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世界數學大事件

2020-12-04 究盡數學

公元1606年:中國徐光啟和義大利利瑪竇合作將歐幾裡得《幾何原本》前六卷譯為中文。公元1609年:德國克卜勒建立行星橢圓軌道理論。公元1614年:英國納皮爾創立對數理論。公元1615年:德國開勒著《酒桶新立體幾何》,有求酒桶體積的方法,是阿基米德求積方法向近代積分法的過渡。

公元1617年:英國布裡格斯製作第一個常用對數表。公元1623年:英國岡特設計對數尺度計算尺。公元1627年:日本吉田光由著《塵劫記》,為早期和算著作。公元1629年荷蘭吉拉爾最早提出代數基本定理。法國費馬已得解析幾何學要旨,並掌握求極大極小值方法。公元1635年:義大利卡瓦列裡建立「不可分量原理」。公元1637年法國笛卡爾的《幾何學》出版,創立解析幾何學。法國費馬提出「費馬大定理」。公元1639年:法國德扎格著《試圖處理圓錐與平面相交情形的文稿》,為射影幾何先驅。公元1640年:法國帕斯卡著《圓錐曲線論》。公元1642年:法國帕斯卡發明加減法機械計算機。公元1655年:英國沃利斯著《無窮算術》,導入無窮級數與無窮乘積,首創無窮大符號。

公元1657年:荷蘭惠更斯著《論賭博中的計算》,引入數學期望概念,是概率論的早期著作。在此之前,法國帕斯卡和費馬等人已由賭博問題而開始考慮概率理論。公元1665年:英國牛頓一份手稿中已有流數術的記載,這是最早的微積分學文獻。其後他在《無窮多項方程的分析》、《流數法與無窮極數》等著作中進一步發展流數法並建立微積分基本定理。公元1666年:德國萊布尼茨寫成《組合的藝術》,孕育了數理邏輯思想。公元1667年:英國格雷戈裡發表《論圓與雙曲線的實際求積》,最早注意到無窮級數的斂散性。公元1670年:英國巴羅著《幾何學講義》,引進「微分三角形」概念。公元1673年:德國萊布尼茨製作了能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機。

相關焦點

  • 18世紀,世界數學大事件
    公元1742年:英國馬克勞林出版《流數通論》,試圖用嚴謹的方法來建立流數學說,其中給出了馬克勞林展開式。德國哥德巴赫與瑞士歐拉通信,提出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公元1743年:法國達朗貝爾出版《論動力學》,建立動力學基本規律一一達朗貝爾原理。公元1744年:瑞士歐拉著《尋求具有某種極大或極小性質的曲線的技巧》,標誌著變分法作為一個新的數學分支的誕生。
  • 古典時代,世界數學大事件
    約公元前300年:希臘歐幾裡得著《幾何原本》,是用公理法建立演繹數學體系的最早典範。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經歷代增補修訂基本定形(一說成書年代為公元50一100年間),其中比例計算、線性插值法、盈不足術、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法則,以及正負數運算等都是世界數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 群星璀璨的17世紀:天才造就時代還是時代造就天才
    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17世紀在歷史上是「路易十四世紀」,路易十四是法蘭西的太陽王,在他當政的時候,法國成為世界的一流強國。但是在哲學家看來,17世紀是科學人才輩出的一個世紀,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稱這段時間為「天才的世紀」。這個世紀的科學家不一定有18世紀那麼多,但是重量級的人物特別多,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橫跨文理兩大領域的。大致上有九個人物,其中後面五個人物,完全是17世紀的科學家。
  • 十九世紀數學
    十九世紀數學發展的概貌  十八世紀數學發展的主流是微積分學的擴展,它與力學和天文學的問題緊密相聯。微積分的運用使這些自然科學領域迅猛發展,至十八世紀末,它們達到了一種相對完美的程度。  然而,將數學和這些自然科學基本上視為一體的觀念,使當時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如拉格朗日、歐拉、達朗貝爾等對數學的前途產生了悲觀情緒,他們覺得數學泉源已近枯竭。
  • 十九世紀的數學
    十九世紀數學發展的概貌    十八世紀數學發展的主流是微積分學的擴展,它與力學和天文學的問題緊密相聯。微積分的運用使這些自然科學領域迅猛發展,至十八世紀末,它們達到了一種相對完美的程度。上述因素促成了十九世紀數學充滿活力的創新與發展。    十九世紀歐洲的社會環境也為數學發展提供了適宜的舞臺,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所造成的民主精神和重視數學教育的風尚,鼓勵大批有才幹的青年步入數學教育和研究領地。法國在十九世紀一直是最活躍的數學中心之一,湧現出一批優秀人才,如傅立葉、泊松、彭賽列、柯西、劉維爾、伽羅華、埃爾米特、若爾當、達布、龐加萊、阿達馬。
  • [趣味數學]世界數學中心的轉移
    17世紀因果的自殘階級革命迎來了第二個科學活動中心。  18世紀法國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引來了法國科學的繁榮,巴黎成為當時世界學術交流的中心。  就數學而言,首先是「歐洲數學之王」高斯(K.F.Gauss,1777—1855)的堂堂雄姿,出現在19世紀世界數學史的地平線上。高斯所開創的哥廷根大學大學的科學傳統,經狄裡克萊、黎曼、克萊因之手,後在希爾伯特時代得到了充分的發揚。隨著高斯的出現,數學的花朵從法國逐漸移植到德國。在這個科學活動中心區,僅有德國數學家做出的重大成果,就佔當時世界重大數學成果總數的42%以上。
  • 一個時代的終結者,數學界無冕數學之王,指明整個世紀的數學方向
    他運用的方法和途徑是那樣的出人意料、令人折服,就像亞歷山大解開繩結一樣;也正如這位顯赫的君主在遼闊的歐亞大陸上留下曠世戰功,這位年輕人窮盡畢生心血和才華,在廣闊的數學領域裡縱橫捭闔,遍及現代數學幾乎所有的前沿陣地,在整個數學的版圖上,到處都刻下他那光輝的名字。他就是數學世界的亞歷山大——大衛希爾伯特!數學界中,有這樣一位大神,就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的數學歷史進程,他便是大衛-希爾伯特。
  • 費馬:17世紀僅次於牛頓的數學家,做了這4件大事
    17世紀是歐洲數學復興的重要時期,以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射影幾何為代表的新興領域直接影響、決定了之後幾個世紀的數學發展方向。在此期間,誕生了許多數學大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牛頓、費馬、笛卡爾、萊布尼茨、帕斯卡、惠更斯、卡瓦列裡、沃利斯、笛沙格。
  • 改變人類歷史的17大數學方程
    2013年,數學家和科普作家Ian Stewart 發表了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向大家詮釋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17個方程。這可以稱得上是17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將地面運動與天體運動做了統一,幾乎完美的保持了200多年,直到一個叫愛因斯坦的男人提出了廣義相對論。5、虛數數學的範疇在一如既往地擴張,從自然數到負數、分數,再到實數虛數。虛數這個名詞是由17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笛卡爾創立的。
  • 二十世紀的數學
    從代數學家們的角度來講,這當然是對幾何學的一個重大突破或者說一次重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來比較Newton和Leibniz在分析方面的工作,我們會發現他們屬於不同的傳統,Newton基本上是一個幾何學家而Leibniz基本土是一個代數學家,這其中有著很深刻的道理.對於Newton而言,幾何學,或者是由他發展起來的微積分學,都是用來描述自然規律的數學嘗試。
  • 數學最美!改變人類歷史的17大方程
    在筆者看來,宇宙中的通用語言有兩種,一種是數學,另一種是藝術。數學以最簡潔的方式,把複雜的宇宙現象和規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正所謂宇宙不言,大美如斯! 2013年,數學家和科普作家Ian Stewart 發表了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向大家詮釋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17個方程。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宇宙最美的語言!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數學裡最基本的公式之一,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的關係。
  • 1949-1966年,圖解17年的歷年大事件,太珍貴了!
    整編17年的國家大事件,回顧這一路風雨。只列其詞,不作解讀,其中意味,看官自明。
  • 世界少年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簡介
    作為一項國際賽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早在古希臘時就有解幾何難題的比賽; 17世紀到18世紀,世界上有很多地區曾出現過數學競賽,許多人勇於挑戰人類智慧的極限,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1934年和1935年,前蘇聯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
  • 數學最美!改變人類歷史的17大方程-科普,數學,公式,方程式 ——快...
    在筆者看來,宇宙中的通用語言有兩種,一種是數學,另一種是藝術。數學以最簡潔的方式,把複雜的宇宙現象和規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正所謂宇宙不言,大美如斯!2013年,數學家和科普作家Ian Stewart 發表了他的著作——《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向大家詮釋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17個方程。
  • 世界上最離奇的大事件,印度死丘事件上榜,至今都沒官方給出答案
    世界歷史存在了幾千年,在數千年中,發生過不少離奇事件,這些事件有的十分奇怪,至今無法用科學原理去解釋背後的原因。世界上最離奇的大事件,印度死丘事件上榜,至今都沒官方給出答案!
  •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或中止。」他闡述了重大問題所具有的特點,好的問題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美國麻州的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宣布了一件被媒體炒得火熱的大事:對七個「千僖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以下是這七個難題。
  • 動蕩的 17 世紀,為什麼產生了天才輩出的局面?
    對 17 世紀是現代社會的大熔爐這個觀點的修正之一是,它不是現代社會的大熔爐:「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不再被認為是科學理性取得進展的關鍵階段,這種發展不再被視為超自然信仰衰落的標誌或世界『祛魅』的源頭。」一位評論家在一篇書評中如是寫道,該書論述了神秘主義信仰如何延續到 18 世紀。
  • Michael Atiyah:二十世紀的數學
    世紀是一個大約的數字概念。我們不會真地認為在過整整一百年的時候,有些事情會突然停下來,再重新開始,所以當我描述二十世紀的數學時,有些內容實際上可能是跨世紀的,如果某件事件發生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並持續到二十世紀初,我將不去計較這種時間方面的細節。我所做的就象一個天文學家,工作在一個近似的數字環境中。實際上,許多東西始於十九世紀,只不過在二十世紀才碩果纍纍。
  • 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17世紀成為海洋霸主,如今仍是發達國家
    但是如果問到世界歷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哪一個,或許很多人都答不上來,或許很多人想當然以為是英國,但事實上這個國家不是英國,而是17世紀就成為海洋霸主,如今仍是發達國家的荷蘭。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隨後的歷史,由於荷蘭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取代了落後的封建主義,因此國家生產力在17世紀中就迅速上升
  • 中國古代數學成就輝煌 十四世紀以前始終是世界上數學較發達國家
    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是輝煌的,十四世紀以前始終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測量土地計算租稅興修水利規劃建設製造器皿交換貨物修訂律法等生產實踐的推動,數學知識得到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但這時期的數學還處於經驗積累的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數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