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霸王別姬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但是對於虞姬的死,至今都很有爭議。有古代地理書籍記載,「虞姬冢於縣東南六十裡,高六丈。即項羽敗,殺虞姬葬此。」意思是項羽兵敗後,打算自殺,但又擔心虞姬被俘後受侮辱,於是殺了虞姬葬在了這個地方。
但是這種有點「變態」的做法,也確實不太符合我們所熟知的愛情故事,況且這本參考書籍並非正史,只是一本地理書籍的推斷。所以可信度也就不高了。
那麼你知道在正史記載中,這個故事是什麼樣的嗎。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歷史上霸王別姬的故事。
就在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王的部隊在垓下修築了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把他團團包圍了好幾層。將項羽困在了垓下,這也就是當時的垓下之戰。
因為項羽部隊中很多都是楚國人,所以到了深夜,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王大為吃驚,軍中也聽到了楚歌。因為楚國的土地已經被收復,因此軍心潰散,很多士兵都離開軍營逃跑了。
這位楚霸王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此時他心系愛妾虞姬,兩人在營帳中飲酒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就是:「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我的氣概能壓倒當世,可是時勢不利啊,烏騅也不再飛馳!我該拿它怎麼辦?虞姬啊虞姬啊,我最心愛的女人我該拿你怎麼辦!)」項王唱了幾遍,美人虞姬在一旁應和。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不止。
而此時虞姬又以《和垓下歌》來回應項羽:「:「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意思就是說:「漢兵已經得到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聲,大王的意氣已經盡了,我靠什麼活在世上呢」 為了不讓心愛的項羽心有牽掛,虞姬唱完隨即拔劍自刎,而這一自刎,即成就了項羽的千古霸業,也成就了兩人愛情故事的一段佳話。
項羽悲痛萬分,倉促的埋葬了虞姬。項羽騎上馬,連夜選了八百人,突圍向南,到了烏江邊,烏江亭長說江東是項羽的地盤,項羽大可渡江之後東山再起。但項羽思量當年烏江8000子弟隨他出徵打出一片天下,如今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自己不願再苟且偷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便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說到這裡,霸王別姬的故事就算是結束了,而霸王別姬這個典故可並不是出自小說或電影,而是出自《史記》,這個故事最早的記載就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本文也是通過《史記》中的內容簡化翻譯得來的。
要知道《史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史書,還是一本權謀之書,觀人之書。很多人都知道《史記》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幾千年來的史書都沒有超過它的,也是中國最早的史學巨著。這本書在文學角度上也也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這本書是我強烈推薦的一本文學典籍,它不僅有很高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還有很強的收藏價值。正如哲學家培根所說的那樣::「讀史使人明智」,讀這本史記,真的會讓人變得「心如明鏡」富有智慧。
不僅如此,《史記》一直以來都是全國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參考來源書籍,其中的許多故事都被選入中小學生課本和讀物。如果你還不了解《史記》中的典故,那我建議您一定要多加了解這本書。
恰逢新年大促,全套四冊史記只需要79元,不到80元你就能買到中國上上下下幾千年的歷史文獻,老少鹹宜,不僅能在閒暇時間閱讀,還能作為文學研究的參考文獻。是不是物超所值呢?別再錯過這套經典史書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