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見精神

2020-12-06 紅網

春節!

是童年的記憶!

是火爐圍著的幸福!

是小孩望著爺爺奶奶從口袋裡慢慢拿出紅包的高興!

是廚房食料熱氣騰騰到實現親情團聚價值的儀式!

盼望中的年夜飯!

期盼中的春節聯歡晚會!

興奮!激動!

只因它被衝淡!

貪吃的人帶給社會的!

是!

危險!災難!

偷偷地慢慢傳染!

武漢告急!

黨中央重視!

習主席掌航!

一聲令下!

武漢靜下來了!

接著14億人也靜下來了!

誰說中國人只能動?

看!

他們自覺不出門也能樂觀處之!

今天走客庭!

明天看書房!

後天遊睡床!

創新家庭文化!

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各級單位和村莊!

黨員帶頭!

領導帶頭!

全國人民齊上陣!

打一場人民戰爭!

督導督查!

力度之大!

從未見過!

世界僅有!

世人驚感!

看!

武漢的早晨!

窗戶集體打開!

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是的!

祖國是我們的根!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

祖國有難!

英雄齊上陣!

看!

鍾南山到軍隊地方的白衣天使自願火速馳援!

他們是時代的英雄!

也是時代的楷模!

致敬!

愛你們!

看!

火神山雷神山熱火朝天的速建工地的建設者!

看!

各地為減少流動的督查人員和崗哨!

看!

宣傳和疫情疫防知識的普及的速度!

聽……!

喇叭不斷傳來通俗易懂的宣傳廣播的滲透力!

看!

專機不忘國外的武漢父老相親!

看!

我們的科技人員對病毒的疫苗的研發速度!

看……!

武漢人的犧牲精神!

中國人的團結精神!

一聲令下!

上下一致!

犧牲!自覺!團結!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這是時代復興的寶貴財富!

這是中國精神!

有了這些!

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

天佑中華!

明天會更好!

作者:吳少雲

相關焦點

  • 學習黃大年,貴在見思想見精神見行動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讚揚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 居住在國外的人,請你不要在危難的時候,得不到救助時才想起祖國
    往往很多時候,只有危難才能見真情,如果不是這場波及幾乎全人類的病毒災難面前,很多人永遠感覺不到能夠生活在中國真是幸運。能夠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是自豪。這些人國家有困難時見不到他們的影子,抗疫鬥爭中沒有他們的份。現在咱們勝利了,國內有好的醫療條件了,又紛紛逃回來。有病可以治療,沒病可以躲避病毒。一但國外疫情一過,就拍屁股走人,紛紛離開中國。不錯,對於所有的海外華人,華僑,你們的身後是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但請你不要別國在得不到救助,和危難的時候才想起祖國。而是要問問自己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你為祖國做了些什麼?自己曾經想到過身後的祖國嗎?
  • 散逸  曠達見精神——翁達十
    散逸  曠達見精神文/王昊這是一個喧譁的時代。、飛舞流動的精神氣象,清逸絕塵。書之神韻,畫之意象了無痕跡地融入到作品之中,點線平中見驚奇,寓靜於動,章法疏密有奇致,留白精巧藏玄機。方寸之間,率真、散逸、曠達之氣息直見性靈。
  • 【人才培養】於細微處見精神 於小事中下功夫
    於細微處見精神 △劉英魁於細微處見精神,劉工對待工作的細緻、認真不止體現在審核期刊時眼光的「毒辣」,在處理每一項工作時他都力求做到完美,嚴謹、專注就是他的代名詞。
  • 楊潔團隊:於平凡中見偉大,於細微處見精神
    「於平凡中見偉大,於細微處見精神」。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還有很多像楊潔法官團隊這樣的群體,他們是平平無奇的結案小能手,也是心懷百姓、默默奉獻的人民公僕。他們在新時代改革的浪潮中迎難而上、闊步前進,踐行人民法官義不容辭的責任。
  • 抖音命運卻要我們危難中相愛是什麼歌 光年之外完整歌詞
    抖音最近有一首命運卻要我們危難中相愛的歌非常的火,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是什麼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抖音命運卻要我們危難中相愛什麼歌?抖音命運卻要我們危難中相愛是什麼歌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光年之外》,這首歌的原唱是鄧紫棋。
  • 《虎皮萌企鵝》發布危難熱血預告 虎企鵝保衛叢林
    《虎皮萌企鵝》發布危難熱血預告 虎企鵝保衛叢林 《虎皮萌企鵝》曝危難熱血預告 時長:01:02 來源:電影網
  • 《龍珠》中撒旦是地球人心中的救世主,數次挽救地球於危難之中
    在《龍珠》中撒旦是地球人心中的救世主,數次挽救地球於危難之中,像是沙魯以及魔人布歐甚至是破壞神比魯斯都是被撒旦擊敗了,不得不說論及臉皮龍珠中還沒有比撒旦更厚的。但仔細想想,為了這個名聲撒旦也付出了很多代價,很多時候都瀕臨死亡的危險,但撒旦的生命力確實頑強,雖然說每次都被打得很慘,但無論怎麼說每次都是得救的。
  • 論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
    地震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軍民用世人稱道的抗災救災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催生了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自強不息精神在大地震災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沒有懼怕,中國民族表現出堅毅無畏、頑強抗爭的精神。
  • 全球第一個見太陽的國家,物質上雖較匱乏,但精神上很富足
    今天我們就分享全球第一個見太陽的國家,物質上雖較匱乏,但精神上很富足!就來看看世界上第一個能見太陽的國家吧,這個國家就是薩摩亞,是太平洋南部的一個國家。它位於東十二區,所以能夠最早看到太陽。世界上有很多人會特地前往這裡,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寄語新生:危難面前,應努力回饋鄉土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寄語新生:危難面前
  • 晶報社論|馳援河北 累積城市的精神厚度
    在危難之時,人性的光輝總能迸發升騰,人心之間的同頻共振,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武漢疫情吃緊時,深圳人也是在第一時間伸出了援手。深圳人推崇「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深圳人總是勇於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在愛的施與和傳遞中,深圳人不斷收穫著屬於自己的精神價值,並不斷累積著城市的精神厚度。【來源:晶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專家觀點】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偉大抗疫精神概括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用拼搏、奮鬥、犧牲換來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又一個閃光點。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偉大抗疫精神,將其轉化為前行的強大動力?如何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同時,深化公民道德建設?
  • 中華民族的這一精神,為何被歷史學家湯因比稱為「無與倫比的成功...
    在團結一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建設美好家園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家庭,積澱了偉大團結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這次抗擊新冠疫情鬥爭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的一次重大檢驗,偉大團結精神也在這次鬥爭中得到充分彰顯。
  • 戮力同心抗洪魔 守得雲開見彩虹
    危難之際,民進金堂總支會員積極投身抗洪救災,為保障群眾安全、恢復城市面貌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未雨綢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至上8月16日下午,正在經歷第三次洪水侵襲的金堂縣又接到通知,上級水文部門預測17日沱江洪水流量可能達8500立方米/秒,超過1981年的歷史最大流量,縣城地區水位也將在現有水位上漲1.5米以上。
  • 來見見超級英雄裡最頂端的存在:Omega級變種人
    Franklin Richards一直被認為是漫威宇宙中幾位最強大的存在之一,在成年前就曾多次在危難關頭利用口袋宇宙拯救眾人於水火,全能宇宙的監護者Roma直言不諱的指出過,Franklin擁有不亞於五大天神的力量,足見其潛力的可怕
  • 習近平:駿馬追風揚氣魄,寒梅傲雪見精神
    我念兩副報紙上刊登的春聯送給大家,一副是「駿馬追風揚氣魄,寒梅傲雪見精神」,另一副是「昂首揚鬃,駿馬舞東風,追求夢想;鬥寒傲雪,紅梅開大地,實現復興」。習近平指出,2013年,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包括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戰勝了各種困難和挑戰,取得了新的顯著成就。
  • 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 從2020百度沸點人物系列榜單看國民的抗疫精神、奉獻精神
    而貫穿這些國民意志的根基,則是深深紮根在國民精神土壤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生命赴使命:抗疫精神收穫最多點讚  新冠肺炎在2020年初闖入大眾視野,並在一息之間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僅讓全國人民共同經受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也讓國人有了關於戰勝困境的共同經歷。
  •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危難只想到南宮婉,難道因為被其奪走第一次
    韓立這次危難卻只想到了南宮婉,可見南宮婉在其心中分量最重。為何?難道是因為南宮婉是韓老魔正牌道侶的原因,還是因為南宮婉奪走了韓老魔第一次,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