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的最後一公裡(一)——動效設計

2020-12-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動效設計在交互稿的邏輯展示及提高可讀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其作用也不限於交互稿的展示,還有很多富有創意的設計點都可以用動效設計來進行表現。

對於互動設計師而言,主要的交付成果物是交互原型,相對於視覺稿來說,其在視覺效果、認識層面、感知層面要遠遜於視覺稿。以至於在有些產品團隊中,互動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合二為一,在確定需求後,直接進行製作高保真的視覺稿。

隨著設計工具逐漸遷移到sketch上,其最基本的頁面點擊跳轉卻不能實現,只能進行靜態頁面展示,若設計師工作時間充足一些,或許會進行頁面之間的流轉箭頭指示。

對於那些對產品以及業務不是很了解的團隊成員來說,其一直會處於懵懂狀態,甚至會在眾多的靜態頁面中迷失,大大降低了交互稿的可讀性。

加載動效

因此,動效設計在交互稿的邏輯展示及提高可讀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其作用也不限於交互稿的展示,還有很多富有創意的設計點都可以用動效設計來進行表現。

接下來,我們就深入的探討一下互動設計的最後一公裡——動效設計。

定義

動效設計(Motion design)是通過動態效果,滿足用戶當前心理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的設計過程。從定義來看,滿足用戶心理需求與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是動效設計的兩大目標。

  • 滿足用戶心理需求是對互動設計的完善與補充,包括引導用戶操作、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反饋等;
  • 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是互動設計的升華,包括減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不適感,增強產品的操作流暢度,提升產品的氣質。

現實中,很多人對動效設計的了解不夠深入,往往以偏概全,甚至有人覺得動效就是所謂的Loading,在這種情況下,對動效設計的作用理解就更加不準確了。

作用

從動效設計的定義延伸來講,動效設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一方面是操作功能,包括幫助引導、展示層級、高效反饋;
  • 另一方面是情感功能,增強用戶體驗,包括流暢過度、增強操作、升華體驗。

動效設計的操作功能是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以及操作的反饋,讓用戶操作流程成為一個銜接緊密流暢的閉環。幫助引導與展示層級都有利於用戶易懂、易操作,幫助用戶快速理解頁面主次關係以及操作方式等。

高效反饋是對用戶操作完成後的相應反饋,無論操作的成功與失敗,都應該給與用戶明確的結果並引導用戶接下來的操作。

動效設計的情感功能是動效設計所體現出來的產品氣質,無論流暢過渡,還是增強操作、升華體驗都是在為產品氣質的塑造而添磚加瓦。

但是,現實中很多設計師將動效設計作為互動設計的附屬工作,很少投入精力去關注產品動效,導致項目開發人員採用產品系統的底層控制項來完成產品的轉場、加載動效等。這樣的動效效果會與設計風格、產品氣質有所偏差,顯得較為突兀、另類。這樣的動效設計無勝於有,只會為產品減分。

要想做好產品體驗,動效設計需要引起互動設計師足夠的重視,那麼什麼樣的動效設計才是一個合格動效設計呢?

要求

作為互動設計的最後一個環節,合格的動效作品要滿足一定的要求,這裡作者給出了五大要求。

其中前三點是基本要求,是完成一個動效的必要條件。

1. 流暢

流暢是是一個合格動效的基本要求,結合動效的過渡流暢的作用,有一些設計師總結了三個維度——不卡、不閃、不跳,這「三不」要求是實現過渡流暢的重要方面,無論是緩入緩出還是加載動畫,流暢都是動效的最基本的要求。

2. 充分考慮開發成本

在公司中做的任何項目都是基於時間、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的條件下來開展的。因此,任何一個動效設計的開發都要考慮項目的投入與產出比。

設計師應該站在項目團隊的角度來審視交互動效,只有與項目成員達成一致,才能保證動效實現的效果。否則,你的動效設計只會停留在設計階段,不能落實到項目中。

3. 性能與響應度

不管如何強調動效設計的重要性,但是互動設計的重點永遠是交互稿,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因此,動效設計的要充分考慮到設備的性能與限制,只有在保證功能完善與健全的前提下來進行動效設計,同時要做到動效文件越小越好。

在滿足動效的基本要求後,你的動效作品才有可能落實到產品中,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動效設計的高階要求

4. 克制

具有克制屬性不一定是好的動效設計,然而好的動效設計一定具有克制屬性。動效設計不是設計炫技的舞臺,帶著腳鐐跳舞仍然適用。

克制是對動效效果的限制包括簡潔適度、不增加用戶操作、不阻礙用戶、不超過時限(操作動效最優區間0.5s-1s)。

產品的動效與用戶的操作相互交替出現,動效出現在用戶界面上的頻率會大大增加。對用戶來說,最好的動效是讓用戶感受不到動效的存在,過度設計有可能會將用戶的注意力吸引到動效上,而忽略頁面要表達的內容與功能,造成操作流程上的割裂。

因此,對動效的功能屬性的準確表達要大於或遠大於其美觀效果的表現。

5. 自然

自然是高階要求中最難把握的一點,參照現實環境的物體物理運動特點,用戶會將現實生活中的運動感受,帶入到具體的動效過程,若動效不符合用戶運動感受的動效,會給人怪異的情感。

因此,不同的動效節奏和形式,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體驗。例如:在加載過程中的加速運動,要比勻速運動與減速運動的的體驗好。

除了運動事件的速度形式,運動的節奏與方式,也是影響動效設計自然屬性的關鍵因素。例如:在小人的行走過程中,左臂與右腿是同時向前的,如果不一致,就會給用戶不自然、不真實的感覺。

動效的上述五點要求是貫穿動效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是檢驗動效優劣的重要維度。

類型

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分析,動效設計類型有不同的分類結果。有的設計師根據產品業務進行分類,動效設計可分為:轉場動效、操作引導與反饋類、內容呈現類以及情感體驗類四類。

根據動效出現的時機與作用,本人將動效大致分為四類,分別是品牌類動效、引導類動效、轉場類動效、反饋類動效。

1. 品牌類動效

通常,品牌類動效出現在開機頁面。

  • 從狹義上來說,品牌類動效指的是產品的logo動畫,將產品或公司的品牌形象特色進行準確傳達,如谷歌logo動畫;
  • 從廣義上來說,品牌類動效是產品中統一、獨特能夠與其他產品產生差異化的動效設計,甚至能夠上升至產品的「隱形logo」的地位,如蘋果的解鎖動效、MD中的FAT按鈕動效等。

Google動效(來源Dribbble)

有些產品的品牌類動效的風格會遺傳給產品的其他動效設計,使產品的設計風格與動效特點上保持一致。

2. 引導類動效

引導類動效一般出現在引導頁面或入場動效之後,引起用戶注意或引導用戶進行操作,從而減少用戶困惑,如APP的引導頁等。引導類動效還包括頁面元素動畫、圖標動效,已引起用戶的注意,進行操作。

菜單動效

3. 轉場類動效

轉場類動效又可細分為:離場類動效與入場類動效,二者是相向而生,主要功能是頁面層級展示以及流暢過渡。

離場動效是頁面中元素的離開,入場動效是頁面元素的進入,二者佔據著動效設計的絕大部分,對整個產品形象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效果上要更加注意克制的設計要求。

不同複雜度的動效用戶驚喜度與使用時長的關係

複雜度高的動效會急劇拉升用戶的驚喜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驚喜度會逐步降低。在用戶使用的中後期,複雜的動效往往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影響用戶操作。複雜度低的動效設計在用戶驚喜度方面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用戶逐漸熟悉與適應產品的動效節奏,其驚喜度會逐漸上升,最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4. 反饋類動效

反饋類動效是指用戶在操作後頁面給出的操作反饋提示動效,是銜接用戶操作與頁面跳轉的過渡效果。反饋動效可細分為:實時反饋動效與整體反饋動效。

在反饋類動效中,設計師最熟悉的動效是加載動效,其是對用戶點擊一下載的反饋,同時銜接了離場動效與入場動效,使用戶的才做反饋更加順暢,避免中間出現斷層。

原則

根據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現實環境下,物體總是做加速和減速運動;
  2. 運動物體在停止時,總會在停止點兩側做搖擺運動,最終因摩擦力而停止。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用戶會不自主的將在現實中對物體運動的感知經驗,映射到相應的動效設計,以檢測動效的合理性。

因此,在動效設計中,運動的物體也要符合現實環境的運動規律,才能與用戶的感知相匹配。

在動效設計中,設計師要遵循牛頓力學三定律,考慮到重力、摩擦力、慣性等因素,並將這些因素體現在動效的表現上。相較於不符合現實環境的運動物體,遵循現實環境的動效會更有感染力,能夠提升用戶體驗。

動效設計脫胎於動畫,根據動畫的設計原則,並結合動效的具體場景,在進行動效設計時,除了要遵循前文的物理原則,還要遵循一定的表現原則。

根據自身經驗,以及網上對動效設計原則的探討,筆者將動效設計的原則歸納如下:

1. 預備動作

預備動作是動效開始時都有一個反向的蓄勢動作,例如:我們起跳時都會先下蹲,然後才會起跳。預備動作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起始速度,預備動作的時長與幅度決定了起始速度以及相應的運動距離。

因此,預備動作的幅度要與最終的動效形成相應的映射,使其前後匹配,才會給出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動效結果。

預備動作

2. 緩動(緩入緩出)

緩動是用來模擬現實、傳遞情感的,包括緩入、緩出兩個方面,是元素在運動過程中的速度關係,也是元素運動的基本狀態。

緩入是加速過程,緩出是減速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元素的運動節奏與位置可以預期,用戶可以提前對運動結束後的運動做好心理準備。元素運動的速度變化對用戶情緒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對於加載過程,進度條的加速加載肯定比勻速加載和減速加載的體驗要好。

緩動

3. 動作跟隨

跟隨動作也是模擬現實的一種表現手法,體現了運動的不完全一致性。同時,動作跟隨也能體現頁面元素的層級與分組關係。

高優先級的的內容,作為頁面的主要元素首先移動,次要元素與模塊,依次跟隨進行移動。動作跟隨一方面體現了頁面元素的歸屬,另一方面讓運動的節奏更加舒展且有層次,不至於出現同時移動,分不清先後主次的情況。

動作跟隨

4. 形變

形變也是模擬現實的一種表現方式,對運動元素的屬性進行烘託與體現,包括材質、速度等。形變越誇張,越體現材質的彈性或運動的快速;形變越小,越體現材質的堅硬或速度緩慢。

另外,預備動作中的幅度也包含形變屬性。形變中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元素的體積要保持一致或大體一致,不能有較大的偏差,否則動效的銜接上會有跳動。

形變

5. 慣性起止

慣性起止則完全是牛頓力學定律中的慣性定律的體現,任何物體運動方式改變時,物體都有保持現有運動方式的慣性。在運動的開始與結束時,慣性也是要表現的狀態。慣性的表達可以通過位置、形變等來體現速度變化的劇烈程度。

慣性起止

6. 有始有終

有始有終是動效設計過程中的銜接原則,體現在元素的入場與離場。有始有終的表現方式有生長、逆生長、透明度變化、位移等多種。在入場與轉場動效中,透明度變化與位移等的變化方式較為常見,加載動效或頁面內的入場動效則以生長與逆生長的方式為主。

如下案例中,元素的進場是左側滑入,同時伴隨透明度的變化,這樣的入場動效才符合用戶認知,不會突然出現與消失,只是元素在畫面內外的移動與變化。同時,也呼應了動效設計的流暢原則。

有始有終

7. 運動節奏

可以說,運動節奏是一種用戶的直觀感受,而且是動效設計的靈魂。差的運動節奏提升到好的動效節奏是很容易的,只要滿足動效的原則與要求,就可以實現好的動效設計。

但是,舒服的動效設計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需要設計師對現實事物進行細心的觀察,進而對其概括與提煉,並進行合理的藝術表現(例如誇張)。最終,使其符合用戶心底認知且契合用戶在當下場景的心理訴求。

Principl中的時間與運動關係控制器

運動節奏不僅僅是運動的快與慢,還包括運動的形式、物體的形變,以及所體現出來的受力等等,是這些物理屬性合理交替的的表現形式。合理的運動節奏對動效的表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增強動效的美感與韻律。

運動節奏的控制體現在時間與距離兩個維度,所有的運動元素都要在這兩個維度上相互協調與匹配。

在動效設計中,動效的設計原則並不是單一出現的,而是相互結合,達到符合現實情況,滿足用戶心理預期。同時,這些原則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在某些設計中會在形式上進行誇張或特意打破既有的預定,給用戶意外與驚喜。

表達方式

動效的核心是幀動畫,就是一幀幀的動畫串聯起來形成的動畫效果。幀動畫的關鍵就是K幀,K幀包括順序K幀與節點K幀兩種。順序K幀是指根據動效的運動順序,對每一個細節上的變化進行K幀,然後,工具軟體會將關鍵幀之間的頁面變化形成補間動畫,進而完成動效的製作。

節點K幀是將動效變化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進行打幀,然後關鍵幀之間完成細節變化的進行K幀,最終也是通過補間動畫完成動效設計。實際上順序K幀也是節點K幀的一種,都是對動效的變化進行K幀,不同之處在與,順序K幀的密度要遠大於節點K幀,有點類似繪畫中的起稿與細節刻畫。

對於不同屬性的設計工具,其採用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對於不同的設計師,在同一種工具上的表達方式一不盡相同。對於工具的使用,本人較為熟悉的是AE與Principle,這兩款動效軟體的特長,幾乎可以涵蓋當前所有的動效設計。

對於AE,可以採用順序K幀,也可以採用節點K幀與順序K幀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動效設計,這得益於AE強大的時間軸功能。

對於Principle而言,更多的是採用節點K幀,因為principle的關鍵幀功能較弱,同時表達的動效細節不如AE細膩,因此只能做進行節點K幀。另外在Principle中插入關鍵幀較為複雜,對後續的關鍵幀有很大的影響,因此,principle只適合節點K幀。

此處,將不再對設計工具進行展開闡述,接下來兩篇文章,將分別探討兩款設計工具在不同的動效設計上的優劣勢、注意事項以及技巧,同時進行一些實踐操作,並將工程文件分享給大家。

後記

在高速發展二十年後的今天,網際網路產品早已擺脫以往簡單粗暴的功能堆疊的設計方式,進入到體驗為王的時代。在當前AI大行其道,VR、AR層出不窮的時代,作為產品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動效設計是每個設計師應該掌握的設計技能。

註:下面的連結是文中所涉及的動效案例的工程文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載!

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9y3Lp189jBoAbMtG9yLBwQ 密碼: x5qr

#專欄作家#

弘毅道,公眾號:UIUX設計工作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to B業務,尤其擅長後臺程序界面設計,包括需求溝通,原型設計以及後期的設計評審等。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UI設計需要用到的軟體
    Photoshop—UI界面世界設計-70%illustrator-更多是UI圖標設計—5%After Effects-交互動效設計-5%Axure RP-交互原型圖設計-10%Sketch-交互原型圖設計-10%一、PS CC 2018PS是一款圖像處理軟體,功能很強大,可以做界面設計、可以做圖標設計等等
  • 一文讀懂,語音互動設計流程
    隨著智能音箱的迅速發展,大家對智能語音產品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本文給大家詳解語音互動設計的全流程,一起來看看~幫助功能最後的模塊說下幫助功能,也是至關重要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用戶的「恐慌」。所以,在我們VUI中設計對應的幫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詢問智能語音設備你能幹什麼呢?它會告訴你他能做些什麼?比如:我的設備怎麼樣連結你的藍牙。
  • 互動設計:網易雲音樂的抱一抱功能
    編輯導語:不知道雲村的各位小夥伴發現了沒有,網易雲音樂最近推出了一個新功能:抱一抱。在評論區裡,看到觸動你心弦的評論,可以使用抱一抱功能抱一抱對方。在使用功能進行娛樂之餘,本文作者站在互動設計的角度,對這個新功能進行了分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打開網易雲的標準姿勢就是放歌,然後點開評論,通過評論區的內容邊聽音樂邊消費音樂背後的故事,尋找共鳴。
  • 12 條提高產品可用性的動效設計原理(附案例)
    本文將市面上最常被使用的動效進行了一次總結並逐條闡明這些設計背後的原理,每條原理後面我都會為朋友們選出一些大家最常用的 App 作為例子
  • 在設計過程中,有哪些不容忽視的互動設計要點?
    enjoy~一、互動設計中的視覺感知1. 視覺感知的過程視覺是人類認識自然、了解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理解人類認知功能的突破口。當人們開始觀察外界物體時,視覺系統將剌激以圖像的方式傳遞到大腦,並通過大腦的視覺皮層區域控制人眼的運動來表達對圖像的興趣,這一過程被稱為視覺感知過程。
  • Apple 的設計哲學:交互篇
    蘋果是一家為數不多以設計驅動的公司。如今,當我們談論起產品設計、談論起用戶體驗,總是離不開蘋果,它所堅持的設計哲學是對細節和質量的極致追求。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 Apple 在交互方面做的努力。
  • 信息維度與互動設計原理
    可以改變任一選擇對應的任一結果。人具有的無限可能構成人的意識構想。第七維的空間可以想像成是兩個不同初始條件的宇宙連成的一條線。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在各種可能性下產生了各種變化,一直到宇宙滅亡為止。將這段敘述看成七維空間的一個點,如果有兩個這樣的點就能構築出七維空間,七維空間構成整個包羅萬象的宇宙。
  • 從互動設計到產品設計到服務設計,變遷是怎麼發生的?
    一、互動設計1. 互動設計的時代特點互動設計在國內的興起應該要從十年前說起,也就是2009年。其實互動設計並不是什麼新詞,在國外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為什麼2009年突然火了呢?因為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了。互動設計在1960年就出現了,那時候研究機器如何跟人更好的互動。2009之後互動設計火速發展得益於時代的發展,人與機器交互的行為大大增加,而這些交互的行為都需要設計師去定義、發掘、論證。
  • 騰訊高級設計師:交互知識樹系列之平臺規範
    一、原則我們做任何一款產品的設計,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自己這款產品是在哪個平臺上的?如果會同時上線多個平臺,那每個平臺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做的時候分別要注意什麼地方?參考資料:《譯文 | iOS 10 人機界面設計指南 (一)》《Introduction to UWP app design》《騰訊文檔品牌設定》三、說明如今蘋果為它的多個平臺都撰寫了詳細的人機互動規範,包含桌面系統(macOS)、移動系統(iOS)、可穿戴系統(watchOS),還有電視(tvOS)和車載系統(CarPlay),這裡簡直是一個平臺交互說明的百科全書
  • 交互流程中的三大重點
    這是一篇關於互動設計中比較基礎的知識點——操作流程的三個重點,針對這個作為拓展,作者發現其中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一個產品的體驗甚至可以直接決定了整個產品失敗與否,大部分優秀的體驗設計都是存在細節中,我們甚至不會很直接地發現他,但是當一個產品體驗不好的時候,我們隨時都會感覺到。互動設計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甚至連我也將交互掛著嘴上,朗朗上口。但是有的時候我會發現,其實並不是很了解更深入的細節 ,有時候咱們嘴上說的用戶體驗更多的是基於自己的一個習慣,甚至是想當然。
  • 如何進行環境級AR體驗設計?
    一、AR體驗分類當不同的領域開始融入AR,移動端AR交互範疇正在不斷擴張。按照交互距離、底層技術和使用場景,可以將移動端AR分為三個級別:人體級、空間級、環境級。去年我們發布過針對空間級AR——SLAM放置類的交互體驗節點的特點,所梳理的設計原則和建議。
  • 互動設計|如何做好操作反饋規範的設計?
    互動設計中的操作反饋設計,要從用戶和產品的兩個角度去思考——反饋能為品牌氣質的提升帶來什麼價值,能多大程度地優化用戶的體驗效果?規範,意指符合邏輯,客觀、真實、全面、完整、準確、及時,達標。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 使某一行為或活動達到或超越規定的標準。
  • 互動設計 | 如何做好操作反饋規範的設計?
    互動設計中的操作反饋設計,要從用戶和產品的兩個角度去思考——反饋能為品牌氣質的提升帶來什麼價值,能多大程度地優化用戶的體驗效果?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 使某一行為或活動達到或超越規定的標準。設計規範的制定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一份規範的制定不僅是對產品自身有利,對設計研發團隊以及用戶都是有諸多顯著的好處。什麼是互動設計中的操作反饋?設計規範中的操作反饋規範的制定,實則就是將用戶操作APP後的行為給出一致性的反饋,讓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的感知。
  • AE動效如何落地?原來大廠設計師都在用這個!
    導語動效設計是UI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硬體性能的發展和動效輸出方式的優化,大家對動效的認知也從最初的認為動效只是為了美觀酷炫,到逐漸認識到動效對於提升用戶體驗和產品需求的重要作用。但設計師在做動效設計的時候靈感噴湧,兢兢業業做出炫酷的效果,結果一和開發工程師對接就懵了——要麼無法實現,要麼極其複雜。
  •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
    後面隨著各種UI培訓的興起,各種有志青年如潮水般湧入這個傳說中有錢又體面的行業,然而招聘時遇到了很多培訓出來的孩子一問UI做些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準備聊聊這個話題!以上只是列舉了一部分常見的用戶界面,看到這麼一堆東西,很多想學UI的孩紙估計要嚇壞了,肯定會覺得這麼多東西該咋做啊,我零基礎能學會麼?別急,毛主席教導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城市套路雖然深,我們可以農村包圍城市。既然UI就是屏幕上顯示的那些界面,那麼UI設計師就是做這些界面設計,設計的東西都是相通的,最常見的工作方式就是用PS把效果圖設計出來然後交給程序把功能實現。
  • 案例分析:怎樣避免互動設計中的「刻板印象 」
    因此,基於近幾個月的工作和其他產品有趣的小案例,來嘗試找到一些設計個體中的不同,如下。一. 來自競品:先立—再破—再立前段時間,我們團隊做了一款新產品,叫小團圓,定位是:用相片和視頻記錄家庭美好的瞬間。解決的問題是年輕媽媽記錄寶寶成長。市場上這種類型的產品非常多,比如小時光,親寶寶等。
  • 汽車人機互動設計,業內人士是怎麼看的?
    前幾天,車轍君參加了一場由汽車財經網與同濟大學"創業谷"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互動設計(國際)論壇",非常有幸聽到了來自全球各領域專業人士對汽車互動設計在行業發展應用的看法,也大概了解到了現階段汽車互動設計的一個概況,借著這個機會,願結合自己對汽車互動設計對智能汽車影響的一點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 從內、外兩個方面思考設計組織結構
    除此之外,針對團隊職能上也遇到一些挑戰,如:怎樣在偏傳統的企業中發揮設計最大的價值呢(不止是支持角色呢?)?不同角色設計師怎樣能在工作中充滿成就感?為了能讓團隊跟得上業務發展,團隊內部高效匹配,需要認真思考目前的設計結構是否需要調整以適應逐漸壯大的業務發展。
  • 關於交互Demo設計的一些建議
    為方便產品經理、設計師、開發及項目相關人員能夠看到直觀的效果,進行更有效的溝通;提供直觀的產品設想,說明用戶將如何與產品進行交互,在互動設計的過程中一定會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出物,如流程圖、思維圖、紙上的草稿、甚至高保真演示稿。這裡簡單分享下自己在項目過程中的交互Demo設計的一些心得。
  • 譯文丨2018網頁設計總結
    本文是從八個方面來對2018的網頁設計的總結,一起來看看~從中可以看到,為什麼動效和交互式界面,會成為2018網頁設計主流趨勢中的重要部分,尤其當人們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技術棧越來越先進。(譯者註:技術棧一般來說是指將N種技術互相組合在一起(N>1),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實現某種目的;也可以指掌握這些技術以及配合使用的經驗,比方說:LAMP LNMP MEAN都是常見的Web技術棧。