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用於天體物理學:AI找星星,挖掘天文學資料庫金礦

2020-12-06 親愛的數據
《親愛的數據》出品

「找到」成千上萬的候選行星,天文學家必須有能力將「真行星」與「假行星」分開。

考慮到許多天文學資料庫的規模都大得驚人,區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人工智慧算法給此事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

近日,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博士(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陳舊數據中,識別出太陽系外的行星。他們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從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行星到比地球還小的巖石世界,無所不包。

方法是,計算出每個行星的成為候選星球的概率。

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

許多太陽系外行星調查都通過望遠鏡中的大量數據來搜索行星在望遠鏡與恆星之間通過的跡象,這就是所謂的過境。這會導致望遠鏡探測到的恆星發出明顯的光線下降,但這也可能是由於來自背景物體的幹擾,甚至相機中的微小誤差所致。這些誤報可以在行星驗證過程中篩選出來。

《親愛的數據》出品

華威大學(Warwick U)物理系和計算機科學系以及艾倫·圖靈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算法,該算法可以在NASA的克卜勒和TESS等望遠鏡任務發現的數千個候選行星的大樣本中區分出真實的行星和虛假的行星。

AI算法接受了識別真實行星的訓練,使用了兩大已確認的行星樣本和現已退役的克卜勒任務的誤報。

然後,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尚未確認的候選行星數據集上使用了該算法,產生了50個新的確認行星,其中第一個將通過機器學習進行驗證。以前的機器學習技術只對候選行星進行排序,但從未自行確定候選行星是否是真正行星的概率,而這是行星驗證的必要步驟。

通過確認這50顆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優先利用專門的望遠鏡對它們進行進一步的觀察。

《親愛的數據》出品

華威大學物理系的大衛·阿姆斯特朗博士說:「我們開發的算法可以讓我們挑選50個候選行星進行行星驗證,並將它們升級為真正的行星。」我們希望將這項技術應用於當前和未來的TESS和PLATO等任務中的大量候選樣本。

天文學家有兩種方法探測太陽系外的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問題是,第二種方法產生了大量恆星的亮度數據,其中許多恆星不會有可見的系外行星。

於是,人工智慧上場了。

《親愛的數據》出品

阿姆斯特朗博士的學校個人網頁上介紹:「我的興趣之一是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天體物理學問題。與計算機科學部門合作,將最新的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太陽系外行星。」

論文中也強調:「我們的算法模型只要短短幾秒就能對數千個肉眼看不見的候選行星進行識別,確認其是否真的是行星。我們現在不僅能說哪些候選行星『更可能』是行星,而是可以用確切的數據說明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候選天體是『假行星』的可能性小於1%,就可以被確認為是真正的行星。」

阿姆斯特朗博士,談道:「就行星驗證而言,之前沒有人使用過機器學習技術。機器學習已經被用於對候選行星進行排名,但從來沒有在概率框架中使用過,而概率框架是你真正驗證一顆行星所需要的。我們現在可以說出精確的統計可能性,而不是說哪些候選者更有可能是行星。如果一個候選行星的假陽性概率小於1%,它就被認為是經過驗證的行星。」

華威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阿蘭·圖靈研究所(Alan Turing Institute)研究員Dr Theo Damoulas博士說

「概率統計機器學習方法,尤其適合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問題。在天體物理學中,需要整合先驗知識-阿姆斯特朗博士等專家和量化預測的不確定性。一個典型的例子,當額外的計算複雜性的概率方法取得顯著的回報。一旦建立和訓練好,該算法比現有的技術更快,而且可以完全自動化,這使得它非常適合分析在當前調查中觀察到的潛在的數千個候選行星,比如TESS。

阿姆斯特朗博士補充說:「到目前為止,幾乎30%的已知行星僅用一種方法就被驗證了,這並不理想。僅僅因為這個原因,開發新的驗證方法是可取的。但機器學習也能讓我們做得非常快,更快地確定候選人的優先級。」

《親愛的數據》出品

研究人員認為,它應該是未來用來驗證行星的工具之一。

根據新的研究,在所有確認的系外行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單一的分析方法確認的,這並不理想。科學家們用已確認身份的系外行星數據和「假行星」的數據來訓練神經網絡(一種人工智慧算法),這樣能在新的數據中識別出那些明顯的跡象(信號)。

新技術比以前的技術更快,可以自動化,並且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訓練」加以改進效果。

阿姆斯特朗博士說:「我們仍然需要花時間訓練算法,但一旦訓練完成,在未來的候選人中應用它就會變得容易得多。你也可以結合新的發現來逐步改進它。像TESS這樣的調查預計會有成千上萬的行星候選行星,能夠一致地分析它們是很理想的。像這樣快速、自動化的系統可以讓我們用更少的步驟驗證行星,讓我們做得更有效率。」

論文《利用機器學習驗證系外行星:50顆新驗證的克卜勒行星》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阿姆斯特朗博士的研究得到了英國研究與創新部門科學技術設施委員會(STFC)通過Ernest Rutherford獎學金的支持。

GitHub上也有不少天文學軟體包,比如,allesfitter,用於對光度和RV數據進行建模。它可以容納多個系外行星,多星系統、星點、恆星耀斑和各種噪聲模型。

《親愛的數據》出品

儘管取得了突破,該算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是,在陳舊數據中找到錯失的金子,提高了人類探索未知宇宙世界的效率。驗證行星的新工具問世了,新老方法共同為系外行星探索出力。

(全文結束)

《親愛的數據》出品

《親愛的數據》出品

相關焦點

  • AI 找星星,發現了50顆
    考慮到許多天文學資料庫的規模都大得驚人,區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人工智慧算法給此事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於是,人工智慧上場了。阿姆斯特朗博士的學校個人網頁上介紹:「我的興趣之一是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天體物理學問題。與計算機科學部門合作,將最新的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太陽系外行星。」
  •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從玻璃工人到天體物理學之父,「他使星星變近」 2019-02-22 04:43:0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多信使天文學」是天體物理學的未來
    早期,只有最亮的對象看起來有顏色特徵;其他天體如此遙遠,只能看到單色信號。然而,當攝影技術被應用到天文學中時,在望遠鏡上放置彩色濾光片,只能記錄特定波長的光。當同時或快速連續對多個不同波長進行採樣時,收集的數據可以組合起來形成單一顏色的圖像。這種技術最初應用於地面圖像,但在短時間內擴展到天文學,使科學家能夠生成夜空中物體的彩色圖像。
  • 「南極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 人工智慧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
    今天,天文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具有多波段、多信使的海量觀測數據的黃金時期,人工智慧技術將對天文領域產生深遠影響。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天文系蔡崢教授受邀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我們分享了天體物理研究與人工智慧方法相結合的前沿探索。
  • 唯尋「定向專業」挖掘機|倫敦大學學院——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就是探究這一領域的重要學科,它既是天文學的一個主要分支,也是物理學的分支之一。旨在利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分析、解釋天文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和圖像。和《實用天文學》的課程。
  • 德陽高中生獲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銀獎
    在2020年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BAAO Junior)中德陽天立學校高一年級的何青純、陳昌文同學榮獲銀獎何青純陳昌文此次競賽中國賽區共有來自全國50多所國際學校和重點中學的近百名同學參賽由於比賽科目中還有天文學知識,指導老師童幫也專門利用網課將天文學知識進行了歸納,並對兩人進行了輔導。「我們把這個競賽往年的考試題進行了研究,然後針對其考試的知識點進行輔導,不過兩個孩子自己也自學了一些教材,取得這樣的好成績主要是他們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
  • 德陽高中生獲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銀獎
    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在2020年英國初級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BAAO Junior)中德陽天立學校高一年級的由於比賽科目中還有天文學知識,指導老師童幫也專門利用網課將天文學知識進行了歸納,並對兩人進行了輔導。「我們把這個競賽往年的考試題進行了研究,然後針對其考試的知識點進行輔導,不過兩個孩子自己也自學了一些教材,取得這樣的好成績主要是他們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充滿詩意的物理學,說說物理學和天文學那點事
    從我進入自媒體行業以來,也寫了好多的科普文章了,其中物理學是我寫得最多的內容。當然了為了科學性,使得我的很多內容可讀性都不高,所以流量一直都不怎麼好看。這充分證明了霍金那句話說得對,「多了 一個公式,就少了一半的讀者 」。今天我們還是來聊一下物理學和天文學,不過這次各位小夥伴們不要擔心,本文非但一個公式都沒有,反而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哥本哈根大學 天體物理學
    如果你的夢想是星辰大海,天文學也許再適合不過。天體物理學是研究空間/宇宙/宇宙現象的物理學分支,例如恆星、星系和它們之間的物質,既通過理論水平,也通過天文觀測。作為天文學的夢想之地之一的丹麥,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長久以來的政策支持,如果有意求學,請將哥本哈根大學列入你的申請名單。哥本哈根大學,坐落於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最高學府。
  •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2019年度最佳...
    新華網南京5月15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5日從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近日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2019年度最佳審稿人,以表彰其為中國天文和中國天文研究期刊發展所作的貢獻。
  • 天體物理學就業前景如何
    現階段國家急需天體物理的人才。但是此專業在外向就業方面卻不是那麼好就業,所以一些考生在看到此專業時,會望而卻步。其實這個專業學好了,前景不比外向就業差。要知道進入科研場所或者高校,都是十分不錯的。隨著國家航天航空事業、天文事業的發展,天體物理專業的人才會享受越來越好的待遇。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所有這些,都是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寶貴財富。在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400餘年的今天,天文學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望遠鏡為人類帶來了層出不窮的重大天文發現,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能力。回顧天文學的發展及其對人類的意義是適時和恰當的。
  • 奧秘的學科:什麼是天文學?
    天文學還可以驗證物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例如相對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天文現象神秘而宏偉,星河浩瀚無垠。每當凝望繁星閃爍的夜晚,我們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受。它的奇妙景象如同一扇敞開的大門,通向無窮奧妙的世界。因此,天文學也喚起人們對『存在主義』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去向何處?我們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嗎?許多偉大的天文學家最初通常被這些宇宙謎題吸引,從而踏上研究道路。
  • 天文學,你算個什麼東西?
    有人感覺它枯燥無味,苦苦追尋卻毫無結果,有人卻認為它充滿神秘和吸引力~天文學概括來講就是研究天體和相關現象的學科啦,它包羅了地球大氣以外的一切事物。而研究這些東西自然少不了物理學、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的應用,以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和演化。
  • 2020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物理學與天文學
    物理學專業英國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發布最新世界大學專業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0)下表為與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全國第3,世界前50!
    報考小貼士物理與天文學院目前設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天文學三個本科專業,依託本科招生專業「理科試驗班類」招收本科生。第二學期末,學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志向,選擇進入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統計學專業),或進入物理與天文學院(物理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天文學專業),繼續接受更專業的課程學習和專業訓練。
  •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CHEN • 2021-01-12 17:19:39 來源:前瞻網 E930G0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主要有三個分支學科: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1.天體測量學:天體測量學是天文學中最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測定天體的位置和運動,建立和維持基本參考坐標系,確定地面點的坐標以及提供精確的標準的時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