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溫對去年格陵蘭島的融化至關重要,但科學家說,晴朗的藍天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在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在降雪量也減少的情況下,有創紀錄的無雲天數照射到地表。
這些情況是由於快速移動的噴氣氣流氣流的擺動,也困在歐洲上空的熱量。因此,格陵蘭的冰蓋估計損失了6000億噸。
科學家說,目前的氣候模型不包括遊蕩的噴氣流的影響,而且可能低估了氣候變暖的影響。
格陵蘭的冰蓋是英國面積的7倍,有些地方厚達2-3公裡。它儲存了如此多的冰凍水,如果整個東西融化,它將使全球海平面升高7米。
去年12月,研究人員報告說,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比上世紀90年代的快7倍。最近幾周,對去年融化情況的分析顯示,在短短兩個月內,6000億噸冰使全球海平面增加了2.2毫米。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儘管全球氣溫上升在去年的事件中發揮了作用,但大氣環流模式的變化也是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發現,高壓天氣條件在格陵蘭島超過創紀錄的時間,他們認為,這與噴氣流中所謂的"波浪"有關,這種巨大的氣流主要從西向東流經全球。
當電流變得更加不穩定時,它會向北彎曲,而通常幾天內移動的高壓系統就會在格陵蘭島上空"阻塞"
這些系統的影響因您所在城市的格陵蘭島而異。作者說,在該島的南部,它導致天空更晴朗,更多的陽光照射到表面。無雲天帶來的雪減少,這意味著冰蓋中增加了500億噸。
沒有雪也暴露了一些地方裸露的暗冰,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導致融化在格陵蘭的其他地區,不斷變化的大氣模式產生了不同但同樣具有破壞性的影響。
在北部和西部地區,旋轉但卡住的高壓系統從南緯拉來暖空氣。"你可以想像,一種真空吸塵器順時針旋轉,吸吮紐約市所有溫暖潮溼的空氣,"主要作者、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Marco Tedesco博士說。
"由於旋轉,它沉積這種溫暖,潮溼的空氣高在北部。它形成雲,它們的行為就像溫室,吸收熱量,通常會從冰上輻射。
Tedesco博士解釋說,2019年格陵蘭島的表面質量平衡下降幅度是自194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下降。
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儘管2019年沒有2012年那麼暖和,去年的表面質量平衡出現了創紀錄的下降。
特德斯科博士說:"這確實把格陵蘭推向了紅色。從事這一領域的其他研究人員也認為,新論文很好地解釋了去年在格陵蘭島發生的事情。
哥本哈根丹麥氣象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Ruth Mottram博士說:"論文的主要信息是,非常高的融化主要是由晴朗的天空和直接融化推動的,而必然是由於冰蓋上異常高溫造成的——這是一個輻射驅動的,而不是熱驅動的融化季節。
"在某些方面,天氣模式與 2018 年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空持續數周的巨大阻塞高度相當類似,這使我們成為北歐大部分地區有記錄以來最極端的乾旱。
氣候變化影響噴射流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觀點認為,隨著北極變暖,該地區與驅動氣流的中緯度地區之間的溫差正在縮小。這減慢了溪流的速度,使其進一步遊蕩。
"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北極和中緯度之間的分歧開始出現越大,這種行為正在加速並加劇一些差異。這是造成這種活力和後果的關鍵部分,"Tedesco博士說。
科學家還認為,氣候模型一般需要考慮波浪噴射流的這種影響。其他實地人士說,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Mottram博士說:"這些結果意味著,我們用於未來預測格陵蘭海平面上升的氣候模型低估了目前的極端年份,因此,冰蓋融化的速度和將來海洋的上升速度也可能。
"唯一的光線是,隨著處理器功率的增加,我們可以使用氣候模型進行更高解析度的模擬,這些過程的表示似乎確實有所改善,不僅在格陵蘭島,而且在世界的其他地區,持續阻塞模式對季節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