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公共關係學考試真題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2.應考者必須按試題順序在答題卡(紙)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
3.塗寫部分、畫圖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書寫部分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籤字筆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被譽為公關之父的人物是
A.愛德華�伯尼斯
B.詹姆斯�格魯尼格
C.雷克斯哈羅
D.艾維�李
2.將公關公司劃分為合作型公司與獨立型公司的標準是
A.經營方式
B.內部業務
C.外部業務
D.隸屬關係
3.中國第一家公關公司是
A.偉達公關公司
B.博雅公關公司
C.中國環球公關公司
D.易神州公關公司
4.公關策劃的最後一步是
A.確定目標
B.審定方案
C.編制預算
D.設計主題
5.根據盧斯契和基斯的分類,聾啞人的手語、交警的指揮手勢軍隊的電碼等屬於
A.物體語言
B.行動語言
C.標記語言
D.肢體語言
6.傳統媒體中,花費精力、財力最少,使用最為方便的傳媒是
A.報紙
B.雜誌
C.網絡
D.廣播
7.所有流行項目的最顯著特徵是
A.周期性
B.新奇性
C.時效性
D.兩極性
8.受廣告主委託,負責廣告活動的策劃與執行的廣告經營機構是
A.媒體
B.點子公司
C.廣告代理商
D.廣告協會
9.受眾心理選擇過程的第二個環節為
A.選擇性注意
B.選擇性反饋
C.選擇性記憶
D.選擇性理解
10.提出需要層次論的美國心理學家是
A.泰羅
B.馬斯洛
C.赫茲伯格
D.弗魯姆
11.在美國,被譽為「公共關係的聖經」的著作為
A.原則宣言
B.公眾輿論的形成
C.有效的公共關係
D.公共關係學
12.「把關人」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
A.艾維�李
B.庫爾特�盧因
C.愛德華�伯尼斯
D.彼得�聖吉
13.新聞稿的靈魂是
A.事實
B.導語
C.結構安排
D.內容安排
14.被稱為新廣告的營銷廣告新概念為
A.統合營銷傳播
B.新聞傳播
C.營銷推廣
D.兩級傳播
15.「廣交會」屬於
A.事實
B.導語
C.結構安排
D.內容安排
14.被稱為新廣告的營銷廣告新概念為
A.統合營銷傳播
B.新聞傳播
C.營銷推廣
D.兩級傳播
15.「廣交會」屬於
A.橫向展覽會
B.縱向展覽會
C.露天展覽會
D.宣傳展覽會
16.對外開放參觀活動首先應該確定的是
A.時間
B.規模
C.人員
D.目的
17.MIS是指
A.理念識別系統
B.行為識別系統
C.視覺識別系統
D.組織識別系統
18.在VIS中,應用最廣泛、使用頻率最多的要素是
A.標誌
B.標準字
C.標註色
D.組織造型
19.「沒有你的信息就是別人的信息;沒有你的正面信息就可能是你的負面信息」反映
了公關危機管理的
A.公眾至上原則
B.公開性原則
C.真實性原則
D.及時性原則
20.公關危機最為明顯的特徵是
A不確定性
B.溢出效應
C.連鎖破壞性
D.突發性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1.公關的基本功能包括
A.收集信息
B.輔助決策
C.傳播推廣
D.協調溝通
E.提供服務
22.公關意識包括
A形象意識
B.創新意識
C.溝通意識
D.服務意識
E.互惠意識
23.根據對組織的態度,可將公眾劃分為
A.順意公眾
B.逆意公眾
C.邊緣公眾
D.穩定公眾
E.周期公眾
24.非正式團體的類型有
A.友誼型
B.同好型
C.工作型
D.自衛型
E.互利型
25.形成知覺偏見的原因主要有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印象
E.蝴蝶效應
26.流言內容的發展變化階段有
A.萌芽
B.成熟
C.一般化
D.強調
E.同化
27.下列屬於電子媒介的有
A.電視
B.電影
C.網際網路
D.廣播
E.報紙
28.專家策劃法一般分為
A.個人判斷策劃法
B.集團頭腦風暴法
C.集體判斷策劃法
D.直覺策劃法
E創意策劃法
29.寫作新聞稿的基本要求是
A.旁徵博引
B.主題突出
C.簡明扼要
D.生動活潑
E.想像豐富
30.慶典活動類型包括
A開業慶典
B.周年慶典
C.喬遷慶典
D.重大成果慶典
E.受到特殊嘉獎慶典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1.公關人員應遵守的道德規範有哪些?
32.簡述影響和改變態度的因素。
33.簡述公關策劃的原則。
34.簡述廣告策劃的內容。
35.簡述贊助活動的實施步驟。
36.簡述公共危機管理的原則。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7.如何建立有效的組織形象?
38.試述傳播媒介的選擇原則。
五、案例分析題:10分。
39.某服裝廠臨近大學,其生產車間與大學教學樓隔牆相望為消除工人長時間重複勞動產生的疲勞感和單調感,該服裝廠每天10:30~11點之間在車間內播放流行音樂。服裝廠「震耳欲聾」的音樂聲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的教學與科研活動。校方多次找廠方交涉,始終沒有結果。無奈之下,方向政府有關部門投訴並投書媒體,結果服裝廠受到處罰,社會聲譽受損。
①對於服裝廠而言,資料中的大學是何種公眾對象?請簡述其主要內容。
②組織如何處理好與該類公眾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