沒來得及兌換的英鎊貶值了好幾十塊!以及,東西買買買少啦!
好了,說正經的,這一次震驚世界的公投讓人不禁想起兩年前發生在不列顛島上的另一次決定是否獨立的公投,那一次,主角是蘇格蘭,只不過結果是不獨立,而很多人預測,這次的脫歐事件將會重啟、加速蘇格蘭獨立進程。
彼此的異鄉人
在跨類型浪漫史詩小說《異鄉人》第一部中,作家黛安娜·加瓦爾東以女主角克萊爾的一次不可思議的穿越,拉開了18世紀蘇格蘭和英格蘭歷史的大幕,細緻入微地再現了18世紀蘇格蘭高地的日常生活風貌,帶領讀者領略高地的風土人情、氏族宗派、政治陰謀和生死歷險,聆聽迴蕩在高地上的自由與命運之歌。在書中,「異鄉人」(outlander)正來源於蘇格蘭蓋爾語中對英格蘭人的稱呼——『薩森納赫』(sassenach),意為外地人、外人,常帶貶義。2014年,小說改編的美劇《古戰場傳奇》開播宣傳之際,很多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讀者穿著印有9·18(公投日)的T恤出現在活動現場。今天,我們也借著這部小說跟大家講講蘇格蘭和英格蘭。
蘇格蘭(Scotland),位於不列顛島的北方。很多時候,人們還會遇到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稱呼:高地(Highland)。實際上,高地只是蘇格蘭的一部分。高地位於蘇格蘭西北部,面積比位於東南部的低地要大。19世紀以前,高地生活的主要是講蓋爾語的氏族居民,這裡整體上的社會發展水平落後於低地的同胞和南方的鄰居們,於是高地被視為窮山惡水的苦寒蠻荒之地。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地圖
高地人民風質樸剛健,彪悍尚武,吃苦耐勞,崇尚自由。許多年前好萊塢的一部熱播電影《勇敢的心》,曾經展示過蘇格蘭高地勇士們的風姿。如果你讀過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的名詩《我的心在高地》,就會明白蘇格蘭高地人對於故土永恆的眷戀和珍愛。
高地的自然風光秀麗遼闊,如詩如畫,年代久遠的城堡巍然聳立在秀麗又遼闊的大地上,目睹了無數動人的故事和傳奇。而高地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執著,一直貫穿於不列顛島的歷史之中,綿延不絕。
《異鄉人》改編美劇《古戰場傳奇》中的城堡
《冰與火之歌》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維斯特洛大陸北部有一道絕境長城,它的原型是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哈德良修築的長城。羅馬人徵服不列顛島的南部地區,卻在不列顛的北方一再遭到當地部落的反抗和進攻,精銳軍團元氣大傷。哈德良皇帝親自視察不列顛島並下令修築一道長城。這道長城非常接近後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分界線。長城以南,是「羅馬治下的和平」,長城以北,則是「無法無天的野人世界」,是化外之地,不曾受到羅馬文明的洗禮和改變。
這些從未被羅馬人徵服過的北方部落,與後來因為盎格魯—撒克遜人而向北撤退的不列顛人融合,慢慢形成了後世的蘇格蘭人。他們先祖骨子裡的高傲不馴,也代代遺傳了下去。
蘇格蘭王國和氏族
對於穩坐海島虎視歐陸的英格蘭君王們來說,蘇格蘭就像是在臥榻之側棲息的野獸,隨時可能撲過來咬住英格蘭的後背。所以,英格蘭的國王們,始終無法放棄剪除這一腹背之患的念頭。
公元9世紀,蘇格蘭人創建了王國。13世紀,蘇格蘭王國因為王朝更迭陷入動蕩,成功降服威爾斯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趁機入侵蘇格蘭,拉開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序幕。這就是電影《勇敢的心》所講述的故事。華萊士因為叛徒的出賣被俘犧牲,武藝高強的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繼續華萊士的事業。最終蘇格蘭獲得了獨立,也開啟了兩個王國此後多年的恩怨世仇。
蘇格蘭的王權有限,各地區實際的控制權力往往掌握在大貴族和氏族首領手中。氏族居住在氏族領地上,大都有數百年的歷史,保持著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聽從氏族首領的命令和指揮。氏族首領住在城堡裡,擁有領地上的最高權力。
在《異鄉人》中,男主角詹米的母親就出身於一個權勢頗大的氏族——麥肯錫氏族。男主角自己則是弗雷澤氏族的成員。他的舅舅是麥肯錫氏族的領主,與卡梅隆氏族的女兒聯姻。在小說的第一部中,作者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氏族成員對領主宣誓效忠的場面和氏族戰士們的日常生活。
《異鄉人》中向領主效忠宣誓場面
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格言,以及極具蘇格蘭特色的氏族格紋。根據格紋顏色和大小的不同,能夠分辨其所屬的氏族。比如麥肯錫氏族的格紋是墨綠和白色,而詹米在和克萊爾舉行婚禮的時候,不顧危險穿上了代表弗雷澤氏族的絳色和黑色格紋服飾。
氏族制度有著濃鬱的中世紀封建色彩,他們是勇敢忠誠的騎士,遵循著古老的誓約,堅守祖先傳下的土地,擁戴世代效忠的君主。
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家族從1371年開始成為統治蘇格蘭的王族,先後與英格蘭的都鐸王室和法國的吉斯家族聯姻,這既為他們贏得了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也與法國修成了深厚的關係。這兩者的結合點,就是悲情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容貌絕代聰慧迷人的她經歷坎坷,一生為悲劇色彩所籠罩。
《異鄉人》女主克萊爾
她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和瑪麗·吉斯的獨生女。瑪麗·吉斯來自法國貴族世家吉斯家族,這個家族是法國宗教戰爭中天主教一方的領袖,權勢傾國,曾一度競爭法國王位。瑪麗在1542年出生,六天後她的父王去世,她成為蘇格蘭的女王。英格蘭的亨利八世為了得到蘇格蘭,軟硬兼施,企圖讓瑪麗嫁給自己的兒子,想以此吞併蘇格蘭。而與都鐸王室素來不睦的法國王室,趁機出手。女王五歲時被送到法國,接受了最好的法國宮廷教育,並在16歲時成為法王弗朗索瓦二世的王后。兩年後,法王去世,在蘇格蘭執政的母后也逝世了,離開故土多年的瑪麗回到蘇格蘭,卻無力應對貴族們的叛亂和教派之間的紛爭。後來她被貴族們囚禁,被迫讓位給兒子詹姆斯。在設法逃到英格蘭之後,她的表親伊莉莎白二世因為擔憂她會對自己的王位構成威脅,將她囚禁了十八年,最終在斷頭臺上香消玉殞。
1601年都鐸王朝終結,英格蘭王位傳給了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詹姆斯。於是斯圖亞特王室南下,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共同的國君。但兩個國家仍各自獨立,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和法律。詹姆斯的兒子查理一世統治時期橫徵暴斂,不得人心,最終引發了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他的兒子查理二世流亡歐洲大陸,最後於1660年復闢成功,重返王位。
查理二世曾在法國居住多年,受到法國的優待和資助,儘管表面上支持新教,但他是一個天主教徒,仰慕專制君王路易十四的輝煌成就。雖然私生子眾多,他卻沒有合法的婚生子女,於是王位在他死後傳給了兄弟、同樣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對天主教的公開扶持讓以新教為國教的英國朝野上下十分憂慮,而他的天主教王后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不願意看到天主教在英國復闢的上層政要們發動了「光榮革命」,將王位交到了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兒和女婿手中。王位在詹姆斯二世的小女兒死後,傳給了來自德國、信奉新教的漢諾瓦家族。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政府籤訂了《聯合法》,規定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成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蘇格蘭的聖喬治旗和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旗合為一體,就是現在所見的「米字旗」。聯合併未建立在自願和平等的基礎上,接連失去國王和國家的蘇格蘭人,民族感情遭到了傷害。
美王子與卡洛登之戰
被迫放棄王位的詹姆斯二世流亡法國。由於宗教、派系和傳統的原因,還有不少人擁護他和他的子孫為正統的君主世系。蘇格蘭高地上的氏族也因之分裂對立。一些支持著詹姆斯二世的蘇格蘭氏族遭到過剿殺。英格蘭軍隊在蘇格蘭嚴厲鎮壓和追捕擁戴詹姆斯黨、反抗英國統治的蘇格蘭人。在《異鄉人》中,克萊爾穿越之後遇到的反派黑傑克就是在高地維持秩序的英格蘭騎兵隊長。
《異鄉人》英格蘭騎兵隊長黑傑克
詹姆斯二世的兒子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斯圖亞特被詹姆斯黨人擁戴為英國王位繼承人,史稱「老王位覬覦者」。受到法國資助的他在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之後曾意圖反攻卻遭到失敗。而那些支持詹姆斯黨的高地氏族發動的數次起義也都失敗了,還遭到英軍殘忍的鎮壓和各種手段的誘捕。《異鄉人》的男主角詹米·弗雷澤就是這樣一個被追捕的逃犯。他母親所屬的麥肯錫氏族,是詹姆斯黨的支持者。
老王位覬覦者的兒子查理·愛德華·斯圖亞特被稱為「小王位覬覦者」,又被稱為「美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他比父親更加渴望復闢祖先的王朝,重回王座。《異鄉人》第二部的主要大背景就是美王子查理在法國爭取路易十五的支持,而已經預知歷史結果的克萊爾想要避免詹米的蘇格蘭族人陷入被屠殺的境地。
1740年,持續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英國也捲入大陸上的爭鬥。查理打算趁機起事。法王路易十五曾答應給予支持,卻未能履約。1745年,充滿浪漫冒險精神的查理隻身回到蘇格蘭高地,發動起義。起初支持查理的氏族不多,但許多蘇格蘭人把他視為是重建蘇格蘭獨立國家的希望。隨著查理不斷取得勝利,南下陸續攻克克萊爾、普雷斯頓和曼徹斯特,直逼德比城下,軍隊的數量也不斷增加。但終因勞師遠徵,氏族人心動搖,眼看勝利在望的查理不得不退回蘇格蘭。
第二年,決定性的時刻到來。在蘇格蘭高地的卡洛登沼地,查理指揮的蘇格蘭高地戰士冒著王家軍隊的炮火發起衝鋒,被英王喬治二世的幼子坎伯蘭公爵指揮著裝備精良的英格蘭步兵以先進的刺槍術擊退。勝負很快見分曉,蘇格蘭戰士傷亡慘重,被俘者也被公爵下令處死。公爵殘酷地追殺支持查理的蘇格蘭人。這一仗徹底毀掉了蘇格蘭高地氏族社會,也宣告了中世紀以來騎士遊俠時代的結束。
《異鄉人》中卡洛登之戰
大批的蘇格蘭人漂洋過海移居他鄉,這也是《異鄉人》第三部開始講述的故事。不願被奴役的蘇格蘭人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故事,也不斷被發掘和傳頌。(文/慄河冰)
轉自「明清史研究資訊」微信公眾號(mingqinghistory),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