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作為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如今茯苓在養生方面的使用也是非常的普及,所以茯苓食用與藥用價值均有。茯苓可以得到我們大眾的青睞,肯定是與它的功效離不開關係。
那麼,茯苓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在服用茯苓的時候又有什麼禁忌呢?今天我們來給各位科普一下。
茯苓的相關作用:中藥茯苓為利水滲溼之要藥。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之功。
1、茯苓經常用於水腫尿少,脾虛食少,痰飲內停,便溏洩瀉,心神不安以及驚悸失眠等相關的症狀。
2、茯苓藥性平和,利水從而不傷正氣。凡是小便不利、水溼停滯的症狀,不論是偏於寒溼,或者是偏於溼熱,亦或者是屬於脾虛溼聚,均可以配伍進行使用。
3、茯苓的常見搭配:偏於脾氣虛,溼氣重者,經常與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等配伍。
4、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之分,白茯苓偏於健脾寧心;赤茯苓偏於滲溼洩熱。
還有就是,茯苓是平時的時候比較常用的利水滲溼藥,這其實也是現代養生調理的時候比較常用的健脾祛溼藥。
此外,白茯苓不容易溶於水,平時的時候在煮水、煲湯、煮粥的時候,最好是可以將其搗碎或者是打粉,這樣才會有利於提高其藥用的價值。
那麼茯苓的食用禁忌都有什麼?
1、茯苓利尿作用十分的顯著,服用茯苓過量會導致排尿次有所增多。尤其是一些身體比較虛弱的人,一旦服用茯苓過量,這樣是會傷害身體元氣的,同時夜晚起床排尿的次數也會有所增加,從而導致睡眠質量開始變差,對我們身體的傷害真的非常大。
2、腎虛的病人並不適合服用茯苓,本身腎虛患者就有尿頻尿急的相關症狀,茯苓利尿,這樣是會讓腎虛患者尿頻尿急情況更會嚴重,甚至是滑精。老年人,特別是一些腎虛的老年人,更加應該避免服用茯苓。
3、咽喉乾燥的人千萬不要服用茯苓。茯苓可以幫助我們人體利尿祛溼,加速自身體內水分有所流失,咽喉乾燥患者服用茯苓則會加重缺水的症狀。
4、茯苓不可以與米醋、濃茶等進行同食,會影響藥效,嚴重的話甚至還會發生腹痛、支氣管哮喘和皮膚紅腫等中毒過敏的症狀。
茯苓的功效也有很多,可以利尿、安神等,但是茯苓卻不可以亂服用,正確的服用茯苓才可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大家在清除茯苓的功效的同時,各位也千萬不要忘了關注茯苓的禁忌事項,避免錯誤服用茯苓反而會對我們身體不利。
一般茯苓比較常見的用法:
1、衝調:茯苓粉平時的時候可以衝調之後進行服用,在服用茯苓粉的時候,完全可以把它用溫開水調成糊狀直接食用,也可以把它放在熱牛奶或者是熱豆漿中調勻以後進行食用,都可以讓我們人體儘可能地把它含有的營養成分吸收和利用。
2、煮粥:茯苓粉平時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煮粥飲用,再用它煮粥的時候,需要把大米和紅棗先放在鍋中煮至成粥,在外出之前可以加入茯苓粉,煮之10-15分鐘就可以。
平時蒸饅頭或者是煎餅的時候,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茯苓粉,它可以讓麵食的口感更好,也可以讓我們人體快把茯苓粉的營養成分吸收和利用。
那麼應該如何判斷茯苓的好壞?
真的茯苓,咬一口是有一定的黏性,因為它含有糖分,再一個,摸一下手的皮膚就不會發白,它並沒有粉性。
我知道的經驗是: 白茯苓有方塊和大片的,色灰白不均,有的甚至連有未處理完的褐色皮,表面無脫粉,用牙齒刮質感黏性均一,嚼之無殘渣,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
白茯苓加工角料打漿過濾,靜置之後取下面白漿加熟石膏再倒模而成,表面和白茯苓是一樣的,參雜少許毛看不出,但是非常的重,嚼之有石膏沙。一般都沒有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