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信鴿子到電話傳情,從行萬裡路到動車瞬息千裡,從布衣百姓到潮流十足,自古至今,我們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請注意,這並不是人類與自然鬥爭而換取的成果,勝利從來只屬於人類與自然間的合作,合作互贏,才有今天繁榮昌盛的人類文明。
小時候,我們對於天氣的變化表示很無奈。好不容易有假期,想和小夥伴一起外出盡情地踢足球,此時磅薄大雨毫無預兆而至,什麼興致都沒有了;炎熱的夏天,蟬鳴不斷,冰淇淋、西瓜都無法緩解炎熱,期盼天公作美,下一場大雨,然而事與願違,太陽公公如常地高高掛起。雨水,在擾亂著我們的日常計劃。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掌握了控制下雨的方法。不想下雨的話,可以利用特製子彈將烏雲擊散;乾旱的地域希望有雨水的滋潤,那麼可以通過人工降雨。
何為人工降雨,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能夠緩解乾旱地域的災情,保障居民的用水問題。看到這裡的時候,也許就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澳大利亞政府不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熄滅山火呢?這一點我們需要從頭分析。
假如你對新聞平臺有所關注的話,一定知道澳大利亞山火事件,它已經持續了四月之久。這場山火的起因要歸結於高溫乾旱的天氣。其實每年澳大利亞都會有野火事件發生,但是去年9月份,澳大利亞天氣異常乾燥,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溫的記錄。自此開始,關於山火的警報就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澳大利亞山火對當地的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居民流離失所,動物們葬生於火海中,澳大利亞總統前往現場指導救火工作,都被當地的居民痛罵不得不離場。對於考拉這種生物,大家都很熟悉,在此場火災中,至少有8000隻考拉喪生。澳大利亞政府正在考慮需不需要將考拉列入瀕危物種行列。
面對災害性如此強大的山火,澳大利亞政府為何不採取人工降雨的方式滅火呢?原因如下所示:目前澳大利亞不具備人工降雨的條件。並不是指該國的科技實力不行,而是人工降雨除了科技之外,還需要特定了自然環境,比如厚重的堆積雲,方便低溫凝結核方式的實施。
然而,由於長達四個月的山火,澳大利亞的氣溫更加高了。而且沃克環流也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導致整個澳大利亞氣候環境處於一種極為乾燥的狀態下,當地的居民叫苦連天,而且這種日子什麼時候能夠結束,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種環境下,火災產生的強烈升空氣流和高溫天氣會將堆積雲擊散,難以實施人工降雨。假如要強行實施的話,最終的結果會得不償失。
如何撲滅澳大利亞的山火,這需要有正確的行動方針,此時澳大利亞全國居民應該連同一線,配合政府的撲滅火災任務,此時若再籠裡造反的話,所導致的最終後果難以想像。同時,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雖然目前人類科技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它無法任意操控氣候,大自然不是那麼容易操控的,要有敬畏之心。朋友們,你們對於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