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費勁才能學會的遊泳,為什麼蝙蝠、兔子天生就會?

2021-01-20 人呆手戶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編譯 | Mirror


「各就各位——」


如果來一場哺乳動物遊泳大賽,你會想到哪些參賽者?

 

首先在你腦海裡浮現出的大概是海豚、鯨、海豹這些水生哺乳動物,它們就生在水裡,天生具備流線型的身體和槳一般的鰭,遊泳自然像我們走路一樣簡單。


海豚選手的自信微笑 | 圖源 Pixabay


但是我們也想給陸地上的「非職業選手們」一個機會,你又能想到哪些候選者?

 

從我們身邊的動物盤點起,「狗刨式」的遊泳姿勢你一定不陌生。雖然被認為是遊泳界的野路子,但它的確是陸生哺乳動物的「標準泳姿」,也就是你家狗子下水遊泳的姿勢。狗會遊泳並不是件稀奇事,也經常能看到有人在海邊遛狗。


會遊泳的「落水狗」並不狼狽

 

遊泳柯基的小PP,awsl


貓主子就很少看到有主動下水的,想想你給貓主子洗澡時它滿臉的不樂意,你就知道它並不喜歡下水


「我只是一隻小貓咪」


儘管如此,貓還是會遊泳的。



不只是貓,人們已經發現很多貓科動物,包括老虎、美洲豹也都會遊泳

 

遊泳的美洲豹


貓和狗的肢體靈活是公認的,但在水中遊泳,你未必需要輕巧的身姿。在巴哈馬群島有一群會遊泳的豬,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與它們一同在海中戲水。這些小豬並未受過特殊訓練,也並非豬中佼佼者。看似笨拙的豬們,其實都有這個隱藏技能。

 

「誰還不會遊個泳」


所以不光「人不可貌相」,動物也是如此。不僅胖乎乎的小豬會遊泳,體型屬現存陸生動物之最的大象也會這項技能,而是還是個遊泳健將。曾有一隻非洲象連續遊了6小時,遊出了48千米的距離!因此有人推測,大象的長鼻子也許原本是用來在水中換氣的。



 遊泳的大象


即使是生活在極度乾燥的內陸、長期遠離水域的駱駝也不甘示弱。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這種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動物會和遊泳扯上關係,直到他們親眼看到一種生活在印度,名為「Kharai」的駱駝化身為「海洋之舟」,這類駱駝也因此有了「遊泳駱駝」之名。


遊泳的駱駝


以上列舉的這些會遊泳的哺乳動物僅僅是6千多種哺乳動物中的幾種,陸生哺乳動物們主動深入水域的現象並不多見,一些對此感興趣的研究者便當起了「遊泳考官」,對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展開遊泳能力測試。

 

在一篇1973年發表的論文中,研究者測試了27種陸生哺乳動物的遊泳能力,例如樹鼩、臭鼬等等。它們被無情地扔進3米長的水池中,好在所有動物都過了會遊泳的及格線,甚至連蝙蝠這種在天上飛的哺乳動物也使出了類似蝶泳的姿勢


看!蝙蝠在水裡飛!

 

然而,當時的研究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們還想知道它們的遊泳極限在哪裡,結果實驗動物們都遊到精疲力竭,甚至死亡。如今的動物保護法是不會允許這樣殘酷的實驗方式的,也請大家不要勉強陸地上的小動物們下水

 

這27種哺乳動物當然不能代表整個哺乳動物界,但至少說明,天生擁有遊泳技能的哺乳動物不在少數。


看不過癮?那再來幾種會遊泳的哺乳動物:


遊泳的小兔幾


遊泳的刺蝟


一篇1963年的論文曾下結論說,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會遊泳,但也有個別並沒有這種天賦,比如長頸鹿和猿。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鑑於人們之前憑主觀印象得出過「豬不會遊泳」的結論,古生物學家達倫·奈什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不過長頸鹿的身材實在太過高大,要做實際測試難度和風險都太大,因此奈什打算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來進行推測。他找來了古生物博物館的建模專家唐納德·亨德森,建立了一個基於真實數據的長頸鹿計算機模型


長頸鹿的遊泳模型 | 圖源:Henderson & Naish (2010)


分析結果顯示,理論上長頸鹿在水中是浮得起來的,它的頭可以浮出水面,但是要想讓鼻孔不進水還是相當費勁。


如果一種動物能在水中浮起來,想要遊起來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結論就是,長頸鹿有可能會遊泳,就是得費一番功夫



許多哺乳動物都擁有相對較大的肺,就像氣囊一樣,可以增大浮力。另外皮下脂肪也是一件幫助漂浮的「救生衣」。不過並不是所有動物在水中都能輕易浮起來,比如猿

 

人猿總科也包括人類


廣義的猿是靈長目中的一大類(人猿總科,Hominoidea),猩猩和人都屬於其中的人科(Hominidae)。動物行為學研究者羅伯特·耶基斯曾對黑猩猩做過遊泳測試,結果黑猩猩們一落水就開始掙扎,無一例外地沉了下去,根本無法在水中保持平衡。所以當時的動物園周圍經常會修築護城河來防止身手敏捷的猩猩逃跑。

 

我們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學過遊泳的,誰沒喝過幾口風味獨特的泳池水?



如果你要說寶寶們沒學過遊泳也遊得很好,那就誤會了。嬰兒們能浮在水中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遊泳,而只是哺乳動物天生的「潛水反射」。沒入水中的他們會屏住呼吸,心率降低,減少氧氣消耗,這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機制。要真正掌握遊泳,我們還是得老老實實後天學習。

 

既然遊泳對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與生俱來的本領,公認頭腦聰明的猿類為什麼會輸在起跑線上?




觀察陸生哺乳動物在水中的泳姿,你或許能發現其中緣由。除了身體浮力的優勢,它們在遊泳時大多都保持了在陸地上行走的姿態。平常就是四肢著地,到水中一樣「走」著,就可以像小船兩側划槳一樣平穩。



雖然猿類也屬於四足動物,但是我們的祖先已經習慣了用長長的雙臂在林間穿梭的生活,其中一支則下到地面上開始用雙腳直立行走。然而,這樣的姿勢在陸地上雖靈活,但在水中卻根本無法保持平衡。所以下意識想在水中立起的我們會開始掙扎,最後下沉。

 

不過靈長類的優勢就在於擅長學習,經過長期訓練的猩猩們也能相當靈活地遊泳


來欣賞一下猩猩的「蛙泳」:



而我們的遊泳運動員所達到的水平更是已經將其他陸生動物遠遠甩在身後。

 

2008年北京奧運會


對於天生會遊泳的陸生哺乳動物來說,遊泳可能是從祖先那裡沿襲下來的備用技能,在被陸地掠食者追捕的危急時刻還能下水逃命。對我們來說,雖然祖先丟失了遊泳的技能包,但是升級了大腦,這就好比裝備了一個百寶箱,缺什麼技能,我們都能想辦法學習或者用工具補償。

 

我:「腦子,快讓我學會遊泳>_<」

腦子:「你還是去學造船吧→_→」


https://shimo.im/docs/QWKVHV9jcQP3cChx


「把科學帶回家」由世界科普聖經《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主辦,致力於為孩子帶來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天生就會遊泳,為什麼人類卻需要訓練才可以?
    人類6個月以內的嬰兒,天生就有很強的遊泳天賦,如果掉進水裡,嬰兒的呼吸道馬上就會自動關閉,並且做出非常協調的遊泳動作,這被稱之為「潛水反射」。在這種天賦的基礎上,只需要學會換氣,人類就可以自由地在水裡活動了。
  • 兔子簡筆畫:狐狸教會了兔子遊泳
    它本不想理狐狸的,因為這傢伙的口碑不好,但狐狸卻主動搭訕:「著名的鴨教練,聽說你教兔子遊泳出了名,如今地球人都知道了你,連遊泳俱樂部都出高薪聘你,聽說轉會費高達100萬英鎊哩!」鴨教練惱羞成怒,罵道:「你這個不安好心的傢伙,挖苦人不攤本錢!有種你教兔子遊泳!」  狐狸狡黠地一笑,說道:「你以為我不會教?
  • 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超越人類?
    在2億多年之前,人類很可能和蝙蝠是一家,畢竟同樣屬於哺乳動物。那為什麼蝙蝠最後演化出了野行、飛行的生物,而人類卻成為萬獸之王了呢?這事,還要從2億年前開始說起。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就會積累出完全不同的基因,此時生殖隔離就會出現,這兩個物種從這時起分道揚鑣,走向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從蝙蝠和人類的分化可以看出,它們演化的目的,並不是超越對方,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比的是誰的後代能生存得更久。
  • 王放:殺掉蝙蝠,人類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傳染病
    為什麼出現當下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很多人缺乏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拒絕非黑即白的議事原則。二是缺乏生態學的視角和生態系統的概念方法。一、殺蝙蝠會帶來什麼?對生態學的研究者來說,「殺蝙蝠」這件事既意外又不意外。
  • 兔子的尾巴為什麼這麼短?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兔子的尾巴為什麼這麼短?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時間:2016-12-26 10:04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兔子的尾巴為什麼這麼短? 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兔子尾巴長不了,是中國的一句名言,常常用來說邪惡勢力不會長久。
  • 為什麼給兔子喝水,它就會斷腸而亡呢?
    兔子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很多人都喜歡當作寵物養在身邊,但養過兔子的人都知道,兔子是特別難養活的,因為兔子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高,不喜歡吃的不會吃,吃多了還會腹瀉,而且外界還有傳言稱,不能給兔子喝水,不然就會斷腸而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家貓連洗澡都害怕,而老虎卻會遊泳呢?
    由此可以看出,貓是怕水的,可是同為貓科動物,老虎不僅不怕水,還會在水裡遊泳,這又是為什麼呢?家貓的由來想弄解釋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我們的家養貓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動物學家已經替我們給出了答案,亞洲家貓的祖先源自印度沙漠貓,而歐洲家貓則是非洲貓的後代,即二者之間的共性是都屬於沙漠貓。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解釋,儘管沒有任何一個解釋意味著,我們應該生活在對蝙蝠的恐懼中或責怪它們傳播了新冠病毒。
  • 為什麼蝙蝠 蟑螂這些存在好久的動物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智慧?
    達爾文蝙蝠和蟑螂演化概述蝙蝠,即哺乳綱的翼手目,它們演化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了飛翔。目前發現的最早蝙蝠化石是距今5500萬年前的古蝠類。由於蝙蝠骨架纖細,不易保存,必定有很多早期蝙蝠種類沒有留下化石。從哺乳動物的遺傳譜系來看,翼手目應該有8000萬年的進化歷史了。
  • 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縱觀生物界,哺乳動物可以說是一大霸主,可至今這些號稱「進化的最高級」的生命也沒能稱霸藍天,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更是只有蝙蝠這一種(從高處滑翔到低處的鼯鼠等不算能自由飛翔),那麼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呢?雖然它跟現今的蝙蝠還是有一些差異,但是因為我們只發現了這一種能飛的哺乳動物化石,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它就是蝙蝠的祖先,或者至少像蝙蝠的祖先。由此,科學家大概推測了一下蝙蝠的祖先學習飛行的歷程。
  • 銀行家與吸血蝙蝠有何不同
    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創業成功,民眾對未來的信任就會增加,信用擴張,利率下降,企業家更容易募資,於是經濟增長。因此,民眾對未來更加信任,經濟繼續增長,科學也隨之進步。 這件事說來容易。如果真那麼簡單,為什麼非得一直等到現代社會,經濟增長才開始啟動呢?
  • 哺乳類天生會遊泳?殘忍實驗把動物丟水裡,結果猩猩沉下去了
    有人堅信哺乳類動物是天生的遊泳專家,不過大多哺乳類動物不用靠水生活,所以遊泳能力大大退化。
  • 《山海經》中記載的飛鼠既不是蝙蝠,也不是兔子,而是它
    《山海經》中記載的飛鼠既不是蝙蝠,也不是兔子,而是它相信大家對《山海經》這本書應該非常的熟悉,有不少人將這本書稱為曠世奇書,這本書中記載了非常多的上古神話,奇珍異獸,古代巫術,以及山川河流等等,能夠從上古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實屬不易,不少人覺得《山海經》中的內容全部都是人們自己想像出來的
  • 冷知識: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的病毒,但為什麼自己沒事?
    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病毒,但為什麼沒事呢?蝙蝠為了不給人類帶來困擾,調整了時差,還長得不像食材的模樣,但在今年蝙蝠還是上熱門了,聽傳言說是因為一月份的時候有蝙蝠被人抓去給燉了然後人類就感染了病毒。嗯...只是傳言而已。
  • 企鵝不會遊泳兔子會潛水,放飛想像的兒童繪本該回歸常識嗎?
    小企鵝為什麼不會遊泳?據熱心讀者樊小姐反饋稱,她經常同自己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家中大大小小的繪本也不少,某一天在閱讀日本作家本下泉美所著的《小企鵝的帽子》時,發現這本兒童繪本的內容與大家所遵循的常理是不一樣的,這使樊小姐產生了疑惑,這種與常識不符的書給孩子看,不是會誤導孩子嗎?
  • 為什麼兔子一喝水,就會馬上斷腸而亡?今天算是漲知識了
    為什麼兔子一喝水,就會馬上斷腸而亡?今天算是漲知識了在經濟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生孩子的欲望卻越來越低了,基於年輕一代來說,可能是不想要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輕易生出一個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據世衛組織最新疫情報告,這次讓大家都出不了門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一種名叫菊頭蝠的蝙蝠,然後經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破解了蝙蝠防禦病毒的秘密,也許對人類對抗病毒會很有幫助。
  • 蝙蝠不怕病菌,全靠這兩招,人類卻很難學會
    據世衛組織最新疫情報告,這次讓大家都出不了門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一種名叫菊頭蝠的蝙蝠,然後經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播給人。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破解了蝙蝠防禦病毒的秘密,也許對人類對抗病毒會很有幫助。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蝙蝠在抵禦病毒時,的確有自己的獨門秘籍:
  • 為什麼說兔子喝水就會斷腸而亡,知道原因後,網友:嬌貴的很
    兔子這種動物十分的可愛,很多人都喜歡將它養在家裡,當寵物陪伴自己,對於經常養兔子的人也都明白他的死亡率是比較高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就一起來了解吧。為什麼說兔子喝水就會斷腸而亡呢?很多專家也做出了一定的解釋。
  • 「2020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科學傳播系列活動進校園:認識蝙蝠在...
    我們人類也能夠聽到一些蝙蝠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響很像是兩顆鵝卵石互相敲擊的聲音。在響度方面,蝙蝠發出的聲音最低為50分貝,最高可達120分貝,這可比距離你耳朵10釐米的煙霧探測器的響聲還要大!不僅是聲音大,而且會損害人類的聽力。小棕蝠可以發出很密集的聲響。因為蝙蝠的發聲屬於超聲波頻率,我們人類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