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別人家孩子!德陽高中生獲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銀獎

2021-01-20 騰訊網

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

在2020年英國初級天文學

和天體物理學競賽(BAAO Junior)中

德陽天立學校高一年級的

何青純、陳昌文同學

榮獲銀獎

何青純

陳昌文

此次競賽中國賽區共有來自全國50多所國際學校和重點中學的近百名同學參賽。

大賽規則是根據英國國籍學生的成績,按獲獎比例劃出金獎、銀獎、銅獎獎項的分數線,其他國家學生成績不按照總分排名比例,而是直接參照獲獎分數線來決定是否得獎。

「這兩個學生考試的分數在銀獎範圍內,成績還算不錯,這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充滿了自信。」指導老師童幫說,競賽是在3月份舉行的,最近才公布成績。

何青純和陳昌文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尤其是物理科目方面的成績比較拔尖,平時在學校也在上物理競賽課。

由於比賽科目中還有天文學知識,指導老師童幫也專門利用網課將天文學知識進行了歸納,並對兩人進行了輔導。

「我們把這個競賽往年的考試題進行了研究,然後針對其考試的知識點進行輔導,不過兩個孩子自己也自學了一些教材,取得這樣的好成績主要是他們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童幫說,推薦學生參加這類競賽不僅可以讓孩子們體驗這種競賽模式、積累經驗,更可以豐富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同時刺激他們對天文學和物理學的興趣。

「事實上,我們自己是準備了半年的,從剛開始的抓狂,到後來的熟練,這一路上自己的堅持和老師的幫助,都讓我收穫良多。」陳昌文說,一開始自己也沒想過獲獎,所以成績公布時很驚喜也很欣慰,「感覺那麼久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主辦方是英國物理奧賽組委會,主要由牛津大學、英國物理學會和 Odgen基金會組成,辦公室設在牛津大學物理系。

大賽旨在普及自然科學知識,促進天文學及其他科學的發展,提高青少年對天文學、物理學及航天學的興趣。

從 2016 年起,ASDAN 中國(阿思丹學院)與英國物理奧賽組委會正式合作,引入英國系列物理競賽。2019 年,ASDAN 中國(阿思丹學院)進一步引進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 (BAAO Junior)。

記 者|王珊珊

編 輯|塗 策

責 編|汪 巧

編 委|姜 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別人家孩子!德陽高中生獲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銀獎
    在2020年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BAAO Junior)中德陽天立學校高一年級的何青純、陳昌文同學榮獲銀獎何青純陳昌文此次競賽中國賽區共有來自全國50多所國際學校和重點中學的近百名同學參賽何青純和陳昌文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尤其是物理科目方面的成績比較拔尖,平時在學校也在上物理競賽課。由於比賽科目中還有天文學知識,指導老師童幫也專門利用網課將天文學知識進行了歸納,並對兩人進行了輔導。「我們把這個競賽往年的考試題進行了研究,然後針對其考試的知識點進行輔導,不過兩個孩子自己也自學了一些教材,取得這樣的好成績主要是他們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
  •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長大的
    中國青年報微信ID:zqbcyol原標題:他是國際物理奧賽第一,北大學生在他面前自稱「學渣」,他還是橋牌隊員、武俠和科幻迷「別人家的孩子」是這樣長大的  高聳入雲的履歷令北大學子自稱一名加拿大隊員碰到胥曉宇,立即客氣地向他打聽「認不認識胥曉宇」。得知當事人就在眼前,這位加拿大的同齡人說:「你在加拿大非常出名——尤其是在數學奧賽上!」  胥曉宇在物理競賽中同樣捍衛了他的名聲:他在374名選手中獲得了金牌第一名。  從小到大,胥曉宇都是那種因為成績優秀而常被中國的家長們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 「南極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2019年度最佳...
    新華網南京5月15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5日從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近日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2019年度最佳審稿人,以表彰其為中國天文和中國天文研究期刊發展所作的貢獻。
  •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新聞中心訊 記者 劉蔚如 攝影 郭海軍】12月20日晚,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在京揭曉,清華大學學生費騰獲得單項獎和全能獎兩項金獎,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獲得團體賽金獎。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
  • 「多信使天文學」是天體物理學的未來
    最初,天文學局限於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我們唯一能夠接收的信號是可見光的形式。因為我們已習慣用眼睛來觀察天體,這是我探測宇宙最常用的工具。數千年來,人類的眼睛觀察了太陽、月亮、行星、恆星和模糊而遙遠的星雲,我們現在知道的星雲是星系,因為它們緩慢但確實在天空中遷移。即使在望遠鏡發明之後,天文學仍然局限於我們能在可見光中感知到的東西。
  • 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以表彰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
  •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但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還誕生了天體物理學之父——約瑟夫·馮·夫琅和費。  夫琅和費1787年出生於巴伐利亞一個貧困的玻璃匠家庭,是這個家庭的第11個孩子。10歲與11歲時,夫琅和費先後失去母親與父親,成為孤兒。為了生存,他進入一家玻璃製造坊做童工。1801年,夫琅和費工作的破舊車間突然倒塌,14歲的他差點被壓死。
  • 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 | 星河滾燙,你來回答宇宙之問
    根據他的模型,從宇宙微波背景中,科學家推測出了宇宙的成分:構成行星和人類的普通物質僅佔宇宙總物質量的 5%,剩下的是 26% 的暗物質和 69% 的暗能量。它們究竟是什麼?又怎樣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這將是這是現代物理學要面對的下一個挑戰。美國天文學家、科幻作家卡爾·薩根堅信宇宙中不止一個地球,他說道:「如果上帝只為人類創造了這麼大的一個宇宙,那也太浪費空間了。」
  • 物理系「大佬」們的首選競賽?MIT、CIT、牛劍申請最青睞的是……
    高含金量的物理競賽是同學們的不二選擇,不僅可以培養算理科思維能力,還大大得提升申請名校競爭力!大家應該對美國高中物理競賽物理碗Physics Bowl、以及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BPhO)比較耳熟能詳的,而加拿大物理奧林匹克競賽(CAP)是能與前兩者在同一等級,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高中物理競賽之一!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
  • 減負後,還有什麼榮譽孩子能爭取?
    今年對於孩子們來說或許是變動最大的一年,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家長們為了孩子能有個好未來也都操碎了心。今天,小石頭給大家盤點一下,孩子還可以去爭取的榮譽。奧哲的目標是促進中學哲學教育、培養中學生對哲學的興趣,促進創造性思考,推進對文化和社會生活做哲學反思等。比賽設有金獎、銀獎、銅獎、榮譽獎。
  • 物理學院鄧湘穎、王雋永同學獲2010年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銀獎
    記者日前獲悉,吉大物理學院2008級學生鄧湘穎和2009級學生王雋永在2010年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中奪得銀獎,成為此次比賽中,中國內地惟一獲獎的大學代表。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The University Physics Competition)是一項面向全世界大學生開展的物理學術競賽,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利用基礎物理原理來分析實際物理場景,11月5日組委會發題,參賽小組從A、B兩題中任選一題,並於48小時內完成並提交參賽學術論文,從而在國際範圍內評選出優秀者給予表彰。
  • 諾獎物理學花落三家,他們都是天體物理學大牛
    ),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的,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2010年,麥耶獲得維克託·安巴楚勉國際獎和德國天文學會卡爾·史瓦西獎章。2015年1月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頒發最高榮譽金質獎章。
  • 23人獲全球金獎!天七學子首戰英國物理挑戰賽獲佳績
    學校學子在首次參加的英國物理挑戰賽(Junior Physics Challenge)中斬獲佳績。天府七中參與本次比賽的學生為初二和部分初三年級學生。在與各國參賽學生同臺競技中,天七學子23人獲得全球金獎,78人獲得全球銀獎,158人獲得全球銅獎!
  • 人工智慧用於天體物理學:AI找星星,挖掘天文學資料庫金礦
    考慮到許多天文學資料庫的規模都大得驚人,區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人工智慧算法給此事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近日,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博士(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陳舊數據中,識別出太陽系外的行星。
  • 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奠基人王綬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要從中學生抓起
    各組分別具有何種性質和功能?等等,他還要求同學們獨立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實驗方案以備進入實驗室進行鑑別。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1999年創辦,由61位院士和知名專家聯合聯合倡議,會員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俱樂部的創始人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奠基人王綬琯。
  • 哥本哈根大學 天體物理學
    如果你的夢想是星辰大海,天文學也許再適合不過。天體物理學是研究空間/宇宙/宇宙現象的物理學分支,例如恆星、星系和它們之間的物質,既通過理論水平,也通過天文觀測。作為天文學的夢想之地之一的丹麥,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長久以來的政策支持,如果有意求學,請將哥本哈根大學列入你的申請名單。哥本哈根大學,坐落於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