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執行體制須改革 應儘快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

2020-11-22 中國網

建議或意見類別(單選):

國家法(含憲法,組織法,刑法,訴訟法)

建議或意見主題:

民訴法執行體制必須改革,應儘快制訂民事強制執行法

主要理由:

關於《民訴法》修正案的修改意見

現將關於《民訴法》修正案的修改意見送上,請參考。

一、再審程序修訂草案第181條第一款: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進行審查。…… 建議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修改理由:防止只審不結,無限拖延。

二、執行程序總的建議即是:把民事執行權從人民法院剝離出來,實現審判、執行的真正分離,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

建議修改理由: 1、法院管執行與其中立性的司法權的性質背道而馳,應該實行審判、執行的真正分離,屬司法的歸司法,行政的歸行政,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

 2、從當前涉法涉訴案件頻發的現實看,法院應該集中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抓好審判工作,切實解決審判不公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而不是抓權不放。

 3、實行審判、執行的真正分離,有利於解決法院在執行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等違法行為的發生。當法定執行機關出現上述違法行為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甚至要求國家賠償,而現在法院管執行,當事人可以說告狀無門,總不能起訴法院吧。所以說,把執行權剝離出來,也是給當事人一個法律救濟的途徑,有利於執行難問題的解決。

 4、實行審判、執行的真正分離,有利於樹立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司法中立形象。 5、如果人民法院建立起上下垂直領導的執行體制,涉嫌違背憲法。因為憲法明確規定: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這種監督不是領導與被領導關係。這種監督關係實際上體現了老一代司法領導的政治智慧,有利於防止出現一審即終審這樣難於糾錯的弊端出現。

具體修改建議:

(一)、修訂草案第209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第一款建議修改為:「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所在地法定執行機關或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法定執行機關執行。」 第二款建議修改為: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法定執行機關執行。

(二)修訂草案第210條: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可以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執行行為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 建議修改為: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可以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執行行為向法定執行機關提出異議。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提出異議,法定執行機關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法定執行機關申請複議。」

(三)、修訂草案第211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由其他人民法院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審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建議修改為:法定執行機關自收到申請執行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法定執行機關申請由其他法定執行機關執行。上一級法定執行機關經審查,可以責令原法定執行機關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機關執行或者指令其他法定執行機關執行。」

(四)、修訂草案第212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建議修改為: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法定執行機關經審查,理由成立的,可以轉呈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異議也可直接向的法定執行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修訂草案第213條第三款: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建議刪除該款。

聯繫方式(非必填):

我也要提意見建議 >>>>

相關焦點

  • 對民事訴訟法比較研究中若干關聯因素的思考與分析
    通過比較研究能夠更充分認識自身體制或制度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革和調整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民事訴訟法學界關於訴訟模式或訴訟體制轉換的命題就是基於比較研究而提出。任何事物的模式、體制、特色、特徵都是比較的產物。  比較研究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特定法律制度的意義、作用以及運行的外部環境條件,推動制度研究的深化。
  • 民事訴訟法學:聚焦基礎理論關注司法實踐新發展
    亦有學者指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起訴主體和被訴主體層面遇到的困境,致使案件分流困難、附帶起訴與單獨起訴界限模糊。因此,可以說,關於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實踐總結與理論研究仍待進一步強化。   民事執行立法   民事執行法(強制執行法)已經納入立法規劃,因此,關於民事執行立法中的若干問題也就成為了2019年民事訴訟法學界熱點。
  • 民事訴訟法學:多領域跨學科互動聚焦新問題
    張衛平◇在協調統合方面,除了要保持與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度規定上的一致性,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在規範表述上也應與民法典實現統一,在專有概念上保持一致,減少對話歧義。此外,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法對實體法規定的不足進行「後期」處理,實現兩法交互促進融合,形成制度合力。
  • 2012年自考《民事訴訟法》內容串講十五
    予以受理 B.不予受理C.予以受理,但應駁回訴訟請求 D.予以受理,但應延期審理  「答案」B  「解析」起訴應該有明確的被告,本題中王某並未找到肇事者,無明確的被告,因此法院應不予受理。  (二)訴訟中止的適用範圍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6條規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 2018年自考民事訴訟法原理與實務模擬試題及答案三
    2018年自考民事訴訟法原理與實務模擬試題及答案三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理解與適用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並據此制定《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實施辦法》共三十條,就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完善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簡易程序規則、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健全電子訴訟規則等內容作出規定。
  • 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涉及的刑事責任
    其中,「捏造」是指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和虛構;「事實」是指行為人據以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據以立案受理、構成民事案由的事實。虛假訴訟罪所指的「捏造事實」應同時具備上述兩個要件、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虛假訴訟罪並不只局限於民事訴訟程序,在民事執行程序中,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的,同樣屬於「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 貫徹落實民法典 推動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
    四、民法典對執行立法的影響當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牽頭起草民事強制執行法,對民事執行規則進行系統梳理和完善,相關工作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民事強制執行法的起草,是民事訴訟領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特色民事執行規則成熟完善的重要標誌。
  • 民法典對法院執行的影響
    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涉及老百姓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與執行工作關係緊密。民法典調整了涉及執行工作的相關規則的,我們務必對相關執行規則進行相應調整,以確保法律適用的正確性。(一)關於申請執行時效的計算問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2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 執善行遠丨知名執行專家談王思聰失信風波:體現了法律適用普遍性
    4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首份法院執行規範化指數報告認為,要終結碎片化、打補丁式的執行規範,還有待中央立法治本,出臺民事強制執行法。現階段,制定強制執行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應加快推進立法進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執行法律體系,為推動執行規範化建設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 民事訴訟新文書樣式來了!(2020.11.1日施行)趕快了解!
    ,推動民事訴訟文書有效適應試點工作新要求,進一步明確相關訴訟文書樣式,增強文書規範性,提高文書質量,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相關訴訟文書樣式》,現予印發,自2020年11月1日施行。
  • 更新理念找準定位 開創民事支持起訴工作新局面
    這就要求檢察機關要按照民事訴訟監督規律,圍繞司法活動監督和暢通司法救濟渠道兩個方面,構建各級檢察院各有側重、密切配合、全面履職的民事檢察監督格局。  當前,我們已經通過構建多元化監督體系不斷加大對民事司法活動的監督力度,但在暢通司法救濟渠道方面還鮮有招數。
  • 民事訴訟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致________ 人民法院起訴人:______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附:1、本訴狀副本____ 份    2、證據目錄 四、民事起訴應遞交的材料
  • 揭開神秘的面紗:民事訴訟標的識別理論的解放
    另外,訴訟法說在訴訟標的識別上試圖徹底脫離實體法,這種嘗試同樣已遭致諸多指責,因此訴訟法說於理論和實踐應不足為取。    而在新實體法中,尼克遜認為同一基礎事實所致的請求權競合只是請求權基礎競合,而真正的請求權競合應當是不同的基礎事實所致的請求權競合。
  • 【業務研討】新民事證據規定中證明責任制度之適用
    我國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中首次規定了「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1991年民事訴訟法以及經過幾次修訂後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均延續了同樣的規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除對當事人提供證據的責任作出完善外,還增加了當事人對舉證達不到要求時不利後果的承擔責任。
  •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發文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孫少龍)記者22日從中央依法治國辦獲悉,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近日印發《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據介紹,近年來,人民法院全力攻堅,執行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基本解決執行難」這一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但與黨中央提出的「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還有差距,一些制約執行工作長遠發展的綜合性、源頭性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推進執行信息化建設,提升執行規範化水平,加大執行公開力度,規範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的結案程序。
  •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近年來,隨著民事訴訟法、郵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訂,審判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新類型民事案件,需要對2011年《案由規定》進行補充和完善。特別是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迫切需要增補新的案由。經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最高人民法院對2011年《案由規定》進行了修改。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根據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正)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民事審判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 本院立案執行深圳市中蘭德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與你國內非涉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向你公告送達本院(2020)粵01執5074號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    執行通知書內容為:    申請執行人深圳市中蘭德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與你國內非涉外仲裁裁決糾紛一案,湛江仲裁委員會(2019)湛仲字第Z000000027號裁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