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雲南之行,在溫放博士和蔡磊博士的帶領下,對沿途形形色色的苦苣苔科植物看花了眼,並對它們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國產苦苣苔科附生類群中,最吸引人的可以說是芒毛苣苔屬Aeschynanthus植物,它們或橙黃或鮮紅的花朵在樹幹上、枝杈間搖曳,分外醒目,隔好遠都能一眼望到。而我最喜歡的是它們中的一員。
這次來到了雲南金平分水嶺保護區,保護區山頂海拔約為1400 m,氣候溼潤植被豐富,因此也很多螞蝗出沒,行進或拍照的時候需要時時警惕,稍不留神就會被螞蝗趁虛而入,鑽到衣服或鞋襪裡大快朵頤。我們在藏滿螞蝗的草地中艱難前進,不多時就看到遠處樹上的一些紅色身影,我三步並作兩步接近了那棵樹,看到芒毛苣苔屬標誌性的花和這個種富有特點的葉子,我回頭跟同伴說:「就是它了,黃楊葉芒毛苣苔!」
圖一 黃楊葉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buxifolius Hemsl. (攝影/ 黃章傑)
芒毛苣苔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至尼泊爾、印度東部,華南至東南亞諸島,分布中心為東南亞地區;多為附生(epiphyte)或攀援(climbing)灌木。
黃楊葉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buxifolius Hemsl.產自滇黔桂地區,越南也有分布。這個種與本屬其他種類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葉子橢圓形至卵形,很像黃楊屬植物的葉子,這也是它的名字來源。
圖二 種加詞buxifolius的構成及詞源(設計/ 洪煜敏 製圖/ 黃章傑)
它的種加詞buxifolius是一個假複合詞,由兩部分buxi-和-folius組成,指的正是它的葉子。
圖三 上圖為黃楊Buxus sinica (Rehder & E. H. Wilson) M. Cheng(攝影/ 航一帆)
下圖為黃楊葉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buxifolius Hemsl. (攝影/ 黃章傑)
圖四 黃楊葉芒毛苣苔全株 (攝影/ 黃章傑)
圖五 黃楊葉芒毛苣苔畫作(作者/ Masumi Yanamaka)
掃描以下二維碼可跳轉到林奈之語相關詞條
撰文/ 黃章傑
參考文獻
Middleton, D. J. 676. AESCHYNANTHUS BUXIFOLIUS. 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 27(2), 147–155. 2010. DOI: 10.1111/j.1467-8748.2010.01691.x
中國植物志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69: 517.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