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屬鸛形目䴉科,號稱"東方神鳥",粉羽白翅,形態優美—— "川001...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據新華社成都4月22日電 (記者 呂慶福) 4月18日,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試驗站朱䴉馴養繁殖研究基地內,誕生了第一隻西南地區朱䴉雛鳥。該雛鳥體重55.3克,發育良好。

  朱䴉屬鸛形目䴉科,號稱「東方神鳥」,粉羽白翅,形態優美。和大熊貓一樣,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中國僅存2000多隻,屬瀕危物種。

  半個世紀以前,四川廣元最後一次發現朱䴉的活動痕跡,從此以後四川就再沒發現過。1981年,中國科學家在陝西漢中洋縣發現7隻野生朱䴉,拉開朱䴉的種群復興大幕。2016年11月,50隻來自河南、陝西、浙江等地的朱䴉相聚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試驗站朱䴉馴養繁殖基地。

  經過近6個月的適應性生活,3月21日,到四川安家的朱䴉產下第一枚卵。為了保證朱䴉卵能正常孵出,科研人員採用全程人工智慧孵化技術,在4月16日開始出現破殼現象,經過39小時的破殼過程,雛鳥最終平安降生。

  朱䴉實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對,終身守制,在伴生途中,一隻出現意外,剩餘一隻也不再另擇配對,因此又有「愛情鳥」的美稱。

相關焦點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天氣不太好,看下高清美顏照—— 圖源:鳥網 鵲鷂是鷹形目鷹科鷂屬的鳥類同樣奉上高清美顏照—— 圖源:鳥網 半蹼鷸是鴴形目丘鷸科半蹼鷸屬的鳥類
  • 動物小百科:關於黑頭䴉鸛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黑頭䴉鸛,拉丁學名Mycteria americana,也叫林鸛、樹林鸛,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鸛形目、鸛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Wood Stork,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是1758年。
  • 惠東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攝像愛好者拍攝) 白頭䴉鸛,又名彩鸛,全球已面臨瀕危珍稀鳥類,日前,有攝像愛好者在我縣黃埠白沙村拍攝到這一珍稀鳥類,讓人非常驚喜。
  • 【rlyl物種說】今日--白頭䴉鸛(Painted stork)
    鸛科 Ciconiidae屬:䴉鸛屬 Mycteria種:白頭䴉鸛 M. leucocephala(Pennant, 1769)白頭䴉鸛,也稱彩鸛,為鸛科䴉鸛屬的鳥類,大型涉禽,身高約93-102釐米,體重2-3.5公斤,多數為留鳥。分布於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廣東、福建、海南、長江下遊、河北等地,主要棲息於棲息在湖泊、河流、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附近沼澤和草地上,它們主要捕食小魚,營巢於靠水邊的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斯裡蘭卡。
  • 貴州這種鳥比朱䴉罕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都聚在樹上「建房子」
    湖泊河流與沼澤溼地,是鸛科動物最喜歡的地方。美麗的白頭䴉鸛,羽毛色彩鮮明,有一雙紅色的大長腿,以及橙色的長嘴,對溼地的依賴性很強,總是在水中覓食,在樹上「建房子」聚居。01比朱䴉罕見:50年難覓其蹤跡,出現在貴州威寧草海白頭䴉鸛十分漂亮,也十分罕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白頭䴉鸛消失50年後"重現江湖"
    白頭䴉鸛消失50年後"重現江湖"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6-17 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近日,科學工作者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3隻珍稀鳥類白頭䴉鸛,這種鳥類在中國已有50多年沒有野外目擊報告了。
  • 貴州發現13隻稀世野鳥白頭䴉鸛(圖)
    貴州發現13隻稀世野鳥白頭䴉鸛(圖) 2008年06月10日08:3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近日,科學工作者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昨晚,專家觀圖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  該鳥嘴呈紅色,約有20cm長;腳呈淺肉紅色;頭頂有紅冠;除尾部是黑羽外其餘體羽潔白;整體高約1.5米左右。  劉金星稱,3日15時許,宜都市王家畈村的數名村民在附近一山中發現這隻鳥臥在一棵樹下。村民們靠近時,它一下子站起來,跑開了幾步。村民們想抓到它,哪知它跑的速度飛快。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11月15日上午,鳥類攝影愛好者楊鑫在陝西洋縣儻水河邊意外拍攝到鉗嘴鸛。該物種在陝西發現尚屬首次。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亞洲開嘴鸛,屬於遷徙性鳥類,以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軟體動物為食,屬於中型鸛,翼展可達147-149釐米,壽命最長為18年。
  • 傻傻分不清的鸛與鶴,你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嗎
    事實上,陸蠡所描述的這隻漂亮的鳥應該是「白鸛」,而在我國南方出現的即是東方白鸛。此外,鸛和鶴都生活在水域周圍,且都是大中型涉禽,具有喙長、頸長和後肢長等形態特徵,飛行姿態均是頭頸和腿伸直、緩慢扇動巨大雙翅。因此,在野外觀鳥時,容易將這兩類涉禽相互混淆。下面以東方白鸛和白鶴為例,探討一下它們的不同之處。
  • 興化首次發現新鳥種彩䴉 曾一度被認為已在我國絕跡
    姚建興告訴記者,興化地處裡下河水鄉,鳥類眾多,他曾拍到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但是在劉溝村拍到彩䴉也是偶然,特別興奮。劉溝村地處興化市西北部,與高郵臨澤相鄰。萬畝荷塘景區就位於該村,正在打造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這裡鳥類雲集,已成了愛鳥的朋友們的觀鳥基地之一。
  •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這隻鉗嘴鸛時而在河邊的溼地與朱䴉白鷺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悠然自得。只有兩隻喜鵲「欺生」,不停地繞飛,試圖驅趕這隻生面孔的大鳥。
  • 《朱䴉》:曾經的失去,永久的珍惜
    但有人說,比鴛鴦更忠於愛情的是朱䴉,雙宿雙棲,共同築巢,交替孵卵,不曾離棄。一隻朱䴉如果失去配偶,便選擇隻身飄零天涯,最終憂然死去。聽說,朱䴉性孤僻而沉靜,除起飛時鳴叫外,一般活動時不鳴叫。常單獨或成對或呈小群活動,極少與別的鳥合群。白天活動覓食,晚上棲於高大樹上。換做是人,好一顆孤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