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9月14日報導,印度尼西亞總統氣候變遷特使韋託勒(Rachmat Witoelar)近日表示,印度尼西亞在多處禁止開墾林地,但目前在禁墾地區已經失去4成的雨林,主要原因是民眾為了開墾而焚林。
韋託勒日前在泗水理工學院演講時表示,印度尼西亞已經失去40%的雨林,包括國家雨林、雨林保護區,甚至有發布暫停開墾禁令的雨林也遭殃。他指出,海拔較低地區的雨林基本上已經消失了,這將造成當地生態系統變得更脆弱、碳排放量增加,影響到當地農業。
韋託勒指出,雨林消失的問題主要發生在加裡曼丹和蘇門答臘地區。造成印度尼西亞雨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民眾為了開墾而焚林。此外,氣候乾旱也是林火頻繁的原因之一。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及加裡曼丹島最近林火霾害再起,煙霾籠罩若干城市。印度尼西亞當局日前宣布,6個省分進入緊急狀態,並派遣上千名軍人協助撲滅林火。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日前公布研究報告指出,印度尼西亞首度超越巴西,成為熱帶雨林消失最多的國家。2000年至2012年,印度尼西亞消失的雨林面積達6萬平方公裡,大約是愛爾蘭的國土面積。棕櫚油農園及其他農場濫墾雨林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印尼擁有世界第三大雨林,但目前該國雨林正以每小時將近300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消失中。生質燃油的原料之一就是印尼出產的棕櫚油,砍掉雨林改種棕櫚樹,背後年產值8000億美元龐大經濟利益,這進一步加快了印尼雨林消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