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話「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跳板

2020-10-18 地理沙龍

今天是「中秋佳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古代又被稱為「八月節」、「團圓節」、「女兒節」等。中秋節的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五,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中秋節都是在農曆八月十五過,但是也有少部分地區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過。每到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項目,而月球在中秋節剛好是滿月,一輪圓月高掛天空,象徵著闔家團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月球」。

中秋佳節話「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的直徑大約為3476千米,在太陽系所有衛星中,月球的大小排在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和木衛一之後,位居第五位,也是類地行星中個頭最大的衛星。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4千米,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組成了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月球是一顆被地球「潮汐鎖定」的衛星,也就是月球的自轉周期等於月球的公轉周期,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月球永遠只有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也就是說我們在任何時刻看到的月球都是相同的一面,就是今天晚上你看到的月球圓盤,我們把月球朝向地球的這一面稱為「月球正面」,而背向地球的另一面,稱為「月球背面」,月球背面在地球上是無法直接看到的。

月球正面

我們看到,月球表面並不是平坦光滑的,而是分布著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隕石坑,所以月球就像一個「大麻臉」。這些隕石坑是在億萬年的時間內,無數的天體撞擊的結果,由於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和流水,缺少外力作用的影響,所以這些隕石坑可以長時間的保留。月球背面由於朝向宇宙空間,受到撞擊的概率更高,所以月球背面的隕石坑數量遠遠多於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

在月球表面數量眾多的隕石坑中,有六座隕石坑是以我們中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其中位於月球背面的有五座,分別是石申環形山、張衡環形山、祖衝之環形山、郭守敬環形山和萬戶環形山,另外位於月球正面的有一座,是高平子環形山。在月球無數的隕石坑中,最大的隕石坑是位於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約為295千米。

月球環形山

關於月球的形成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說法,目前比較流行的假說有四種,分別是同源說、俘獲說、共振潮汐分裂說和撞擊成因說。「同源說」是指月球與地球是姐妹或兄弟關係,月球與地球在太陽星雲凝聚過程中同時「出生」,是各自重力凝聚成的。「俘獲說」是指月球形成於太陽系其他地方,在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引力捕捉住的。「共振潮汐分裂說」是指月球是在地球歷史的早期,由於地球旋轉作用同太陽的潮汐作用的共振效應而被分裂出去的。

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月球

「撞擊成因說」是指在太陽系形成早期,物質相互聚集,形成原始地球和原始月球,但是兩者相距距離很近,最終發生了劇烈的撞擊,各自產生大量的碎屑物質,最終慢慢吸積變成現在的地球和月球。月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由及其重要的意義的,雖然太陽看起來也不小,但是由於陽光過於強烈,人們根本沒有辦法直視,而月球卻不同,我們可以長時間的欣賞端詳月球,看它的陰晴圓缺變化,寄託著人們無數的情感。

月球基地「假想」

到了現代,月球也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那就是必將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跳板,或者可以理解為「前進基地」。自從上世紀美國登陸過月球之後,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沉寂了幾十年,如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開始積極探索月球,計劃進行載人登月活動,並在不久的將來將建立月球基地,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之路必將起航於「月球」。

地球大氣層和月球

相關焦點

  • 資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20世紀,載人航天的成就是人類登上月球、發展太空梭和建造大型空間站;21世紀,人類太空探索的目標是重返月球和飛向火星。所謂重返月球並不是重複美國阿波羅航天員的登月活動,在月球上停留幾個小時或幾天,而是將在月球上作長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長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須建造月球基地。
  • 中秋佳節探索月球星空 日本要建造去往宇宙的月球工廠?
    今年很巧合的是雙節同日,國慶與中秋恰逢同一天。亦是團圓節吉祥,更是舉國安康。我國四大傳統節日(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的中秋的到來,即將是一波人流湧動。大家都盼望著能在八月十五這天晚上,能和家人坐在一起敬天賞月吃月餅。
  • 地球有兩顆天然衛星?這顆衛星來歷不明,卻伴隨地球13000年
    眾所周知,在人類已知的星球當中地球是唯一一個存在智慧生命體的星球,地球已誕生46億年,人類也是歷經了好幾百萬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自古至今人類對宇宙奧秘的充滿嚮往,古有古人夜觀天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盡有科學家發射衛星、搭乘飛船揭秘宇宙。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曾出現「第三者」,可惜能力不夠
    人類對月球有獨特的情感,尤其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中國傳統文化裡就湧現出不少與月球相關的古詩詞、典故等,究其原因是因為月球是夜空中最大最明亮的存在,這突出了它的獨一無二。月球之所以能在漆黑的夜空中獨自發光,是因為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僅有大約38萬公裡的距離,也是因為它背後有太陽的照耀。
  • 探索發現:我們是地球上唯一一批人類嘛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
  • 月亮——地球的天然衛星
    作為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月球是除了地球以外人類唯一涉足的地方。夜空中這顆最大最亮的球體,使地球在其軸上的晃動得到緩衝,穩定了地球的氣候,地球得以成為更宜居的星球。它也是潮汐的起因,創造出一種引導人類數千年的節奏。月球很可能是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相撞後形成的。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被簡單地認為是唯一的衛星。
  • 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為什麼永遠同一面朝向地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距離地球大約38萬千米,月球也是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個頭僅次於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和木衛一,直徑約為3476千米。我們在地球上看月球,有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但是我們發現每一次滿月時看到的月球都是一樣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
  • 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卻在遠離我們,它為何要遠離我們?
    和木星的79顆衛星以及土星的82顆衛星相比,地球的衛星真是少得可憐,地球只有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雖然地球只有這一顆衛星,但可以說是以質取勝,因為月球是已知的天然衛星中最為獨特的一顆,月球的質量和地球的比例超越了其它所有衛星與其所屬恆星的比例,從比例上來講,月球是最大的一顆衛星,大得甚至超越了一顆衛星應有的質量。那麼這樣一顆碩大的衛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 有人建議炸掉月球,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就會四季如春,你同意嗎?
    ,幾億年和諧相處,它是地球的衛土,唯一一個繞地球轉的行星,地球和月亮互相吸引,使地球行走緩慢一些,形成有規律的白天、黑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甚至二十四節氣。月球圍繞地球運行,可以阻擋很多天體行星對地球的攻擊。如果炸掉月球,那麼地球就沒有月球這顆衛星保護了,那麼每天有無數顆行星直接撞向地球,到時候就會重複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代經歷。
  • 地球有兩顆天然衛星?除月球外,還有一顆已陪伴地球13000年
    而每天都照亮大地的、火辣的太陽也不是圍繞著地球旋轉。反而是地球始終圍繞著太陽公轉。不過月球是圍繞著地球的沒錯,而且也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 然而,在人們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發現地球實際上並不只有一個天然衛星,而是有兩個。
  •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美俄聯手建設月球軌道太空港  今日視點  北京時間28日,美國和俄羅斯航空航天機構,再次聯手,準備從2020年開始,打造月球軌道太空港。  「深空門戶」太空港與「獵戶座」載人飛船在月球軌道同時運行的藝術構想圖。
  • NASA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準備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
    在浩瀚的太空之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是月球。它作為地球的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從古至今就備受關注,只不過在古代,人們對月球好奇,是因為它是夜晚中天空中最大、最明亮的那一個。而到了現代,特別是天文學建立起來後,人們對於月球好奇,是想要知道它作為一顆衛星,它是如何誕生演化的,以及它可以為人類提供什麼。根據資料顯示,早在1969年NASA施行載人登月之前,人類就已經有著近10年的月球探測歷史了。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歸功於美國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展開的「太空競賽」。
  • 除了月球,地球原來還有一顆天然衛星,只是只有很少人知道
    文/行走天涯 除了月球,地球原來還有一顆天然衛星,只是只有很少人知道 月球已經陪伴了地球很多年的時間。被認為是地球的唯一天然的衛星,相比較太陽系內的木星,土星等很多星球而言,地球的天然衛星極其的少。但是卻又是最神秘的一顆天然衛星。
  • 地球 我們美麗的家園 人類已知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因為地球處於宜居帶,並且有很厚的大氣層以及月球作為保護,所以長時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地表環境,這使得生命於地球上成為可能。地球上有包括人類在內的上百萬種生物,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天體。
  • 月球只是"跳板",人類正踩著它準備進行更遠的旅行
    它講訴的是人類通過載人航天宇宙飛船成功抵達火星之後,誰知太空人們遭遇了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隨之火星任務被迫中止,緊急撤離。然而在撤離途中,主角被意外丟在了火星,他孤身一人為了生存種起了土豆,最終和地球取得聯繫,百轉周折之後回到地球。
  • 人類到底從哪裡來的?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你真的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嗎?你真的了解我們人類存在的意義嗎?千百年來,當人們每每仰望星空,總是會發出類似的感想。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的?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但是這個宜居帶非常非常的狹窄,巧的是地球不偏不倚的就在宜居帶上。而且如果一個星球要有生命的話,就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要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衛星,就像月亮這麼大,就剛剛好。因為月球的作用,是要穩住地球的自轉軸。
  •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自古以來,人們對月球的好奇從未停止,而探索也一直在路上,在中國有嫦娥探月、吳剛伐樹一說,而古希臘神話中有月亮女神阿蒂米斯一說。後來,在現代技術的推動下,人類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從剛開始的人類第一個空間探測器月球1號到第一個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太空飛行器月球3號。
  • 人類發現第二個「月球」!追隨了地球許久,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要知道在人類科技還未發展到如今的高度時,人類對月亮的嚮往僅僅停留在部分古代神話故事中,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都是人類對月球的一種美好寄託,想必不少網友都知道我國古代的詩文中也頻頻出現月亮的身影,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如此看來在人類歷史中,月亮佔據了一定了位置,而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的成功也讓人類首次順利地在月球上眺望人類所在的藍色星球,顯然這也是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宇宙中的另外一顆星球上回望地球
  • 除月球以外,地球竟然還有一顆不起眼的天然衛星,只有3.3米大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整個太陽系裡面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它不僅作為地球的「陪伴使者」,還是地球的「保護使者」。地球之所以擁有安全的環境,很多時候是得益於月球對它的保護。數萬年以來,月球為地球擋下了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
  • 人類登月40年:宇宙探索下站是哪裡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自此人們便開始設想,在21世紀初期,人類應該可以徵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可以偵察木星的衛星。然而,40年過去了,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還在地球上轉悠。現階段的宇宙探索似乎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不知該往何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