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智慧生物是太空人的後代
本文是中長篇章節連載,前後內容關聯。若要更好理解文章內涵,敬請翻閱前後篇章。
第四章 天地異相
第八節 女媧補天
女媧補天這神話最早最完整記載見於《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禽食顓民,鷙烏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彩之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翼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園天。
對於這段話的翻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也許以下的翻譯更為確切:
遠古時代,四極移位,九洲地裂;天(月球)不再整個覆蓋大地,地也不再承載整個天(月球)。大火兇猛撲不滅,水勢浩蕩流不盡;猛禽鷙鳥撲食顓頊的老弱的子民。於是女媧冶煉各色金屬礦石補天(月球),斬斷巨龜足來恢復四極,殺死黑龍來拯救中華,取蘆灰來堵塞洪水。蒼天(月球)修補完畢,四極方位基本恢復;洪水消退,中華大地重歸寧靜祥和;兇猛的野獸死了,顓頊的子民得救了。於是(女媧)離開地球,回到了天上(月球上)。
這段話中透露著很多極為重要的信息。
1.「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明確表明了地月分離。
2.「於是女媧煉五彩之石以補蒼天」則說明月球破損與修補。
「女媧補天」出現在「四極廢,九州裂」之後,而「四極廢,九州裂」只因「共工怒觸不周山」引起。顓頊與共工大戰,損毀了月球,折斷了「天柱」,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特大天文地理事件。(詳見前面篇章《遠古核大戰「共工怒觸不周山」)
3.「四極廢」、「蒼天補,四極正」則說明了地月分離後,地球四極在太空中指向一度猛烈晃動變化巨大,一直到女媧補天(應是第一次女媧煉地球五彩之石對月球飛離時的一次緊急修補)後,月球成地球衛星,地球東南西北方位才逐漸穩定不移動。
4.「九洲裂」、「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說明了地月分離後,地球遭特大火災、特大海浸襲擊,地形地貌發生嚴重改變。(詳見前面篇章《全球特大海嘯與大陸板塊飄移》)
5.「猛禽食顓民」、「顓民生」很明確表明了地月分離、特大洪水、女媧補天等特大事件發生在五帝之一顓頊時代。「猛禽」與「鷙鳥」或許是反映了核大戰之後生物出現了巨化變異。(詳見前面篇章《上古時代生物巨化變異時期》)
6.「背九洲,抱園天」交代了女媧的去處。跟隨太空人居住在月球(天)上了。
在月球還未飛離地球即盤古開天之前,月球停留在中華青藏高原上空。初時生活在月球之下西藏地域的華夏先民,頭上的「天」就是月球。所以女媧補「天」,實際上就是指女媧修補由於顓頊共工大戰而引起的破損極為嚴重的月球(對「天」字的解讀詳見第一章《鴻蒙時代》。
中華古籍中記載,女媧所補之「天」是物質的,而非是虛無縹緲的天空。
戰國《列子·湯問》: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
太空人創世女神女媧領導的組織完成地球造物造人創舉後,時光匆匆,歲月如流,一晃已是時超幾萬年,再次作出驚天之舉:修復破損嚴重的月球表面。
在混血後代中,由女媧組織女性成員生育的後代,從小受高智慧仙人母系教誨,聰慧能幹,是地球智慧生物的智識傳播者管理者主導者,許多也是月球太空人中的重要一份子。其他混血後代由地球母系生育教誨。
所以遠古時代,母系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不弱於父系。
之後到了遠古時代未期,戰爭頻發,對體能的需求加強,特別是到了上古生物變異時期,人類為了生存,與巨型體異形體作無盡兇險的鬥爭,這時父系力量更是真正的得到了體現,以父係為主導的社會權利結構真正形成。
以盤古開天為分界線,之前為遠古時代,之後為上古時代、中古時代、古代,在我國歷史時期19世紀中葉以後為近代。
五四運動(1919年)結束之後是現代。
遠古時代末期直至近代,父系佔主導位置。現代開始,技術性產業興起,人類由體能力量佔絕對優勢的單一型向智慧與體能更多結合型轉變,父系與母系的作用漸趨於交互狀態,男女趨於平等,巾幗不讓鬚眉。說不準在以後智能時代、高智慧時代會是母系社會。
太空人屬高智慧時代,女性的作用非常巨大,這從西天王母的絕對權威、女媧創世和女媧補天可以看出。
女媧補天,實際上是兩次。
第一次修補時,月球處在緊急飛離途中,離地球不甚遙遠。女媧在地球上採集礦石,運輸到月球作臨時極小規模緊急修補。所以上古大多先民看得真切,記憶深刻,廣為流傳,因得留存。
《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彩之石以補蒼天。
飛離時月球狀態極為不穩,左傾右晃,上下翻滾,女媧補天效果大打折扣,許多補天物質翻飛而落入空中,五彩之石象是在天上下著絢麗多彩的流星雨,溢滿天空。
然而第二次「女媧補天」,因月球已經成為地球的衛星,有著較為固定的軌道,離地球間距太過遙遠,上古之時先進科技已不復存在,在地球上觀察不到「女媧補天」事件。
而且月球正處在施工狀態,「施工重地,嚴禁登攀」,即使是上古重要人物如夏啟等,或許根本也沒有到過月球,只在天帝的行宮「扶桑樹」形巨型航天站上,被天帝接見三次以上。
大禹開啟了中華(「中華」稱謂由來見前面篇章《神解六:西藏是中華民族的起源地》)上古夏朝,「華夏」稱謂由此而來。
大禹之後是夏啟。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夏啟)。開上三嬪於天(天帝),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大意是說…有個人耳朵上掛著兩條形似青蛇耳飾,乘坐雙龍形飛行器(每隻腳各踏一龍形飛行器哦),名叫夏啟(中華夏朝第二任帝皇,也說夏朝由啟建立。)。夏啟曾經三次被請到天帝那裡做客,得到天帝的樂曲《九辯》和《九歌》之後回到人間。這裡就是天穆野,高二千仞,夏啟就在這裡演唱《九招》。
所以知道此事件的地球先民人數少之又少,不能廣泛流傳,因此逐漸遺失在歷史長河中,不復留存。僅留下了在地球上遙視視覺明顯的「長蛾奔月」(見前面篇章《長蛾(嫦娥)奔月》、「十日耀天」和「后羿射日」(見後敘篇章《后羿射日》)等等的特大壯麗天文奇觀記載。
「 長蛾奔月」將大量修補月亮的物質和人員運送到月球的同時,月表的修復工程又再一次緊急開啟。這是一次規模極大、規格極高、耗時較長的宏大工程。
由於月球在「工共怒觸不周山」特大型星球大戰中受損嚴重,大大小小的「窟窿」多達不止三四十處。修復完畢,月球上的這些「窟窿」便成了風瀑洋、月海、月灣、月湖、月沼等。它們大部分分布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
因為第二次補月物質取自於其他星球,所以這些洋、海、灣、湖、沼等組成物質與月面本土物質大不相同;它們的顏色與月面本土顏色大不相同;它們的物質年齡與月面本土物質年齡大不相同;它們的平坦地形與月球本身極為凹凸地形大不相同。
它們與月球本身抗擊外來微型慧星和大小天外隕石的抗擊力效果也大不相同。這些洋、海、灣、湖、沼等抗擊力能直接彈飛天外微小型來客,而除此之外的月球本體雖然是極厚的金屬外殼,但由於幾萬年太空灰塵的沉積,被天外微小型來客擊中則會深陷月殼塵土,止於金屬外殼,類似於石擊水面,導致水面波紋呈環形圈向外擴散,形成眾多鍋形凹陷,鍋邊環形凸起,形成眾多深度不高的環形山。這些環形山大多分布在月球的背面。
因為這些洋、海、灣、湖、沼等是高級智慧太空人的補月傑作, 所以月球上補月時用的多種高融點航空器製造所用的金屬高溫融化與周圍月巖融和之謎也隨之而解。與之對應的月巖年齡比高地處月塵與月巖年輕幾億年,也就不難解釋了(詳見前面篇章《神奇的月球、年長的護衛》)。
因為月球是太空人的太空飛行器,月球中空之謎也一目明了(詳見前面篇章《神奇的月球、年長的護衛》)。
未完待續
編輯於 2020-02-0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