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世界知識局 ,作者朱江明
世界知識局
世界知識局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
世界知識局
在這個信息爆炸年代,知識的意義總是被誇大,還有不少媒體做起了販賣焦慮的生意。但是真正能給大家提供有趣有料的內容,不玩套路的,世界知識局算一個。
世界知識局是《鳳凰周刊》旗下的科普新知公眾號。知識局的局長是一個不隨大流、也不裝逼,還經常有點小幽默的知識青年、老藝術家。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我們應該準備些什麼?這一期世界知識局採訪了生存愛好者,他告訴我們,備災備荒,一定不能盲目囤積物品。面對危機,有準備會比沒有準備倖存下來的概率更大。
關注世界知識局,一起漲姿勢
▼
這個春節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次假期了。在人群中,有為買不到口罩、消毒藥水而發愁的,有聽信流言囤積了鹽和奇怪口服液的。而面對這種特殊形勢,有一小撮人卻胸有成竹。
末日生存主義者,又稱Preppers,他們相信末日終有一天不再是小說或電影中的情節,積極儲糧備水、學習生存技能、知識,他們相信自我勝過相信現存體系。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段世界知識局與一位生存主義者的訪談。
訪問對象:朱江明,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社會安全專家,生存主義者。
世界知識局:你是什麼時候對危機生存主義開始感興趣的?
之前看了一部名為《殭屍世界大戰》的片子,布拉德皮特主演,這是全世界爆發殭屍危機的科幻災難片。
電影改編自同名美國科幻暢銷小說,其實小說作者Max Brooks(馬克思·布魯斯)另一部作品更為有趣,那就是被譽為生存主義聖經的著作《殭屍生存手冊》。
Max在手冊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在殭屍病毒大爆發後生存和戰鬥,應該準備哪些工具,儲備多少糧食和武器,如何發現殭屍病毒即將大爆發的徵兆。這並不是為科幻小說準備的,而是借殭屍圍城為切入點,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解決現實問題的全新視角和方法論。
而我之前是從事公共及社會安全學的研究者,在了解殭屍危機生存主義以後覺得非常有趣,並且將這個方法論引入社會安全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也獲得了的不錯的反響。
世界知識局:「殭屍危機」聽起來是個虛構背景,為什麼會作為現實生活的參考?
《殭屍世界大戰》的作者Max創作殭屍題材作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虛擬的危機爆發背景,如果把一切不幸都歸咎於殭屍瘟疫大爆發,人們反而會變得輕鬆。
其實,2001年以來世界發生了很多不可預測的災難和禍害,從911事件、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到卡特裡娜颶風災害、全球變暖、世界金融危機、禽流感、SARS等。尤其是卡特裡娜颶風災害之後,Max生活的社區警方基本停擺,社會秩序混亂,災區發生了飢餓和搶掠等事件。
讀者不會認為殭屍危機真有可能發生,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殭屍這種東西,但是他們卻會認真的閱讀殭屍文學作品,並且學習和了解如何應對殭屍的問題。
世界知識局:這個「殭屍世界大戰」和作者Max在美國的影響力是怎樣的?
Max 所提倡的殭屍危機生存主義不僅流行於民間和文藝界,美國政府和軍隊同樣很喜歡他這套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方法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將《殭屍世界大戰》列為學員推薦閱讀書籍,認為這本書能讓海軍軍官更為直觀的了解國際政治和各國在全球性危機中決策的風格。
有趣的是,最近有部流行於網絡的好萊塢大片《傳染病》,片中描述全球瘟疫危機時同樣大量寫了國際政治和官僚體系的脆弱性。
後來Max又被美國戰爭學院聘為特約講師,為軍官們講述如何準備應對殭屍危機。我的一位朋友曾經是美軍特種部隊成員,他有幸聽過Max殭屍準備課程,感覺頗受啟發。這些課程的本質並不是對付行屍走肉,而是描述在一個失序的社會中如何自保和重新建立秩序,這和他在中東反恐戰爭中所遇到的很多情況非常像。設定的背景天馬行空,卻能從中學到不少有價值的東西。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即CDC)在2011年發布了殭屍災難準備手冊,還舉辦了演習。
CDC的公關負責人解釋說,之前CDC每年6月都會發布颶風侵襲警示和相關準備方案,然而,這些警告卻很少被看到,幾乎沒有什麼社交傳播力度。
而這份「殭屍預警指南」使得網站瀏覽量暴增,甚至一度宕機。
世界知識局:那我們能從「殭屍預警指南」中學到什麼呢?
以我的經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判斷危機的來臨。正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除了地震之外一切的危機都是有提前預警信號的。
人類大部分危機都源自於系統的某個脆弱點。比如,雨季到來之前,如果社會上有一些關於水利防汛設施失修新聞,那麼在雨季到來時相關區域出現洪澇災害的概率就會增加;如果你發現某個城市缺乏掃雪的專業設備,那麼如果當年的冬天特別冷,這個城市很大概率會因為一場暴雪而陷入癱瘓。
就社會安全而言,一次偶發性的問題可能是意外,兩次基本可以斷定系統存在脆弱性,如果連續出現三次以上類似系統脆弱性報告,那麼基本可以確定危機將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爆發。你必須根據你所搜集到的情況,來確定自己的重視程度。
到了危險的狀態,你的選擇只有兩個:逃跑,或者就地等待危機過去。
世界知識局:如果真的遇到殭屍危機,能做怎樣的準備呢?
每個人手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進行物質準備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有主次概念。我們第一優先要解決的物資主要是兩類:個人防護器材和藥物。
個人防護器材主要是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和其他輔助裝備。電影中的殭屍病毒主要是被殭屍撕咬而感染,然而有些電影如《我是傳奇》中的設定,殭屍病毒會在空氣中傳播。由於我們沒有上帝視角,所以必須按照最嚴重的情況去準備,也就是假設這種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染,這時候口罩成為傳播期必須的裝備。
世界知識局:口罩這個點能展開講講嗎?
其實口罩是個不嚴謹的稱呼,我更願意稱之為口鼻防護裝備。
首先是工業防塵呼吸器。在工業上用的所有防塵呼吸器或者面具,都屬於簡單生化防護的裝備,大部分的防護級別還要高於KN-95口罩,與口罩一樣工業防塵呼吸器四大品牌是3M、MSA、霍尼韋爾和日本重松。
不過購買此類裝備記住一定要搞清楚不同品牌濾片的防護等級,這樣才能針對你所遇到的情況做好準備。雖然活性炭濾芯對有害氣體具有防護作用,但是對於氣溶膠顆粒的過濾效果很差,一般HEPA靜電濾片對微細顆粒效果更佳。
其次是運動口罩。運動口罩過去僅為自行車和公路跑愛好者所熟知,因此存貨量現在尚未被耗盡。這個品類有高端的Respro和RZ 兩大英美品牌選擇,低端也有迪卡儂出品。
可惜的是,運動口罩主要是給歐美人設計的,亞洲人使用與面部貼合度較差,氣密性不足影響了防病毒效果。我自己長期使用運動口罩,摸索出了一套實用的解決氣密性辦法。現在網上有一種名為防霧鼻梁貼的口罩氣密補丁,貼在口罩內壁就可以強化口罩的氣密性。
如果上述口罩都無法買到,其實也可以自制高等級防護口罩。在網上有很多用各種材料自製口罩的視頻,包括無紡布和廚房擦油紙等,這類自製口罩往往虛有其表,對可吸入顆粒物防護很差。個人要自制一款防護等級較高的口罩並不困難,3M等大品牌的N95口罩主要材料就是「hepa靜電濾網」,空氣淨化器用的也是hepa濾網。直接用空氣淨化器的濾片就可以改造出相當於n95以上級別的口罩,但是臉部貼合度比較低,氣密性不夠好。因此在自製口罩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門窗密封條在口罩內部根據臉型貼合,這樣可以提高口罩的貼合度加強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空淨或者新風機的hepa濾網較厚氣阻力大,長時間佩戴可能導致肺部功能受損。用此類材料製作口罩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嘗試。
世界知識局:除了口罩,防護眼鏡最近也挺火的……
是的,除口鼻外,眼部的防護在生化危機中同樣重要。很多病毒可能通過眼角膜滲入。在危機爆發後,專用的醫療用防護鏡很快會被搶購一空,所以如果平日沒儲備的話,這類裝備還有很多可以替代的產品,效果同樣不錯。
比如遊泳鏡和滑雪鏡都可以用於眼部防護,除此之外騎行風鏡同樣有效。當然,你並不一定要搞個類似眼鏡的東西,透明塑料面罩也同樣可以用於防止飛沫入眼,廚師、工業防護和醫院都會用到這種頭帶式面罩作為基礎防護。
世界知識局:需要準備什麼樣的藥品比較好呢?
我個人建議常用的各種感冒藥退燒藥要多準備一些,除此之外抗生素和常見的抗病毒性流感的藥物達非等,如果有條件也應該準備一些。藥物不僅僅可以讓你少去醫院,在戰區抗生素可能比黃金還昂貴,這都會是你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打開《殭屍生存手冊》你會發現,爆發期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醫院,因為有大量情況不明的患者被送進醫院搶救,而醫護人員此時並未全面了解病毒的危險性防護不足。這都會導致醫院中被感染的概率極大地增加,在這個時候除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之外,多準備一些藥物也是必須的。
世界知識局:消毒物資要怎樣選擇呢?
酒精經常被用於局部消毒,是非常實用的消毒物資。然而在危機發生後會變得非常搶手。
除了醫用酒精,食用酒精同樣可以用於皮膚表面消毒,安全性也比較高。波蘭有種被稱為生命之水的伏特加,酒精含量高達96度,是世界第一烈酒。
我不認識任何人直接喝那玩意,波蘭本國人都不會這麼瘋狂。其他好幾種烈酒都能達到消毒濃度,也就是75度以上。超級烈酒並不貴,大約就是幾十塊到上百的水平,論容量計算比很多精裝版的醫用酒精都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消毒時酒精濃度最好為75度,超過80度不僅不會效果更好且還會有反作用。所以如果你買了90多度的烈酒,記得回去用純淨水勾兌成75度的濃度。關於具體如何勾兌成75度,算起來有點複雜,因為醫用酒精的濃度是質量濃度,而酒的酒精濃度是容量濃度。必須進行容積比換算才能得出結論,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5份波蘭伏特加和一份水勾兌大約能成為75%的消毒濃度。
紫外燈和紫外線消毒櫃也是居家必備的消毒手段。紫外線直接照射可以殺死大部分細菌和病毒,給手機和其他日用品消毒,尤其給N95口罩等非一次性口罩消毒也是個好辦法。飛利浦和松下都有不少居家消毒用的紫外燈產品。如果實在買不到,花卉用品商店往往也會有紫外燈賣。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燈長期照射對人體傷害巨大,因此開啟紫外燈消毒時人必須離開。
世界知識局:其實面對危機,我們最關心的還是吃的問題如何解決……
準備食物是個系統工程,新鮮食物很容易變壞,而長期吃醃製和方便食品對健康影響很大。我個人建議用來做長期保障的食品,不宜味道太好吃,因為你會很快吃掉他們。有很多人認為軍用口糧難吃——那就對了!這是給人保命用的,而不是讓你吃個爽。
以下一些食物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容易變壞,往往可以存放超過1個月,可以作為囤積的主體:雞蛋、常溫保存鮮奶、蘿蔔、土豆、大白菜。作為長期儲存的食物也有一些選擇:奶粉、罐頭、凍乾食品、義大利麵、蜂蜜。
總之,如果危機有長期化的趨勢,你必須考慮準備更多的食物以應對短缺,當然家中儲存更多的食物也可以避免因為出去買菜而暴露在生化環境下。
世界知識局:還有什麼重要的物資您覺得值得準備?
也許,還需要一點合法的武器……
喪屍電影中武器是保命的第一要素,因為主角必須殺出重圍才能活命。然而在現實中的大部分危機裡,武器都是很難被用到的裝備。因為大部分的現實危機,都不至於導致社會秩序完全崩塌,公共安全服務徹底消失。
即便如此,我們仍舊需要考慮武器這個因素,因為在一些危機中局部區域可能失控。在這裡我必須申明一點,持有武器必須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
我個人非常推薦使用盾牌,因為民眾持有盾牌完全合法,而且和刀具配合下攻守兼備,實在是冷兵器格鬥中的黃金助攻兵器。
撬棍也是殭屍危機中重要的格鬥兵器,打爆殭屍的腦袋之餘,還可以用來破除障礙,實在是居家和旅行必備之物。此外,斧頭、錘子、棒球棍和高爾夫球桿也都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在危機中你應該準備好武器,並且能夠熟練的使用它們。
對於生化危機而言,有準備會比沒有準備倖存下來的概率更大,但是你不要認為自己準備充分就必然能打贏這場仗。
要記住,在生化危機中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
幸運比存在更重要!
PS:本文僅供參考。在各種危機中,求生的技巧都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永遠是「知道必須活著,知道該怎麼活」。
點擊以下連結,觀看更多世界知識局熱門文章:
關注世界知識局,一起漲姿勢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我們對世界的洞察不可能來自空想,再「獨立」的思考也要依託這個世界既有的知識。
我們的目標是每天為讀者帶來一條新知,它也許是最前沿的新成果,也許是被忽視的舊常識;也許是一個回答,也可能是一個小故事。
原標題:《當世界末日來臨,人類應該儲存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