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水」是火星探測的一條主線,定量化「尋水」將增進人類對火星宜居性的認識。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科學家建立了一套火星含水量和礦物豐度反演方法,可以直接服務我國2020火星探測任務,使火星「尋水」事半功倍。該成果日前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上在線發表。
科技創新年度巡展 和冠欣 攝
如何在火星上「尋水」?這得通過著陸探測車「跑」,飛行器「拍」。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洋說,目前能夠確認,火星表面巖石、土壤上的確附著了水分子,同時地表物質上也有水曾經停留過的痕跡。劉洋和同事們利用歐洲宇航局火星快車的OMEGA光譜儀數據和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探測器的CRISM光譜儀數據,對好奇號火星車著陸所在的蓋爾撞擊坑地區的含水量和含水礦物的豐度進行了細緻研究。他們建立了一套科學方法,估算出了該地區土壤的含水量,並對含水礦物進行了定量填圖。研究人員把火星偵察軌道探測器在天上「拍」的結果與好奇號火星車在地上「跑」的探測結果進行了比對,結果發現兩者數據高度吻合。
「好奇號火星車探測區域採集的數量顯示,該地區水分子在地表物質中的含量是3%左右。我們通過自己建立的科學方法進行計算,發現該區域的水分子含量也在2%至4%之間,非常接近3%,這說明應用我們的方法,空中『偵察』也能大有收穫。」劉洋說。今年,我國將首次實施「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劉洋和同事們建立的含水量和礦物豐度反演方法可以直接服務於我國2020火星探測任務,應用到軌道探測器的數據處理和分析中,助力火星科學任務目標的完成。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航
來源: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