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城市街區大片地連在一起,消滅了城市與鄉村明顯的景觀差別的地區。
城市帶三個顯著特徵:
1、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條件。
2、政治經濟上的中樞作用。
3、帶狀的空間結構。
(天上星河,已現人間。)
一,北美五大湖城市帶。
五大湖區城市群的組成城市超過百個,其中較大的城市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密爾沃基、大急流城、克利夫蘭、辛辛那提、匹茲堡、布法羅、多倫多、渥太華和魁北克城等。
五大湖區城市群的最大城市為芝加哥,而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則為多倫多。
若把五大湖地區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系,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五大湖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地表淡水,其湖岸線總長度為17017公裡。
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湖運體系。
(芝加哥街拍。)
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其核心組成部分是東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這日本三大都市圈,也包括三大都市圈外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其他城市。區域面積3.5萬平方公裡,佔日本國土的6%。人口將近70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61%。
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及瀨戶內海的「三灣一海」沿岸地區工業產值佔全國的65%,分布著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開發機構。
(東京街拍。)
三,英倫城市群。
英倫城市群即英國以倫敦為中心的城市群,由倫敦—利物浦一線的城市構成,其中包括世界紡織工業之都—曼徹斯特、紡織機械重鎮—利茲、伯明罕、謝菲爾德等大城市,以及眾多小城鎮。
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就誕生於此,從那時到現在都是英國的最主要生產基地,面積為4.5萬平方千米,人口3650萬,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積最小、發展最早、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英國夜晚燈光圖)
英國脫歐後極有可能導致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獨立,但英國依然擁有英倫城市群,英國依然保有5500萬人口(原來的83%)和60%的土地,英國依然是世界上的二流強國之一。
2018年,英國總GDP2.6萬億美元,按83%計算,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總GDP也高達2,158萬億美元。
英格蘭和威爾斯依然位居世界第五。
由此可見,巨型城市帶對國家的重要作用。
(倫敦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