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入選「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

2020-12-07 鹽將軍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今年初,由英國廣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發起的「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評選活動中,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得主屠呦呦研究員榮耀入選,並位列28位,與愛因斯坦和居裡夫人並列。

屠呦呦研究員的這次入選,是全中國科學家和全中國人民的光榮!也是入選科學家中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屠呦呦

這次屠呦呦研究員排名,列在宇宙探秘人史蒂芬·霍金、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馬克斯·普朗克之前,並比肩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此等先驅科學家。

對於屠呦呦研究員的入選,BBC給出了三大理由:

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

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

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BBC還專門製作了介紹短片,講述屠呦呦研究員發現青蒿素的傳奇故事,這部短片一度引起轟動!

主持人表示:「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屠呦呦在研製

屠呦呦研究員,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我國著名的藥學家,國家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屠呦呦研究員近幾年在國際國內所獲得的獲項:

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給屠呦呦頒獎

2016年2月14日,榮獲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選《時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研究員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科研中

屠呦呦研究員為青蒿素治療人類瘧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得到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廣,挽救了全球範圍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人類治療和控制這一重大寄生蟲類傳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也成為用科學方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並走向世界最輝煌的範例。

獎章

屠呦呦研究員入選「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極大增強了我國科技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屠呦呦研究員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藥學家,她和團隊成員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國內完成的。相信今後會有更多中國科學家的優秀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和尊重。

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勳,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本月初,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BBC今年1月發起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並公布了榮耀名單。其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選人名單之中。此次入圍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X光發現者倫琴,他的發現讓人類醫學在20世紀發生重大變革。  ■2001年,諾貝爾獎走過一個世紀。  曾兩次參與諾貝爾頒獎活動的中科院趙忠賢院士說:100年來的諾貝爾科學獎獲獎名錄,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20世紀科學發展歷程的縮影。
  • 史上十大著名諾貝爾獎得主 12位華人得主無一上榜!
    諾貝爾獎由諾貝爾基金會資助,該基金會開始使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基金,也就是那個發現科學家炸藥的人,主要頒發給在化學、醫學、生理學、物理學、文學和和平等領域表現卓越的個人或組織,以下是史上10位最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存在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和人類生活。
  •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一共有領導人、探險者、科學家、演藝人員、社會運動、運動員、藝術家7大板塊,總計入圍28位候選人。在14日發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此次與其一起入圍「科學家篇」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數學家艾倫·圖靈。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她沒有留洋背景,不是博士,發表的論文數量也不夠。然而,英國某大媒體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2019年1月8日,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S)」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選出對人類當前生活影響最大的傑出人物。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與居裡夫人(Maria Curie)、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共同進入候選人名單。
  • 這7位圖靈獎得主
    這7位圖靈獎得主,竟然今日才入選ACM Fellow,他們可是程式設計師「祖師爺」7位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許多基礎研究的關鍵是ACM研究員。要知道,ACM—美國計算機協會是世界著名的重要計算機組織,會員是其重要榮譽之一。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由ACM頒發。今天(2021年1月14日),當ACM新選出的研究員名單公布時,七位靈魂獎得主的名單令人驚訝。
  • 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創世之柱」
    照片中,星際間稠密的氣體與灰塵形成了瘦高的象鼻狀氣體柱,彷彿是遺世獨立的高聳山峰,散發著與身俱來的孤傲氣質,成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代表作和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20年後,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拍攝創世之柱,這回用的是在 2009年所安裝的新款照相機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解析度提升後,捕捉到氣體星雲的多種顏色、深色宇宙塵微弱的卷鬚,和赭色的象鼻狀氣體柱。
  • 「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導讀:「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而獲得該獎項的得主,多半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據悉截至2020年9月,54人在獲得「引文桂冠獎」後榮獲諾貝爾獎,其中29人在獲得該獎項後2年內榮獲諾貝爾獎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戴宏傑曾經入選全球頂尖100化學家名人堂榜單,總排名第7位,在華人中排名第1位。
  • 「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導讀:「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重視人才,更應具有強大的包容基因。 他出生於中國湖南,在1994年獲得美國哈佛博士學位,之後成為了史丹福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有這三個理由
    1月初,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該活動為每一位候選人開闢了專門的介紹頁面,在屠呦呦的頁面上,BBC列出了她入選的三大理由: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和愛因斯坦齊名,入圍"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她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在其研究過程中,屠呦呦受古籍啟發,公元400年的東晉就已開始利用青蒿應對瘧疾。在此基礎上,屠呦呦發現並提煉出了青蒿素,並自願以身試藥。現如今全世界約一半人口處於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能被低估。」本次「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分為包括科學家在內的7個版塊,總計入圍28位候選人。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和愛因斯坦並列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科學與人生」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
    那麼,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呢?他就是發現X射線的倫琴,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的故事。1845年3月27日,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Rntgen)出生在德國萊茵州萊耐普城。他的父親是一個毛紡廠小企業主,母親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荷蘭人,倫琴是家中的獨子,備受父母的關愛。倫琴3歲那年,舉家搬遷至荷蘭。所以倫琴在荷蘭完成了小學與中學學業。
  • 這7位圖靈獎得主才入選ACM Fellow,他們可是程式設計師「祖師爺」
    來源:量子位罕見!7位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多項基礎研究的關鍵大牛,竟然今日才成ACM Fellow……要知道,ACM——美國計算機協會,全世界最知名、重要的計算機組織,而Fellow(會士)則是成員的最重要榮譽之一。並且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也由ACM評選和頒發。
  • 【日本人與諾貝爾獎】利根川進: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解開了醫學界的長期謎團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1987年獲獎的利根川進
  • 華盛頓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大盤點!
    華盛頓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大盤點!華盛頓大學,2016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第4位,培養出無數的人才,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華盛頓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校友吧!巴克在華盛頓大學獲學士學位,她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察·阿克塞爾一起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蘭·哈特韋爾富欽森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利蘭·哈特韋爾,1968年,任華盛頓大學教授。1997年至今任富欽森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他因為發現了控制細胞周期的一類特異基因而受獎。其中一個叫「啟動器」的基因對控制每個細胞周期的初始階段具有主要作用。
  • 20世紀全球最偉大的四位科學巨人,全亞洲只有一個中國人入選
    在20世紀,世界各國誕生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若要以成就排名的話,20世紀全球最偉大的四位科學家中,全亞洲只有一人入選,而且是一位中國人,這個人就是屠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