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吃西瓜的時候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
反正小編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終究是錯付了。人類的藥物,植物怎麼能吸收並產生功效呢?
除了離譜的「西瓜打避孕藥」,還有類似給西瓜打 「膨大素」、「甜蜜素」這種「高端謠言」。
眾所周知,我國每年的西瓜產量都能達到7000萬噸以上,一到夏天,幾乎是人手一把勺子配半個西瓜。
但是由於市面上大多數的西瓜又大又甜,反而引起不少消費者的猜疑:
其實某寶或者農資店內銷售的一般都是這種膨大素:
這種膨大素其實只是涵蓋了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用於調節植物生長。而包裝上的Cu、Zn、Fe,其實就是常規的銅元素、鋅元素和鐵元素。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膨大素:
這種膨大素則屬於一種國家允許使用且對人體無害的葉面肥,通常含有赤黴酸、芸苔素內酯、萘乙酸、氯化膽鹼等物質,都具有促進細胞分裂作用,是調節植物生長的。
大家要區分開,膨大素是生長調節劑,並不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自己合成的),兩者都對人體無害。
至於西瓜空心,可能是氣溫過低、光照不足、生長時缺水等等原因導致的畸形,也可能是因為熟過頭了。總之,都不影響瓜的香甜,對人體也沒有影響。
同樣的,市面上這種增甜的著色劑也是對人體無害的葉面肥,也就是生長調節劑:
至於這種用打針的方式注射甜蜜素,就有點離譜了。
西瓜是一個密閉個體,外邊的瓜皮可以有效防止瓜肉接觸到細菌,並保證內部水分不易流失,使西瓜在正常狀態下可以儲存15-20天。
而注入了「甜蜜素」的西瓜,瓜皮的密閉性被針孔破壞,從而導致「甜蜜素」中的細菌和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西瓜內部,導致西瓜在短時間內迅速腐爛。
瓜農怎麼可能自毀招牌賣這種「壞西瓜」呢?
而網上傳的這種有孔的西瓜,其實大概率是在瓜還小的時候被樹枝扎的。
西瓜的謠言年年有,闢謠也緊跟著年年出。
但其根本原因是,當前許多不規範的食品管理案例給消費者帶來了負面印象,導致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這才讓那些抹黑食品的造謠者們有了可乘之機。
因此,作為商家,切實的做好食品安全管理,讓消費者能真正感受到食品質量,才是破解謠言最好的手段。
而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謹慎挑選食材確實是好事,但是盲目聽信謠言,反而會給經營者帶來困擾。
所以當你買了一個西瓜又大又甜,不用多想,一定是因為種瓜人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