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6年:中國徐光啟和義大利利瑪竇合作將歐幾裡得《幾何原本》前六卷譯為中文。公元1609年:德國克卜勒建立行星橢圓軌道理論。公元1614年:英國納皮爾創立對數理論。公元1615年:德國開勒著《酒桶新立體幾何》,有求酒桶體積的方法,是阿基米德求積方法向近代積分法的過渡。
公元1617年:英國布裡格斯製作第一個常用對數表。公元1623年:英國岡特設計對數尺度計算尺。公元1627年:日本吉田光由著《塵劫記》,為早期和算著作。公元1629年荷蘭吉拉爾最早提出代數基本定理。法國費馬已得解析幾何學要旨,並掌握求極大極小值方法。公元1635年:義大利卡瓦列裡建立「不可分量原理」。公元1637年法國笛卡爾的《幾何學》出版,創立解析幾何學。法國費馬提出「費馬大定理」。公元1639年:法國德扎格著《試圖處理圓錐與平面相交情形的文稿》,為射影幾何先驅。公元1640年:法國帕斯卡著《圓錐曲線論》。公元1642年:法國帕斯卡發明加減法機械計算機。公元1655年:英國沃利斯著《無窮算術》,導入無窮級數與無窮乘積,首創無窮大符號。
公元1657年:荷蘭惠更斯著《論賭博中的計算》,引入數學期望概念,是概率論的早期著作。在此之前,法國帕斯卡和費馬等人已由賭博問題而開始考慮概率理論。公元1665年:英國牛頓一份手稿中已有流數術的記載,這是最早的微積分學文獻。其後他在《無窮多項方程的分析》、《流數法與無窮極數》等著作中進一步發展流數法並建立微積分基本定理。公元1666年:德國萊布尼茨寫成《組合的藝術》,孕育了數理邏輯思想。公元1667年:英國格雷戈裡發表《論圓與雙曲線的實際求積》,最早注意到無窮級數的斂散性。公元1670年:英國巴羅著《幾何學講義》,引進「微分三角形」概念。公元1673年:德國萊布尼茨製作了能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